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作業系統往事:三星一己之力布局Tizen對抗谷歌和蘋果

2020-12-08 砍柴網

韓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五十年前他們和我們一樣一窮二白,五十年後韓國卻依靠蠶食日本的高科技市場,一躍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蹟標杆。

而在韓國崛起後,脆弱的民族自尊心,雖然讓他們有了晶片,做了系統,拍了電影還造了三星。

但卻也因霸佔中國和日本文化的《起源論》,而成為了一個拿著高科技的小家子氣國家。

韓國的性格很自立也很謹小慎微。

比如早在DOS系統出現時,一心引進國外技術的韓國卻並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一系統,而是自己組了一個小團隊,以安全的名義搞出了一個DOS系統的複製版K-DOS。

K-DOS 系統

要知道,上世紀70年代,韓國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亞洲小國,不僅經濟上不去,還需要美國的常年援助,但卻在系統上顯得格外有「骨氣」。

而這個國家關於自研系統的故事,要從韓國的經濟崛起說起。

01.韓國的科技和系統起源

早年的韓國意識到電子技術的重要性後,成立了專門機構,為韓國政府和高校提供科技信息服務,並以「引進」的方式,培養了自己早年的人才基礎。

其中,1969年1月13日,李秉喆親自帶兵,創辦了三星電子。

李秉喆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早在70年代就注意到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崛起,所以為了制約日本,就在日本門前用自家技術扶植了韓國的半導體產業,而三星就是當年美國扶植韓國的最大受益者。

1985年,隨著日本提出TRON系統的構想,美國開始對日本產生了忌憚心理。

於是隨著美國和日本在《廣場協議》和《超級301法案》上的交惡,韓國和三星終於等來了走向發達國家梯隊的契機。

韓國的逆襲有很多原因。

而回顧整個逆襲史來看,韓國在內存晶片的絕對地位,完全是由美國對日本的恐懼下,額外寵出來的怪胎。

其中1989年12月,隨著日本經濟崩盤,到1992年時,三星就已經憑藉64M DRAM晶片成為當時內存晶片的龍頭企業。

1990年,三星在半導體產業崛起後,曾一度面臨美國發起的反傾銷訴訟。

危急時刻,三星掌門人李健熙利用美國對日本尚未消除的恐懼,派人遊說柯林頓政府說:

三星的三代掌門 中間李健熙

「如果三星無法正常製造晶片,日本企業佔據市場的趨勢將更加明顯,競爭者的減少將進一步抬高美國企業購入晶片的價格,對於美國企業將更加不利。」

於是,美國人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傾銷稅,而對日本則最高收取100%反傾銷稅。

雖然韓國人富裕了,但作為一個半島小國以及一個吃了日本市場的暴發戶,卻始終難改節儉本性。

2000年後,因為韓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和國際市場完全進行了對接,於是本就過慣了窮日子,有些吝嗇的韓國人,面開始為windows系統的正版高額售價發起了愁。

其中,2019年5月,微軟宣布停止windows7的安全服務後,面對windows10高達119美元到199美元的售價,韓國政府直接表態:「如果免費的linux足夠穩定,我們將棄用windows」。

因為據估算,如果韓國購買新PC遷移到linux平臺,只需要花費約6.55億美元,而如果繼續為windows正版系統買單,其中的費用將是遷移至linux平臺的數倍以上。

所以,習慣了精打細算的韓國人,早在許多年前的K-DOS開始,就已經著手準備PC系統的備用方案,只是這個方案的推動並不如「吃下日本產業」般輕鬆。

因為,系統的生意一直都是美國的最大禁忌。

02.系統進軍的失利

根據五矩研究社得到的公開資料顯示:

韓國的第一個自研系統並非三星在2012年以後名義上主導的Tizen,而是2009年由韓國TmaxCore公司耗時四年研發Tmax Window。

和Tizen表面由三星領導,背後是英特爾和linux基金會支持不同,Tmax Window是韓國真正自己主導並研發的新系統。

該系統在2009年7月7日發布,因為在Tmax Window發布時,TmaxCore公司打出了兼容Windows的口號,所以發布會當天有上萬名來自不同身份的人一起見證了這場「可能改變世界」的發布會。

據TmaxCore公司發布的官方說辭, Tmax Windows系統的特點將包括六大特點:

與微軟Windows及Office程序高度兼容;利用Micro kernel保證穩定性;程序移植性高,支持各種作業系統上運行的程序;內置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可根據企業及用戶需求定製安全設置;為用戶提供熟悉的操作界面。

並且,TmaxCore公司還為Tmax Windows系統制定了一個正版windows 0.5折的價格。

按照7月7日,TmaxCore公司宣布的進度,發布會召開時, Tmax Windows系統正在與硬體廠商進行適配測試,而待到10月份將發布一個免費測試版,11月份該產品將正式上市。

但詭異的地方在於,五矩研究社通過中文和英文的反覆搜索,在谷歌的已知數據中,關於該系統的後續消息全部為零,宛如人間蒸發。

而TmaxCore公司也在事後對該系統的所有質疑,完全保持沉默。

PC系統的實驗失敗了,三年後三星接手了TmaxCore公司的大旗,在2012年推出了以自己名義主導的新系統Tizen。

Tizen系統的前身是由英特爾和Linux基金會,以取代2005年諾基亞MeeGo系統的一個升級版替代品。該系統由技術指導小組(TSG)管理。

參與開發的廠商有英特爾、富士通、華為、NEC、KT(韓國通信)、NTT DoCoMo、Orange、Panasonic、SK、Sprint和Vodafone等企業,而三星只是其中一家。

當年,在英特爾的主導下,LiMo基金會還曾更名為Tizen協會以推動Tizen系統普及。

眼看背後有了來自美國的靠山和盟友,於是2012年1月初,三星開始放手嘗試,並將當時三星正在開發的一個智慧型手機平臺Bada融合到了Tizen系統中,由此率先推出了Tizen系統1.0版本,代號彩雀。

2012年到2019年,在Tizen系統彩雀版本之後,三星曾先後對Tizen系統推出過玉蘭和油桃等多個版本的大更新和小升級,但基於Tizen只是取代諾基亞老系統的最初使命,三星的Tizen系統的手機也僅僅只推出過不足5款Z型號機型,而且這些手機都是針對印度等市場的入門級機型。

2014年,隨著安卓和IOS在智能機市場的絕對領先,Tizen系統發起成員之一的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表示:「沒有能力同時支持三款作業系統,並正式退出了Tizen聯盟」。

事後不久,三星新興平臺業務副總裁Mihai Pohontu表示,搭載Tizen的Z系列只是在印度市場售賣低端機的一種方式,三星未來的高端機仍然會使用Android系統。

2015年以後,三星基本放棄了Tizen系統在手機的應用,而是直接掉頭將Tizen的場景直接用於相機、智能手錶、智能電視、媒體播放機、機頂盒、和智能家庭(包括空調系統、冰箱、照明控制等)等市場,並試圖在物聯網方向佔據先機。

而在三星對Tizen這些年的盡心投入後,根據Tizen官網介紹,目前Tizen的應用場景多達20多個,在智能手錶市場更是僅次於蘋果的watch OS,高於谷歌的wear OS。

所以,Tizen的存在,雖然沒有免除韓國繼續為微軟付費的事實,但至少讓韓國人說起來,我們有個自己的系統。

而能說這句話的人,目前除了美國,怕是再難找出幾個國家的名字。大概,也算了了韓國人在「系統上」的一樁「給美國上稅」的心事。

03.韓國科技的真相

據最新的公開資料顯示: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5,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2。

而推動韓國經濟奇蹟的產業,除卻電影、音樂和電視劇等文化內容外,科技領域主要包括內存、液晶顯示器以及以三星為首的手機生產。

然而內存的真相我們已經從上述陳述中了解,源於美國偏袒下日本的「被迫退讓」。

我們所不知道的另一個事實是:韓國的OLED產業一樣來自日本。

據五矩研究社此前的文章中介紹:OLED屏幕的生產需要蒸鍍機的支持,而目前,全球可以生產高端屏的蒸鍍機的生產商只來自於日本的Canon Tokki公司。

Tokki蒸鍍機 圖片來自51touch

全球有且只有Canon Tokki公司的蒸鍍機,能把蒸鍍誤差控制在5微米以內。

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沒後,Tokki公司瀕臨破產,而那時,是三星給到了okki公司最關鍵的救命訂單。之後Tokki公司,被佳能收入旗下成為了Canon Tokki。

基於這段友情經歷,在過去幾年Tokki公司生產的高端蒸鍍機產品,基本全部給到了韓國三星。正因如此,三星才能在全球各地,四處建設OLED生產線,並在今天直接拿下了手機OLED屏幕市場93.3%的佔有率。

失去蒸鍍機,一切的布局都將無從談起。

而在二十年前,這些為韓國賺的盆滿缽滿的產業都屬於日本。

事實上,對於屏幕生產而言,日本的技術和科研能力都不弱於韓國,但1989年12月12日的災難過後,面對韓國技術的連連突破,日本當時最大的矛盾卻不是防止韓國的超越,而是儘快通過自我調節恢復經濟元氣。

待到日本經濟恢復精力後,韓國的技術和產業布局,也早已走到了日本的前面。

想來,這幾年的日本也通過反思,學會了不少韓國的處世之道,1989年以後,日本的經濟政策一直求穩,搞起了動漫、發展了色情,再難看到當初用科技力量「挑戰美國」時張牙舞爪的樣子。

圖片來源:網易 京八賤

如果,當年的日本沒有失敗,怕是韓國依然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小國家,而今天的日本,其經濟體量應是韓國加日本之和的2倍更多。

因為,那時的日本失去的不僅僅只有內存和屏幕這種配套產品,而是失去了今天在網際網路標準話語權上的所有聲音。

畢竟,世界網際網路的中心,差一點就從美國變成了日本,我們所熟知的是日版谷歌、日版微軟和日版蘋果。

國家與國家的往事,參雜了太多的太多的巧合和變量,而五矩研究社能為大家看到的,也只是一個霸權大叔,教訓「熊孩子」偏袒「乖孩子」的片面故事。

畢竟,歷史車輪下的博弈,無論是5100萬人的韓國,還是1.23億人的日本。

沒有哪個人會甘心被踩在歷史車輪的「腳下」,而其中的無力、抗爭與細節,這場1.7億人口命運的變局中,怕是任誰都「說不清、道不明」。

【來源:五矩研究社                          作者:石頭

相關焦點

  • 遭強烈反對後,谷歌延遲強收韓國應用商店開發者30%佣金
    遭強烈反對後,谷歌延遲強收韓國應用商店開發者30%佣金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24日 消息:谷歌推遲了一項新政策的實施,根據該政策
  • 微軟徹底向谷歌投降,繼放棄手機作業系統後,瀏覽器也改用Chrome
    先有蘋果從神壇跌落,迫於銷量的大幅萎縮,庫克不得不宣布iPhone將通過官方降價的方式來搶佔市場。而後,微軟突然宣布放棄已經布局近10年的行動作業系統,今後將不會再有使用windows行動作業系統的手機了,在的最後一代Windows 10 Mobile,將成為微軟在行動作業系統上的絕唱。
  • 三星盯上iOS,木馬襲城還是遠交近攻?
    在賈伯斯時代,蘋果通過軟硬體結合的形式打造了一個「圍牆花園」,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蘋果封閉的生態系統。這種思想影響了很多廠商,即便是在開源的安卓上,依然有很多廠商利用定製化的UI和特色APP圍其一道護城牆,三星便是其中這一,如今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都在有意用開放的形式擴大自己的生態布局,比如說三星開發iOS應用,蘋果通過MFi認證等吸納更多的產品。
  • 蘋果為什麼要研發自己的搜尋引擎來對抗谷歌?
    你好「蘋果搜索」! 蘋果的搜尋引擎很可能會與谷歌、必應和DuckDuckGo等其他搜尋引擎的外觀和功能有所不同。這可能是因為蘋果歷來喜歡以不同的方式做事,相比顯示廣告和數據挖掘,蘋果的搜尋引擎可能有著更為不同的目的。
  • 再見谷歌,華為要做的是萬物互聯的生態系統,而不是手機作業系統
    「只有華為和蘋果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我們的長期戰略。」,「儘管存在許多挑戰,謠言和壓力,但我們致力於投資,生態系統……這一戰略將奏效。」 直到去年,華為還在與三星爭奪全球谷歌Android用戶。但川普的制裁讓華為脫離了谷歌。現在,放眼全球市場,華為希望開闢第三條道路,為iOS和臃腫的安卓系統提供替代產品。
  • 蘋果牽手三星引爆全球OLED市場 A股尚無公司受益
    ,蘋果(NASDAQ:APPL)已與三星旗下顯示面板製造商Samsung Display籤署了為期兩年的小尺寸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供貨協議。根據該協議,Samsung Display將為蘋果供應價值約合90億美元的小尺寸OLED面板。其中,Samsung Display今年將向蘋果供應7000萬塊~9200萬塊小尺寸OLED面板。而除蘋果外,韓國《電子時報》消息稱,谷歌提出向韓國LG顯示器投資至少約8.8億美元,幫助其提高用於智慧型手機的OLED屏幕產量。
  • 科技早報 | 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120億美元默認搜索費 三星傳奇...
    2017年庫克與皮查伊會面被拍美國司法部已經對谷歌公司提起了反壟斷訴訟,其中一個關鍵指控就是谷歌與蘋果達成的秘密默認搜索協議。2017年,蘋果更新了一項協議把谷歌作為蘋果設備上的默認搜尋引擎。《紐約時報》現在預計,蘋果每年預計將收到谷歌支付的80億美元至120億美元費用,以便把谷歌作為其設備和服務上的默認搜尋引擎,包括iPhone和Siri,遠高於2014年的10億美元。這筆費用被認為是谷歌對外支付的最大單筆付款,佔據了蘋果年利潤的14%至21%。
  • 三星在美國和韓國推出 Bixby Marketplace 應用商店
    北京時間7月2日早間消息,三星今日推出Bixby Marketplace應用商店,第三方開發者可通過這個應用商店提供兼容Bixby的服務。事實上,三星幾天前就已開始推出這個應用商店,目前正式面向美國和韓國用戶開放。
  • 韓國立法者敦促谷歌效仿蘋果 削減應用商店佣金費率
    蘋果上周三宣布了一項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新計劃,該計劃將把應用商店中年收入低於100萬美元的獨立開發者或小開發商的佣金削減至15%。目前,蘋果和谷歌對應用內購買都收取30%的標準費率。
  • 谷歌臣服!主動給35億美元,哀求三星保住默認搜尋引擎
    根據IDC的數據,去年儘管受到因爆炸事故而召回手機的韓國三星電子的影響,其市場佔有率下降1.1%,但年度銷量3億1140萬部,但仍居銷量榜首。銷量第二的蘋果公司iPhone手機只有2.15億部。三星手機如此巨大的銷量,以至於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谷歌都坐不住了,據外媒報導,為了在iOS上保住自家搜尋引擎的默認地位,谷歌(微博)付給蘋果30億美元授權費。不過,一山更比一山高,韓國分析師認為,谷歌為了鞏固三星手機上的搜索入口,可能會開出一個更高的價碼——35億美元。而在更早之前,2014年時谷歌保住iOS默認搜尋引擎只花了10億美元。
  • 蘋果iPhone 12發布,A14晶片性能再次躍升,高通、三星誰能勝出?
    蘋果iPhone 12於今日正式發布了,晶片方面的亮點在於A14和5G,5G採用高通的基帶集成在A14中。A14晶片性能的提升主要在於電晶體數量增多,GPU,NPU以及DSP信號處理技術。在高端手機晶片領域,除了蘋果,僅有高通,三星了,還有被封殺的華為麒麟,那麼誰能與A14一較高下?
  • 早報:FB禁止用戶賣槍 三星為降罰金告蘋果
    谷歌在印度提供室內定位地圖服務谷歌周三宣布在印度22座城市、75個知名場所提供谷歌地圖室內定位服務。該服務能幫助消費者避免在大型購物中心迷失方向,並通過「我的位置」來定位和查詢所在點附近的商鋪信息。2. 蘋果指控三星洩露機密勝出 後者反指蘋果同樣惡劣蘋果今年一月份在指控三星有意向外界洩露其內部機密文件的官司中勝出。
  • 谷歌新系統Fuchsia OS官網上線,安卓將成歷史?
    雖然安卓系統佔據了85%的市場份額,但面對堅固的iOS系統依然顯得力不從心,如今谷歌上線新操縱系統,將有助於谷歌佔領更高的市場份額,並為未來布局。谷歌開發新作業系統或許是基於對現在和未來的考量。(1)為應對蘋果和微軟競爭,谷歌開發新系統新系統開發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蠶食蘋果和微軟的市場份額。在手機作業系統方面,蘋果雖然僅僅只佔15%的市場份額,但卻獲得了比谷歌更高的收益。
  • 三星與谷歌合作開發定製Exynos晶片組,或用三星5nm LPE工藝製造
    三星正在與谷歌合作開發定製Exynos晶片組。為此,三星有為其專門成立一個新的團隊,在2019年2月有媒體報導,谷歌在印度組建工程師團隊開發晶片,目的可能是為了加速自家研製晶片的速度。AMD是美國一家半導體公司,專門為計算機和電子行業提供各種GPU、主板晶片等產品,在半導體行業具有知名度,在去年8月發布了7nm工藝第二代EPYC處理器。Exynos晶片組將可以應用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上,除了供應谷歌、三星,有可能向外銷售。有消息稱該晶片會最初應用在谷歌智慧型手機上,意指Pixel系列手機,可能先用在中低端手機上,在今年發布。
  • 谷歌一意孤行,逼出了強大對手!華為提前布局,鴻蒙迎來最佳時機
    目前,全球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主要就是谷歌的Android(安卓)和蘋果的iOS,兩者佔到全球份額的99%。大家都知道蘋果的iOS系統實行閉源自用,而安卓因為開源,使谷歌在手機作業系統方面佔據全球主導地位。我國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基本上都是安卓,華為、小米、OV等都例外,使用時間超過了十年。
  • 谷歌急了,APP同時上架華為AppGallery和谷歌Play
    大家都知道華為是國內為唯一一家能研發手機晶片的國產手機廠商,當時就有很多人都認為今後能媲美三星和蘋果的不是小米而是華為,現在華為確實並沒有讓人失望,手機出貨量先是在國內超過小米,最後在2019年超過蘋果,餘承東還在P40國內發布會結束後接受採訪稱如果不被限制,華為手機銷量已經超過三星成為第一
  • 馬雲的阿里巴巴,會成為下一個韓國三星嗎?
    在亞洲的頂尖企業集團中,韓國三星是不可忽略的,雖然在國內很少看見三星的身影,但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三星具備頂尖的實力。三星有多強呢?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手機、晶片、屏幕、金融、化工等等幾乎都是業內最強,和很多行業巨頭展開較量。
  • 計算機作業系統思維下智能家居概念解析
    蘋果的影響就是不一般。當年的蘋果落地,讓牛頓「順藤摸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如今的蘋果要推智能家居平臺,讓整個智能家居行業「滿城風雨」、沸騰一片。「蘋果公司計劃於6月2日舉辦的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展示其智能家居自動化軟體平臺,與谷歌和三星爭奪這一全新的市場」的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遍全球。
  • 谷歌蘋果全面交惡:手機地圖服務成新戰場
    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作為曾經的合作典範,蘋果和谷歌近些年來的關係日漸疏遠,甚至化友為敵,在諸多領域展開對抗,而地圖服務即將成為這兩大科技巨頭的新戰場。據現任和前任蘋果員工透露,該公司今年晚些時候將不再預裝谷歌地圖,而是在iPhone和iPad中推出一款採用自主技術的地圖應用。知情人士稱,該公司最早有望在下周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展示這款新軟體,將其作為下一代行動作業系統的一部分。蘋果還將鼓勵應用開發者將該地圖整合到社交和搜索應用中。科技博客9to5Mac也曾披露,蘋果將在下一代行動作業系統中推出自主開發的地圖應用。
  • 2015年手機能「自毀」 蘋果谷歌等承諾防盜
    協議生效之後,從2015年7月份開始銷售的手機產品將會具備遠程刪除數據和強制停機的功能,以防止相關設備在未經所有人允許的情況下被再次激活。 美運營商與手機廠商聯手防盜 據報導,包括AT&T、Sprint、T-Mobile USA 、Verizon等在內的全美5大運營商支持該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