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新年,在熙熙攘攘的中國超市或市場裡,伴隨著濃烈的過年氣氛,有一種水果得到大家的喜愛——那便是智利車釐子。
在一眾水果裡,反季節的智利車釐子格外的引人注目與誘人,讓人情不自禁地去聯想,這一個產出車釐子的國度其他方面又會是怎麼樣的呢?
有人說:「上帝在創造世界之後,還剩下很多特殊又美麗的東西不知道放哪好,於是他把它們一股腦放在一起,組成了智利。」
這句話高度概括了智利的美麗與神奇,讓我們心馳神往,按耐不住想要探索這個國家。那麼究竟智利美在哪裡?
天選之國智利
獨特地理創造如畫風景
咋一聽智利這個名字,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智利是屬於歐洲的一個國家,但其實它歸屬於南美洲,那塊充滿野性和美麗的大陸。
智利的大陸輪廓很特別,它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就像一隻又長又瘦的毛筆,就連智利作家都稱智利為「我那消瘦的祖國」。
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形容智利的狹長:它的長度相當於從我國的黑龍江到西沙群島的距離。
智利南北之間橫跨了近四十個緯度,這就成為智利境內景色相差過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智利的東西之間相差不過二十個經度,但因西鄰太平洋和海岸山脈、東臨綿長高大的安第斯山脈,在沿岸寒流與東部山脈的影響,智利的氣候呈現出地區性的多樣性,更出現了不同風格鮮明、極具特色的景致,讓智利收穫到了大自然饋贈的炫麗珍寶。
智利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氣候區,即北部熱帶沙漠區、中部地中海區和南部的溫帶海洋區。
從南到北,從重巒疊嶂的高大山脈到鬱鬱蔥蔥的森林,再到晶瑩剔透的水藍色冰川,上帝仿佛藉助達文西之手,用筆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
目光投向北部沙漠區,那裡坐落著「世界幹極」——阿塔卡瑪沙漠。因瀕臨太平洋,有一股隱藏在蔚藍海面下的寒流——秘魯寒流,給沙漠地區帶來了降溫減溼的影響,再加上東部安第斯山脈對東南信風的阻擋、水汽難以到達阿塔卡瑪地區,這就造成了極度的乾旱。
阿塔卡瑪的土地吮吸不到來自天空的雨水,地表皸裂、逐漸鹽鹼化沙漠化,向天空裸露出了紅色或黃色的皮膚,隆起的小山崎嶇嶙峋,高大的紅色山脈山頂甚至覆蓋了一層皚皚白雪。
極致的荒涼、幾乎寸草不生的土地、遼闊的天空、不見人煙的茫茫天地,景色壯闊的讓人仿佛置身於太空外的火星。
美力的海港國家
但在這樣貧瘠的土地裡卻能開出柔軟、美麗的花朵。每隔六、七年,隨著周復循環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給這片荒漠帶來了短暫的雨水。雨水滋潤了地表下埋藏的花種子,使種子在短時間內迅速地發芽、生長、開放,一片片花海如同一張豔麗的地毯覆蓋在荒涼的土地上,柔美和粗狂在這一刻相撞,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精神上的震撼。
從酷熱的沙漠往南走,進入到舒適宜人的地中海區,領略地中海風光。與北部的秘魯不同,智利憑藉狹長的緯度跨度,並非完全受到沿岸太平洋寒流的控制,在智利的中部地區,憑藉中緯度副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的交替影響,形成了舒適宜人的地中海氣候。
雖說地中海氣候特徵為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但實際上,地中海夏季的氣溫一般都在二十多度左右。舒適的氣溫,伴隨著夏季明媚的陽光,漫步在智利中部地區的如畫山水裡,總能令人流連忘返。
智利中部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連綿不斷的綠色森林,碧藍的河水環繞著巨石、山脈緩緩流過,河水拍打在沿岸的巖石上,像打碎了一塊翡翠,水珠四濺。
自然完美
森林深谷裡還有一瀉直下的瀑布,在寂靜的山澗裡給人以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地中海氣候下的智利土壤肥沃,有一望無際的長滿鮮嫩多汁的牧草的大草原,也有開墾成一排一排壟地上掛滿欲滴水果的果園。
草原上花草相間,地上綠色地毯上的「白雲」與天上藍色幕布的雲朵相互映襯,組成一幅畫卷,美不勝收。
而每年夏季,果園裡的果農迎來了豐收,感謝地中海氣候夏季時過大的晝夜溫差和充足的陽光,這片肥沃的土地產出了藍色的藍莓、紫色的葡萄以及紅色的車釐子等,一筐筐果實從果園裡採摘而下,被運往各地城市乃至發往全世界不同的國家,以南半球反季節的優勢佔據北半球的市場,讓世界的人們品嘗到智利的鮮美味道。
智利還被稱作「天涯之國」,是因為它與南極洲隔海相望,其南部因其緯度很高,形成了冰川和峽灣的險峻景觀。
壯麗的智利
若乘船在智利南部行駛,越往南,海面上的浮冰就會越多,小塊的浮冰在陽光照射下亮出了仿佛鑽石般的光芒,在海面下還很可能會遇到海豚在船附近嬉戲玩耍,沿岸甚至可能出現呆萌的企鵝。
智利的冰川高大宏偉,像一把利劍直指天空,冰川前的巖石上布滿銅鏽色的苔蘚,冰川的表面還覆蓋了一層黑土,原始、震撼的氣息撲面而來。
水藍色的冰川和蔚藍的天空融為一體,近距離觀賞,就像是隻身闖入了一個巨大的藍色調色盤。
蓬塔阿雷納斯,智利最南端的城市,是南極科考航行隊的重要補給站。這座城市,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涯海角」,就像非洲的好望角一樣。
它位於南美洲的最南端,與南極洲隔海相望,首位環繞地球航行的冒險家麥哲倫也曾在這裡停歇。城市就像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既可以看到美麗冰川等景色,又可以在城市內部感受諸多文化與歷史氣息,只是在發展海上旅遊業時才打開一個缺口,讓世界的人們看到這座特別的城市。
智利冰川峽谷
獨特的人文歷史
智利的歷史與全球史的進程其實並不完全一致。由於地理的阻隔性,智利跟南美洲其他國家一樣,是在哥倫布等人冒險之後才相應地發展起文明。在15到16時期,智利才剛剛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這就意味著智利並沒有發展起如同印度、中國、中亞地區等的古典文明和封建文明。
就像美國一樣,陸地上的土著人的地盤直接被西來的殖民者搶佔,建立起殖民地,擁有了一段殖民歷史。
入侵智利的是西班牙殖民者,殖民雖帶來了對本土文化的破壞,但也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明。而且智利雖沒有像古中國或古印度一樣擁有悠遠的文明歷史和文化遺產,但正如古典文明被摧毀後的西歐一樣,是在一個新的起點裡建立起近代文明,這對一個新國家來說是一種好處。
所以智利在西班牙入侵後,在不斷地反對殖民擴張的同時,逐漸建立起一個共和國家,而這個國家還少了某種程度上的文化羈絆,使智利發展的更好。
智利的土著
智利在南美洲裡是最富強的一個國家。
原因包括較少的人口、穩定的政治環境、發達的教育和全球化、自由的經濟環境,以及較低的腐敗等等。所以智利是一個很適合定居的地方,就像被上帝之光籠罩一樣,智利擺脫了南美洲國家普遍發展不好的困境,被世界銀行集團認定為高收入發展經濟體。
其實智利更像是一個在南美洲的歐洲國家。智利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歐洲人佔總人口一半以上,一般都是西班牙殖民者還有西歐其他國家的人。
西班牙殖民者還給智利帶來了宗教文化,所以許多智利人如同歐洲人一樣信仰基督教,也同樣會過聖誕節。但智利並不像歐洲那樣被宗教所嚴重壓迫,在這裡,宗教達到了平衡社會與文化的作用。
智利的城市還具有歐洲風情。比如它的首都聖地牙哥,當走進這座城市,你就會發現林蔭大街上,哥德式和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便矗立於此,從聖地牙哥大教堂、歷史博物館、中央郵局到拉莫內達宮等等,其實都帶有西方建築風格的韻味。
能看見冰川的聖地牙哥
再看中部城市卡斯楚市,五顏六色的房屋節次鱗比地排列在山坡上,街邊的塗鴉藝術與色彩斑斕的牆體相碰撞,讓人如同闖進了一個浪漫、色彩爆炸的世界,也讓人聯想到希臘的愛琴島,藍天之下,身居這座城市,被濃鬱的藝術氣息所包圍。
智利較少的人口,使城市有能夠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條件。
在聖地牙哥,波光粼粼的馬波喬河從城際流過,附近更有聖露西亞山,成為觀賞整座城市的最佳據點,遠處更能眺望安第斯山脈,山脈上覆蓋著一層閃閃的白雪,就像歌詞「玉龍雪山,閃耀著銀光」所描述一樣,耀眼奪目。在這樣歷史人文與自然美景相融合的地方生活,嘆一句「神仙生活」也未嘗不可。
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歷史,智利都向世人展現出了它的美麗,仿佛彰顯了上帝對它的寵愛,如果說地球是上帝所創造的結果,那麼,智利一定是上帝的封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