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萬計的果蠅和蟑螂是他寶貴的財富

2020-12-01 新快報
■李勝(右)正在實驗室裡工作。
點讚方法 關注「廣州市科協」公眾號,選取您最欽佩的科技大咖,在文章末尾為他(她)點讚,並在留言區留下點讚原因,即有機會獲得神秘禮品。

李勝潛心從事昆蟲研究26年,打開一個又一個「生命密碼」的盒子

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蟲蟻,他們視若珍寶;人人談之色變的蟑螂,在他們眼中卻「渾身是寶」。在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勝博士的實驗室裡,成千上萬的果蠅、蟑螂成了最寶貴的財富。從事昆蟲變態研究26年以來,李勝和團隊與它們朝夕相處,陪著一批又一批昆蟲走完短暫而又充滿奧秘的一生,並從中打開一個又一個「生命密碼」的盒子。在昆蟲發育遺傳領域、尤其是「昆蟲變態發育的激素和營養調控」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開拓性、突破性和系統性的國際領先研究成果,引領了昆蟲遺傳發育研究的發展。

人物檔案

李勝

男,漢族,湖南漣源人,1971年5月出生。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二級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優秀、「百人計劃」優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珠江人才。是我國現代昆蟲科學研究領頭人之一。

探尋昆蟲的秘密 美味激發少年科研夢

營養豐富易被吸收,種類繁多資源豐富……這個世界上,有300多萬種昆蟲,其中有500多種被人類用各種方式做成美味佳餚,帶來舌尖上的享受。「70後」李勝,小時候也是這類美食的愛好者。「當時沒什麼肉吃,我們湖南老家就養了很多蠶來當肉吃。」正當享受美食時,他發現了不同時期蠶蛹,口感竟大有不同。為一探究竟,他曾用菜刀將不同時期的蠶蛹剖開,才發現裡面竟別有洞天。「後來做了相關研究才知道,這些就是昆蟲在變態過程中的變化。」

1994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生物系的他,開始用盡心思學好生物學科。

不過,初涉生物領域時,李勝並沒有選擇昆蟲研究。而是「陰差陽錯」在導師的建議下開始研究昆蟲的近親——甲殼動物。這一做,便是26年。從研究生之路的一波三折,到博士後多地輾轉求學,李勝始終保持著對生物研究的濃厚興趣,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也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努力。在博士研究的關鍵部分,他解剖了上萬個蓖麻蠶的腦,進行分離純化有效多肽。因實驗需要儘快縮短過程,他為此經歷了連續一個月睡眠每日不足4個小時的日子。也正是在這樣的堅持和努力下,李勝在極其簡陋的科研條件下,順利地完成了博士學位研究,發表了兩篇SCI論文,也積累了人生事業的第一桶金。

破解80餘年之謎

揭開昆蟲「永遠年輕」奧秘

這種「拼命三郎」的事情,在李勝研究生涯中其實很常見。回國創建實驗室伊始,團隊只有李勝、學生以及助手三人,三人長期連班倒工作,每天只休息3-5小時,熬夜工作到天亮也是常事。「那時候我每隔一天才回一次家,晚上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睡覺。」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他們終於獲得了第一個研究成果——和國際同行共同解決了長達80年的保幼激素受體之謎,這也成為了他們研究生涯的重要裡程碑。

李勝帶領團隊經過數十年攻關,解析了蛻皮信號主導變態發育過程中的脂肪體重建機理,進而闡明了保幼激素拮抗蛻皮激素信號而維持幼蟲性狀的分子機制。「相當於揭開了如何讓昆蟲永葆青春的秘密。」李勝告訴記者,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贊同。昆蟲科學權威綜述期刊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多篇論文評論:和其他幾位科學家一起,共同解決了長達80餘年的保幼激素受體之謎,闡明了保幼激素信號傳導途徑,解答了保幼激素和20E協同調控昆蟲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引領了變態發育相關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在昆蟲變態發育研究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

2016年作為傑出人才引進到華南師範大學的李勝,創建了「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廣東省昆蟲發育生物學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和「華師昆蟲廣梅園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華師昆蟲」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昆蟲研究品牌,是我國昆蟲研究的5個中心之一。

為害蟲「正名」

生命密碼裡蘊藏巨大能量

在李勝所在的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研究所裡,數以萬計的果蠅、蟑螂在實驗室裡茁壯成長。這些,都是李勝和同事們最寶貴的研究對象。

正是在這個實驗室裡,他和同事們通過近4年半的研究,從基因組和基因功能上揭示了美洲大蠊稱之為「小強」的分子秘密,建立了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模式,並為蜚蠊-白蟻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在昆蟲宏進化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說起對蟑螂的研究,李勝笑得有些靦腆。之所以選擇蟑螂進行研究,一是因為這是南方出了名的讓人厭惡的害蟲,二是因為廣州的蚊子、蟑螂這些害蟲,侵犯到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於公於私,他都需要向「小強」宣戰,用科學之力,有效精準地打擊害蟲。

在對小強進行了數年研究後,李勝團隊終於找到了蟑螂之所以「強」的原因。但他的研究報告裡,卻是小強們一個又一個「優點」:不挑食,解毒能力強;不怕髒,天然免疫能力強,可以把體內有害的微生物殺死;生得多、長得快,擁有驚人的生長與生殖能力;打不「死」、餓不壞、長得壯,可「變廢為寶」;有斷肢再生能力,不怕受傷……

讓人如此厭惡的蟑螂,生命密碼裡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可見,蟑螂有很大的藥物開發前景。它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傳統中藥,對受到損傷的皮膚具有很好的療效。此外,蟑螂的某些成分還具有抑制腫瘤、抗菌、抗氧化等多種作用。

李勝期望,自己用心打造的「蟲蟲特工隊」能繼續潛心在昆蟲研究之路上,不斷地探尋和解鎖新的生命密碼。將昆蟲之所長發掘利用,助力人類健康。

寄語青年科研者

成就他人 超越自我

如今的李勝,依舊是同事們眼中的「拼命三郎」,「他總有很多靈感和想法,不出差時,他總是第一個回單位,也是最後一個走的。」同事說道。

「不斷學習,保持熱心,艱苦奮鬥,不改初心」,二十多年,李勝始終保持著對生物的興趣和熱愛,並且為著自己喜愛的事業,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著。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他都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和定位,並朝之堅定前行。

此外,從小喜愛閱讀,也培養了科學家必不可少的邏輯推理和總結歸納能力。

作為我國中青年昆蟲學家的靈魂人物,李勝如今帶領著自己的團隊走在世界科研最前沿。他常常告誡學生要「做個好人」,也就是「成就他人,超越自我」,這也是他一直恪守的原則。

■策劃統籌:張英姿 肖萍 ■採寫:新快報記者 王娟 通訊員 楊柳青 ■攝影: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數以萬計「海蟑螂」 上岸「避風」
    數以萬計「海蟑螂」 上岸「避風」2014年07月19日 17:57來源:湛江晚報 作者:莫松萌「海蟑螂」 上岸「避風」7月18日下午,超強颱風「威馬遜」即將登陸。
  • 廣東湛江海邊大量海蟑螂上岸聚集 數以萬計
    廣州日報【湛現場江觀海長廊聚集大量不明生物】據@湛江新聞網網友報料,颱風「威馬遜」登陸前夕,赤坎觀海長廊邊的石柱上爬滿了數以萬計的黑色動物,有人稱之為「海蟑螂」。  資料:海蟑螂  海蟑螂(學名:Ligiidae)是一種常見的岸棲甲殼類,鮮少在海中活動,但遭遇危險會逃入海中,以生物屍體及有機碎屑為食,為食腐動物。有七對步足,及一雙複眼,因貌似蟑螂而得名。  海蟑螂體長1.5-2.5cm左右。
  • 蟑螂居然是完美生物?山東濟南章丘區李延榮靠養蟑螂年賺千萬財富
    提起蟑螂,估計沒有一個人對它有好感。然而,山東濟南章丘區的李延榮卻把蟑螂當成了寶,他不但喜歡蟑螂,而且,還建了一個超大型的蟑螂養殖場,在這座養殖場內既養蟑螂,也養魚、餵雞、種菜,僅靠養殖蟑螂就年賺千萬元,而他所養的魚、雞和所種植的蔬菜也能給他帶來100多萬元的額外收入。
  • 為什麼果蠅的一個精子和你手指頭一樣長?
    從破裂的精囊中流出的二裂果蠅的精子 Credit:Romano Dallai在動物界,為了交配需要進行更猛烈競爭的性別會演化出更精美的裝飾(例如鹿角,牛角和尾羽)來獲取交配對象。雄性果蠅的精子出乎意料的大,尤其是和它們相對細小的身軀相比,是性裝飾中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極端的例子之一。
  • 吳莉萍:難忘的經歷 寶貴的財富
    他們的回答讓我非常感動,「不苦,和甘肅那邊的貧困山區相比,我們已經很幸福了。想吃什麼就買什麼,這樣還不知足嗎?」這句很發自肺腑的話語,至今仍深深打動著我。    這邊的人們自行車放在樓下都是不鎖的,而且有些人家經常出門都不鎖門,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個村叫做桃園村,真是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境。
  • 挫折是命運的轉折點也是新的起點,挫折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挫折是命運的轉折點也同樣是新的起點,挫折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開門見山+蘊含哲理式開頭,是此類文章常見的開頭形式之一。)挫折並不可怕,因為它帶給了我們人生最嚴峻的考驗。(過渡,引出下文。)在挫折面前,有些人被挫折擊敗,從此一事無成;而有些人卻不被挫折所徵服,而是勇敢地去面對,從此命運就為他敞開了成功的大門!(議論!)有這樣一個不屈服於挫折的人。(列舉典型事例。)他是吉林省九臺市人。父親是一個普通的修鞋匠,母親是一個智力有障礙的人。白天,他除了上課外,其餘的時間就在一家餐館打工。
  • 青島蟎蟲蟲害高發 果蠅對人體沒有直接危害
    據劉副所長介紹,水果上產生的小飛蟲通常情況下是一種叫做果蠅的害蟲,果蠅對人類沒有直接危害,家中產生果蠅的主要原因是水果或者蔬菜(如番茄、白菜)腐敗,果蠅容易受到此類腐敗物質的吸引,過來產卵,由於水果或者蔬菜沒有及時清理發生腐敗,果蠅就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在家中繁殖,大量出現,尤其是在夏天,氣溫比較高,特別適宜果蠅的生長繁殖。
  • 苦難是寶貴的人生財富?任正非的深刻體悟:痛苦本身並無收穫!
    如果我們看任正非的過往,那他可謂吃了太多苦,甚至有人給他寫書,稱其為「苦難英雄」。任正非年輕時期是吃物質匱乏的苦,還遭遇了不少挫折,中年又吃了「生活所迫」的苦,創業之後更是百倍千倍的苦,一度想要自殺…… 但任正非卻告訴人們,無法從痛苦中學到什麼,痛苦本身並無收穫。
  • 蟑螂何止是「小」強-虎嗅網
    為了和蟑螂鬥爭到底,筆者也著實做了一下功課,下面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蟑螂那些事兒!我的ID是江南蟑螂先來介紹一下今天故事的主角——蟑螂。蟑螂,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是常見的醫學昆蟲 。大蠊中味覺感受器的大量擴張或許不僅可以解釋這種雜食性物種為何能夠適應不同環境,也可以通過蟑螂來分析蜚蠊目昆蟲在覓食生境演變背景下,從草食到雜食食性的變化。此外,離子型穀氨酸受體在大蠊中也有增多,達到640個之多。而溼材白蟻的基因中僅發現了148個。在果蠅中,離子型穀氨酸受體可以調節昆蟲對揮發性化學物質和溫度的響應。
  • 化石:大自然遺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
    化石是大自然遺留給人類,讓後人認識生物及自身演化規律的寶貴財富。化石是保存在巖石中的生物體,它們雖然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卻依然蘊含著生命起源與演化的秘密。人類認識生物和自身演化的每一次重大進展,大多是和新化石的發現聯繫在一起。
  • 《自然》:性選擇驅動果蠅產生巨型精子
    科技日報北京6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演化學論文,描述了驅動雄性果蠅產生數量很少的巨大精子的演化過程    在動物界,雌雄兩性中為了交配需要進行更猛烈競爭的一方(通常為雄性),會演化出更為精美的裝飾,例如鹿角、牛角和動物的尾羽等,以便來獲取交配對象。雄性果蠅的精子出乎意料的大,是地球上最長的精子細胞之一,尤其是和它們相對細小的身軀相比,精子伸直後甚至可以是其身長的20倍,這被認為是性裝飾中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極端例子之一。果蠅的精子為什麼如此之長一直是個謎。
  • 遺傳學之果蠅實驗室
    這串香蕉誰也不得亂動,唯有威爾遜例外,他有權摘一個來吃(摩爾根的一個孩子說,威爾遜也受到了報應:有一次,他特地找到一個駝鳥蛋,準備拍下照片來做他的著作的封面,但還沒來得及拍照,就被摩爾根和他的學生們炒來吃了)。 蠅室內還有其他動物。工作果蠅培養基的瓊脂四周老是蟑螂成群。
  • PLOS Biology|果蠅壽命期的相關的基因
    2020年3月5日發表在《 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對果蠅基因組壽命的變化進行了定量分析,為持續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寶貴的見識。 題為「果蠅壽命期的相關遺傳結構」的論文是克萊姆森大學遺傳學家Trudy Mackay和Robert Anholt進行的十年研究的成果。
  • 青島高溫高溼蟎蟲蟲害高發 小飛蟲果蠅危害不大
    據劉副所長介紹,水果上產生的小飛蟲通常情況下是一種叫做果蠅的害蟲,果蠅對人類沒有直接危害,家中產生果蠅的主要原因是水果或者蔬菜(如番茄、白菜)腐敗,果蠅容易受到此類腐敗物質的吸引,過來產卵,由於水果或者蔬菜沒有及時清理發生腐敗,果蠅就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在家中繁殖,大量出現,尤其是在夏天,氣溫比較高,特別適宜果蠅的生長繁殖。
  • 馬上就到蟑螂猖獗的季節了,這五種方法搭配好就可以減少蟑螂滋擾
    而且就跟豆腐腦一樣,蟑螂也分南派北派,當北方人因看到家裡出沒的蟑螂而大聲尖叫時,很多南方人總是對此嗤之以鼻:這就害怕了?見過南方蟑螂嗎?巴掌大,還會飛!那才叫噩夢!這是真的,分布在炎熱地帶的蟑螂比溫帶和寒冷地區的蟑螂體型更大。
  • 果蠅不睡覺也能活,為什麼人不可以?
    在研究睡眠的科學領域,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如果不睡覺,動物和人都會死亡。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假設可能存在問題。最近,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一項關於果蠅的新研究就進一步顯示,睡眠對於生命的重要性並非如此前假設的那樣高。
  • 你以為安全的「蘋果」早被「果蠅」叮了
    據CNN、《財富》等媒體消息,研究人員近日在Mac電腦發現了一種叫做「果蠅(FruitFly)」的惡意軟體,且該軟體已經在Mac電腦中潛伏了長達數年的時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果蠅」會在Mac系統的後臺安靜地運行,其控制器有能力遠程控制所在的計算機,並通過電腦的攝像頭監視用戶、捕捉屏幕上顯示的圖像以及記錄用戶的操作痕跡,甚至還能控制用戶的鍵盤和滑鼠。
  • 鄭強教授給貴州大學留下什麼寶貴財富?附優勢專業和報考錄取分數
    ,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重點學科:植物保護、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哲學、法學、化學、土木工程、作物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林學鄭強教授在2012-2017年間在貴大擔任校長,在這5年間給貴大留下什麼寶貴財富呢
  • 在廁所遭蟑螂圍攻,中國學者轉而發起研究:發現斷肢再生奧秘
    蟑螂,學名蜚蠊,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在中國又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一年多以前,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李勝教授將多年的研究對象從家蠶和果蠅轉移至果蠅和美洲大蠊(蜚蠊目一種)。
  • 果蠅剋星,農藥競爭者:他的寄生蜂數年收入30萬
    果蠅是很多農作物的主要害蟲。傳統治理果蠅的方法只有依靠農藥,但這會給水果留下很多的農藥殘餘。但是有個年輕人研發出了果蠅的新的治理辦法。課下他找到胡好遠教授,說明了自己對治理水果害蟲果蠅的興趣和想法,以及採用寄生蜂生物防治果蠅的優勢,並申請加入胡好遠的專業實驗室進行進一步學習。為了觀察寄生蜂交配、寄生行為,實時做記錄,賀張經常一連幾天不合眼,沉迷寄生蜂的研究與應用的他就被師生戲稱為「蜂瘋子」。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