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身材,人可以拼到什麼程度?
央視最近的曝光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視頻裡,一位叫小敏(化名)的女孩將塑料管插入胃裡50CM,以達到催吐的目的。
所謂催吐,是指使用各種方法,引導促進嘔吐的行為,通過這樣的方式控制熱量攝入。
在視頻中小敏坦白,她長期使用催吐管。
為了減肥,從曾經的節食發展到如今幾乎每天暴食再催吐,已經給身體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但自己就是停不下來。
人手指粗細的管子,插入胃裡50cm,如同做了一次無麻藥的胃鏡。
聽上去就讓人後背發涼的「催吐」,在很多人眼裡,是為了減肥「走火入魔」的人,才會選擇的極端方法。
但只要稍微深挖一下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長期隱藏在公眾視線之外的龐大群體。
1
盛行的催吐之風
網際網路時代的好處之一,就是讓分散在天南地北的靈魂能更容易地找到相似的彼此,進而抱團取暖。
這一點對於催吐群體同樣適用。
百度曾有一個關注達到了 5 萬餘人貼吧「催吐吧「。
吧內網友們取與「吐」諧音的「兔」,自稱為「兔子」。
他們會分享個人在減肥過程中的各種困擾,苦悶,互相鼓勵開解,乍一看和別的貼吧沒什麼兩樣。
唯一不同的是,她們也會在吧內分享催吐經歷及技巧。
一套「行話」,讓圈外人點進貼吧也一頭霧水。
CT=「催吐」;
BS=「暴食」;
JT=「嚼吐」,即嚼了不咽直接就吐
……
五花八門,自成體系,既擋住了圈外人的好奇心,也為「催吐」的存在提供了極好的保護罩。
在瀏覽器輸入「催吐」,會發現求教催吐技巧的提問比比皆是
這波風潮的興盛,無疑離不開黑心商家的推波助瀾。
你可能會好奇,「催吐管」這種東西,是這麼容易就能得手的嗎?
事實上,這次曝光出來的催吐管,早已形成產業鏈。
商家們將催吐管包裝成「兔兔管」「仙女管」,在網上大肆售賣,每月都有成百上千的銷量。
商家會用「上手了催吐沒感覺」、「怎麼都吃不胖」等話術,吹噓催吐管的「強大功效」。
可愛的商品名外加「兩三分鐘吐乾淨平均一個月能瘦十幾斤」的宣傳語,讓一些有減肥瘦身需求的女性趨之若鶩。
每天與商家交流的「初次下管的妹妹」裡,甚至有十來歲的小姑娘。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催吐行為早已滲透到中小學群體。
在因身材問題受人嘲笑後,初二女生小玥(化名)開始節食減肥,最終迷上了催吐。
從最開始吃撐了去吐,到最後無法容忍胃裡有一點東西,不管吃多少都會去吐掉,最嚴重的時候她會一天催吐5次。
小玥說,在她的同學朋友中,她並不孤單:
對身材體重過度關注,不吃晚飯,一天到晚反覆稱重,秀身材……
中小學校園中,節食減肥非常流行。
一方面是節食減肥給身體帶來的巨大不適,另一方面,是被吹捧得無比美好的「瘦後前景」。
於是「又可以吃又可以瘦「的方法便自然而然得到了不少人青睞。
可實際上,催吐給身體帶來的危害遠超想像。
2
催吐對身體的危害
在訪談中,小敏承認,長期催吐導致身體出現了電解質紊亂,昏厥,手腳發麻等等問題。
小玥也說,開始催吐後,自己不僅月經失調,還開始了脫髮。
看上去只和消化系統有關的催吐,怎麼能帶出這麼多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體食道本身是為食物單向通行準備的。
圖源@視頻截圖[4]
對於「兔子」而言,食道卻成了能讓食物隨時逆行的通道。
胃部食物通過口腔倒流,經常重複會導致腸胃不適甚至胃腸痙攣;
具有腐蝕性的胃酸會灼傷食道,造成食道發炎、出血;
胃酸也會傷害喉嚨,導致聲音嘶啞;
甚至腐蝕牙齒,腮腺、唾液腺、胰腺等等部位;
在嚴重的情況下,更會導致消化系統癌變,低鉀血症、甚至心臟驟停以致死亡。
長期手動刺激咽喉催吐的人,手上會留下一種傷疤,被稱為「Russell’s sign」,那是反覆使用手指摳喉而在下指節上形成的疤痕和老繭。
大胃王密子君就曾因手上的傷疤被質疑催吐。
有人可能會說,節食減肥這種事兒,不付出點代價,怎麼可能變得又瘦又美?等體重降下來了,再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不就好了?
遺憾的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對身體的摧殘,就連「兔子們」最關心的瘦與美,在長期暴食催吐下也難以實現。
在「吃了又吐「的死循環下,長期咀嚼外加嘔吐會導致腮腺腫大,咬肌發達,進而導致下頜變寬腫大,臉部變形。
另一方面,催吐對她們心理造成的傷害可能更為巨大。
從節食發展到暴食,到暴食引發負疚感靠著催吐緩解,會讓女孩們最終陷入成癮的循環難以自拔。
長此以往,可能產生厭食、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
3
身體健康,才是一切美好的開端
極端的減肥方法帶來痛苦,往往讓很多人覺得不可理喻。
但催吐也有其複雜的心理與社會成因。
電影《骨瘦如柴》中,有進食障礙的女主角可以記下每一種食物所含的熱量;
吃進嘴裡的東西只是嚼一嚼就吐出來;
好不容易咽下點食物,立馬瘋狂運動消耗熱量,譬如狂做仰臥起坐以至於後背出現淤青;
甚至會因害怕增重,偷偷地把治療藥物衝進下水道。
圖源@《骨瘦如柴》
看似病態追求的背後,或許藏著一套歪曲的審美和價值觀。
一場場「A4腰」「筷子腿」 「反手摸肚臍」「鎖骨養魚」的鬧劇挑戰,都在無形中給人增加壓力。
圖源@《骨瘦如柴》
就像小玥在訪談中談到的,社交媒體的大肆宣揚誤導著年輕人對「好身材」的跟風效仿,或是學習網絡上被美化卻實則對身體有害的減肥方法。
同時,對「白瘦幼」的吹捧又進一步加重她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遭遇的身材羞辱。
「好女不過百。」
「一白遮三醜,一胖毀所有」
「連體重都控制不了的人,怎麼控制人生?」
「穿L碼的女孩,身材稀爛。」
這些曾在微博微信大熱的語句,看似調侃,卻隱藏著一則暗示:
胖就是醜,胖就是錯。
圖源@《骨瘦如柴》
YouTube上,一位幫助女生減肥的醫生,上傳了她和前來尋求幫助的女生的聊天視頻。
當醫生問出「為什麼你不喜歡你的身材?」時,一位女孩哽咽。
她支支吾吾地說:「很噁心。」
「我討厭我的樣子,討厭胖帶來的感受。」
「只有當人們被歡迎的時候,我才會感覺到舒服。」
為什麼你不喜歡自己的身材?/ 《The ONLY reason you should lose weight》
她減肥的目的,是為了「不被看不起」。無處不在的網絡讓人們更關注自我價值,但流行文化中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卻會讓她們主動去迎合別人的評價。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排斥,也沒有人喜歡成為「主流價值觀」內被否定的那一方。為了滿足別人的審判,她們焦慮,抑鬱。
可審美在變、流行在變、別人的標準也在變,唯獨不變的,是對自己的接納。
你值得被認可的地方,或是值得追逐的方向,本身有很多。
Erin McKean告誡女孩們:「你不欠任何人美貌,不欠你的伴侶,不欠你的同事,尤其不欠街上偶爾路過的男人;
你不欠你的母親,不欠你的孩子,你不欠整個文明;
美貌不是你生存在名為『女性』的空間裡,所必須支付的租金。」
世界很大,成功也好,美也好,都有很多種定義方式,它們不該成為被人攻擊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