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的兩個定律

2021-01-18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作者:姬揚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物理學研究包括實驗和理論,而物理學家需要技巧和信心。


李政道先生曾經提出過關於物理學家的兩個定律[1],用來說明理論和實驗的相互促進。第一個定律是:「沒有實驗物理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就要漂浮不定。」第二個定律是:「沒有理論物理學家,實驗物理學家就會猶豫不決。」他還舉了幾個例子,其中一個是μ子衰變中「密歇爾參量」的測量史。密歇爾參量ρ表徵了μ子衰變產生的末態電子的動量分布。從1949 年開始的20 年時間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測量,得到的結果不斷漂移(圖1),直到理論精確地預言了ρ=3/4 以後,實驗值才穩定下來。有趣的是,每次新實驗的結果都落在前一次實驗的誤差範圍以內,但同時又穩定地朝著最終值前進。


圖1 密歇爾參量ρ 逐年的變化[1]


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許多科研工作者其實是很「保守」的。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奇特的結果可能意味著重大的發現,但是大家首先要排除的就是不要犯愚蠢的錯誤。克利青就說過,在初次測到量子霍爾效應的平臺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踢兩腳測量設備——這傢伙不會又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了吧?謝赫特曼堅信他觀測到的五重對稱性衍射來自於全新的晶體結構(準晶),但很多人卻在考慮其他更加普通的來源,而泡令(Pauling)在很多年以後還堅持認為那不過就是孿晶而已。


大部分人都能而且也只能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現象,科研工作者也不例外,只是他們經過嚴格的訓練,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犯這種一廂情願的錯誤。堅定的信心是從事艱苦實驗的必要前提,但只有精巧的設計才能保證得到正確的結果,比如赫茲驗證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實驗工作,或者密立根的電荷測量實驗;如果設計不周或者過於熱情,就有可能被誤導。比如韋伯測量引力波的實驗工作,或者布朗洛發現「N射線」 的研究歷程。正確的實驗結果當然能經受住歷史的考驗,但是有可能錯過一時的影響。比如趙忠堯先生當年關於正電子的產生和湮沒方面的重要工作沒有得到國際認可,就是因為其他實驗組的錯誤結果在當時太有影響力。


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只發生在以前,現在可能還更嚴重一些,因為科研活動正在變得越來越需要「 注意力」了。並不是人人都那麼「保守」。類似的結果,平凡的解釋也許正確,但肯定不如奇特的解釋更得到關注。再說,宣傳新發現的時候通常是轟轟烈烈,而需要進行更正的時候往往是悄無聲息。比如說,如果位於磁性隧道結中的磁性納米顆粒能夠在強磁場下形成自旋電池,那就太好了,卻忽略了能量守恆的要求;如果具有微小磁矩的蛋白質分子能夠感應小磁場,那就太好了,卻不知道環境的熱漲落就足以消滅這種可能性。我想每個人都聽說過類似的故事,但大多只是在口頭流傳,甚至可能還會看到相關的文章繼續獲得引用。


當然,還有玩過界了的。比如最近有兩位印度學者宣稱發現了新的簡單的「高溫超導體」,還沒來得及高興多久,就被發現其測量結果具有驚人的「可重複的噪音模式」(圖2),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這不禁讓人想起20 年前的風雲人物肖恩,他那光輝燦爛的研究歷程,同樣是因為幾個不同器件具有完全相同的實驗結果而突然終結(圖3)。這兩位研究高溫超導的學者,難道就對歷史一無所知嗎?也許,「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從來不接受任何歷史教訓」。也許就像最近流傳的那個預印本所暗示的那樣,高溫超導領域的某些研究主體和研究客體可能都是豬腦子?


圖2 「高溫超導體」電阻測量結果中的「可重複噪音模式」[2]


圖3 揭露「肖恩學術造假事件」的關鍵證據:不同器件的測量結果具有完全相同的數據[3]


這些還不算大的。畢竟就像老話說的那樣,「非同尋常的結論需要非同尋常的證據」。吸引注意力固然重要,但終究還是要經過他人的檢驗。這些實驗都還不太難做,需要的人力和資源也不太多,總是會有關心的人去重複它們,或者是發現它們的漏洞,比如說違反了某個基本物理定律。然而,現在有些科研工作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得到結果的,懷疑者也許只能懷疑而已,可能因為沒有簡單的判別性證據,也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和精力去開展驗證工作。雖然我們都相信林肯的話,「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但是,永遠有多遠呢?肖恩只做到了兩三年,「闢爾唐人」堅持了大概四十年,而哈佛大學的心臟病專家安韋薩教授,更是開闢了能夠再生心肌的幹細胞研究新領域,並且領導潮流十幾年,誤導和浪費了多少寶貴的科研資源啊!


當然, 這些只是科研大潮裡偶爾泛起的些許沉渣而已,更多的是理論和實驗完美結合的工作。比如中國科學家做出了重要工作的拓撲絕緣體和反常量子霍爾效應、鐵基高溫超導體系,以及對高壓條件下可能出現高溫超導相的理論預言等等。


我們在從事研究工作的時候,或者在聽到科學新聞的時候,不要忘記李政道先生提出的這兩個物理學家定律,應該就會少走一些彎路。


參考文獻

[1] 李政道. 粒子物理的挑戰,取自《李政道文選(科學與人文)》.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Skinner B. Repeated noise pattern in thedata of arXiv:1807.08572,Evidence for Superconductivity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Nanostructures. arXiv:1808.02929

[3] Brumfiel G. Bell Labs launches inquiry into allegations of data duplication. Nature,2002,417:367

相關焦點

  • 這一條物理定律讓人類感到絕望,物理學家:為什麼要發現它
    這一條物理定律讓人類感到絕望,物理學家:為什麼要發現它大家都知道,科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第一動力,在近代科學出現之後,人類的文明便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然,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理論的探索,每一次的科技大爆發的前提,都是有著足夠的理論知識做支撐,而
  • 這一條物理定律讓人類感到絕望,物理學家:為什麼要發現它
    這一條物理定律讓人類感到絕望,物理學家:為什麼要發現它大家都知道,科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第一動力,在近代科學出現之後,人類的文明便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然,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理論的探索,每一次的科技大爆發的前提,都是有著足夠的理論知識做支撐
  • 摩爾定律必然崩潰?這難道又是物理學家們口中的「狼來了」?
    在計算機的發展和更新換代方面,一個被稱作「摩爾定律」的預測成功地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換句話說,當代計算機的發展趨勢與「摩爾定律」的預測是完全吻合的,而且時間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那麼,什麼是「摩爾定律」呢?嚴格來說,「摩爾定律」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定律,它不是一個物理法則或者自然法則,它只是一種預測或推測。
  • 宇宙理論物理大會,牛頓定律被棄,落選偉大物理學家稱號
    來自全宇宙各星球的物理學家們齊居一堂,對全宇宙做出卓越貢獻的物理學家進行評選,評出的前百名入選著名宇宙物理學家行列,地球上的普朗克、赫茲、愛因斯坦等10名物理學家都入選了,而地球人最先提名的牛頓卻落選了,為此,地球代表和外星人代表,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辯,最後,牛頓遺憾落選,下面是各方爭辯記錄,讓全宇宙人共享共品評。
  • 一條令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物理學家:寧願沒發現它
    ,並進行大量實驗,最終總結出了科學結論,這就是物理定律。事實證明,物理定律行之有效。如果沒有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地發現新定律,人類的科技就不可能發展起來。物理定律給人類帶了無限的可能,基於物理定律,我們可以實現前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例如,人類登陸月球,無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
  • 一條令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物理學家:寧願沒發現它!
    自然界中的現象遵循著某一規律,物理學家通過不斷觀測,並進行大量實驗,最終總結出了科學結論,這就是物理定律。事實證明,物理定律行之有效。如果沒有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地發現新定律,人類的科技就不可能發展起來。物理定律給人類帶了無限的可能,基於物理定律,我們可以實現前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例如,人類登陸月球,無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
  • 一條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物理學家:寧願沒發現它
    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物理定律的發現,新的定律有可能預示著新的物理學。幾條基本的物理學定律,就能構建起一座物理大廈,並能夠指導科技的發展。在過去的幾百年,物理學和科技就是這麼蓬勃發展起來的。
  • 一條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物理學家:寧願沒發現它
    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物理定律的發現,新的定律有可能預示著新的物理學。幾條基本的物理學定律,就能構建起一座物理大廈,並能夠指導科技的發展。在過去的幾百年,物理學和科技就是這麼蓬勃發展起來的。在這些物理學定律中,有一條讓物理學家「又愛又恨」。有的科學家寧願宇宙中就只有這條定律,有的科學家則寧願沒有發現這條定律。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一種全新守恆定律,或可解開宇宙萬物演化之謎
    我們雖然不能確定宇宙的起源之謎,但是根據我們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也許可以解開宇宙萬物的演化之謎。量子物理學家根據量子糾纏理論,態疊加原理,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量子意識實驗,研究發現,我們的宇宙演化之謎,不止遵守質能守恆定律,還應同時遵守另一種守恆定律—態守恆定律。
  •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盤點霍金留下來的三大物理定律
    今天,是值得緬懷的一天,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那個教科書般偉大的人物去世了,今天,我們的天空又多了一個星星。他寫的《時間簡史》,或許絕大多數讀者並沒有度過,但是他提出的理論一直被科幻作家借用,可以說現代宇宙模型就是按照他的假說來的。
  • 中考必讀——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在初中物理學習當中,涉及到了好多的物理學家,現就這些物理學家及其貢獻(初中物理涉及部分)總結如下:一、牛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在物理和數學領域乃至金融領域都有所建樹,初中物理主要涉及到的有:①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②發現萬有引力定律③發現白光的色散。
  • 物理只要記住F=ma定律和萬有引力這兩個公式,什麼都可以推導出來
    F=G*M1M2/(R*R) (G=6.67×10^-11Nm^2/kg^2) 其中: F: 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 G: 萬有引力常數 m1: 物體1的質量 m2: 物體2的質量 r: 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F=GMm/r^2萬有引力F=G*(Mm
  • 物理學家用量子計算機逆轉時間之箭,這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嗎
    宇宙的這種殘酷而不可改變的性質,被稱為「時間之箭」,從根本上說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結果。該定律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系統總是會變得更加混亂。去年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用一臺非常小的量子計算機操縱時間之箭。這臺計算機由兩個被稱為量子位的量子粒子組成,可以進行計算。
  •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_
    物理學家,是指探索、研究世界的組成與運行規律的科學家。也意為以探索物質的組成和物質世界的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對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
  • 摩爾定律面臨的兩個問題
    戈登·摩爾在 1965 年提出摩爾定律時,其內容為半導體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數量將每年增加一倍,1975 年,他又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摩爾定律進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為了「每 18 到 24 個月增加一倍」。 摩爾定律發展至今已有 50 多年,在這 50 多年間,不斷有人唱衰,甚至有人提出「摩爾定律已死」的觀點。
  • 庫侖定律
    因為帶電物體間的作用力,在有些方面與萬有引力很相似,一些物理學家猜想電力也是與引力類似的平方反比規律。為對此進行探究,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侖(CharlesAuguste de Coulomb)設計了實驗,較精確地確認了帶電小球之間電力的平方反比規律。物理學研究問題總是要忽略掉一些次要因素,而建立一定的理想模型來分析問題。
  • 104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介紹1826年4月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發表《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提出"在同一電路中,通過某段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歐姆定律是把電學中三個重要的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聯繫起來的一個重要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
  • 地球物理學家,用外星人定律推演宇宙膨脹原因,宇宙爆炸論遭否決
    自從地球物理學家破譯外星人五大定律以後,許多地球物理理論和原理,出現了矛盾、相互否決和合併現象,地球人的爆炸論就是與外星人定律非常衝突的一個理論,下面進行推演詳解:宇宙膨脹外星人對紅移現象的解釋是通過宇宙第二定律來說明的,這個定律,又叫共核圓周運動定律,可以用克卜勒定律來加以證明
  • 物理學家克勞修斯的發現,人類最接受不了的定律,我們寧願不知道
    尤其是我們至今沒有了解萬事萬物如何誕生和消亡,好在物理學家們鍥而不捨,終於從宇宙變化的規律中找到了一些線索。一位名為克勞修斯的物理學家發現,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從無序到有序,最終又回歸無序的狀態,包括生命,他將這一定律稱為熵增定律,並且試圖以此推測宇宙的演化。
  • 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英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牛頓,希望大家可以喜歡。伊薩克·牛頓,1642年12月25日生於英國肯特郡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在他出世前兩個月已去世。牛頓兩歲時,他母親政嫁給鄰村的一個牧師,從此他被送到外婆家撫養,沒有享受過父母之愛,童年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