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DIY一臺主機呢?它可以滿足自己的工作、遊戲需求,還要顏值高、噪音小、最重要的是價格要便宜,質量要好。
本系列為讓裝機零基礎的朋友可以輕鬆了解,所以儘量避免專業參數。
今天我們了解一下CPU頻率以及製造工藝與性能的關係。
CPU一般由三部分組成:邏輯運算單元、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組成。我們看一下Intel i7 6700k具體參數:
這些參數代表什麼呢?請繼續往下看:
主頻
CPU內部的時鐘頻率,是CPU進行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來說,主頻越高,一個時鐘周期裡完成的指令數也越多,CPU的運算速度也就越快。但由於內部結構不同,並非所有時鐘頻率相同的CPU性能一樣。
外頻
即系統總線,CPU與周邊設備傳輸數據的頻率,具體是指CPU到晶片組之間的總線速度。
倍頻
原先並沒有倍頻概念,CPU的主頻和系統總線的速度是一樣的,但CPU的速度越來越快,倍頻技術也就應允而生。它可使系統總線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那麼CPU主頻的計算方式變為:主頻 = 外頻 x 倍頻。也就是倍頻是指CPU和系統總線之間相差的倍數,當外頻不變時,提高倍頻,CPU主頻也就越高。Intel CPU帶K版本就是可以通過調整倍頻和電壓來超頻的。
緩存(Cache)
CPU進行處理的數據信息多是從內存中調取的,但CPU的運算速度要比內存快得多,為此在此傳輸過程中放置一存儲器,存儲CPU經常使用的數據和指令。這樣可以提高數據傳輸速度。可分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
一級緩存
即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中,用於CPU在處理數據過程中數據的暫時保存。由於緩存指令和數據與CPU同頻工作,L1級高速緩存緩存的容量越大,存儲信息越多,可減少CPU與內存之間的數據交換次數,提高CPU的運算效率。但因高速緩衝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複雜,在有限的CPU晶片面積上,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