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潛心從事昆蟲研究26年,打開一個又一個「生命密碼」的盒子
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蟲蟻,他們視若珍寶;人人談之色變的蟑螂,在他們眼中卻「渾身是寶」。在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勝博士的實驗室裡,成千上萬的果蠅、蟑螂成了最寶貴的財富。從事昆蟲變態研究26年以來,李勝和團隊與它們朝夕相處,陪著一批又一批昆蟲走完短暫而又充滿奧秘的一生,並從中打開一個又一個「生命密碼」的盒子。在昆蟲發育遺傳領域、尤其是「昆蟲變態發育的激素和營養調控」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開拓性、突破性和系統性的國際領先研究成果,引領了昆蟲遺傳發育研究的發展。
人物檔案
李勝
男,漢族,湖南漣源人,1971年5月出生。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二級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優秀、「百人計劃」優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珠江人才。是我國現代昆蟲科學研究領頭人之一。
探尋昆蟲的秘密 美味激發少年科研夢
營養豐富易被吸收,種類繁多資源豐富……這個世界上,有300多萬種昆蟲,其中有500多種被人類用各種方式做成美味佳餚,帶來舌尖上的享受。「70後」李勝,小時候也是這類美食的愛好者。「當時沒什麼肉吃,我們湖南老家就養了很多蠶來當肉吃。」正當享受美食時,他發現了不同時期蠶蛹,口感竟大有不同。為一探究竟,他曾用菜刀將不同時期的蠶蛹剖開,才發現裡面竟別有洞天。「後來做了相關研究才知道,這些就是昆蟲在變態過程中的變化。」
1994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生物系的他,開始用盡心思學好生物學科。
不過,初涉生物領域時,李勝並沒有選擇昆蟲研究。而是「陰差陽錯」在導師的建議下開始研究昆蟲的近親——甲殼動物。這一做,便是26年。從研究生之路的一波三折,到博士後多地輾轉求學,李勝始終保持著對生物研究的濃厚興趣,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也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努力。在博士研究的關鍵部分,他解剖了上萬個蓖麻蠶的腦,進行分離純化有效多肽。因實驗需要儘快縮短過程,他為此經歷了連續一個月睡眠每日不足4個小時的日子。也正是在這樣的堅持和努力下,李勝在極其簡陋的科研條件下,順利地完成了博士學位研究,發表了兩篇SCI論文,也積累了人生事業的第一桶金。
破解80餘年之謎
揭開昆蟲「永遠年輕」奧秘
這種「拼命三郎」的事情,在李勝研究生涯中其實很常見。回國創建實驗室伊始,團隊只有李勝、學生以及助手三人,三人長期連班倒工作,每天只休息3-5小時,熬夜工作到天亮也是常事。「那時候我每隔一天才回一次家,晚上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睡覺。」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他們終於獲得了第一個研究成果——和國際同行共同解決了長達80年的保幼激素受體之謎,這也成為了他們研究生涯的重要裡程碑。
李勝帶領團隊經過數十年攻關,解析了蛻皮信號主導變態發育過程中的脂肪體重建機理,進而闡明了保幼激素拮抗蛻皮激素信號而維持幼蟲性狀的分子機制。「相當於揭開了如何讓昆蟲永葆青春的秘密。」李勝告訴記者,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贊同。昆蟲科學權威綜述期刊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多篇論文評論:和其他幾位科學家一起,共同解決了長達80餘年的保幼激素受體之謎,闡明了保幼激素信號傳導途徑,解答了保幼激素和20E協同調控昆蟲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引領了變態發育相關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在昆蟲變態發育研究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
2016年作為傑出人才引進到華南師範大學的李勝,創建了「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廣東省昆蟲發育生物學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和「華師昆蟲廣梅園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華師昆蟲」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昆蟲研究品牌,是我國昆蟲研究的5個中心之一。
為害蟲「正名」
生命密碼裡蘊藏巨大能量
在李勝所在的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研究所裡,數以萬計的果蠅、蟑螂在實驗室裡茁壯成長。這些,都是李勝和同事們最寶貴的研究對象。
正是在這個實驗室裡,他和同事們通過近4年半的研究,從基因組和基因功能上揭示了美洲大蠊稱之為「小強」的分子秘密,建立了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模式,並為蜚蠊-白蟻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在昆蟲宏進化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說起對蟑螂的研究,李勝笑得有些靦腆。之所以選擇蟑螂進行研究,一是因為這是南方出了名的讓人厭惡的害蟲,二是因為廣州的蚊子、蟑螂這些害蟲,侵犯到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於公於私,他都需要向「小強」宣戰,用科學之力,有效精準地打擊害蟲。
在對小強進行了數年研究後,李勝團隊終於找到了蟑螂之所以「強」的原因。但他的研究報告裡,卻是小強們一個又一個「優點」:不挑食,解毒能力強;不怕髒,天然免疫能力強,可以把體內有害的微生物殺死;生得多、長得快,擁有驚人的生長與生殖能力;打不「死」、餓不壞、長得壯,可「變廢為寶」;有斷肢再生能力,不怕受傷……
讓人如此厭惡的蟑螂,生命密碼裡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可見,蟑螂有很大的藥物開發前景。它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傳統中藥,對受到損傷的皮膚具有很好的療效。此外,蟑螂的某些成分還具有抑制腫瘤、抗菌、抗氧化等多種作用。
李勝期望,自己用心打造的「蟲蟲特工隊」能繼續潛心在昆蟲研究之路上,不斷地探尋和解鎖新的生命密碼。將昆蟲之所長發掘利用,助力人類健康。
寄語青年科研者
成就他人 超越自我
如今的李勝,依舊是同事們眼中的「拼命三郎」,「他總有很多靈感和想法,不出差時,他總是第一個回單位,也是最後一個走的。」同事說道。
「不斷學習,保持熱心,艱苦奮鬥,不改初心」,二十多年,李勝始終保持著對生物的興趣和熱愛,並且為著自己喜愛的事業,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著。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他都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和定位,並朝之堅定前行。
此外,從小喜愛閱讀,也培養了科學家必不可少的邏輯推理和總結歸納能力。
作為我國中青年昆蟲學家的靈魂人物,李勝如今帶領著自己的團隊走在世界科研最前沿。他常常告誡學生要「做個好人」,也就是「成就他人,超越自我」,這也是他一直恪守的原則。
■策劃統籌:張英姿 肖萍 ■採寫:新快報記者 王娟 通訊員 楊柳青 ■攝影: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