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隕石是一種天然玻璃物質。由於外觀似黑曜巖,故又稱似黑曜巖.唐代劉恂著《嶺表錄異》曾有記載。玻璃隕石內常含有氣泡空腔,大小由幾微米至幾毫米,個別可達幾釐米。還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鋯石和隕石中常見的鐵鎳金屬等包體。一般認為,玻璃隕石是巨大的隕石或彗核撞擊地球,使地球表層巖石熔融高速濺出坑外急速冷卻而成。也有人認為,玻璃隕石是從宇宙空間降落到地球大氣層的玻璃雨。關於玻璃隕石的成因,還沒有一致的看法。
地球衝擊變質說:玻璃隕石是隕石撞擊地球巖石後形成。大隕石高速撞擊地球巖石,高溫促使巖石熔融變質,熔融物飛濺形成玻璃隕石。衝擊變質說很難解釋象澳大利亞隕落區這一廣大的地域內存在的玻璃隕石,據測算衝擊變質說形成的玻璃隕石,要飛濺到這麼大的範圍,需具備6公裡/秒的初速度是不可能的,在這一地域中存在微細粒玻璃隕石更不可能,飛濺的微細粒玻璃隕石,飛濺時受到空氣的阻力,不可能出現6公裡/秒的初速度。福羲報名方式一三八二三三五一一一七。
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一般認為是隕星事件造成的,大隕星衝撞使地表及隕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卻結晶而成。有球狀、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和不規則的塊體。
因玻璃隕石是在高空、高溫、高壓和高速下形成的,所以它有明顯的形成特證:內部高純度無雜質,通體布滿緻密的小氣泡,外部有融殼,融殼上有流紋,外部和融殼下有時會產生大的氣印。此組玻璃隕石為半透明的玻璃質體,顏色為黑色,重為40.3g,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圓形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熔殼在陽光下閃耀著耀眼光芒,非常珍貴。此組隕石灼燒痕跡明顯,氣印密集漂亮,是隕石降落過程融化的液質冷卻後產物,被稱為天外貴客,具有很高科研、觀賞和考古價值。
玻璃隕石,被稱為「天外來石」,稀有珍貴,自然有人愛好收藏。近幾年,國內漸漸興起了一股玻璃隕石收藏熱潮。三四年間,不僅玻璃隕石的價格飆升,國內玻璃隕石收藏市場也日漸成形。四五年前,玻璃隕石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還不為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