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聚焦女權主義心理學
此前
20世紀早期:第一個針對性別差異的研究是由女權主義心理學家做出的。
20世紀70年代:性別研究往往強調男女之間的差異。
此後
20世紀80年代: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大腦結構有所不同。
1993年:安妮·福斯託-斯特林聲稱「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生物方面的等級差異,比如,我們可以界定出五種不同的性別。
2003年:西蒙·巴倫科恩認為,女性的大腦結構使得她們更易於移情,而男性的大腦結構使得他們更容易進行系統理解。
總體來講,男孩和女孩之間並不存在智力和能力上的顯著差異。
但是因為女孩更傾向於在學校的學業上付諸努力,並且她們往往對學業擁有更高的興趣和更好的習慣……
……所以女孩的成績比男孩好。
20世紀70年代,曾岡行為主義的興起而被壓抑的性別差異研究再次被女權主義心理學家提上日程。美國心理學家埃莉諾·邁克比( Eleanor Maccoby)越來越關注女權問題。她不滿當時的心理學文獻只強調男女之間的差異卻不關注相似點,於是她和學生一活羅爾·傑克林一起對關注性別差異的1600項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他們將自己的研究結果發表存了《性
別差異心理學》(1974)中,他們希望能夠借比向公眾展示,普遍認為的兩性差異其實大多是人們杜撰的結果,人們對性別的很多刻板印象其實並不真實。儘管一些研究結果顯示男孩比女孩更擅長數學和空間推理、女孩具有更為卓越的語言能力,但是隨後的研究發現,這
些差異其實並不顯著,或者說這種差異遠比其表象複雜。
但有一種差異在眾多研究中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學校,女孩的成績比男孩更好」。邁克比對這一結滄特別感興趣,尤其她發現存這些研究中,女孩的能力傾向測驗成績並不比男孩高。
此外,之前對成就動機的研究似乎表明,男孩應該比同齡女孩的成就動機更高。男性出於自己的原因往往會更注重成就,他們往往對任務表現出更高的參與度,採取的探索性行為也更多;而女孩則主要關注人際關係方面的成就,她們會更努力取悅他人,並且在很多任務上,女孩的自信水平要低於男孩。
挑戰刻板印象
邁克比堅決反對這些假設,她指出女孩比男孩的學業成績更好,女孩很早就表現出對學業技能有更濃厚的興趣,並且存完成高中學業之前,女孩的中途輟學率也更低。邁克比因此認為,就學業而言,和男孩相比,女孩的高學業成績清楚地反映出她們付埃莉諾·邁克比出了更多的努力,擁有更好的習慣,無論男孩和女孩在成就動機方面是否存在差異,都無法說明女孩存學業動機方面劣於男孩。這種動機會在女孩的一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學業表現與之後個體的工作表現息息相關。有關不同性別的固有差異的爭論與很多政治問題聯繫到一起,比如社會組織形式,比如男性、女性天生適合的職業等。邁克比指出,心理學文獻傾向於強調不同性別的差異,卻忽視了性別的平等,因此她認為人們對不同性別的職業刻板印象是失實的。
埃莉諾·邁克比
埃莉諾·邁克比(原名埃蒙斯)出生在華盛頓州的塔科馬,她在華盛頓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得了實驗心理學的碩士學位和搏士學位。20世紀40年代,她曾在農業部任職,然後到哈佛大學擔任有關兒童教養研
究的督導。後來她發現人們的性別偏見阻礙了她的工作,於是她前往史丹福大學並成為第一位女性心理學系主任。邁克比獲得了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美國心理學會還推出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獎項。邁克比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被認為是了解兒童社會化過程和理解性別差異的基礎。
邁克此的研究表明,女孩往往更願意滿足教師的期望,並且更願意努力學習,因此她們往往更容易獲得好的學業成績。
主要作品
1 966年 《性別差異的發展》
1 974年 《性別差異心理學》
1 996年 《離異家庭的青少年》
本文出自英國DK出版社《心理學百科》
了解更多催眠,歡迎加入催眠公共微信平臺,帳號:hypontism
回復「催眠」——了解催眠全國開課信息,導師蔡仲淮 / 趙一錦
回復「繪畫」——《童玉娟繪畫研修工作坊初階》7月16-18日,導師童玉娟
回復「完形」——《完形療法執行師課程-人際關係與成長工作坊》2016年9月9-11日,導師:蔡仲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