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坦頭:「和合姊妹」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科學藍天

2020-11-22 浙江在線

2020-11-21 06:01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王敏君

「剛才玩了一下水果忍者和過山車,過山車比真實的還刺激,而且更安全,體驗的感覺身臨其境。」天台縣溪南村兒童之家VR虛擬體驗設備前,一位小朋友頭戴顯示器,興奮地揮舞著雙手。10月20日晚上,在坦頭鎮溪南村「和合姊妹」巾幗志願者的陪同下,溪南村及周邊30餘位孩子來到該村航模兒童之家,感受了一把科技的魅力。這是浙江省首個航模主題兒童之家建成以來,開展的一次「守護童年科學夢想,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主題活動。

「兒童之家很受歡迎,家長和孩子們讚不絕口,由於場地有限,活動採用預約方式,目前已經排到下個星期了。」溪南村婦聯主席張婉珍每天定時開門進行服務管理。

為了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兒童的良好氛圍,健全兒童服務體系,坦頭鎮婦聯負責人表示,在市、縣兩級婦聯的指導下,在溪南村創建省級兒童之家,並邀請航模培訓等社會機構入駐,定期對轄區兒童開展關愛保護、教學輔導和科學普及等活動,為兒童快樂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取得了實效。

坦頭鎮汽車用品產業發達,家長多忙於汽車用品生產經營或者淘寶銷售,並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租房居住在轄區,為了生計,他們很多在產業園區、汽車用品企業打工,極少有時間陪伴孩子。「以前孩子周末一個人在家我們總要擔心,自從兒童之家建好後,我就不愁了,這裡有志願者照顧,還能學到各種知識,體驗各類玩具,孩子非常喜歡,我們也很安心。」在兒童之家活動室裡,一名外來務工家長正在陪孩子體驗航空模擬飛行。

據了解,以航模科技為主題的兒童之家是全省首個集學習交流、心理疏導、科技體驗和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服務平臺,配備了供兒童閱讀的書籍、益智玩具、模擬飛行設備和戶外活動器材,為兒童情感溝通、科學培養、思維拓展、課外輔導提供了安全舒適的場所,使之真正成為孩子們喜愛的溫馨之家。

目前,天台縣已建成示範型兒童之家42個,其中省級6個,市縣級36個,實現基礎型兒童之家全覆蓋。每個村成立了由巾幗志願者組建的管理服務隊伍,縣婦聯定期組織送學送教,部分兒童之家還引入相關部門和機構活動,提供教育培訓、心理諮詢、親子互動等多項服務。

「希望通過兒童之家創建,開啟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兒童關愛新模式,讓社會形成家長工作不揪心、兒童放學放假很開心、社會不擔心的良好局面。」天台縣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1605909700000

相關焦點

  •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著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要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展農村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進一步規範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改善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組織編寫適合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特點的家庭教育輔導材料,培訓一批家庭教育骨幹,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職責和義務
  •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關愛留守兒童 守護「少年的你」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向源潭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捐款(央廣網發 通訊員 魏保棟 供圖)唐河縣源潭鎮洪瑞書院學校(央廣網發 通訊員 魏保棟 供圖)央廣網南陽1月12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魏保棟 李豪)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不僅是鄉村治理的迫切需要,更是促進農村家庭和諧乃至社會穩定的需要
  • 雙峰荷葉鎮開展「少年強則國強」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紅網時刻4月17日訊(雙峰站記者 彭牡 通訊員 田園)為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關愛、更多扶持、更多鍛鍊,努力營造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4月15日,荷葉鎮人大、民政所、荷塘村聯合雙峰縣益馨社會發展中心共同開展的「少年強則國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公益活動在荷塘村
  • 留守兒童的「龍媽媽」
    重慶日報記者 張浩淼  10月10日,在梁平縣明達鎮天台小學校園,年輕教師劉梅看到夾著書本走來的龍華英老師,急忙上前攙扶,焦急地說:「龍媽媽,你有心臟病,醫生不讓出院,就別來上課了!」  15年前,龍華英是劉梅的老師。那時,劉梅父母外出務工,留下她和多病的奶奶在家,劉梅成了「留守兒童」。
  • 湖北省荊州市慧心小學:為留守兒童築一個「家」
    這所84%均為留守兒童的小學,8年來,為留守兒童築起了一個溫暖的「家」。  慧心中英文學校是一所中英文並重的全日制民辦小學。創立之初,只有由倉庫改建而成的教室,總共只有8名教師,以及23名學生。學校法人熊禮濤介紹,1997年他開始創辦幼兒園, 2005年,學前班的23名學生畢業,在家長的一再要求下,他著手創辦小學,與8名因聯村辦校後下崗的教師一道經營學校。
  • 江西一窮山村,小賣鋪關門學校被撤銷,剩留守兒童和蜜蜂搶食
    可總有那麼一小部分的兒童繼續留守在農村,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卻不再向農村傾斜,即使硬體設施在不斷更新換代,卻很少有更強大的師資進駐農村,撐起鄉村教育的是大量敬業的代課教師。  這些孩子們只能繼續留守在村裡。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記者手記:李光敏幫助的是留守兒童,也是曾經的自己。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4日6時訊(記者 連肖/文 受訪者/圖 林楠/欄目主持)「我走了就沒辦法擁抱你,我不走就沒辦法養活你。」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
  • 科學實驗讓兒童愛上科學聯動志願者把兒童科學實驗室搬到「家門口」
    2日,在辛莊鎮北截社區,來自聯動的志願者正在和留守兒童們進行互動,告訴孩子們如何利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來製作磁性動力小車。。為了引發兒童對科學探索、科學實驗、科學創新的興趣,從而促進兒童自主的進行科學學習,激發學習興趣,當天,市聯動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舉辦「不羞學堂」留守兒童綜合能力提升計劃的「最強大腦」兒童科學實驗室主題課來到辛莊鎮北截社區,18名聯動志願者和50餘名留守兒童現場互動。
  • 巾幗暖冬行——翠屏區婦聯關心慰問留守兒童
    巾幗暖冬行——翠屏區婦聯關心慰問留守兒童 2020-11-28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區民政局聯合心雨心理輔導站開展農村困境兒童、留守兒童關愛活動
    12月3日,南平市建陽區民政局、建陽區心雨心理輔導站到漳墩中心小學開展「大手牽小手」情系農村困境兒童、留守兒童關愛活動。
  • 新晃:留守兒童的「太陽媽媽」
    村裡有一個50開外的帶頭人——村關工委主任楊鳳玉,她視村裡留守兒童為親生兒女,所以村寨的人們都稱她為「太陽媽媽」。「我們不能看著他6歲就無人管,外出去討飯,這樣的話,我們還算這裡的人嗎?」說這話的就是新晃縣扶羅鎮紅星村黨支部書記、村關工委主任楊鳳玉。該村李家寨留守兒童李家坤,6歲時父親患病不幸去逝,母親在其父親患病期間就已離婚而去,一切不管。
  • 田野調查:遊戲將把留守兒童帶往何方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團隊(以下簡稱「研究團隊」)基於多年來對河南、江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調研成果,力圖揭示遊戲的社會後果。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10歲的小晨正在上小學四年級,「媽媽兩年才回來一次」。
  • 綿陽鄉村少年宮免費開放 讓留守兒童有好歸宿
    1953年,師承蘇聯的中國第一個少年宮在上海建立,目的是鞏固兒童在學校獲得的知識;發現兒童個人創造才能;組織文化休閒活動。一句話,「將最好的地方給予兒童」。每到周末,全國各地的少年宮就成了孩子的樂園,多少後來的畫家、作家、音樂家等等,可以說都是從少年宮走出來的。少年宮,設立伊始就立刻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 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 80後妹子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
    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近日,一場主題為「和小蜜蜂一起的生活——生態藝術季牽手鄉村兒童守護中華蜂」的展覽在重慶十方藝術中心開幕,李光敏家鄉——南川區三泉鎮蓮花村的16名青少年兒童來到現場。在一片掌聲中眼泛淚花,她語氣溫柔:「幫助他們,就像幫助曾經的自己,那個小時候常常無助的我,那個常常自卑的我。」
  • 圖片報導:留守兒童快樂學科普知識
    原標題:留守兒童快樂學科普知識   1月11日,江蘇大學志願者來到鎮江市丹徒區世業實驗學校,開展「留守兒童快樂學科普」活動。他們通過自己研發製作的掃地機器人、風力製造器、智能小車、水循環處理器等,為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演示講解各種科普作品的功能,指導孩子們在操作體驗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圖為志願者與留守兒童一起操作智能小車。
  • 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鎮:「課後公益課堂」成留守兒童心靈港灣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在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鎮侯家莊村,有一個「課後公益課堂」,是為農村留守兒童「課後服務」而開設的。孩子們每天放學後在這裡讀書,做遊戲,學習傳統文化,在外打工的家長也能安心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 —留守兒童關愛工程"捐贈儀式在洣水實驗中學舉行
    關愛留守兒童,攜手共創未來--衡陽市"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捐贈儀式在洣水實驗中學舉行12月25日為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幫助廣大留守兒童健康成長,12月22日,由衡陽市"百千萬.藝術童伴."
  • 社會網絡保障農村留守老人情感健康
    關心農村留守老人情感問題,需在理解農村社會網絡與情感關係的基礎上進行。首先,農村社會網絡分布呈現差序格局,即存在親疏遠近,關愛留守老人要從最親密的關係開始動員,然後漸次向外擴展動員。其次,差序格局形成的動力機制是情感,所以要重視社會關係網絡中的情感元素。這就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依次動員親屬鄰裡、村內社會組織、村級組織等主體的協同作用,一起關愛留守老人。
  • 中青報:留守兒童面臨生活無意義感,遊戲將把他們帶往何方
    遊戲會將留守兒童帶往何方?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團隊(以下簡稱「研究團隊」)基於多年來對河南、江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調研成果,力圖揭示遊戲的社會後果。「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10歲的小晨正在上小學四年級,「媽媽兩年才回來一次」。
  • 快評慢談丨用音樂滋養留守兒童心靈
    快評慢談丨用音樂滋養留守兒童心靈 2020-11-11 20:20:52 據介紹,這所學校四面青山連綿,有留守兒童1361人,佔學生總數近9成。學校專門挑選孤僻、叛逆或家庭特別困難的孩子組成合唱團,教會他們唱歌。  對留守兒童來說,學校能有個合唱團真挺難得。從七八歲開始,父母外出務工,筆者就成為留守兒童,學校開設的主要課程除了語文就是數學,音樂課則可有可無。這是挺無奈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