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網絡保障農村留守老人情感健康

2020-12-04 中國社會科學網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湧向城市,造成了農村留守老年人問題。根據2019年有關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17.9%。按照國際衡量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我國早在10年前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在彰顯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大約60%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農村。據2018年民政部的初步摸底排查結果,全國農村有留守老人1600萬左右。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留守老人不得不忍受子女外出而在家無人關心的痛苦。渴望子女陪伴卻又不能耽誤子女發展的他們,只能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自己料理生活。他們在社會發展中,由於身體各方面的自然衰退,生活自理能力開始減退,逐漸成為弱勢群體。生活質量差、勞動強度大、就醫難、生活單調、精神慰藉缺失、無人照料等成為他們共同的問題。

特別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缺失,生活中他們較孤獨。由於子女不在身邊,並且村裡人少,生活中缺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只局限於自己的家庭。特別是獨居老人,這一問題更加凸顯,他們唯一的娛樂也許是身邊的寵物或電視機。在調研的過程中,老人在與調研組成員交流時,表現出他們渴望交流的心情。也就是說,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及情感需求問題日益凸顯,成為老齡化社會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關心農村留守老人情感問題,需在理解農村社會網絡與情感關係的基礎上進行。首先,農村社會網絡分布呈現差序格局,即存在親疏遠近,關愛留守老人要從最親密的關係開始動員,然後漸次向外擴展動員。其次,差序格局形成的動力機制是情感,所以要重視社會關係網絡中的情感元素。這就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依次動員親屬鄰裡、村內社會組織、村級組織等主體的協同作用,一起關愛留守老人。

要充分發揮親屬鄰裡在提供情感資源方面的首要作用。可通過強調社會教育、樹立良好家風,讓在外務工的子女主動關心關愛留守老人,採取多種方式讓老人感受到溫暖。一方面,委託就近的親戚或者鄰居定期拜訪老人。另一方面,要藉助現代化通信工具給老人打電話送問候、送禮物、節假日常回家看看,與老人保持頻繁的聯繫,儘量不要讓老人感覺到孤獨。

積極發揮退休在農村的老幹部及相關村內社會組織的作用。一些老幹部退休後回農村養老,加上一些離任村幹部等,他們留在村裡,可充分發揮餘熱。農村留守老人彼此的心理距離接近,可以通過「支持小組」塑造具有「家庭氛圍」的環境,從而互相傾訴其困擾並取得支持。同時,也可學到相關的應對技巧。由於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所以這種方法的成效比較明顯。

村級組織成員是由村民選舉產生,他們知曉本村村民的家庭狀況,對留守老人的生活情況最清楚。因此,要發揮村級組織尤其是村委會的作用。比如,真正發揮村級「老齡委」和「老年協會」組織的作用,為留守老人提供文化活動的場地,組織留守老人開展一些如老年健身操、老年太極拳表演等文娛活動;逢年過節或老人過生日的時候,組織農村留守老人一起過節日和生日,開展送溫暖活動。有條件的農村定期組織留守老人近郊旅遊,多舉辦一些精神文化活動。實行村幹部分片包幹,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定期不定期地上門探訪、慰藉。對留守老人進行登記造冊,建立檔案,有的放矢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如某市某區建立了信息臺帳與定期探訪制度。對轄區內因子女或其他贍養義務人全部離開本區域範圍半年以上、留在農村生活的65周歲以上老年人,建立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的農村留守老人信息臺帳。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統籌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實施,及時了解或評估農村留守老人生活情況、家庭贍養責任落實情況,及時更新農村留守老人信息臺帳。

發揮農村社會工作者的作用。逐步提高農村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化、科學化服務水平,通過心理疏導滿足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提升生活品質。比如,某市實施個案工作法,主要針對單個老人進行一對一服務,運用緬懷往事療法、人生回顧法、理性情緒治療法等,通過與老人緬懷其一生,尤其是中青年時期的正面成就來提振老人的信心,避免負面情緒的幹擾。留守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日漸衰老,再加上子女離巢,本身會有一種無助感和孤獨感,通過回憶以往正面經歷可以無形中鼓勵老人。另外,將具有同樣情況的留守老人聚集在一起,以小組的形式設計一些專門活動使之相互分享、相互支持。

發揮各種社會力量的作用,營造幫扶氛圍。各類志願團體積極開展下鄉活動,結對幫扶留守老人。鼓勵企業、社會組織開展專項慈善活動,發揮高端電子網絡、信息科技技術等服務應用優勢,將留守老人家庭與緊急救援機構、專業服務團隊與村周邊加盟服務商、村幹部、志願者有效結合,在同一呼叫管理平臺上為老人提供24小時「守候式」服務。通過電視、網絡、微信等媒介大力宣傳、倡導孝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此外,良好自我精神狀況是留守老人滿足自身情感需求的主要來源。社會支持是外因,自我精神的調節是內因。只有內外協同,才能切實提高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質量。

(作者單位:重慶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7月15日總第1967期 作者:文豐安

精彩推薦:

預算管理改革助力財政政策提質增效

影響力經濟學聚焦可持續發展

AI應用場景應離生活更近些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啥是佩奇」大火,映射留守老人痛點
    若進一步解讀此片,會發現家人重逢只是表層立意,深層次的還在於其映射了鄉村留守老人的社會痛點。近年來,留守兒童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但與此同時,作為鄉村另一個現實問題,留守老人問題卻長期被忽略、被懸置。如視頻呈現的,田頭上勞作的和村口對弈的,做買賣的和採購的,全是老年人,他們已習慣了生活中不再安排年輕人的角色。這不過是黃土高原上乃至全中國諸多小村落的縮影。
  •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法定監護人的主角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農村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缺乏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
  • 在福建農村,光鮮亮麗的豪宅背後,是留守老人的...
    說到農村豪宅,當屬福建沿海地區首屈一指。 福建人素來以敢拼、肯拼的特點而聞名於海內外,那首閩南歌曲《愛拼才會贏》,就是福建人最真切的寫照。 福建農村一座座光鮮亮麗的豪宅,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福建人用「拼」換取來的,而在「拼」的背後,卻有著同樣的辛酸故事。
  • 基因檢測騙局讓老人投河:小心老齡化的農村成騙子天堂
    而這些騙人手段如今在農村也很流行,甚至做得很高調,滲透力超強。今年央廣網的報導《新型騙局驚現農村 專騙老人和婦女 比化肥忽悠團更猖狂》是這麼說的,「呼啦啦的來了一幫人,什麼都不說,就送一些小禮品讓你去聽課。送洗臉盆、送洗衣粉、送香皂,一送就送你一、兩天。」四五天後,送東西成了賣東西,最後賣東西成了騙錢。 當然,騙子們的手段很多,送東西是最基礎的,健康講座,所謂的「免費體檢」都十分常見。
  • 中國家庭變遷三十年:小皇帝、農村婦女、老人
    他主持建立了中國首座「自殺資料庫」,也研究過農村留守老人的情緒和自殺狀況,如今正在研究互助養老的形式。  因此,正午採訪了景軍教授,請他回顧中國人口結構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希望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能夠幫我們理解,中國家庭形態在過去三十年中經歷了怎樣劇烈的變遷。  在八九十年代,我國自殺格局與其他國家顯著不同。農村比例畸高,尤其農村女性。
  • 鄧英《鄉裡彩虹城裡雨》上演別樣「情感糾葛」
    鄧英  搜狐娛樂訊 由鄧英 孫洪濤 張巖等主演的《鄉裡彩虹城裡雨》正在河南衛視熱播,該劇講述了:以改革開放湧現的「打工潮」為歷史背景,全方位描述青年男女外出務工及其留守在家的孩子、老人的生活,展現當前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出現的矛盾,該劇以改革開放湧現的「打工潮」為歷史背景,全方位描述青年男女外出務工及其留守在家的孩子、老人的生活,展現當前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出現的矛盾。
  • 田野調查:遊戲將把留守兒童帶往何方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團隊(以下簡稱「研究團隊」)基於多年來對河南、江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調研成果,力圖揭示遊戲的社會後果。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10歲的小晨正在上小學四年級,「媽媽兩年才回來一次」。
  • 上海市社會保障「十一五」規劃
    目前,上海已經基本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社會保障事業框架。社會保障項目逐步健全,社會保障待遇穩步增長,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廣大市民對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認同感不斷增強。這些體制機制建設的成效及廣大市民保障理念的轉變,將進一步推進「十一五」時期上海社會保障事業的健康發展。   但是,本市「十一五」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 中青報:留守兒童面臨生活無意義感,遊戲將把他們帶往何方
    遊戲會將留守兒童帶往何方?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團隊(以下簡稱「研究團隊」)基於多年來對河南、江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調研成果,力圖揭示遊戲的社會後果。「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10歲的小晨正在上小學四年級,「媽媽兩年才回來一次」。
  • 2021年初歲尾,總有好消息悄然而至,保障退休老人!
    每年的年初歲尾總有一些好消息不期而至,我們都期待政府、社會各方面的優惠政策,2020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做好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 人民時評:2025年3億老人怎麼養?"空巢"之痛時代之重
    如果老齡化是大勢所趨,那麼,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就無疑是這一浪潮中受衝擊最大的群體。   「年輕難,不叫難;老來難,難死人」,日常生活的困難、照料服務的匱乏,使得空巢老人常常不願出門、不敢生病。留守農村的奶奶去世,一歲半孫女守屍七天的事件,曾讓多少外鄉遊子黯然。更重要的,還有精神慰藉的缺位。
  • 齊齊哈爾探索農村養老和扶貧雙贏模式
    齊齊哈爾市民政局養老科科長張憲寶介紹,齊齊哈爾市總人口529萬,60歲以上老年人118萬人,老齡化率22.4%,其中農村老年人口74.34萬人,佔全市老年人口的63%。農村養老面臨分布廣、收入少、生活條件差,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不足,部分敬老院設施簡陋、功能單一,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的積極性不高等困難。
  • 農村「偽寡婦」怪象還沒結束,「留守婦男」又現,都不用出去掙錢嗎?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偽寡婦"怪象還沒結束,"留守婦男"又現,都不用出去掙錢嗎?老婆娃娃熱炕頭,本是農村人最為享受的生活。
  • 攝影師|劉飛越:留守的農村——甘肅隴南祖和孫肖像
    下了車,坐在商店門口的老人們好奇地打量著身背大包的我,沿著馬路行走,看到一家刀削麵館,進去花了7元錢吃了一碗刀削麵,然後找了一家20元錢一晚的小旅店住了下來。在隨後的一段時間,我開始慢慢感受這個鄉村真實的『體溫』。」這是劉飛越第一次去甘肅隴南的經歷。據2015年中科院心理所研究數據顯示:中國有6100萬留守兒童,其中34%的孩子有自殺傾向,9%曾經實施過,70%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 實力方陣|賴廷階:溫暖的留守群體(組詩)
    與遠方的父母視頻一下子把母愛把父愛拉倒身邊把爸爸把媽媽拉進孩子心裡2孩子在學校吃什麼吃微笑吃快樂吃健康困難的孩子學習的費用村莊裡,鎮上補貼上一個孩子上學不再是父母的擔心不再是孩子的憂慮答案就在孩子臉上要問孩子缺什麼孩子笑著說——爸爸多回家幾次就好了村莊裡的留守老人群體
  • 天台坦頭:「和合姊妹」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科學藍天
    這是浙江省首個航模主題兒童之家建成以來,開展的一次「守護童年科學夢想,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主題活動。「兒童之家很受歡迎,家長和孩子們讚不絕口,由於場地有限,活動採用預約方式,目前已經排到下個星期了。」溪南村婦聯主席張婉珍每天定時開門進行服務管理。
  •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關愛留守兒童 守護「少年的你」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向源潭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捐款(央廣網發 通訊員 魏保棟 供圖)唐河縣源潭鎮洪瑞書院學校(央廣網發 通訊員 魏保棟 供圖)央廣網南陽1月12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魏保棟 李豪)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不僅是鄉村治理的迫切需要,更是促進農村家庭和諧乃至社會穩定的需要
  • 鹹菜真的有害健康嗎?農村人頓頓都吃鹹菜,為啥高壽老人還很多?
    但是人們往往會在各種健康論壇或者科普文章中看到學者對鹹菜、泡菜、臘肉等等醃製食物的健康隱患的描述,說這些食物不健康,鹽分高、含有亞硝酸鹽等等。 有人說農村人愛吃鹹菜,為啥高壽老人還是有很多,這是不是說明鹹菜還是有益的,鹹菜到底能不能多吃?
  • 雙峰荷葉鎮開展「少年強則國強」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紅網時刻4月17日訊(雙峰站記者 彭牡 通訊員 田園)為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關愛、更多扶持、更多鍛鍊,努力營造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4月15日,荷葉鎮人大、民政所、荷塘村聯合雙峰縣益馨社會發展中心共同開展的「少年強則國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公益活動在荷塘村
  • 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的概念辨析
    在美國、日本等國,社會福利通常是指專為弱者所提供的帶有福利性的社會服務與保障,如兒童福利、老人福利、殘疾人福利,等等。日本的康子認為,社會福利是對於存在生活問題的社會成員提供個別的或者特殊性措施。這些都是對社會福利的狹義理解。2.社會福利是一種制度從制度的角度,社會福利具有狹義與廣義兩種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