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場景賦能項目企業籤約。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孔敏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人工智慧的價值不僅在本身,更在其與各行業的融合賦能。當前,新一代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人工智慧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成為助力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式。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山東省發展人工智慧有關部署,青島市加速推進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全力發起「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積極探索青島模式,努力率先走出一條應用帶動、智能賦能、融合創新的產業發展之路。
為充分發揮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作用,結合山東省豐富的應用場景基礎和青島市人工智慧產業優勢,推動人工智慧精準賦能中小企業,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聯盟主辦,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北區人民政府、西海岸新區管委承辦的工信部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活動暨2020山東(青島)人工智慧「百企百景」發布會於12月1日在青島市成功舉辦。工信部科技司、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山東省工信廳、濟南市工信局、山東省人工智慧協會以及青島市政府、青島市工信局的相關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山東省和青島市的近100家企業代表帶著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技術需求和解決方案參會。會上,對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三中心一平臺」進行了授牌,濟南和青島市籤訂協同推進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一體化建設行動計劃書,12項人工智慧賦能項目進行籤約,人工智慧供需企業代表開展「1對1」、「1對多」等多種形式的深入對接。
政府搭平臺
幫千裡馬找伯樂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著人類社會邁入智能時代。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部署,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這為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慧的價值不僅在本身,更在其與各行業的融合賦能。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是人工智慧服務的重要對象,也是相關技術產品應用落地的主要市場。「受到成本、人才、信息等各方麵條件限制,中小企業在人工智慧應用上還存在一些盲區、誤區,常遇到不會用、不好用等難題。」工信部科技司朱秀梅副司長說,為此,政府組織開展了「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活動」,遵循精準有效、兩端發力,央地互動三個原則推進,用平臺思維在「供給」與「需求」之間架起橋梁,幫助千裡馬更快地遇到伯樂,並針對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給出三點建議:一是把握AI賦能中小企業的重要機遇,搭建供需對接的大平臺。二是深入挖掘新舊動能轉換巨大需求,培育齊魯特色化智能產業。三是發揮好先導區深化改革創新的作用,持續優化創新發展環境。
山東省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深入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大力推動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培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省工信廳自發布《濟南-青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來,加快打造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示範樣板和新方案。濟南市聚力建設大數據中心、超級計算等智能基礎設施,建有國際最早的面向實用化的「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青島市積極創新工作方法,以「1+4」領域為先導,著力推進人工智慧共同體建設,探索建立先導區「三中心一平臺」發展模式,全方面構建人工智慧賦能、展示、培訓和公共服務平臺生態。加快人工智慧賦能應用,中小企業是關鍵,山東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史沛釗介紹,2019年,省工信廳在世界人工智慧融合發展大會上集中推介了100個應用場景技術需求,2020年,又在青島舉辦人工智慧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洽談會,推動更多人工智慧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應用落地,將持續深入舉辦「百企百景」對接活動,加快建設可複製的、可推廣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並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加快融通發展,提高人工智慧供給能力;二是堅持創新驅動,做大做強人工智慧產業鏈;三是著力賦能應用,構建全新的人工智慧生態。
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青島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的優先發展方向,2019年,青島市發起了「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由市級領導牽頭,成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3個產業專班,研究制定了十大新興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19年10月,青島獲批創建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圍繞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充分激發人工智慧的「頭雁」效應,推動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造先導區的青島樣板;著力推進人工智慧共同體建設,科大訊飛未來港、商湯科技視覺AI開放創新平臺、華為青島智谷、百度智創基地等紛紛落地發展,支持海爾牽頭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先導區賦能、展示、培訓「三中心」和「一平臺」發展模式;積極推動人工智慧試點示範,6家單位入圍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名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青島首次評選出人工智慧「十佳場景示範」,促進了人工智慧在醫療、教育、交通等多領域的全景化應用。青島副市長耿濤介紹,去年,青島市舉辦了人工智慧產業共同體青島會議暨「百企百景」對接洽談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20年,按照工信部和省工信廳工作部署,青島市繼續舉辦人工智慧「百企百景」對接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會議的層次和影響力,致力打造人工智慧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首發首用的策源地。
濟青共同籤署
協同推進一體化計劃書
用平臺思維做「乘法」,在授牌儀式環節,青島市打造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三中心一平臺」,助力打造平臺化產業發展生態。科大訊飛未來港被授予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賦能中心,青島市人工智慧國際客廳被授予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展示中心,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被授予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培訓中心,海爾科技牽頭的工信部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被授予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公共服務平臺。
青島市、青島西海岸新區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支持,為訊飛提供了一個2萬平方米物理空間打造未來港,山東科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陳霆稱,科大訊飛此次落子青島後將發揮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致力於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訊飛未來港將於12月3日正式啟用,屆時,未來港將充分利用科大訊飛的「賦能矩陣」,聚焦智能製造、智能家居、創新應用三個方向,利用自身核心技術能力和資源優勢,聯合入駐企業進行創新,打造青島市的人工智慧產業的區域賦能高地,持續為山東、為青島的傳統產業智慧化轉型輸出「科大訊飛方案」。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副院長徐佔鵬表示,產業發展人才先行,學院建立先導區培訓中心,結合青島市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產業,開發了10套課程體系。跟商湯等企業合作,通過技術體驗、技術培訓、資源對接等產教融合培訓模式,培養應用型的人工智慧人才,實現技術落地,為中小企業輸入人才資源,助力先導區發展。
作為先導區的「兩翼」,此次會議上,濟南和青島籤署《協同推進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一體化建設行動計劃書》,將在四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加大數據開放共享力度;二是共建人工智慧公共服務平臺;三是加大產業共同推進力度;四是加大產學研合作交流力度。此次攜手將形成優勢互補的工作合力,濟南和青島將以此為契機,攜手共建,為國家人工智慧的創新發展提供山東方案。
12個項目籤約
助推青島產業融合
此次會議上12個企業合作項目籤約,合作領域覆蓋了醫療、教育、交通、製造、停車、安防等各個方面,體現了人工智慧加速賦能百業的良好勢頭,企業合作將助推青島產業融合。
在AI+虛擬實境領域,青島歌爾聲學與青島數字時間傳媒籤約合作。青島歌爾聲學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小天稱,作為一家集成設備生產製造和虛擬實境產品研發為一體的智能製造公司,歌爾聲學依託交互算法技術與數字時間自身數字傳媒內容開發和後端渠道,在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兩個領域上,打通上下遊產業鏈,「我們正聯合數字時間積極申報國家虛擬實境製造業創新中心,實現從元器件層、晶片層到整機製造以及到後期的應用全過程一體化快速落地某個行業。」
在AI+智慧教育領域,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商湯科技籤約合作。徐佔鵬表示,商湯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樓宇,將算法應用到城市中,打造了智慧城市、智慧樓宇,落地案例成為學院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基於此,確定人才培養定位,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
在AI+智能製造領域,中集創贏複合材料與創新奇智籤約合作。創新奇智其實已與中車、一汽解放、中基冷藏箱等多家企業開展合作。創新奇智(青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衍傑稱,青島產業基礎雄厚,厚植沃土,紮根製造業正是我們的目標,落地青島符合市場需求,此次籤約合作幫助中集集團實現對其生產的材料進行自動化標記瑕疵,方便下遊廠商在應用板材的時候,根據標記的位置將瑕疵去除掉,實現下遊用戶的選材透明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比如中集生產的這個類似卷材的材料,通過這個系統,下遊廠商可以直觀知道材料的瑕疵存在在第幾米從左到右的哪個位置。」
山東礦機華信智能科技與山東科訊信息科技開展合作。陳霆表示,在青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島企業開放場景,科訊信息科技走進一線調研,依託訊飛智能運維的系統,對礦機設備提前預警,規避礦井停產,實現礦山提前維修,既保證了礦井安全,也節省了成本,「到生產線走訪,我們發現巡檢老師傅拿鐵棒敲設備通過聲音來判斷設備是否有故障,挖掘到這個點,我們依託自己獨有聲紋識別技術、組合溫度、振動傳感,實現來對礦山的智能監測。」聲紋識別智能檢測應用到輪胎行業,可減少百萬級損失,作為全國首家打造工業設備聲紋庫,實現工業設備能說會道的訊飛信息科技來說,聲紋識別技術實現了產品級智能製造升級,「設備出現故障,從備好替換器件到重新運轉,設備停產一周,輪胎企業將會有300萬元左右的損失,現在利用傳感器和大數據技術,訊飛打造橡膠輪胎的工業設備聲紋庫,藉助訊飛的聲紋庫和工業調整器,輪胎企業實現了設備提前預警,提前備好用用品,工廠不停產。」
百企百景
「1對1」「1對多」洽談
在對接洽談環節,青島市工信局經過前期徵集和篩選工作,發布了相關文件,對100項場景需求和100項解決方案進行集中推介。48家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技術需求方和48家解決方案供給方在會議現場進行了「1對1」和「1對多」的面對面洽談,與2019年對接洽談會相比企業覆蓋範圍擴大到山東全省,覆蓋應用領域更加廣泛。
人工智慧企業找企業,洽談現場,國內最大計算機視覺算法定製平臺極視角與從事公安系統製造的等五六家企業開展交流,極視角政府事業部總監孔皓表示,將青島市內同行聚集到一起的機會難得,「企業想找合作的企業要麼不知道從哪裡找起,要麼只能市場人員自己出去跑,尋找有合作意向的企業,但現在青島政府提供了讓我們直接交流的便利,省去了尋找的麻煩,也節省了一大筆交通費用。」
傳統製造企業找人工智慧企業,青島威奧軌道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王盟在現場洽談了四家企業,「我們企業在智能化投入上不降反增,在數位化上有明確布局。今天主要是想找能為物流運輸、監測管理等製造場景賦能的企業,儘管有不少企業做AGV自動化物流車或者智能監管不錯,但是對於我們沒有完整生產線的企業來說,並不具備直接適配性,如果要進一步合作,還需要合作雙方進行定製化探討和開發。」
除現場對接洽談外,對未能到現場的企業將繼續開展深入對接,後續在「百企百景」基礎上將持續挖掘企業需求,激發更大市場活力。
未來已來,前景可期
現場,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創澤智慧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神思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圍繞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以及智慧機器人、人工智慧雲服務等創新產品進行介紹,並聚焦人工智慧如何賦能中小企業進行了內容分享,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圍繞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創新做法、寶貴經驗和相關政策支持進行了介紹。
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隋斌稱:「第一,我們會開放更多相應的場景,第二,著力引進龍頭企業。比如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企業,這些的落地帶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氛圍。第三,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西海岸新區背靠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擁有人才優勢。第四,我們出臺了相應補貼政策,專項補貼政策最高能達到一千五百萬元。」人工智慧是下一輪產業變革的必爭之地,隋斌表示,希望通過這種系列組合的打法能讓西海岸在三年內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地區。
先導區批覆一年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策措施,著力打造青島模式。市工信局副局長盧陽表示,著力打造人工智慧共同體,評選認定十家示範場景、高水平建設先導區的人工智慧賦能、展示,培訓平臺和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下一步將加快人工智慧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青島市的首發、首用,全面提升先導區創新創業水平。
人工智慧正不遺餘力地向世界展示「未來已來」美好景象,青島也已成為人工智慧圈最為關注的城市之一。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辦公室主任石霖接受半島記者採訪時表示,青島在海洋科學、金融、家電等領域有著獨到優勢,且工業體系結構完備、營商環境良好,可以為人工智慧產業落地發展提供量級應用場景和需求,牢牢把握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並做大做強,青島將成為優勢領域的引領者,未來已來,全力進發,打造人工智慧應用高地,青島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