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孩子們回來就處在比較興奮的狀態。
想來也是,110天的分離,今天終於見到了心心念念的小夥伴們,心情當然不一樣。再加上疫情的緣故,孩子們上學、放學的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隨處可見的「1米線」,比如老師隨時交代的「減少肢體接觸」等等……
再加上調換了座位,更換了同桌,重新安置了班級的「學生管理人員」,都足以讓孩子們回來給我嘮叨上好一陣。
忽然,兒子說:「我發現,我們班裡幾乎所有的學習課代表,包括班長、副班長等人,都是女生啊!就是老師,除了體育老師之外,也全部都是女老師,簡直就是女權天下啦!」
姑娘跟著笑眯眯:「是的啊,就連校長也是女的呢!就教導主任是男老師。哈哈哈,說明男生不行啊!」
是啊,從小學到中學,似乎優秀的學生都以女生為主,尤其是小學生中,老師更喜歡任用女孩子作為自己的小助手,更為貼心一些。
說實話,就是在家中,我也更喜歡讓姑娘和我一起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從速度上,還是從體貼程度上,以及聽話程度上,她都會比兒子更好一些。
對於兒子的有些行為,我也不太著急。當然,不排除偶爾他也會讓我氣得跳腳。
因為我知道,這是男生女生發展的必然差異在作祟而已,我有耐心,慢慢的等著她們長大。
【男孩女孩的發展差異】
男孩和女孩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性激素和社會化兩方面。
1、激素方面的原因
男孩會產生較多的雄性激素,女孩則產生較多雌性激素。由於激素水平的不均衡,致使男女之間的性發育出現差別。
同時,雖然男孩與女孩都要受家庭、朋友、老師乃至社會的影響,但其受到的影響程度卻存在差異。
相對比,男孩更愛冒險、愛挑戰、愛爭吵、愛跑動;這些行為傾向都與男孩體內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關。
若是一味地限制她們,只能讓男孩子們感到不滿和受挫,最終被嚴重傷害。
2、生理方面的原因
就生理方面而言,男女性別各具特殊的身體發育特徵。
例如,女孩發育成熟比男孩快而均衡。學齡前的女孩比同齡的男孩有更好的平衡水平,她們能很好地進行單腿跳。但後來居上的男孩會在跑步和跳高方面更勝一籌。
青春期之前,男孩與女孩的體格發育相當接近。
過了青春期以後,男孩開始比女孩發育得更快、更強壯。這是因為男孩子們旺盛的新陳代謝功能速度加快,使得心臟和肺增大,以適應氧氣和血液用量的增加。
3、智力方面的原因
研究表明,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而且男孩和女孩的智力發育速度也不同,男童普遍晚於女童2年左右;男孩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總體落後於女孩。
作為家長都能感受到,女孩一般說話較早,造句及表達能力較好,她們很早就會讀寫,在中小學時期很少出現閱讀問題,有良好的言語推理能力,很少出現言語混亂的情況。
而十多歲的男孩則具有較好的空間立體感及視覺表象能力,這對將來的數學和物理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青春期以後的男孩往往數理成績優於女生。
但在小學階段,主要精力放在了傳統的讀、寫和其他課堂作業上,而這些內容通常是女孩子最擅長和喜歡做的。
其實,從嬰兒時期來說,男嬰和女嬰的表現就有所不同了。
通常情況下,男寶寶會比女寶寶更依戀自己的媽媽,也更脆弱一些。
1、從基因角度來講
最近的幾項研究證明:相對於女性的XX性染色體,男性的XY染色體中的Y染色體非常容易受到傷害。
同時,一旦Y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丟失,就不可能像女性XX染色體那樣,可以由另一個X染色體上的資源和信息來補充救駕。
因此,男性胎寶寶就更為脆弱一些。
2、從胎寶寶時期來講
國內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越是在母體內呆的時間長,對嬰兒的神經行為和發育越有利。
而神經行為正是代表著新生兒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認知能力。
具體地講,胎兒在母體內多呆一周,以後新生兒的神經行為發育的成熟度提高一個等級的可能性便增加了約12%。
而相對於女性胎寶寶來說,男性胎寶寶多在媽媽的體內呆一天,所吸收的營養就會更多,大腦發育也更好,智商也相應提高。
3、從小嬰兒時期來講
剛剛出生的小嬰兒,本無所謂區分男女寶寶。
但是科學研究發現,男寶寶對於媽媽的期待,相對比女寶寶來講,就更強烈一些。可能是男嬰天性比較脆弱的緣故,因而需要多得到一些母親的照顧和關懷。
所以,我們擁有男孩子的家長,沒有必要過於「苛刻」於孩子是否有「男子氣概」,是否成為「學霸」,相對比他們「粗狂」的外表,其實是一顆更為脆弱的內心罷了。
而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嘗試去經歷風吹雨打,慢慢的男孩子的天性才會展露出來。
中國青少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提出對男孩子成長的幾個對策:
首先,改變對男孩的態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實;其次,父親要成為男孩的榜樣和引路人;第三,母親要勇於「放養」男孩。
其實,作為父母更應該看重孩子長遠發展的能力,而不是一時的學習成績。
當男孩子的成績不如同齡、同班的女生時,應該努力去激發男孩更長遠的志向,培養男孩子們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對未來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