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類而走向滅絕的5種貓科動物,其中一種僅分布在中國

2021-01-12 喵說動物

巴巴裡獅子,又稱作北非獅,在過去曾經是北非食肉動物的三巨頭之首,這種頂尖的掠食生物卻在古代開始就遭受人類的捕殺,直到20世紀,僅殘存下不到600隻北非獅,隨著人類忘乎所以地獵殺,最終在1925年北非獅便走向了滅絕。

西亞虎,又稱作裏海虎,貓科動物的一種。是近代大型的肉食生物,雄性西亞虎成年個體體重高達240公斤左右,頭部長度達到36釐米。過去曾經棲息於裏海的西部等多個區域。在1980年左右因人類活動而走向滅絕。

峇里虎,為貓科豹屬虎的一個亞種,是當代虎類生物裡身形最小的一種,成年體長僅有一米左右,在過去曾經大量生存在印尼峇里島的原始森林中,於1937年被人獵殺殆盡。如今,人們只有通過博物館才能欣賞到這種小型虎類。

臺灣雲豹,分布在中國臺灣地區的貓科亞種,是當地身形最大的野生物種,因體表長有6塊雲狀的暗色斑紋而得名,自近代開始,臺灣雲豹賴以生存的叢林逐漸被人侵佔,加之人類的過度捕殺,導致臺灣雲豹消失與野外,在2013年被宣布已經滅絕。

亞洲獵豹,南亞與中東地區的貓科動物,亞洲獵豹的體長一般為1.5米,四肢修長身軀略顯消瘦,但這也是它們擯棄了龐大的身軀而演化出急速奔跑能力,估測時速高達每小時113千米,動物界中當之無愧的短跑冠軍,但於1948年遭人類捕殺而滅絕。

相關焦點

  • 10個因人類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
    10個因人類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從上個世紀初到現在的100年當中,有300餘個物種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2000餘個物種在滅絕的邊緣。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人類對於動物的影響愈漸增多,其中有10個物種,就是因人類滅絕的,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第一個是巴巴裡獅,也是北非獅,它本來是鬥獸場中的常客,後來因為人們對它的大量捕殺,數目愈漸減少。1922年。最後一頭巴巴裡獅被擊殺。第二個是袋狼,他因為身上有和虎相似的花紋,又被稱之為塔斯馬尼亞虎。因為幼崽和袋鼠一樣在育兒袋成長,才叫袋狼,這個物種在1936年宣布滅絕。
  • 5種已滅絕的動物,第一種10萬年前滅絕,可能有倖存者
    【5種已滅絕的動物,第一種10萬年前滅絕,可能有倖存者】第一種,北美獵豹,起源於400萬年前北美洲地區的貓科動物,大約10萬年前滅絕,它們與現代的獵豹很長得很像,但體型要大得多,幾乎和現代的非洲獅一樣大,被阿茲特克人稱為「奎拉米特利」,因發現過疑似蹤跡,被認為有一些個體可能倖存下來。
  • 10種已基本滅絕的動物,其中2種在中國
    西袋狸,一種夜行動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西部大沙,吉布森,維多利亞三大沙漠以西,於1910年滅絕。中國臺灣雲豹,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長相非常漂亮,也是臺灣省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美國緬因洲海鼬,曾分布在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和加拿大大西洋的巖石海岸,是唯一一個已滅絕的鼬科動物(於1880年滅絕)。
  • 一百年來,在中國滅絕了多少種珍稀動物?
    在同一時期,中國亦有大量野生動物滅絕,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對動物的保護做好宣傳教育。,中國)在我國境內則僅分布於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及黑龍江下遊,十分罕見。、稀有的瀕危鳥類,迄今為止全世界僅保存有三個標本,其中一個雌性標本保存在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博物館,另外兩個為一雌一雄,保存在日本山階鳥類研究所,1950年前後滅絕,農業發展和獵殺讓本來不大的種群滅絕。
  • 全球野生貓科動物分布概況,這兩個國家的貓科動物種類超過一個洲
    貓科動物可以說是最迷人的猛獸,相比身材肥胖的熊科,尖嘴細腿的犬科來說,貓科動物的體型最為勻稱協調,氣質上自然更勝一籌。不過正因為貓科動物的這些優點,使它們成為最瀕危的野生動物群體。貓科動物毛皮豔麗,慘遭大量獵殺;它們性格桀驁,時常與人類爆發衝突,在以前被認為是「害獸」;它們食性挑剔,無肉不歡,使它們難以適應環境變化。
  • 史前6種戰力強悍的貓科動物,其中一種是人類遠祖的天敵
    美洲擬獅,為歷史上貓科生物中身形最龐大的一種,成年的美洲擬獅體重甚至達到半噸重,體長在4米以上。在冰河時期是美洲大陸中強盛的貓科掠食者。異劍齒虎,更新世時期戰力強悍的貓科動物,外形上猶如鋸齒虎、刃齒虎的混合體,並且具有刃齒虎匕首般的上犬齒,四肢健壯,軀體長達2米以上,食譜涵蓋當代的大多數生物。楊氏虎,雖然被稱作虎,但實際屬於獅子的一種,楊氏虎是由進入亞洲地區的原始獅演化而來的。在35萬年前,曾經廣泛生存在中國東北部地區。
  • 5類滅絕於近代的動物,第3種能在胃部孵卵,用嘴生娃
    臺灣雲豹,我國臺灣地區特有的大型貓科動物,因體側分布著6塊雲狀的暗色斑紋而得名,在1972年,因人類活動等因素導致臺灣雲豹走向滅絕,如今,人們只能在博物館中才能欣賞到臺灣雲豹。中國犀牛,曾經大量生存在中國地區的犀牛,至宋朝開始,犀牛的角就被人視為珍貴的中藥材,在近代更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大肆進行商業性的捕殺,導致在20世紀時期,中國犀牛就已經蹤跡全無,於1922年被宣布滅絕。胃育蛙,屬龜蟾科動物,是澳大利亞昆士蘭的特有動物,它們最奇特之處在於哺育後代的方式。
  • 全世界11種因人類滅絕的國寶級野生動物
    地球自從在46億年前誕生以來,一直在不斷的演化過程中,生命體就是地球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動態成果,在五億年前開始,地球經歷了五次大的生物滅絕,其中小的滅絕過程更是數不勝數,生物誕生,滅絕,繁榮的過程不斷上演,我們人類也是其中之一。
  • 6種已完全滅絕的動物,第4種在中國消失近一百年
    圓島雷蛇,雷蛇屬下只有一種,那就是曾生活在模里西斯的雷蛇,也被叫做圓島雷蛇,目前仍未發現其他亞種存在,可惜在上世紀已完全滅絕。奧克蘭秋沙鴨,曾經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島生活的一種鴨科秋沙鴨屬動物,最早於19世紀被發現,直到20世紀70年代奧克蘭秋沙鴨已滅絕消失了、南極狼,生活在福克蘭群島的一種犬科哺乳動物,福克蘭群島也叫馬爾維納斯群島,分布範圍接近南極洲,因此也叫南極狼,如今一般被認定徹底滅絕。
  • 15種超稀有的貓科動物
    貓科動物,無論是馴養還是野生的,已吸引人類數以千年。而在這段時間裡人類與這些動物的關係也發生了廣泛的變化。人們曾把它們作為獵手一樣重視,作為神一樣崇拜,做為魔鬼一樣犧牲,然而不論如何,它們生存了下來,並仍然令人迷戀。它們時常被作為美妙、優雅、神秘和力量的象徵,也成為諸多藝術家和作家特別喜愛的主題。
  • 6種因人類而滅絕的動物,第4種被克隆後「復活」,僅存活了7分鐘
    白足澳洲林鼠,在20世紀初仍舊有少數生存在澳洲地區,在當時是自然界中刨土能力最拔尖的生物之一,但由於天生是鼠類不受人類喜愛,於1902年被人類滅殺至絕跡。德克薩斯紅狼,墨西哥沿岸特有的小型狼種,在20世紀中期由於人類大量的開墾荒地,致使紅狼的生態環境受到嚴峻挑戰,不得不入侵人類的畜牧地獵食,最終在1970年被人當成偷獵賊槍殺至滅絕。大象鳥,曾經生存在馬達加斯加一種巨型的鳥類,身高超過3米,體重高達半噸重,僅僅一個大象鳥的卵就有人臉那麼大,但很可惜,這種生物在受到人類捕殺之後滅絕於1649年。
  • 全新世滅絕的5種動物,其中一種滅絕於4千年前,多國制定復活計劃
    說起史前生物,人們可以找到各種它們滅絕的理由,說它們的滅絕與人類毫無關係是絕對正確的,因為那個時期人類還未誕生,但是進入全新世時代以後,很多物種的滅絕要想在歸結於大自然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全新世時代是指公元前1.1萬年到至今,也就是說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至今的時期,今天列舉5個全新世時代滅絕的物種
  • 五種殘暴的史前貓科動物,圖三如今有望藉助克隆重新「復活」
    洞獅,別稱歐洲洞獅,是三十多萬年前亞歐大陸上的大型貓科動物,其體長在三米以上,因常年棲息在洞穴之中而得名,是當代大陸頂尖掠食者之一,後來由於獵物數量急劇下降而致使洞獅因為食物匱乏才走向了滅絕。恐貓,最早可以追溯至八百多萬年前的遠古貓科動物,這種史前貓科動物體型較小但行動迅捷兇猛,有相關考古化石數據指出,恐貓的捕獵方式為夜間偷襲,還是我們人類的遠祖,南方古猿最主要的天敵之一。劍齒虎,史前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旁支,它們的犬齒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變得十分修長,約有12釐米,如同匕首一般鋒利,能夠以此作為捕食利器輕鬆刺穿獵物喉嚨。
  • 盛產寵物貓的歐洲,野生貓科動物僅存4種,體型最大的不足10隻
    目前陸地上最成功的三大食肉動物就是貓科、犬科、熊科。其中只有貓科動物是純食肉的,犬科和熊科為了適應環境而擁有了消化植物的腸胃功能,食性偏雜食,但仍不影響它們食肉動物的歸類。部分被人類馴化的家貓會吃一些蔬菜,但吃多了也消化不了。所以狗比貓更好養活,狗米飯、土豆、紅薯、白菜都能吃。而家貓如果肉吃少了就會消瘦或者自己出去捕獵,因此貓的野性比狗要強很多。正是因為貓科動物堅定的肉食性,它們受環境的影響很大,多數野生貓科動物都為瀕危物種,數種已經滅絕。而熊科和犬科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目前仍保有較穩定的野生數量。
  • 中國貓科動物極簡介紹
    貓科動物廣泛分布於除大洋洲和南極洲以外的幾乎所有陸地,成功地佔據了各類型陸地生態系統中頂級捕食者的生態位。貓科動物8個支系的系統發育樹,改編圖片來源O'Brien, S. J. & Johnson,W. E. (2007).中國分布有其中5個支系,8個屬,共12種野生貓科動物(含爭議種,排除之前錯誤記錄的漁貓,及非野生的家貓)。
  • 5大擁有強悍戰力的史前動物,其中一種生存至今,還未滅絕
    奇蝦,擁有強悍戰力的史前海洋生物,是寒武紀時期頂尖的掠食動物,足跡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及美國地區,有著足以令當代生物畏懼的雙鰲,體型長達2米左右,而在當時大多數的生物僅有幾釐米大小。恐鳥,紐西蘭歷史上最巨型的陸生鳥類,在300多萬年前稱得上是世界第一高的鳥類動物,最大個體身高約為3.6米,幾乎相當於現代兩層樓高,並且自身具備強大的鳥喙,足以擊碎當代獵物的頭骨。爪獸,史前獨特的奇蹄動物,與現代的馬類物種有著一定的親緣關係,並有著共同的祖先——始祖馬。大約在2300萬年前,爪獸就因未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走向滅絕。
  • 7種極度瀕危的動物,第5種只存在中國,可能已滅絕
    倭河馬,身體較為矮壯的一種河馬,體重比普通河馬要小7-8倍左右。原產於西非科特迪、賴比瑞亞等地區,倭河馬實際上直到19世紀末才被發現,如今野生倭河馬只剩下不到3000頭了,十分稀少。務川臭蛙,中國特有的兩棲動物,已知唯一分布地區在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喀斯特洞穴中,常棲息洞穴中,鮮有人知,對環境要求高,數量非常少,臨近滅絕。鹿瞪羚,生活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內的一種羚羊亞科,屬季節性遷移動物,是生命力很頑強的一種哺乳動物,野處總數不超過100頭,是一種近乎滅絕的動物。
  • 18年增長600多隻,這種絕處逢生的貓科動物為何還可能野外滅絕?
    它是貓科猞猁屬的4個物種之一,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兩種無亞種的貓科動物之一(另一種是分布在南美的山原貓)。伊比利亞猞猁和它的親近歐亞猞猁外表長得十分相似,但伊比利亞猞猁皮毛上的斑點較多、顏色較深,面相也更「兇狠」。
  • 最美的野生貓科動物,如今瀕臨滅絕,人類想救都難了
    地球生命進化歷史告訴我們,如果一個物種能夠在地球上存活上千萬年,那麼這個物種多多少少會為了適應環境變化而做出改變,有些物種甚至在進化上出現了重大的分支,例如人類和黑猩猩。與人類、黑猩猩情況相似的可能還有大型貓科動物以及小型貓科動物,前者最具代表性的恐怕是老虎、獅子,後則則是家貓。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貓科動物既優雅又迷人,現在人們雲吸貓的對象已經不僅局限於家貓了,野生貓科動物也紛紛變身「網紅」。然而世界上的野生貓科動物有40種左右之多,即使資深貓科愛好者也很難叫出所有貓科的名字。今天動物志按演化的順序,給大家全面介紹下現代貓科的8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