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使用頻率最高的「第二大腦」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它!

2020-12-05 宇宙探索百科

手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的雙手。

「心靈手巧」「得心應手」,都是大家都熟知的成語,這裡所說的心實際上都指腦,說明腦的創造性是離不開手的實踐來體現的。手是人類大腦進化的動力,是思維創新的搖籃。由於手的活動,引發了腦的思維,腦的思維又通過手的實踐去完成、完善。手和腦在如此不斷的循環中不斷地相互促進、進化,從而造就了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歷史。

科學家顧玉東說過,手創造了人類,創造了世界,手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的雙手。

手和腦是一對「親兄弟」

顧玉東院士說:「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大腦會思維,雙手能創造。這四句話充分總結了手在人的一生中多麼重要。人之所以從猿變成人,是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的整個歷史就來源於人的手和腦不斷的思維和創造。」

科學家用海豚與人相比。海豚是最聰明的海洋哺乳動物,體重同人相近,臉部還有皺紋,能用身體來表達意思,它經歷了同人一樣的進化發展階段,腦髓也相當發達,生性十分機靈。但由於它生活在水中,上肢沒有演化成手,腦髓就不能進一步發展,大大落後於人類。

可能你早已注意到,全世界所有的人,不論種族和膚色,在表達意思時都要用手勢來幫助說話,對方看到了你的手勢,也會加深對你話語的理解。人腦的解剖研究表明,控制語言和手活動的中樞,都在大腦左半球,這從生理結構上決定了腦和手的相關性。

大腦語言功能跟手運動機能緊密相關。「因為促使手指生長的荷爾蒙在大腦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英國腦神經專家約翰·馬寧這樣解釋。心理學家還讓有演講才能的人接受一種試驗,即在發表演講時不允許手動,結果演講人無論是在集中精力上還是在表達能力方面,質量都降低了至少50%,這說明大腦中語言功能與手的運動機能是緊密結合的。

手指還有一個奇特功能,能暴露人們隱藏在內心的想法。比如有人在說話時他的目光顯得堅定,聲音也不顫抖,唯獨他的手迅速捏了一下鼻子。對此美國心理專家保爾·艾克曼一針見血地指出,做這個動作說明大多數有這個動作的在說謊。

他進一步分析:人們可以讓聲音幫助說假話,但卻不能支配手,因為手直接與大腦的觸覺中心連接,幾乎不受人控制。即使撒謊高手和紙牌賭徒,也常因無法控制手的動作而洩露天機。

奇妙無比手勢語

手是人類的重要器官。吃飯握筷用勺舉杯用手,這是取得食物維繫生命;種地做工科學實驗用手,這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學習寫字看書用手,這是承繼前人的智慧。科學家認為,手是人類語言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工具,沒有手的出現就沒有人類的語言,也就沒有當今人類的腦髓。

在人類的發展史中,古人類在產生語言前,有一個靠手勢交流思想的階段。一個原始人用棍子獵取了一隻兔子,他要告訴同伴,最好最省事的方法是一隻手拿著兔子,一隻手指著兔子,嘴裡發出嗷嗷的叫喊。野兔子對原始人來說,是一種經常的美味,因為草地上野兔遍地,捕捉十分容易。在狩獵之餘,為了計數,還可以用手取風化的帶色石塊或黃泥,將兔子的樣子畫在巖石上,這到後來就演變成象形文字「兔」。

科學家認為,高等哺乳動物腦的語言區域,是在動物進化中逐漸定位於大腦左半球的,而且同上肢的進化密不可分。現在的實驗表明,無論是狗、猴,還是猩猩,當你向它們做手勢時,都會引起它們的神經興奮和有意的注意。只是由於它們沒有手,沒有發達的語言中樞,才不能像人一樣會說話。「手勢會使大腦多一個興奮點,有助於理解、記憶和思考。」顧玉東院士說。

在現代人類中,用手勢說話是很普遍的,只要你豎起一個大拇指,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誇獎;你豎起一隻握緊的拳頭,手背對外,這表示決心和力量;你不斷搖擺雙手,這是在說不;用手指計數,這是所有民族的慣例,而且全世界通用。

你一定看過電視上對聾啞人的啞語廣播,手勢語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它幾乎能與口語同步,將播音員的意思表達得分毫不差。你也見過盲人的閱讀和寫作,手指的觸摸竟也能替代有聲語言。這一切都表明,手與人類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密不可分。文字的產生又使人類有了抽象思維的能力,使人的大腦更完美,思維能力更強。

19塊肌肉仍是未解之謎

手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誌之一。手為什麼這麼靈巧?除了和腦有關外,還和它的特殊構造有關。手包括腕、掌、指三部分,呈扇面作輻射狀與腕關節相連。

美國《普林斯頓科學文庫》裡,一個叫皮內爾的教授寫過一本科普書《手》,他說手部能做75萬個動作姿態,比一本牛津大辭典的詞還要多。

手最精巧、最寶貴的部分,是19塊小肌肉,其中,有4塊在拇指上,4塊在小指上,4塊在肌腱上,4塊在掌骨間的背面,3塊在掌骨間的掌面。有這19塊肌肉,人才可以幹非常精細、靈巧的活兒。您一定看見過猴子吃蘋果的情景,有沒有注意到它一定是用雙手捧著吃的?

這是因為猴子的五個手指是相互平行的,沒有對掌合對指的功能,一隻手拿不住東西。而人能拿住、握緊,就是因為有這19塊小肌肉的活動。它使人的拇指可以轉向掌心(稱為對掌),又可以轉向其他手指(稱為對指)。對掌和對指是人手最主要的功能。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拿起工具勞動是從猿進化到人的關鍵,而能夠拿起工具,正是因為有了這19塊肌肉。」顧玉東院士說。

在長期的進化中,手發展成了人類神經感覺最為豐富最為敏感的部位。從比較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大鼠和人在基因結構上僅有3%的差異,但在手擁有神經纖維數量上卻差異極大。大鼠前爪上有不到3萬根神經纖維,而人手上有100多萬根,這是任何其他動物都無法比擬的。人也因此具備了最複雜、最特殊的功能——手和腦的聯繫與互動。

如果發生不幸,手指或手掌全部斷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能通過手術進行再植,但如果這19塊肌肉有所損傷,直到如今也無法完全恢復。這個被顧玉東院士稱為手科研中「哥德巴赫猜想」般的難題,也正是他認為的探索手與腦聯繫的關鍵。

保護好我們的「第二大腦」

手是人體最易受傷害的部位之一。由於手的工作量大,使用頻繁,所以受傷的概率遠大於其他的部位。在急診外傷病人的統計中,手外傷的病人佔到了20%~30%,是極為常見、高發生率的疾患。一般情況下,手的傷害不會危及生命,但可導致終生殘疾,喪失勞動和生活的能力。所以手的保護是職業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環。

相關焦點

  • (一)揭秘:人類大腦的使用「說明書」
    而新時空教育科技集團從事大腦的研究也已經有7個年頭,全腦教育在中國的領域也剛剛進入白熱化階段,我們從全腦的課程開始,想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全腦,讓孩子接受全腦教育!數以及萬的孩子在全腦教育中受益,而這些孩子的家長也紛紛加入到全腦教育的隊伍中,大家現在了解到的全腦教育的機構也是孩子家長開的,在自己孩子受益的同時,希望能夠造福人類。
  • 人類使用大腦的方法一直都是錯誤的(七田真)
    人類使用大腦的方法一直是錯誤的。我們知道,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右腦是「直覺、音樂。圖像。藝術」之腦,左腦則是「邏輯,語言、 分析」之腦。人們通常只使用被稱做「語言腦」的左腦,而被稱做圖 做腦」的右腦幾乎得不到使用。美田加州工業大學的E博根期博士說:「以前的教育只利用了左右腦中的-個半球(左腦),對另一半置之不理。這就像不讓有可能非常出眾的人去上學一樣。」
  • 迷你世界使用頻率最高的四種陷阱,感應板門常見,這種威力最大
    第一:感應板門 這應該是設計最簡單,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 第二:爆炸門 如果你覺得感應板門不夠解氣,那麼可以嘗試一下這個爆炸門
  • 電腦使用,是如何影響大腦的?
    電腦的廣泛使用,會給人類的認知能力和大腦的可塑性帶來什麼影響?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這個問題成為認知科學領域的一大研究重點。前不久,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運動控制實驗室魏坤琳及其團隊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了電腦使用對人認知的影響[1]。Science網站在其「腦與行為」版塊報導了魏坤琳等人的研究。
  • 使用雷射對大腦「傳送」
    MICHAEL HÄUSSER說「這項研究改變了腦神經學的遊戲規則,因為它表明我們可以使用光學方式讀寫特定神經元中的活動來操縱記憶,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神經迴路活動是如何幫助我們做出決定的。」該項研究結合了兩種極其強大的光基方法,可以利用光來讀寫大腦中的電活動。第一種是光敏蛋白。
  • 《大腦使用指南》:靈與肉的隔斷是人類智能的終極困境
    靈與肉的關係,是諧和也是對立,它是文學的母題,藝術的本原。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在探討人的靈與肉的矛盾與衝突。而同樣,在科學上,人的靈與肉,也是一個糾結著科學家的迷霧重重的「二元對立」。這實在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肉」如何聯通到「靈」,而「靈」又是如何指揮著「肉」。
  • 我們真的只使用我們大腦的10%嗎?
    斯嘉麗·詹森在電影《超體》中化身成為露西,因為誤食了一種毒品,從而刺激了自己的大腦,隨著自己大腦的不斷開發,她成為了超能力的武術大師,而她大腦開發到100%時,她變得無處不在。布拉德利·庫珀在《無限》因為開發了自己的大腦,可以通宵寫作。
  • 我們只用了10%的大腦?不!看看大腦每天是怎麼全力以赴工作的
    在Google上輸入「10%大腦」這個關鍵詞,可以得到2.53億個結果,都是在討論人類到底用了多少大腦。我們真的只用了10%的大腦嗎?經常有人會問,這是不是真的?還有一些人想知道,如果是真的話,那我怎麼能讓自己那90%來讓自己發揮巨大的潛能?我們的大腦在大部分時間裡都無所事事,這個想法幾乎變成了人們口耳相傳的共識,被信口拿來誇張的表達,讓人以為人類大腦還有巨大空間未被利用。
  • 《哆啦A夢》道具使用頻率排行,任意門亮了!
    哆啦A夢裡的道具數不勝數,僅僅漫畫版的1-45卷內就有2000多種,下面是網友們整理的道具使用頻率,看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一份榜單。一、竹蜻蜓第一的竹蜻蜓當之無愧,竹蜻蜓的出現頻率首先是最高的,其次竹蜻蜓為主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這也是哆啦A夢的代表性的道具了。
  • 網絡語言使用頻率排名首次公布 頂字用最多
    在這份報告中,首次公布了網絡語言使用頻率排行榜,「頂」位居第一位,而一些曾被各種媒體反覆引用的「大蝦」、「菜鳥」等卻排名靠後。   5個字中有一個「頂」  什麼樣的詞語在網上用得最多?但一些曾被各種媒體及研究文獻反覆引用的、代表經典網絡語言的詞彙,如「大蝦(大俠)、菜鳥(新手)、94(就是)、醬紫(這樣子)」等使用頻率均沒有超過0.2%。以前說美眉,現在就說MM了。  專家分析:BBS用字種數情況早年增長快,近年增長速度放緩。網絡語言頻繁地更新換代,說明網絡語言具有不穩定性,它的發展變化比日常用語更快。
  • 探索人腦的奧秘:別信《超體》,人類已使用了100%的大腦
    而要想找出大腦與視覺的關聯,關鍵在於找到大腦「看錯」的時候。顧凡及展示了一系列會讓大腦產生錯覺的圖片,有時候兩個圖形的亮度一樣,大腦卻會告訴人某一個更暗;有時圖像明明靜止,大腦卻會讓人感覺圖像是運動的。這是因為知覺不光取決於刺激,也依賴於腦中的知識。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埃姆斯的「魔屋」了,它會讓人對物體的大小恆常產生錯覺。
  • 無線電頻率使用申請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制 無線電頻率使用申請表填表說明1.本表系用戶在設置使用無線電臺(站)前申請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時填寫,包括衛星通信網(系統)、 無線通信網絡等。「F____-____-____頻率使用申請表編號,「F」後由12位數字組成,其中前4位表示地區編碼,中間4位表示年份,後4位表示申請表序號,例如:「F1100-2006-0010」,表示北京地區2006年第10張頻率使用申請表。此欄由無線電管理機構填寫。」欄係指3.頻率申請單位「名稱」欄,係指申請使用頻率單位的全稱。4.
  • 【人類的揚升】:頻率揚升和控制
    它是非常小的,就算使用最精良的儀器也很難檢測得到。關鍵是找一下這些電流,因為我們將會發現它就在那裡。不僅僅這樣,我們還將會發現這些電流以它們不應該有的方式在化學裡流動,幾乎像是一個超級導體。在基本電學裡,我們知道如果電流流通在某個環裡就會產生磁場。因此,我們可以知道DNA會擁有它自己的磁場,每一個都是雙螺旋。
  • 每天都在使用手機,但我們真的了解手機行為嗎?
    雖然這本書的英文原稿成稿於3年前,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研究都不是針對中國用戶的研究,但是你仍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到與自己手機行為相關的知識,甚至解決你在手機使用中產生的疑問(例如,使用手機到底與腦癌的發生是否有關係)。
  • 如何更好的使用大腦?啟動記憶:大腦的使用說明書
    1、聯覺靈敏的感官大多數偉大的「天才的」記憶者們和所有偉大的記憶學家們,都不斷增強他們感覺的靈敏度,然後把這些感覺混合起來,形成增強的記憶。逍遙右腦提示一個人使用大腦中的區域越多,他的整體記憶能力就越強,並且整個記憶過程也就越輕鬆愉快。
  • 使用效果怎麼樣?
    而左眼與右眼圖像的差異稱為視差,人類的大腦很巧妙地將兩眼的圖像融合,產生出有空間感的立體視覺效果在大腦中。由於計算機屏幕只有一個,而我們卻有兩個眼睛,又必須要讓左、右眼所看的圖像各自獨立分開,才能有立體視覺。這時,就可以通過3D立體眼鏡,讓這個視差持續在屏幕上表現出來。
  • 別得罪人類「第二大腦」——腸道
    胃腸道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腸壁上遍布著神經元,它們屬於腸神經系統,「第二大腦」不僅獨立管理我們的消化系統,還與我們的大腦「交流、合作、互動」。生氣時不想吃飯,傷心時沒有食慾,緊張時拉肚子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另外,我們的腸道居住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他們是腸道的常住居民,也深刻地影響著胃腸道甚至人的行為。
  • 你每天在使用的鍵盤,其實是一個反人類設計
    不出意外的話,咱們用的鍵盤布局都一樣吧?!差不多都長這樣 ↓ ↓ ↓這類以 QWERTY 構成鍵盤字母區前六個字母的鍵盤,有一個異常簡單粗暴的名字:QWERTY 鍵盤。在東歐地區,以德國為首,使用的主要是 QWERTZ 鍵盤。乍一看沒啥區別,其實 Y 和 Z 的位置互換了。所以,有很多人不管它叫「 keyboard 」,而叫它 「 kezboard 」。哈哈哈哈。。。
  • 地球上最輕的「高能稀有金屬」它應用非常廣泛,人類幾乎天天使用
    鋰是一種稀有金屬,但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手機中的鋰電池以鋰為主要原料。在電視螢光屏上使用鋰玻璃可以防止爆炸。航空工業離不開鋰。鋰在核工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公斤鋰的能量相當於2萬噸優質煤,可發電340萬千瓦時,是鈾裂變產生能量的8倍。因此,鋰也被稱為21世紀的新能源之星。
  • 使用示波器觀察波形的頻率成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59.htm過去,觀察波形的頻率成分需要有頻譜分析儀,還要掌握儀器的使用技能。現在,對於深入的頻率分析依然需要這樣。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都是常見的周期性波形。 按照傅立葉的理論,所有的周期性波形都是由一組特定的正弦波組成的。其中的基本正弦波也叫基波,其頻率與該波形的頻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