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時空:時間與空間的不變性,以及光速不變原理

2020-08-23 scottcgi


本文,將會追隨相對論的視角,首先來解讀愛因斯坦眼中的四維時空——其中時間空間會有怎樣的特性。

然後,會介紹光速不變原理的形成過程——它是相對論的基礎假設,也是鍾慢尺縮效應的底層邏輯。

最後,還會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層面,來論述理解——光速為何不變

主題目錄如下:

  • 四維時空
  • 光速不變原理
  • 從不同角度看光速不變

四維時空

狹義相對論中,宇宙模型是一個四維時空,即:三維空間加上一個一維時間。在此我們可看到,空間有三個自由度,而時間只有一個自由度。

愛因斯坦思維的飛躍性就在於:他認為在四維時空裡,宇宙的一切事物都以一個固定的速度在運動,即光速。因此,他把這個想法稱之為——光速不變性,即反映光速不變的特性。

愛因斯坦曾今,一度想把相對論命名為——「不變論」。

那麼,要理解四維時空的光速不變性,就要從時間空間兩個角度分別來看,然後再合起來看兩者的關聯,最後才能感知光速不變性的意義。

  • 首先看空間

在空間中有速度,並且任何一個方向上的速度,都可以分解成三個空間維度上的分速度。也就說,在空間裡,速度可以在三個維度之間分解與合成,不同的形式是等價的。

例如,在三維空間中,任意方向的速度,都可以分解成,XYZ軸方向的三個速度。而空間速度的意義,其實就是在三個軸上的運動快慢。

  • 然後看時間

那麼,在時間維度中有速度嗎?

顯然是有的,這就是時間流逝的快慢,這對應了空間裡運動的快慢,即:流逝快慢對應運動快慢。

而不同之處就在於,空間速度有三個維度,時間速度只有一個維度。

  • 接著看時空

既然時空是一個整體,且三維中的速度可以分解與合成,而時間維度也有一個速度,那麼在四維時空裡,空間速度時間速度,可以互相分解與合成嗎?

愛因斯坦認為,是可以的,並且在四維時空裡,合速度的上限,就是光速——這就是光速四維時空裡的不變性。

這也就是說,當一個物體,在空間中(相對)靜止的時候,此時它的空間速度就是0,時間速度就是光速;那麼,如果物體的空間速度越來越快,它的時間速度就會越來越慢,但合速度始終保持是光速;最後,如果物體的空間速度抵達光速,它的時間速度就是0。

由此得出的,就是狹相的結論,即:相對速度越快(空間速度越快),時間越慢(時間速度越慢),如果相對速度抵達光速(空間速度抵達光速),那麼時間靜止(時間速度為0),相反如果相對靜止(空間速度為0),那麼時間速度就會是光速。

例如,光子就是空間速度為光速,時間速度為0,而相對靜止的物體,就是空間速度為0,時間速度為光速。

可見,這個模型建立的前提,就是光速是速度的極限。

  • 理解時間速度

時間速度為0,很好理解,就是時間不再變化,結合前文論述,也就是物質不再變化。

那麼,時間速度為光速是什麼意思呢?

從具象的想像來看,就是鐘錶指針旋轉的速度是光速,或有個物體的運動(如鐘擺、光子)計量了時間,而這個物體的運動速度是光速。

物質變化角度來看,如果時間速度為光速,其實就是物質變化為光速,即:物質內部存在一個變化量為光速(這裡光速代表的是一個數值),而這可以有兩種形式:

  • 第一,變化量從0到光速。
  • 第二,變化量從光速到0。

那麼對應到現實,我們看到物質(衰變)輻射出光子的過程,就會在物質內部存在「空間速度從0到光速」且「時間速度從光速到0」的變化。

因為,物質內部減少的質量轉變成了光子,於是質量的空間速度——就從0跳變成了光子(空間速度)的光速,而空間速度時間速度是對應的(即合速度是光速),所以質量的時間速度——必然就是從光速跳變成了光子(時間速度)的0。

由此可見,質量轉變成光子的過程——就可以理解為相對靜止的時間速度,即:時間速度為光速,也就是物質存在光速變化量。而時間速度,其實也是一種運動,這就像空間速度是一種運動一樣。

最後,我們發現物質變化,其實就是「質量到光子」即「質量到能量」的轉化。而光子沒有質量,只有能量,且時間靜止,這說明了——質量擁有時間,能量沒有時間,質量到能量的轉化,即是時間的方向。

光速不變原理

事實上,鍾慢和尺縮效應——是狹義相對論的直接推論和預言,而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出發點之一,就是光速不變原理——也就是說,狹義相對論直接使用了這個結論。

光速不變原理——是指無論在何種慣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同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察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

這很有意思,通俗的來說,就是無論你以什麼樣的速度,追著光運動,相對於你來說,光速始終都是同一個常數。這是不符合宏觀速度矢量疊加原理的,也就是說,如果你以99.999999%的光速追趕光,在你看來,光依然以光速遠離你——這個光速依然是同一個常數。

那麼,如果你抵達了光速,光會相對於你靜止嗎?光會像波又像粒子一樣,懸停在你的面前嗎?

很可惜,狹義相對論認為,有質量物體,是永遠無法抵達光速的。

歷史上,光速是一個常數,是由麥克斯韋方程組得到波動方程,然後求解出的結果。但這個光速是相對於一個靜止的參考系的,即假想中的以太。

以太——是人們曾經認為的,在宇宙空間中充滿的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即空間介質。

接著,麥可孫-莫雷實驗證實——以太這種物質不存在,因為測量不到地球相對於以太參考系的運動速度。

但洛倫茲,相信以太還是存在的,他提出了長度收縮假說洛倫茲變換,即引入了洛倫茲因子(又稱相對論因子),來說明以太可以運動,即長度可以收縮,從而抵消了光速在不同參考系觀察下的速度差,以符合麥可孫-莫雷實驗的結果——光速不變,但又讓以太存可以在。並且洛倫茲認為洛倫茲因子,並沒有物理意義,只是純數學的處理。

再接下來,愛因斯坦根據洛倫茲變換,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並且,他認為以太不存在,且光速不變,那麼只有假定光速相對於任何慣性系都不變,同時洛倫茲因子本來代表的——以太的收縮,就被轉移到運動的物體上。

由此可見,鍾慢與尺縮,最初是來源於數學公式推導的結果,而不是對現實世界的物理思考。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洛倫茲變換,並不能證明光速不變,反而洛倫茲變換是假定光速不變,才被推導出來的,接著鍾慢和尺縮又被洛倫茲變換推導出來。

所以,能夠證明洛倫茲變換、鍾慢和尺縮的就是——光速不變原理

然而,光速不變原理——只是一個基本假設,即公理,只能由實驗保證,而實驗至今也一直守護著它。

從不同角度看光速不變

第一光在不同介質裡的速度不同。

這可以從波粒二象性,兩個角度來解讀:

  • 從粒子角度來說,是介質吸收了光子,發射出了新的光子,光子速度不變,且光子量子態全同前後沒有區別,但發射和吸收有延遲。
  • 從波角度來說,是介質裡的粒子被擾動產生電磁波,於是產生了光波的疊加,造成光波的相速度變慢(相速度無法傳遞信息),但波前速度依然不變。

第二,信息傳遞不能超光速。

  • 如果與光速物體同向運動,光速物體的信息無法超越光速,傳遞到非光速物體,因此非光速物體無法計算,光速物體相對於自己的速度——「只得」假定其依然是光速。
  • 如果與光速物體相向運動,光速物體的信息無法超光速,傳遞到非光速物體,因此非光速物體計算光速物體,相對於自己的速度,最多是光速。

第三,量子場論認為,宇宙中充滿了場與能量,並且光子就是電磁場的量化激發。

所以,光子光速的傳播其實是在場中發生的,因此光速是相對於場,而不是光源的——這就解釋了光速相對於光源運動的不變性,而「場」就可以看成是光的「介質」。


主題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量子速度不變性原理
    我們將「光速不變性原理」看成是量子力學的重要原理,以光子運動的「量子效應」來理解光速在不同參考系中的不變性。光速不變原理不是愛因斯坦首先發現的,麥克斯韋通過一組電磁學方程得到了光速常數項的解。1887年,著名的「麥可遜—莫雷實驗」證明了光速在不同慣性系和不同方向上都相同,從而為現代物理學的開端和相對論的建立打下了基礎。1895年,洛倫茲將麥可遜—莫雷光學實驗的結果概括為「光速不變原理」。
  • 光速:空間與時間流變轉化的比值常數,什麼情形時恆定不變
    四維時空:三維空間+一維時間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即四維時空,並且時間在三維長寬高維度上各向同性。狹廣義相對論認為光速不變,並且是宇宙中運動速度的極限,幾乎可以把光速當作我們這個時空恆定的一個常數,是關於空間距離與時間比值的恆定常數。
  • 光速不變的本質是什麼?是光速靜止了時間還是壓縮了空間?
    因此狹義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本身就是一個公設,是愛因斯坦大膽把它提升為一個原理,並和相對性原理結合創立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非常圓滿地解釋和解決了當時的所有相關問題,並經受了無數次實踐的檢驗。從這些角度講,狹義相對論就是一個正確的科學理論,光速不變就是一個原理。
  • 我們正在四維時空中以光速運動?揭秘時間流逝與運動速度的關係
    漢語中關於時間的成語有很多,比如光陰似箭、白駒過隙等等,而這些成語都是在說歲月飛快,讓一代一代的人類都在感慨中度過短短幾十年的一生。那麼在科學家的眼中,時間到底是什麼?為何會讓人覺得流逝得很快呢?在宏觀的世界中,空間是有三個維度的,如果考慮時間,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所謂四維時空。一切物質,包括人類的運動,都是在三維空間中,沿著時間軸進行。其中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只要有足夠的能力便可以自由活動,而在時間軸上,目前來看受制於物理定律及人類自身的能力只能向著一個方向以一個幾乎不變的速度運動,即無法穿越到過去或未來。
  • 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為什麼是矛盾的
    有人認為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是矛盾的。我們暫且把它稱為「時空光速悖論」。下面是這個悖論的產生的原理。牛頓認為空間是絕對的,而愛因斯坦認為空間是相對的。因此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時空彎曲的概念。相對論之所以被認為是正確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正是它對絕對空間的否定和對時空彎曲的幾何學解釋。顯然,相對論認為在宇宙空間中沒有真正或絕對的直線和平面存在。不僅空間是彎曲的,而且時間也是彎曲(可變)的。
  • 再論廣義光速不變原理
    再論廣義光速不變原理      之前發過兩篇推文思考廣義光速不變原理,今天再來談一談
  • 怎樣理解光速不變性原理?
    在這篇科普文章中,我們避開已經被物理學拋棄的「以太」這個概念,完全從慣性系的角度出發,講述愛因斯坦在十年的時間中對於光的思考。愛因斯坦是一個16歲的孩子時,就萌生過一個想法——如果我能騎在光波上,會觀察到一個怎樣的世界呢?不可否認,這真的是一個偉大的想法,而愛因斯坦也用了十年的時間來給出這個問題最完善的一個解答。
  • 為什麼光速無法被超越?根本原因是光速不變原理哦!
    光速無法被超越的根本原因是光速不變原理,而至於為什麼光速會有不變性,目前還不清楚。麥克斯韋先是從電磁場方程組中推導出光速不隨參照系的變化而變化,此後麥可遜和莫雷所做的光幹涉實驗證實了這一現象,再後來愛因斯坦把這種現象總結為光速不變原理,並由此創立狹義相對論,最後推導出任何東西都無法超光速。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光速不變原理背後隱藏著什麼深刻的原因。
  • 光速不變的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光速不變的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知道了宇宙中有很多奧秘是我們還沒有解開的,而且在宇宙中有很多神秘的天體,人類從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開始就不斷地對宇宙進行研究和探索,曾經歷史上也是出現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比如說牛頓,愛因斯坦這些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現在我們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而且光速不變的原理也是科學家發現的,那麼光速不變的原理是誰發現的呢?
  • 光速不是速度上限,只是超越光速的都去了四維空間
    飛螞蟻飛起來了,就採用的是空間定位了,不然分不清前後高低,如何生存?以此類推,人類社會生活在三維世界,我們世界的最大速度就是光速,人類難以想像超越光速以後的事情,只是因為沒有見過超越光速以後的世界,就像螞蟻和飛螞蟻。所以現在的所謂超越光速以後時間會靜止或者倒流,都是不正確的,超越光速以後只會讓你升入更高緯度的空間,也就是說三維世界的距離對於你來說不再是問題了。
  • 光速不變,一直理解不了,怎麼解釋?
    只有少數科學家承認了這個結果,但也只是由絕對空間觀轉變為相對空間觀,仍然認為相對性原理並不適用於電動力學,因為光速不變原理不符合速度相加定理。說到底還是沒法證明光速不變。但他又認為相對性原理應該是宇宙中普遍性原理,不應該只適用於力學,電動力學也應該適用。後來他接受了馬赫的相對時空觀後豁然開朗,他認為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只是建立在相對空間觀上的,並沒有把時間考慮進去,認為時間是絕對的,所以是個不完善的原理。
  • 【相對論介紹四】光速不變原理講的是什麼?
    在前面的三期我們已經介紹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以及相對性原理講的是什麼。這期我們將來重點介紹光速不變原理。經過不均勻介質,光速減慢愛因斯坦曾經高度評價自己的「光速不變原理」,他認為,自己的的相對論與牛頓經典物理學的分水嶺就是「光速不變原理」。
  • 時空彎曲:時間與空間原來是不可分割的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他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認為:大質量的物體讓其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從而導致經過它周圍的光線走了一個彎曲的路徑。在愛因斯坦的理解中,時間和空間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 【微視頻】光速不變原理
    光速不變原理
  • 光速的本質是什麼,光速為什麼不變?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基於光速不變原理發現的,不要認為光速不變原理是定律,事實上它只是愛因斯坦通過研究麥克斯韋方程組後的一個假設,你也可以認為是一個公理,有了這個假設,才有了愛因斯坦之後的狹義相對論的誕生!有人可能會說,既然是假設,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事實上任何科學理論都是一種假設,然後再把這種假設進行全方位的驗證,同時這行假設能夠輕而易舉地詮釋相關宇宙奧秘。
  • 從測量光速到計算光速,光速不變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是狹義相對論中的一個基本假設,並被大量實驗證實;光速不變原理的發現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也有不少物理學家走了彎路。早在18世紀,科學家就利用光行差的原理來測量光速,但是由於測量精度有限,所以結果可以用牛頓的經典時空得到合理解釋,數值大概在每秒30萬公裡左右。
  • 「光速不變」是什麼意思,是什麼限制了超光速現象?
    而實驗表明:不管是射出光線和地球運動方向相同還是相反,測出來的光速都相同,也就是地球和它們設想的以太介質之間並沒有相對運動。這時愛因斯坦就表示:以太是根本不存在的,光速相對於任何參考系都是不變的。我們知道:在一個相對靜止的參考系中,物理現象是不變的。
  • 你已經達到了光速,正在以光速穿越時空
    就像是舞臺一樣,有沒有演員,以及演員在舞臺上表演什麼節目,對舞臺本身來說無關緊要,沒有任何的影響。但是愛因斯坦改變了以上的看法,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稱為四維時空,時空的存在離不開物質(能量)的存在,而物質(能量)的存在以及運動也可以改變時空的結構。總之這幾樣東西誰也離不開誰,且互相影響著。
  • 相對論說有質量物體不能達到光速,宇宙膨脹超光速是否違反相對論
    相對論說的有質量物體不能達到光速指的是有質量的物體不能通過有限加速達到光速,這是根據光速不變原理建立的四維時空推理得到的。 愛因斯坦在提出狹義相對論時設定了一個公設——光速不變。根據光速不變可以建立了一個包含時間維度的四維時空,而在四維時空中,速度的極限就是光速!
  • 「四維空間」與「四維時空」的區別
    有不少人分不清「四維空間」和「四維時空」的區別,認為第四維一定是時間,這是不好的。當別人在評論裡好好地討論額外維度時,總有很多人插進來說」錯了,第四維是時間……「 我想,有必要花些墨水簡單澄清一下: 在牛頓時代,時間和空間是不相干的,但到了愛因斯坦那裡時間和空間是分不開的,這一整體叫做「時空」。空間是三維的,第四維就是時間。可是當時就有一個叫卡魯扎的數學家給愛因斯坦寫信,信中給空間加了一維,也就是「第四空間維度」,這時是五維時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