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使用,是如何影響大腦的?

2020-12-08 果殼網

電腦的廣泛使用,會給人類的認知能力和大腦的可塑性帶來什麼影響?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這個問題成為認知科學領域的一大研究重點。前不久,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運動控制實驗室魏坤琳及其團隊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了電腦使用對人認知的影響[1]。Science網站在其「腦與行為」版塊報導了魏坤琳等人的研究。

這項研究由魏坤琳團隊和伊利諾斯州西北大學芝加哥康復中心的心理學家康拉德·科丁(Konrad Kording)共同完成,研究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一項涉及點擊和移動滑鼠訓練的研究探索了人類的運動泛化能力,揭示了大腦能夠將操作滑鼠的技能應用到其他手部精細活動中去。所以,不用為在網上看萌貓視頻、玩遊戲而擔心。玩兒電腦不全然是在浪費時間——你也在鍛鍊你的精細動作能力。

我們知道計算機正在改變人們思考的方式。比如網際網路就改變了我們記憶的方式。但是,使用計算機這件事本身能帶來什麼改變呢?舉個例子,你很可能是通過點擊滑鼠看到這篇文章的,而與我們在進化史中進行的其他活動相比,操作滑鼠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你通過手部在水平面的細微移動,使一個完全脫離的垂直表面上的光標發生相應的細微移動。但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計算機用戶平均每天點擊滑鼠超過1000次——你已然成為了用滑鼠的專家,儘管你甚至從未意識到具備這種靈巧度是多麼了不起的事。科學家們很想知道這種練習是否能影響大腦對身體其他方面的控制。

問題是怎麼找到從沒使用過計算機的人。研究者把目光移向了中國城市中廣大的農民工人群。中國龐大的人口遍布各個社會經濟階層,從精通計算機黑客精英,到一個世紀來生活方式幾乎沒變的農民。中國經濟的繁榮使人們從農村一波波湧向城市尋找就業機會。科丁和魏坤琳的研究小組招募了三類人:第一類是沒用過計算機的農民工;第二類是年齡和教育程度與第一類相當但在工作中使用過計算機的農民工;第三類是精通計算機的大學生,作為實驗的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都接受了兩周的訓練,在此期間他們必須使用滑鼠來玩遊戲(包括每天玩兩小時經典遊戲《雅達利乓(Pong)》)。研究人員在訓練前後都會對三類受試者進行一系列標準運動控制測試。

《乓》是一個模擬桌球比賽的2D體育遊戲。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個實驗中最讓科丁和魏坤琳感興趣是測量的普遍性。如果你學會了如何使用計算機滑鼠,這項技能是否能泛化到類似的運動任務?為了測量研究對象執行不熟悉任務的能力,研究人員測試了不涉及滑鼠的運動技能,比如當手被遮住時操控手指的位置。如果使用計算機滑鼠的專業技能並沒有泛化到其他運動技能,以前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的農民工應該做得遠遠比其他兩組差。

圖A:實驗設計示意圖。圖B:其中一個被試的測試結果。被試在桌面式虛擬實境下學習手部運動和光標運動直接的映射(在實驗中,被試的手只需要移動48mm的距離,屏幕上的光標即能在相應方向上移動80mm的距離)。在習得一個方向上的映射之後,被試被要求將此映射在其它方向進行泛化。圖片來源:Wei et al.(2014)Current Biology

訓練開始之前,已經有計算使用經驗的農民工比他們沒用過計算機的同行表現得更好。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的人發現用手進行精細的調整很困難,看不見手時尤甚。但經過短短兩周的培訓後,在操控滑鼠以及將這項技能運用到其他手部精細操控方面,農民工和大學生們表現得一樣好。

「結果令人驚訝。」 在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馬凱特大學研究中風患者的生物力學工程師羅伯特·沙伊特(Robert Scheidt)表示,要掌握一項新的特定運動技能,「兩周時間並不長」。他指出,在這項研究之前,以往的證據支持所謂「狹義泛化」,即個體對特定運動技能的學習,只能提高他們在與該運動近乎完全相同的任務中的表現。

魏坤琳的研究結果表明有電腦使用經驗的被試,在泛化的幅度和廣度上較沒用過電腦的被試有顯著差異。對致力於幫助患者恢復運動能力的人而言,「這項研究的結果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沙伊特說。這項研究為開發藉助計算機幫助中風患者恢復肢體控制的方法提供了支持。而對於健康人來說,玩精心設計的計算機遊戲則有可能幫助他們更快地學習新的運動技能。

參考資料:

  1. Kunlin Wei et al. Computer Use Changes Generalization of Movement Learning. Current Biology 24 , 82–85.
  2. John Bohannon. Click Here to Improve Your Motor Skills. Science

相關的果殼網小組

相關焦點

  • 大腦如何處理電腦程式語言?
    電腦程式語言是近代科學的新產物。神經學家研究發現,理解代碼是需要大腦一個複雜的認知網絡才能完成的任務,與單獨的語言處理和數學分析都不一樣。
  • 電腦如何保養?如何延長電腦使用壽命
    懂得保養自己電腦的一些注意事項,可以延長電腦的使用壽命。小編下面跟大家分享下關於計算機保養方面的一些提示,希望對大家有用。不定期清潔電腦電腦應該經常擦拭,保持乾淨的狀態。保持電量充足如果是新買的電腦,電腦本身在出廠時會充有部分電量,應該將電腦裡面原來的儲電量使用完後,再進行充電,這樣能發揮電池最大使用時間。充電時,注意放置電源線,將電源線放在不容易被踩到的位置,避免接觸液體物質,以免造成安全問題。使用電腦時,應該讓電源接通,避免出現電腦電量過低的情況,會影響電腦功效。
  • 電腦如何當Wifi供手機使用
    Wifi已經很普及,無論是家庭中還是工作場所都會有Wifi供我們電腦和手機使用,但是在一部分場所只能通過有線連接連接電腦上網沒有Wfi,這對於很多流量不多的小夥伴是一個很苦惱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電腦如何開熱點供手機使用。
  • 人腦PK電腦!三首富大腦PK!
    1大腦感覺不到疼痛大腦負責處理其他身體部位的信號,但是就大腦本身,奇怪的是它竟無法感受到疼痛。難道大腦跟電腦一樣,電腦應該也沒有疼痛感。難道電腦最終會進化到人的 大腦的程度,電腦進化後的大腦會去掉疼痛感嗎?2. 壓力會導致大腦變小,難怪很多人壓力一大就做蠢事。    若干研究會證明,負面情緒會導致大腦萎縮變小,大腦一小就會笨,這點跟電腦也相似,信息量一大,電腦也就變蠢了,死機了。
  • 如何為筆記本電腦電池充電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由於「筆記本電腦仍然不見了」,這會引起一些煩惱和不適。事實是您可能沒有正確充電和使用它。我將嘗試為您提供一些重要提示,以更好地利用設備的電池。連續充電不適合筆記本電腦電池讓我們從幾乎所有筆記本電腦所有者犯下的最常見錯誤開始。一些用戶認為,如果他們在家中或辦公室裡的辦公桌旁和附近的電源處工作,為什麼不將筆記本電腦連接至牆壁電源插座並以這種方式使用。
  • 電腦改變人類大腦:上網時間多大腦灰質減少
    據了解,今年10月,韓國議會將通過法律,要求網路遊戲公司必須禁止16歲以下的孩子在午夜到清晨六點之間玩遊戲,以「挽救這些青少年的大腦」。 「上廁所抱著電腦,突然就站不起來了」 在北京工作的小張,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網民。他在公司對著電腦辦公,回家拿著筆記本看電影,最近買了平板電腦,更是坐地鐵玩、走路玩,甚至上廁所都不放過。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醒著的每一秒都能和電腦親密接觸」。
  • 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電腦,我們的「大腦」內存有多大?
    作為地球上最高級的物種,我們的大腦也在經歷重大改變,像我們正常人的大腦開發率也只有10%,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大腦也只不過開發了20%左右。除了我們人類的大腦以外,電腦則是現在公認的最聰明的存在,雖然電腦是我們人類創造的,但是現在的電腦比我們大部分人都要聰明,如果把我們人類的大腦比作電腦,那麼我們人類的大腦能有多大的內存呢?
  • 使用意念駕駛汽車成為現實?馬斯克腦控公司實現猴子大腦操控電腦
    人類在進行任何活動的時候,身體各部位都會產生微弱的生物電,大腦也不例外。我們大腦在各種環境和狀態下時候,會產生不同的電壓值,如果大腦思考越強烈,大腦中神經元的離子電流產生的電壓波動就越大,這些電壓變化反應在大腦皮層或頭皮。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腦電波檢測器,讀取並識別其電壓強度和變化規律,然後通過算法就可以識別人的「想法」。
  • Nat Neurosci:電腦模型揭示大腦如何管理短期記憶
    2020年10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工作記憶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這種短期的記憶召回方式是人們如何解決問題或執行任務的關鍵。然而,大腦如何管理工作記憶卻一直是個謎。現在,Salk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計算模型,該模型顯示了大腦如何使用特定類型的神經元在短期內維持信息。
  • 大腦的優勢:用情感來標記記憶,與電腦完全不同
    圍棋高手究竟如何形成這種記憶能力?這與人類大腦的記憶方式有關。人的記憶是個很奇特的東西。有的事件過去了很多年仍然歷歷在目,有的事件剛發生過了一天就想不起來,這種差別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會出現。比如你可能會記住6歲時媽媽帶你去街角的商店買你第一件喜愛的玩具的情景,但你可能已經忘了昨天都跟誰說過話。大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 玩電腦時刷手機或改變大腦結構 可能讓你記憶衰退
    玩著電腦刷手機,可能讓你記憶衰退 石雲雷 如今,一邊看電視一邊玩電腦,一邊看Pad一邊玩手機,成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一些調查顯示,青少年每天至少有11個小時花在電子產品上,而其中有接近29%的時間處於一心多用的狀態,即同時使用兩臺或以上的電子產品。但是這對於接受和處理信息的大腦來說,到底是一種鍛鍊,還是一種危害呢?答案可能偏向後者。
  • 超人類主義:將大腦上傳電腦獲得永生
    大腦上傳是科幻小說的概念。谷歌工程主任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可能是最努力推廣這一概念的人之一,他認為可能快至2045年這一概念就會變為現實。近期經濟學家羅賓·漢森(Robin Hanson)細節探索了這一情景對社會和經濟產生的後果。他設想了一個世界,所有的工作是由人類大腦的無實體仿真完成,他們會利用城市大小的雲計算設施進行各種虛擬實境仿真。
  • 電腦如何設置允許USB滑鼠鍵盤使用
    現在越來越多的滑鼠和鍵盤使用USB接口了,但是很多企業為了內部的資料安全,對USB接口都是設置關閉的,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小編來跟大家分享下設置允許USB滑鼠鍵盤使用,只禁用U盤等可移動存儲設備的方法。
  • 最新發現:「晶片大腦」可用來模擬藥物對大腦影響
    這項研究是一個致力於開發「晶片大腦」技術的研究機構的重要工作,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項研究,在未來某一天不再對動物進行神經類疾病的相關實驗。所謂「晶片大腦」技術在本質上說是研究人員將半導體晶圓用納米導線打造的網絡。當腦細胞被引入晶片後,他們可以使用納米線作為支架來構建功能性神經元迴路,模擬大腦中神經元的相互連接。
  • 人腦與電腦連接!3D列印大腦晶片 科幻電影將成現實?
    將人腦與電腦連接起來,通常是科幻電影裡面的場景,但是現在,英國謝菲爾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和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合作研究的3D列印大腦晶片,讓人腦與電腦連接成為可能。
  • 如何讓城市擁有更強大的智慧大腦?
    在這個面積十分狹小的老舊小區,日立電梯通過無焊接分段式組裝,這有效降低了對環境影響,同時也縮短了安裝周期,減少了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幹擾。 尤其重要的是,淺底坑的設計也避免了加裝空間有限,地下管線結構複雜等問題。
  • 如何更好的使用大腦?啟動記憶:大腦的使用說明書
    逍遙右腦提示一個人使用大腦中的區域越多,他的整體記憶能力就越強,並且整個記憶過程也就越輕鬆愉快。2、生動有趣的想像無論你想記住什麼,你必須把它與內心環境中,某件穩定的事聯想在一起或連接在一起。你在記憶時所用的想像越生動,你的記憶就越好。
  • 我真知道大腦是如何認知的
    其實大腦的認知原理,我很早的時候就推理出來了。這問題,就一個最關鍵點,哪個關鍵點?我們電腦的記憶,是圖像拼接,然後形成影像,什麼叫圖像拼接:就比如你去超市,用照相機,一張照片一張照片的曝光,然後這些照片串聯,就成了一個影像,這個影像,就是電腦的影像記憶,就像小時候的膠捲電影那樣的,那個叫圖片拼接。
  • 美國科學家研究將大腦記憶備份到電腦上
    在美國科幻電視連續劇《卡普裡達》中,女主人公佐伊格雷斯頓擁有兩個大腦,其中一個是她的人類大腦,另外一個其實是用計算機備份的「數字大腦」,不過,這個「數字大腦」同樣具有意識。雖然創造一個機器人版「阿凡達」是影視劇中的瘋狂幻想,但美國科學家們目前正在朝這一方向而努力!
  • 是什麼因素影響了動物的大腦的聰明程度呢?
    人類大腦勝出的原因為了協調自己的身體進行捕食與活動,理論上講體型越大的動物應該進化出更聰明的大腦,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人類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但體型卻在動物界一點也不佔優勢,而體型龐大的河馬、犀牛,也遠不及體型小巧的猴子聰明。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了動物的大腦的聰明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