有人說,懷孕真的是一件很講究緣分的事兒。尤其奮戰在備孕大軍前線的姐妹們,每個月總是望而興嘆:為什麼準時的總是「大姨媽」,就是盼不到「中隊長」。
其實懷孕機率大不大,全看排卵周期掐的準不準。快來看看,是不是身體發出了準備迎接寶寶的信號,而你卻無意中錯過了呢?
我們體內每個月都有無數個卵泡爭先恐後的努力生長,但最後能發育成熟、修成正果的只有一個。
這個最佳卵泡「熟透」了,就會破裂然後排出卵子。
這個時候,卵子妹妹才有機會進入輸卵管,在這裡等待從千萬大軍中脫穎而出的精子哥哥。少數有兩個成熟卵泡的備孕媽媽,就有可能幸運的懷上雙胞胎哦!
然而,卵子妹妹的生命美好而短暫,一般最多只有24小時,精子哥哥的存活期也只有三天。
所以抓住關鍵的排卵期,「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地讓他們相遇,你才能夠一擊即中地順利懷孕!
哇哦,原來精子哥哥和卵子妹妹相遇的時機,還真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啊!看來是得好好研究下,抓住這個關鍵的「排卵期」。
說起這個,那和每個月大姨媽造訪的「生理周期」關係可就大啦!
咱們都知道,一次生理周期大概為21-35天。可是你知道嗎,這個周期還能劃分為四個階段:月經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黃體期。
第一個階段,就是定期造訪、總帶著點小麻煩的經期——「大姨媽」!這個階段通常持續3-7天;
經期過後,就到了卵泡發育成長的卵泡期;
卵泡成熟後排出卵子的階段就是我們最最重要的排卵期;
卵子排出後,身體激素開始為受精卵在子宮著床做準備。
如果沒有受精,身體自然會撤出「警戒」,繼續進入下一個周期。
現在重點來了,我們最關心的排卵期,就出現在卵泡期後,通常為下一次月經開始前的12-16天。 我們來看下一個周期為28天的女性月曆表:
在為期五天的排卵期中,寶貴的排卵日只有一天!這個時候抓住機會「啪啪啪」,那懷孕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哦!
又是數字又是周期,看的人眼都暈了。那麼除了理論計算之外,有沒有什麼方式能簡單粗暴地判斷自己是不是正處於排卵期呢?別急別急,糕媽這就來給大家科普啦!
方法一:測量體溫
基礎體溫絕對是大部分醫生都會推薦的排卵期監測方式。基礎體溫會隨著整個生理周期變化而變化,周期前半段體溫較低,排卵期那天會達到最低,繼而持續上升。
幾個月的基礎體溫記錄下來,就能看出生理周期的大致變化,從而進行下一次的預測。
這絕對是靠譜實惠、居家必備、性價比最高的排卵監測大法,除了不能偷懶,沒啥別的毛病。
操作要點:清晨睜開眼後第一件事,就是摸出溫度計測體溫!長期持續、絕對不能偷懶!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方法二:檢查宮頸粘液
隨著生理周期的變化,宮頸分泌的粘液會逐漸增多,外觀逐漸變白。這表明了體內雌激素水平上升,接近排卵。
注意,重口味的來了!當粘液變得清澈、滑溜、用手指可以拉絲,就像生蛋清般,那就放下手邊的雜事,和老公趕緊「造人運動」吧!
一旦排卵後,分泌物又將減少,陰道可能會變得乾燥。
這個方法由澳大利亞籍博士比林斯研究而得,非常好用,即使月經不規律的親們也能做測試哦!缺點嘛,判斷粘液的性質,畢竟還是需要一點經驗的……
操作要點:大多數醫生會告訴你,當觀察到分泌物呈「蛋清樣、可拉絲」,就是時機到了;也能通過清潔的手指自體探查,或者乾脆去醫院檢查。
方法三:排卵試紙
去藥店買上一盒排卵試紙,通過尿液(不要用晨尿)來測量促黃體生成素的水平,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即將排卵了。
根據每個人的周期不同,可以在下一次姨媽前的第17天(也就是預測排卵期前一天)開始測試。
再來看上面那張圖,開始使用排卵試紙就應該是在12號了。如果月經周期不準,那也可以延長測試的階段。
總是不記得去測體溫、或者臨時有狀況想確定下的時候,這個方式用起來可是便捷又準確。
操作要點:家裡常備一盒排卵試紙,隨用隨測。
關於排卵期,還有很多測量方法,比如唾液測試,B超測試等,都需要專業的儀器,糕媽也就不給大家一一推薦啦!
理論計算排卵期推薦大家去網上下載個APP,它會根據你平均的月經周期和來姨媽時間,自動推算下一次的姨媽和排卵。
嘗試了好久卻還沒有好消息的姐妹們,趕緊試試上面的招式吧!
當然,也不要把懷孕這件事看得太重。如果心情太過焦慮,反而會影響受孕機率。放鬆心情,順其自然,期待中的小天使一定會來和你們相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