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別」不怪大腦,它們幾乎沒有功能結構上的差異

2020-12-06 好奇心日報

「人們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大腦是個不分性別的器官,我們有完全一樣的結構,男女大腦沒有任何不同。」

Lisa Eliot 是芝加哥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她在 Aspen Ideas Festival 上抨擊了學界沉迷於找不同的風氣。她說,神經學家們沒有在男女大腦上找到任何一處不同的「線路」,性別差異由教育決定,而不是所謂的天性。

Eliot 曾在自己的書《粉大腦,藍大腦》裡指出,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都接受了「男女存在先天差異」的論調,比如認為男生在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女孩們則更喜歡聊感情話題,好像「他們天生就是這樣的」。

但是在神經學領域若干年的研究向她表明,嬰兒大腦非常容易受影響,以至於人類誕生之初最微小的一些差異,都會在日後被不斷放大,影響因素是家長、老師、同類和整體文化,是它們塑形了性別刻板影響,而孩子們本身也在擴大這些差距,他們在社會的期望下會經常性地使用「玩球」或是「玩娃娃」的線路,很少離開自己的舒適區。

基因和激素在製造不同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那僅僅是一個開始。社會因素,比如人們對待男孩和女孩的講話方式、鼓勵他們做哪些事情,遠比人們想像的重要,不存在被「天性不同」定義的行為,比如,男女都可以相當好鬥或是激進,只是他們會基於社會基準做出不同的表達。

目前學術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是有一批人致力於尋找生理不同,在他們找到這些不同後,又會有同行將之推翻,但他們會立刻開始找另一個不同。Eliot 說,學術界和媒體都有責任。「大多數學者知道,任何男女之間統計數據上的不同,都可以幫他們上頭條,那些急於尋求項目資金的學者因而就經常去關注性別差異研究。你回到數據中去,基於性別分析它們,如果你找到了一個不同,你就有了一篇論文。」

實際上,即便有些「數據上的不同」看起來格外明顯,它們也並不影響最終結論。比如,男性大腦比女性大 10%,然而男性的所有器官基本上都比女性大,這並不能說明它們以不同的方式運行。

Eliot 認為,如果學界堅持以「差異」為研究前提,今天這種男強女弱的權力結構很難被改變;如果他們以「男女具備同樣的能力」為前提,得出的結論將會大大不同。

一個實例是,人們通常認為的「男孩數學天生比女孩好」其實是個假命題——1970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獲得 SAT 數學 700 分以上的學生中,男女比是 13:1,這讓人們以為他們找到了 STEM(理科)領域女性少的原因,然而後來人們認識到,這是因為女性根本不被鼓勵在 STEM 領域學習和工作,她們在學生時代聽到的言論多是「數學是男孩子的學科」。在這一問題得到關注後,女性的 STEM 成績快速上升,當人們在 2011 年再去研究高分獲得者時,發現男女比下降到了 3:1,並且在持續下降。

2011 年另一項更為廣泛的男女數學成績調研關注了 86 個國家的數據,發現平均成績和高分獲得者中,性別差異為零;那些存在差異的國家,差異在近幾十年間迅速縮小。在中國,成績上的「女強男弱」在近幾年似已成為常態,以至於高校的某些專業對男生會降分錄取,「拯救男孩」也被反覆提起。中國的學者們認為,這是因為性別差異是一個客觀存在,兩性擅長的學科不同,而考試沒有平衡這種性別差異。

Eliot 對性別差異下的結論也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我們生活在一個兩性世界裡,大家默認有些不同是先天硬體的不同。但是男女大腦的差異,其實並不比男女心臟或腎臟的差異要大。」

題圖來自 Pexels

相關焦點

  • 大腦結構其實「男女有別」
    大腦結構其實「男女有別」 2019-02-21 05:51:30  近日,美國科研工作者研究發現,成年女性的大腦會比同齡男性的大腦年輕大約3歲。這項科學研究結果基於什麼科學道理?目前我們探索到人類大腦在結構和行為認知等多方面存在哪些性別差異?這些差異又將意味著什麼?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李軍。
  • 男女大腦天生大不同,4大差異很明顯,教養孩子真要「男女有別」
    要是我不了解男孩的這個特徵,會變成另一種局面:我認為兒子故意不理我,繼而對兒子發脾氣,兒子則認為我不理解他,鬧得兩個人都很不愉快。教養孩子是父母是天職,但是父母若不了解男孩跟女孩大腦的差異,就像盲人摸象,越想教育好孩子,孩子就越叛逆。
  • 男女大腦並無結構和功能差異:行為差異其實源於後天
    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利斯·埃利奧特教授稱,男性和女性的大腦之間並沒有能分辨的差異。她指出,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行為差異是後天教育造就的結果,而非來源於先天條件。「人們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大腦是一個不分性別的器官,」埃利奧特教授說,「我們具有完全相同的大腦結構。男女的大腦沒有任何不同。」
  • 研究發現兒童肥胖與大腦關鍵區域的結構差異有關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與正常體重兒童的大腦相比,兒童肥胖與認知控制相關區域的大腦結構差異有關。但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強調,由於他們的大腦結構不同,因此無法說出肥胖是否會導致這些腦部變化或兒童是否肥胖。全世界約有1.24億兒童肥胖。
  • 科學網—老鼠大腦結構關乎焦慮性別差異
    在5月23日刊登於《細胞—通訊》期刊的論文中,科學家研究了小鼠藍斑大腦結構,意外發現該結構在雌雄小鼠大腦中存在大量分子水平的差異。他們發現,雌鼠的前列腺素受體EP3含量比雄鼠高3倍,而Slc6a15和Lin28b水平也有所升高,這兩種基因都與重度抑鬱症相關。 「這非常有趣,因為許多相同疾病的藥物都以該結構為靶點,如多動症和抑鬱症。」
  • 性別戰爭 :孩子的大腦,真的男女有別嗎?
    如果仔細閱讀《粉色大腦,藍色大腦》這本書,會發現值得標註的內容很多,特別是作者解釋大腦的性別差異其實沒有兩性行為上的差異看上去那麼大時,所給出的那些縝密的實驗、長期的研究。但更多kindle版的讀者,在一本強調兒童大腦相似性的書裡,卻不由自主地重點標註了差異。為什麼?其實很好理解。《粉色大腦,藍色大腦》是一本寫給父母和教育者的書。
  • PNAS:中英文差異導致病患大腦結構不同
    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講中文和講英文的誦讀困難症患者,其大腦受損的區域是不同的。這一發現為搞清產生誦讀困難的神經學機制帶來了曙光,同時揭示了大腦處理兩種語言的本質差別。在美國和中國,大約有5%到10%的人患有誦讀困難。這些人無法將一個單詞的視覺信號和聽覺信號聯繫起來。在英語中,這種疾病導致了對組成單詞的字母的曲解或變調。
  • Science:從基因表達層面解析為何「男女有別」
    已有的研究顯示,許多複雜的人類表型,包括疾病,都表現出性別差異的特徵。這些性別差異被不同程度地歸因於荷爾蒙、性染色體、基因型×性別效應、行為差異和環境暴露的差異。然而,至今為止,它們的機制和基本生物學原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線上版最新刊發的一項研究稱,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該項研究由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神經放射學家唐娜?羅伯茨領導。研究團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的大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量化了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情況,並將這種結構變化與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臨床表現進行了比較。
  • 男女的大腦有什麼差異嗎?
    之後,科學家們又將研究重點聚焦在大腦功能區域的大小上。顱相學家認為,大腦中位於眼睛上方的前額葉是影響人類智力至關重要的部位,男性的前額葉相比女性較大,這使得他們更聰明。儘管如此,這一觀點還是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也有人認為這可能就是性別差異的原因。但無論性別如何,人類大腦的胼胝體都會隨著前腦體積的增加而按比例增大,並且對此進行的研究結論常常不一致,大腦其它區域也是如此。這使得基於大腦的解剖結構來解釋不同性別之間大腦的差異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效。
  • 科學家強調性別差異對大腦功能的影響
    2017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JNR)上的最新評論性文章中,來自阿斯頓大學阿斯頓大腦研究中心的教授Gina Rippon及其國際合作者強調了如何改善性別差異性研究。
  • 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性別差異:這意味著什麼?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發表了一項研究,內容男性和女性大腦的結構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隨年齡變化。他說:「我們觀察到一種特殊的模式,而且非常謹慎地只進行了描述,人們應該這麼做,而不是跳到功能上的解釋。」然而,儘管拉茲納漢做了種種努力,媒體還是很快發表了一篇文章,引用他的研究為單性別學校教育辯護,認為男孩和女孩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學習,因為他們的大腦解剖結構略有不同。
  • 盤點愛因斯坦大腦,和常人的5個不一樣的「奇怪」差異!
    在他死後,一些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研究他的大腦來解開他的成功之謎。然而,愛因斯坦大腦研究的一些結果已經被披露,並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一個結論是愛因斯坦的大腦與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這使他成為一個科學天才。另一個結論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他在科學上的成就,不是因為他的大腦有別於普通人,而是有很多原因,比如勤奮和後天努力。
  • 大腦地圖:腦部結構及主要功能
    大腦活動是解釋行為的關鍵所在,若要進一步解讀大腦活動,我們必須從最基礎的部分出發:探索腦結構及其功能。人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分。其中大腦佔腦容量的80%,分為兩個半球(左腦和右腦)。人類和其他高等動物的大腦皮層都很發達,是思考、感覺、記憶、語言和運動的中樞。相對於大腦皮層的高度發達,邊緣系統(包含原皮質和舊皮質)則被驅逐到了大腦深處。從進化角度上看,這裡是比較古老的大腦。
  • 大腦簡史(3)-大腦的結構
    1967年.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的醫生保羅麥克萊恩為了了解看似隨機的大腦結構,將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應用到大腦。他把大腦分為三個部分。雖然這個模型在筆者看來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我們仍然可以用它作為一個粗略的組織原則來解釋所有的大腦結構。他首先注意到我們大腦中心的一部分,包括腦幹,小腦和基底核,與爬行類動物的大腦幾乎相同。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儘管朱尼亞沒有得出男女 智商水平不同的結論,但還是相信在解決智力問題 時,男女存在著方式上的差異咒還有一些研究者更為關注從大腦組織結構方面 研究性別差異,根據女性主義學者朱迪斯洛伯(Judith Lorber) 的考察,這類研究大體上始於20世紀 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而這剛好是西方社會性別 革命蓬勃發展的時代,社會性別概念已經改變人們 對於性別的傳統認知。
  • 大腦功能結構帶給我們啟示:解釋行為,啟發思考,提高共情力
    大腦結構類似身體對稱結構,也分作左右兩部分,只不過這兩個半球呈對角型支配兩側身體功能,如左半球支配右側身體,由此可知中風者左側半身不遂是右腦出現問題。左右大腦功能有分工,但是可以互補,例如右手受傷可以訓練左手寫字。三是3個進化層次。大腦結構有三個層次,分別是腦幹和脊髓部分、邊緣系統部分、大腦皮層部分。從進化角度看,功能分別是維持生命的爬行腦、遠古腦,表現意圖的哺乳腦、情緒腦,具有思維語言功能的大腦皮層、思維腦。進化特點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可見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不同由此可見。
  • 一組大腦趣知識:男人大腦和女人大腦有著差異
    「大腦是你最重要的器官」——這是大腦告訴你的;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大腦是宇宙中最神奇和神秘的造物之一,人類對大腦探索很久,但所知並不多。一,大腦細胞與整個宇宙有著一樣的結構?《紐約時報》曾刊登2張照片。左是老鼠的腦細胞,右是宇宙。
  • 連大腦結構都不知道,還談什麼人工智慧!
    在全腦結構中,僅前額葉有這麼周全的神經網絡和腦部各區有聯機,正因此,它可以協調、整合其它結構功能,其特性在於它是意識的先決條件,即所謂的內在知覺(inner perception)。  通俗來說,新皮質就是具有思考功能的大腦皮膚。不過,在進入關於新皮質的探討之前,庫茲韋爾卻出人意料的在前兩章中提出了「思想實驗」的概念。
  • 人類使用頻率最高的「第二大腦」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它!
    但由於它生活在水中,上肢沒有演化成手,腦髓就不能進一步發展,大大落後於人類。可能你早已注意到,全世界所有的人,不論種族和膚色,在表達意思時都要用手勢來幫助說話,對方看到了你的手勢,也會加深對你話語的理解。人腦的解剖研究表明,控制語言和手活動的中樞,都在大腦左半球,這從生理結構上決定了腦和手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