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塊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碟存儲器問世

2020-08-12 光明網

寫入數據後的蠶絲蛋白硬碟存儲器。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供圖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相關成果8月11日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

隨著人類活動對信息依賴程度的日益提高,信息產生量和信息種類呈指數級增長,對信息存儲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當前的半導體存儲技術越來越難滿足日益增長的信息存儲需求。生命科學與半導體技術的融合,給信息存儲帶來了新思路。各種基於生物介質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如高容量DNA存儲技術、寡肽存儲技術等。

科學家們在一種古老天然產物中找到了新靈感。得益於蠶絲蛋白所具備的自身特性,結合高精度近場快速讀寫手段,此次研發的蠶絲蛋白存儲器作為一種高容量、高可靠性的新型存儲技術,不僅可以像普通半導體硬碟那樣存儲數字信息,還可為活性生物信息儲存提供一個功能巨大的平臺,用於採集存儲生物信息,同時存儲生物體DNA和血液樣本等。這種存儲器還能通過調控蛋白質的降解速度,按照預設的時序可控銷毀,從而用於信息保密。

據悉,該技術後期通過進一步結合多探針平行加工技術和快速移動平臺,具有可比擬商業化硬碟存儲器的存儲密度和讀寫速度的潛力,有望成為下一代高容量、高可靠的信息存儲技術。(見習記者朱泰來)

相關焦點

  • 首塊基於蠶絲蛋白的硬碟存儲器問世
    原標題:首塊基於蠶絲蛋白的硬碟存儲器問世   科技日報上海8月11日電 (吳紅梅 記者王春)在許多人看來,蠶絲是紡織衣物的材料,但是,在科學家的手中,這種傳統的材料可以作為存儲信息的高科技新材料,植入生命體內。
  • 首塊基於蠶絲蛋白的硬碟存儲器問世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這也是國際首塊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碟存儲器。相關成果於8月11日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納米科技》上,相關技術已申請發明專利。
  • 中國研發出全球首款天然生物蛋白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
    據國內媒體報導,我國科學家研發出全球首款天然生物蛋白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一個由蠶絲製成的硬碟:除了能存信息,還能裝東西,比如血液樣本、DNA、疫苗,甚至可以植入生物體。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微系統所2020前沿實驗室主任陶虎透露,蠶絲硬碟能同時存儲數字信息和生命信息
  • 顛覆認知,蠶絲蛋白還可以作為硬碟一樣的存儲器
    顛覆認知,蠶絲蛋白還可以作為硬碟一樣的存儲器 發表時間:2020/8/18
  • 科學家發現蠶絲蛋白能存儲數據,存儲量還很高
    傳統的工藝仍在綻放光芒,誰也沒有想到蠶絲會和如今數據存儲方面的前沿科技聯繫在一起,就在今年8月11日的時候,爆出一個讓人吃驚的新聞,據《科技日報》等媒體報導,世界首塊基於蠶絲蛋白的硬碟存儲器問世(約6.45平方釐米)的面積上存儲64GB的數據,如果折算成傳統的半導體存儲器,一顆蠶絲蛋白存儲器的容量相當於0.5TB(512GB)的硬碟。
  • 世界首塊蠶絲硬碟問世 有望應用於外太空等極端環境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塊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相關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納米科技》上。
  • 首個蠶絲蛋白存儲器誕生 可植入生物體永久保存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劉夢昆課題組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Wei Li課題組,日前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這種存儲技術以生物兼容性良好、易於摻雜功能化、降解速率可控的天然蠶絲蛋白作為信息存儲介質,近場紅外納米光刻技術作為數字信息寫入方式。到目前為止,團隊已用這種技術準確記錄、存儲和「閱讀」了「家蠶食葉圖」、「空谷鳥鳴曲」等文字、圖像和音視頻文件。8月11日凌晨,相關成果以長文形式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納米技術》上。
  • 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問世!可植入人體,可存儲DNA
    圖源:視覺中國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塊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相關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納米科技
  • 全球首款非半導體蠶絲硬碟問世
    最近,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以天然生物蛋白製造的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亦就是由蠶絲製成的硬碟。根據我們以往的了解,蠶絲一般都被用作紡織材料,如今科技的力量令蠶絲蛋白可以用來做成數據存儲器,並載入生物信息,比如血液樣本、DNA等等,未來甚至還可以植入人體。
  • 擔心硬碟數據丟失?科研人員研製「蠶絲蛋白硬碟」
    蠶絲蛋白存儲器具備的優勢。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供圖蠶絲蛋白存儲器具備的優勢。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鄭瑩瑩)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11日發布的消息,該所的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
  • 陳根:生物技術加持下,「蠶絲硬碟」開啟新型存儲方式
    在生物技術和半導體的深入融合下,生物存儲的新興技術應用也日益廣泛。8月11日,《自然納米技術》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首次實現了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的技術。
  • 從古老「蠶絲」到蠶絲蛋白硬碟 上海科學家在存儲技術上再有突破
    生命科學與半導體技術的融合,給信息存儲帶來了新思路,各種基於生物介質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如高容量DNA存儲技術、寡肽存儲技術等。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
  • 世界首塊「蠶絲硬碟」問世!寫得數據,存得DNA,可植入...
    5G等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即將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網絡設備的激增,必然會對硬碟存儲量條件越來越苛刻。在生物技術和半導體的深入融合下,生物儲存的新興技術應用也日益廣泛。8月11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一個蠶絲製成的硬碟,存儲硬碟如何突破大容量這個問題迎刃而解。蠶絲化身為現代高科技新材料?
  • 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問世:可植入人體,可控銷毀
    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劉夢昆教授表示,基於原子力顯微鏡的近場光學技術,為生物材料在納米尺度下的原位加工和表徵提供了可能。通過納米針尖,將紅外光聚焦在極小的尺度下,對蠶絲蛋白進行改性,從而達到信息存儲和讀取的目的。後期可以進一步結合多探針平行加工技術和快速移動平臺,未來有潛力實現可比擬商業化硬碟存儲器的存儲密度和讀寫速度。
  • 世界首塊「蠶絲硬碟」問世!寫得數據,存得DNA,可植入人體
    5G等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即將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網絡設備的激增,必然會對硬碟存儲量條件越來越苛刻。在生物技術和半導體的深入融合下,生物儲存的新興技術應用也日益廣泛。8月11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一個蠶絲製成的硬碟,存儲硬碟如何突破大容量這個問題迎刃而解。蠶絲化身餵現代高科技新材料?
  • 納米光刻技術,讓蠶絲變身硬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塊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相關成果於8月11日發表在《自然·納米科技》上。
  • 納米光刻技術,讓蠶絲變身硬碟
    他們更不會想到的是,在若干年後,桑蠶或可成為地球生物數字信息的載體,聯通「天外文明」。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塊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相關成果於8月11日發表在《自然·納米科技》上。
  •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問世
    文章連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8/12/content_984097.shtml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問世在普通人看來,蠶絲是紡織衣物的材料,但是在科學家的手中,它可以存儲數字信息,還能長期「保鮮」存儲血紅蛋白、DNA、活性藥物等生物分子。
  • 蠶絲蛋白存儲器開啟信息存儲新時代
    生命科學與半導體技術的融合,為信息存儲帶來了新思路,各種基於生物介質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然而,這些存儲技術大多通過不同分子結構對外部信息數位化編碼,信息一旦寫入便無法修改。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國際專家課題組,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
  • 上海科學家研發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可植入人體,可控銷毀
    蠶繭 受訪者供圖中國科學家研發出全球首款天然生物蛋白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一個由蠶絲製成的硬碟:除了能存信息,還能裝東西,比如血液樣本、DNA、疫苗,甚至可以植入生物體。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首次實現了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