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腦」,大城小事都在「腦海」中

2020-12-05 中國江蘇網

打破壁壘匯集數據 區域治理三級聯動

「南通大腦」,大城小事都在「腦海」中

中國江蘇網訊 「一個中心」如何「管」起一個設區市,管理者何以增強對城市的感知能力,信息技術怎樣助力治理?12月1日、2日召開的全省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現場推進會上,與會者走進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成為這個半歲新機構的第161批參觀者。

吸引省內外眾多來客的,是該中心傾力打造的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即「南通大腦」。其「腦力」從哪來,如何運轉?

打破「數據壁壘」,讓南通變「智通」

12月2日下午4時,記者看到,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上,「總數據量」達到102.02億條,「資源庫」(即數據類別)為4273個。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主任、南通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李俊介紹,這些寶貴的「數據資產」主要來自於部門業務系統、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網格、水質大氣監測等物聯網設備,以及政務APP等網絡渠道。

南通明確提出,建設指揮平臺的首要基礎工作是數據匯集,在「依法、安全、保密」的前提下,要做到數據「全量匯集」。這個平臺,已經匯集南通10個縣(市、區),64個市級部門及垂管單位的數據。打破「數據壁壘」這個難題,南通是怎麼解的?

一方面,有數據基礎。2017年,南通組建全省首家大數據管理局,系統建設法人、自然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和城市部件等5大基礎資料庫,打造「五庫合一」的全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

另一方面,強力推進。南通成立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徐惠民、市長王暉擔任「雙組長」,抽調重點部門業務骨幹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縣聯動強力推進。該市既要求市級部門業務系統全部與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接,又積極爭取省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協調上級統建系統開放數據埠,實時、定時匯集數據。

南通市委編辦牽頭,整合市12345政府公共服務中心及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數字城管、市委政法委網格化服務管理職責,成立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該中心與南通市大數據管理局「一體化運行」,挑起具體建設「南通大腦」的重擔。

監測預警,增強管理者感知能力

記者發現,監測預警能力,是建設者對「南通大腦」進行「腦力訓練」的一大重點。他們先後開發了車輛異常駐留、空氣品質異常監測、關停企業復工等100個「預警項」,有效加強危化品、群租房等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事項的監管。

危化品全流程監管模塊,在掌握9個監管部門18個業務系統、3個化工園區數據的基礎上,通過34個預警項,實現監測預警。某路口近一月出現3次車輛異常駐留,但駐留點附近沒有危化品企業、加油站、超市、飯店等。「南通大腦」發出預警信息後,11月4日多部門聯合執法,發現4輛燃油運輸車存在非法流動加油等違規行為。對這些車輛的GPS定位信息分析溯源後,執法人員發現一家企業的10多個燃油儲罐都沒有履行審批手續,而且燃油質量不合格,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半年來,「南通大腦」生成2.7萬條預警信息,更多預警項還在開發。此外,「南通大腦」還能對城市高質量發展、政務服務、行政執法質量等6個專題進行研判,定期生成分析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輔助。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說:「一個城市的管理者,對這個城市應該是有感知能力的。哪方面出什麼情況,會向哪個方向發展,有什麼社會熱點,現在我們可以提前知道、心中有數,使城市治理更有的放矢。」

三級聯動,全市所有指揮中心聯網

除了數據「全量匯集」,「南通大腦」還有一個特點——「全域統管」。在南通市委編辦推動下,半年之內,縣鄉兩級的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平臺建設陸續到位。今年6月19日,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掛牌,全市所有指揮中心正式聯網,「南通大腦」以「三級聯動」模式運行。市級管「大」事預警分析、縣級管「難」事指揮調度、鎮街管「繁」事現場處置,形成閉環。今年5月成為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的南通,以「全市域、全領域」的治理體系,在國內拔得頭籌。

在同一層級,治理聯動性也大為增強。10月26日,南通市海門區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運用「長江大保護」智能模塊進行江面視頻巡查時,發現江面有一艘漁船長時間停留,看起來船上還有漁網漁具。指揮中心啟動聯動指揮機制,調度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長航公安前去調查處置。原來,啟東人周某駕駛漁船攜帶「絕戶網」進入長江禁漁區海門段江面,違反了「攜帶禁用漁具進入禁漁區」的規定。執法人員沒收銷毀涉案漁具,並對周某處以罰款。

南通市委副秘書長、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黨委書記李學義說:「下一步,我們還要增強信息化基礎,如做實七大基礎資料庫,強化數據安全保障;增強平臺功能的實用性,增加創新應用;完善內部運行、事件受理、外部聯動、督查考核等一系列機制。」作為技術賦能治理的鮮活實踐,初生的「南通大腦」,將在時刻不歇的運轉中越用越靈,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更大作用。

記者 徐冠英

相關焦點

  • 【大城小事】垃圾分類十二時辰——酉時
    【大城小事】垃圾分類十二時辰——酉時 【關注這座城 關心身邊事】 這裡是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傾力打造的 《大城小事》欄目 本期我們繼續為您講述垃圾分類故事 酉時 17:00-19:
  • 開啟「大城時代」,南通地緣格局悄然變化
    衝刺「萬億俱樂部」、「大城時代」,市區擴展到上海崇明島上;滬蘇通公鐵大橋、滬蘇通高鐵通車……南通,頻頻被全國乃至海內外輿論關注,成為一座「網紅城市」。南通好通,交通對南通整個城市格局的深遠影響,非南通人不足以體會。
  • 「一個中心」管全域,「南通大腦」這樣運轉……
    吸引省內外眾多來客的,是該中心傾力打造的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即「南通大腦」。其「腦力」從哪來?如何運轉?  南通市委編辦牽頭,整合市12345政府公共服務中心及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數字城管、市委政法委網格化服務管理職責,成立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該中心與南通市大數據管理局「一體化運行」,挑起具體建設「南通大腦」的重擔。  監測預警,管理者感知能力增強  交匯點記者發現,監測預警能力,是建設者對「南通大腦」進行「腦力訓練」的一大重點。
  • 為什麼有時腦海中會閃現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
    有一天,我正在飛快地碼字,突然腦海裡閃出一幅很奇怪的畫面。我感覺此情此景好像在以前已經發生過了。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只是在腦海中飛快閃現了一下就消失了。但是它給我的感覺非常的真實,像是電視裡面的畫面被倒退後又重新播放了一般。
  • 「大城工匠」吳樹鴻
    吳樹鴻入職南方電網廣東佛山供電局22年,從一名技工,成長為廣東省勞模、佛山市首屆「大城工匠」。他還是南方電網廣東佛山供電局電力調度科技創新的帶頭人、廣東電網公司二級技能專家,同事口中的「跨界全能王」。
  • 「缸中之腦」成真?動態電極繞過眼睛直接刺激大腦,在盲人腦海畫出...
    新智元報導來源:Cell等編輯:嘯林、雅新【新智元導讀】最新研究繞過眼睛,通過動態電極刺激大腦,直接讓天生的盲人腦海中出現字母!「智子倒計時」、「缸中之腦」、「黑客帝國」,讓人分不清虛擬還是現實的直接意識輸入,或許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 在你思考時,腦海中的聲音究竟是什麼?
    所謂「不可能存在的語言」,指的就是我們腦海中的聲音。從方法論角度來看,這個謎團也同樣重要,因為要想解開這個謎團,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語言與大腦之間關係的理解方式。我們需要從判斷大腦在執行語言任務時,「哪裡的神經元正在發送信號」,轉為「哪些神經元正在發送信號」。  先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語言是由什麼組成的?
  • 「認錯人」不一定是小事 臉盲症或因大腦受損引起
    原標題:「認錯人」不一定是小事 臉盲症或因大腦受損引起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有認錯人的經歷,這個時候我們經常給自己貼上「臉盲症」的標籤。那麼到底什麼是臉盲症呢?臉盲症真的是個可以用來隨意調侃的無傷大雅的小病嗎? 臉盲症又稱面孔遺忘症,指不能直接歸因於智力功能退化的面孔識別障礙。
  • 我們默讀時,腦海中出現的聲音是誰?可能很多人不相信
    而當我們默讀時,腦海中總會出現一個聲音將這段內容讀出來,此時問題來了:我們默讀時腦海中出現的聲音究竟是誰呢?而這種情況是不是正常呢?事實上,腦海中出現聲音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事情,它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並將這種聲音稱為「內心言語」(inner speech)。
  • ...南通通州用 「最強大腦」 構建基層治理「神經網絡」,南通網...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縣域治理水平全國第二 南通通州用 「最強大腦」 構建基層治理「神經網絡」 2021-01-07 11:15:45 來源: 通州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 中國內地的縣(市)區中,縣域治理水平最好的是哪一個?
  • 南通崇川:「鄰裡+」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於從文 攝中新網南通12月2日電 題:南通崇川:「鄰裡+」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中新網記者於從文12月1日,星期二,江蘇南通室外最低氣溫6℃,街上的行人和騎行者已經被防寒衣物「全副武裝」,溼冷讓江城人感受到冬日的「威嚴」。
  • 上海南通國際機場?從機場命名規則談南通新機場最終命名
    談古論今南通州,知曉身邊大小事。按照以上命名規則,南通新機場似乎應該和南通興東國際機場一樣,命名為「南通+鎮名+國際機場」。,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由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籤約,擬按照「功能互補、資源整合」原則,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共同構成上海多機場體系主樞紐。
  • 腦海成像術在大腦裡「畫」出字母「眼冒金星」能讓盲人重見光明
    腦海成像術在盲人腦海畫出字母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提出了人工視覺的想法:他們假設刺激大腦皮層的多個點會出現多個光幻視,這些光幻視會「自動結合」成可被理解的形式,就像電腦屏幕上的多個單像素可以組成特定圖案。可人類大腦遠比電腦顯示器複雜,從光幻視的組合中產生可識別的形式還是非常困難的。
  • 科學家利用動態電極繞過眼睛直接刺激大腦,在盲人腦海畫出字母
    文章來源於"腦機接口社區"5 月 14 日,國際頂級期刊《Cell》雜誌發表了一項黑科技成果,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 Daniel Yoshor 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動態電流電極刺激大腦皮層,成功在受試者腦海中呈現指定的圖像。
  • 解密腦海中的聲音,未來人類或許可以直接用腦交流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不說話只是思考時,為什麼在我們的腦海中會出現說話聲?這種現象僅僅是我們對言語的記憶引起的錯覺嗎?我們是否能用這種方式與別人交流呢?但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它存在於兩個不同的物理空間中:大腦外部和大腦內部。當它在我們的大腦之外時,它由機械聲波組成;當它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時,它由電波組成,這些電波是神經元溝通的通道。 波,無論是機械波還是電波,是構成實際語言的具體內容。
  • 南通球迷沸騰了!南通支雲上演中甲大逆轉,最後時刻保級成功
    導讀:南通球迷沸騰了!南通支雲上演中甲大逆轉,最後時刻保級成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體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最強大腦中都出現過哪些遊戲?
    《最強大腦》2014年在中國播出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全新形式的科學競技類真人秀節目,一經播出播出大受好評。科學在人們的腦海裡總是枯燥乏味的,而節目組適當的加入娛樂元素後,大家對科學的積極性變得更高了,同時也讓現在的青少年了解科學,愛上科學。
  • 在《大城大樓》,看人與城市的夢想共同拔節生長
    昨天,電影《大城大樓》在上海中心大廈舉行啟動儀式。主創們身處的,是中國第一高樓,再精準些,是上海中心大廈22層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中心。天氣正好,目力所及的窗外,黃浦江、摩天大樓、陸家嘴的車水馬龍,都是這座城市最蓬勃的註腳,閃耀著無數夢想在孕育、生長中的不同星芒。自新年以來在此開機拍攝,夢想的熱力悄然消弭著數九寒天的冷意。
  • 電影《大城大樓》開機:上海越來越大,電影人的夢想越來越高
    女主人公安安就職於上海中心,不管是在日常工作,還是垂直馬拉松等新鮮活動,都用全然不同的新方式,以青春澆灌出屬於自己的「大城大樓」。《大城大樓》劇照,陳奕龍飾李石。陳奕龍在發布會上解讀男主角李石是個比較典型的「上海本地90後」代表,是與浦東和上海一起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是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正義感的角色,希望自己能將這份暖意、善意和責任感傳遞出去,讓大家看見。
  • 快來大城美術館欣賞吧!
    這些得天獨厚、豐富多彩的文物遺存,為大城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強大助力。 本次展覽將持續7天,這也是對大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必將激發我們熱愛家鄉、建設大美大城的無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