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萬計「海蟑螂」 上岸「避風」

2020-12-04 湛江新聞網

數以萬計「海蟑螂」 上岸「避風」

2014年07月19日 17:57
來源:湛江晚報 作者:莫松萌

歡迎訂閱湛江日報手機報 發送簡訊11至106585728定製,每月5元,一機在手,時刻掌握湛江新聞

為躲避「威馬遜」 數以萬計「海蟑螂」 上岸「避風」

7月18日下午,超強颱風「威馬遜」即將登陸。不少市民發現,觀海長廊圍欄上爬滿了數以萬計的黑色動物(如下圖)。隨後,此消息和圖片迅速在各家媒體的官方微博及各大門戶網站上廣為轉載。

據本地漁民介紹,此動物為「海蟑螂」,常年能在海邊看到,其貌似陸地上的蟑螂,動作敏捷迅速。它們一般棲息在海邊巖石岸、碼頭、船塢、破舊船等處。漁民分析,颱風登陸前夕,海水迅速上漲,由於海蟑螂並不喜歡在海水中活動,所以紛紛爬到岸上來。

漁民們表示,海蟑螂成群結隊地爬到岸上並不少見,但此次規模之大,行動之快,確實較為罕見,其中可能與海水上漲速度快有關。

小資料>>> 海蟑螂

海蟑螂(學名:Ligiidae)是一種常見的岸棲甲殼類,很少在海中活動,但遭遇危險會逃入海中,以生物屍體及有機碎屑為食,為食腐動物。有七對步足,及一雙複眼。海蟑螂有抱卵的習性。

在中國南方沿海漁民常用海蟑螂治療跌打損傷和小兒疳積等症,為藥用動物之一。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鄭怡斐]

相關焦點

  • 廣東湛江海邊大量海蟑螂上岸聚集 數以萬計
    廣州日報【湛現場江觀海長廊聚集大量不明生物】據@湛江新聞網網友報料,颱風「威馬遜」登陸前夕,赤坎觀海長廊邊的石柱上爬滿了數以萬計的黑色動物,有人稱之為「海蟑螂」。  資料:海蟑螂  海蟑螂(學名:Ligiidae)是一種常見的岸棲甲殼類,鮮少在海中活動,但遭遇危險會逃入海中,以生物屍體及有機碎屑為食,為食腐動物。有七對步足,及一雙複眼,因貌似蟑螂而得名。  海蟑螂體長1.5-2.5cm左右。
  • 數以萬計的果蠅和蟑螂是他寶貴的財富
    李勝潛心從事昆蟲研究26年,打開一個又一個「生命密碼」的盒子 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蟲蟻,他們視若珍寶;人人談之色變的蟑螂,在他們眼中卻
  • 廣東湛江海邊聚集大量海蟑螂 數以萬計(圖)
    >   現場  【湛現場江觀海長廊聚集大量不明生物】颱風「威馬遜」登陸前夕,赤坎觀海長廊邊的石柱上爬滿了數以萬計的黑色動物,有人稱之為「海蟑螂」。  資料:海蟑螂  海蟑螂(學名:Ligiidae)是一種常見的岸棲甲殼類,鮮少在海中活動,但遭遇危險會逃入海中,以生物屍體及有機碎屑為食,為食腐動物。有七對步足,及一雙複眼,因貌似蟑螂而得名。  海蟑螂體長1.5-2.5cm左右。除了頭外,身體有十三節,其中胸部七節,腹部六節。有七對腳分布在胸部的七節。
  • 海釣釣餌海蟑螂
    海蟑螂,又名海蛆、海岸水蝨,甲殼綱、海蟑螂科。體扁橢圓形,黑褐色,第一對觸角不發達,第二對觸角長大。胸部七節,各有一對等長胸肢。海蟑螂多生活在海巖石或舊木船上,爬行速度快,一有驚擾,四散逃散。海蟑螂的育兒方式很特別,在肢節的皺處一隻雌海蟑螂可育數百支小蟲,繁殖率相當高。待長到比針眼大點,即脫離母體生活。清明節後,海蟑螂就出現,這時正是海釣愛好者開竿的時候。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海蟑螂越來越多,一直到立冬,它的出現和消失與海釣的起止時間基本相同。由於其爬行速度快,易受驚擾,捕捉時應悄悄地靠近海蟑螂棲息的地方,瞅準後,快速出手,抓個三五個,摔死後裝入容器中供使用。
  • 日本海軍士兵熱衷抓耗子蟑螂,不是愛乾淨,而是想上岸!
    說是允許上岸,但並非全部人員都能上岸,艦上乘員簡單地分成右舷和左舷,兩舷人員輪流上岸,因此稱為「半舷上岸」。▲在街市美食街流連忘返的水兵們。半舷上岸的機會雖說人人有份,但是新兵蛋子兩周才有一次半舷上岸的機會,而那些有一定資歷的老兵在半舷上岸之外,還享有「洗澡上岸」的特權,但時間也非常短暫,僅限於每天晚餐結束到晚上9時艦上巡檢之間。有資料表明,日本海軍在夏季的晚餐時間是下午4時15分,冬季是3時15分,因此「洗澡上岸」也就幾個小時,比「半舷上岸」更短,真就只夠洗個澡,名符其實。
  • 動物森友會》海蟑螂圖鑑
    海蟑螂這種生物其實與蟑螂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因為兩者長相非常相似故有此名。想要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捕獲海蟑螂的小夥伴可以看看「qq492179450」分享的海蟑螂圖鑑。 海蟑螂這種生物其實與蟑螂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因為兩者長相非常相似故有此名。想要在《集合啦!
  • 歐厝潮間帶生物(一)——海蟑螂
    科別: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等腳目,海蟑螂科 在廈門歐厝,海蟑螂是一種常見的岸棲甲殼類
  • 巨型海蟑螂 50釐米長
    ZooKeys科學期刊8日刊登該團隊研究論文,直指此為新品種海蟑螂,並正式取名「Bathynomus raksasa」。據報導,這項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黃?麟(Peter K. L.此次獲認證為新生物的Bathynomus raksasa又被稱為「巨型等足動物」(giant isopod),類似蟑螂和陸上潮蟲(woodlice of land)的甲殼動物,關係和螃蟹與蝦子等海中生物其實更密切。這些海蟑螂定居於海床,仰賴沉下來的海中動物遺體為生,但沒有食物也能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 動物森友會海蟑螂捕抓技巧
    在海邊巖石上有一種蟲,你一靠近它就會四散逃跑,這就是海蟑螂,那麼怎麼抓呢?今天小編帶來的就是動物森友會海蟑螂捕抓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動物森友會海蟑螂捕抓技巧 按住a鍵,慢慢靠近,然後一擊必中。
  • 貝爾都不敢吃的食物之-日本靜岡「海蟑螂」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當地漁民在深海捕撈的一種多足深海生物「海蟑螂」,他們把這個海蟑螂可是當作補充營養的重要口糧呢。 出海後,漁夫把捕撈海蟑螂的黑桶掛在船底,放入自製的誘餌,到了深海後,幾乎半天就能捕撈到幾十隻,大的差不多有成年人手掌那麼長
  • 海蟑螂是什麼,為什麼要集群?(內有重口圖,慎點)
    【很像蟑螂吧,所以海蟑螂的名字就這麼來的~海蟑螂(學名:Ligiidae)是一種常見的岸棲甲殼類,鮮少在海中活動,但遭遇危險會逃入海中,以生物屍體及有機碎屑為食,為食腐動物。海蟑螂是生活在高潮帶的生物。冬天常躲在巖石縫裡,喜歡生長在骯髒 的地方。由於海蟑螂的主食為海藻類,所以沿海居民並不將其與骯髒做連結,也常用海蟑螂作為釣餌使用。(在百度上扒了一張結構圖)【分布地區】 海蟑螂為世界性分布,亞洲、非洲、美洲沿海均有。其近似種西方海蟑螂主要分布於北美加利福尼亞,中國煙臺有海蟑螂分布,如蓬萊島附近海灘。
  • 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海高斯」將正面襲擊廣東 瓊州海峽停航
    新華社廣州8月18日電(記者田建川)颱風「海高斯」將正面襲擊廣東,廣東省18日已啟動防風Ⅳ級應急響應,要求受影響區域的漁船全部就近靠港或回港避風。
  • 廣東湛江海邊聚集大量海蟑螂
    廣東湛江海邊聚集大量海蟑螂
  • 科學家在印尼發現的「海蟑螂」被確定為全新物種
    現在,在一篇新的研究論文中,該團隊描述了他們已經確定的十幾個新物種發現,這其中包括一種「海蟑螂」。這種新物種叫Bathynomus raksasa,屬於一類被稱為巨型等足蟲的動物。它們被稱為「海蟑螂」,一生都在海底搜尋食物。
  • 現實版「美人魚」:海中如魚得水,上岸頭暈目眩,竟然在這裡!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著遊泳的經歷,但是在海水亦或者是用泳池中,我們總是玩樂一段時間便需要上岸休息一下,但是今天所要介紹的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幾乎只能夠生活在海裡,並且只要上岸的話,時常會感覺到自己頭暈目眩,這種情況更像是現實版的「美人魚」。
  • 四月新番《放學後海堤日記》深受海蟑螂和章魚喜愛的少女
    2020年4月新番《放學後海堤日記》的女主角鶴木陽渚,搬新家上高中,新家在海邊,那裡除了美麗的陽光和大海,還有無數海蟑螂。原本就居住在這裡的學生們,對海邊的生態習以為常,鶴木陽渚卻不同,她害怕的動物有很多,也包括海蟑螂和章魚。然而,鶴木陽渚卻是被海蟑螂和章魚深愛著的少女。
  • 以海為家、自幼戳破耳膜:海上最神秘的民族,為何一生不能上岸?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海,更渴望能在海邊擁有一處居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然而,就在馬來西亞海岸水晶般蔚藍的珊瑚海上,住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以船為足,以海為家,靠潛海捕魚為生,終其一生漂泊在海上。傳說終究還是傳說,因為沒有國籍,沒有文字,他們也沒有相關史書去證明自己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何選擇終生棲息繁衍于波濤風浪之中。在高度社會化的21世紀,他們依然與現代社會割裂開來,寄生在遼闊的海洋,過著無人問津的漂泊生活。
  • 84消毒液是否能殺死蟑螂?
    針對蟑螂,如果你使用的量夠多,也能起到一定的驅趕和滅殺作用,但消毒液都有刺激性味道,如果依靠它來滅蟑,一段時間內每天都用,要好好考慮下安全性問題了。可以說,84消毒液對蟑螂的實際作用非常小,全靠它的滅蟑,可能達不到你想要的滅蟑效果。
  • 「鬧海風」的殺傷力有多大
    鬧海風,又稱作「諾海風」,鬧海為蒙古語,大意是狗狂叫。形象地說,「鬧海風」也就是說風的聲音像狗叫一樣。鬧海風是新疆特有的一種天氣現象,準確地說,是吉木乃縣獨有的天氣現象,是一種回流性大風,並伴有吹雪、雪暴等現象的天氣。  「鬧海風」冬末初春易高發?
  • 海蟑螂、寄居蟹……象山潮間帶分布著200餘種生物
    原標題:海蟑螂、寄居蟹……象山潮間帶分布著200餘種生物 ①象山道人山島潮間帶的藤壺。林海倫/攝  搖擺觸手的海葵、四處爬行的海蟑螂、悠閒踱步的小螃蟹、遍布巖礁的藤壺……海浪單調地拍打著海岸,潮起潮落間,礁石上並不寂寞,與海水密切接觸的潮間帶呈現出熱鬧的場景。隨著天氣轉暖,海洋潮間帶的生物數量逐漸增多,專家稱,春夏季是觀賞潮間帶生物的最佳時機。  象山縣海島眾多,漫長的海岸線為潮間帶生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