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電腦時刷手機或改變大腦結構 可能讓你記憶衰退

2020-11-23 環球網

玩著電腦刷手機,可能讓你記憶衰退

石雲雷

如今,一邊看電視一邊玩電腦,一邊看Pad一邊玩手機,成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一些調查顯示,青少年每天至少有11個小時花在電子產品上,而其中有接近29%的時間處於一心多用的狀態,即同時使用兩臺或以上的電子產品。但是這對於接受和處理信息的大腦來說,到底是一種鍛鍊,還是一種危害呢?答案可能偏向後者。

玩電腦時刷手機或改變大腦結構

2014年,一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的研究發現,同時操作多個電子產品(也稱為媒體多任務操作)或會給人的社交情緒和認知帶來負面影響。在一心多用的情況下,大腦的多個腦區會發揮不同的功能,如前扣帶和後扣帶會參與回顧性記憶,而前額葉區域會參與前瞻性記憶與行為計劃。長時間接受各種新的信息衝擊,這些大腦區域結構可能會發生改變,例如控制情緒、調節衝突的前扣帶的灰質密度會減小。

這種行為還會影響前扣帶與楔前葉的連接,後者與許多高水平的認知功能有關,如情景記憶等。一項2018年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綜述性研究認為,即使是對於成熟期的大腦,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也有可能影響認知、行為以及神經元結構。除了影響大腦的結構,媒體多任務操作還會影響記憶能力。一項由史丹福大學教授安東尼·D·華格納等於2015年發表的研究認為,這種一心多用的方式會影響人大腦的工作記憶,甚至是長期記憶。

經常媒體多任務操作記憶力會變差

近期,安東尼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和媒體多任務行為相關的研究。

他們發現,那些具有較重的媒體多任務行為的參與者,其工作記憶和情景記憶的能力會降低。研究者認為在大腦準備編碼神經信號和記憶之前,持續的注意力是十分關鍵的。但是,在一心多用的情況下,由於人眼需要從不同的屏幕間來回切換,注意力會處於一個分散的狀態,後續的神經信號編碼和記憶的能力會減弱,隨之而來的是,我們會忘記自身的行為。

除此之外,當人們的持續注意力水平不同時,大腦形成工作記憶的能力也會存在差異,而這種影響會擴展到人腦的長期記憶。文章的主要作者、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博士後凱文·馬多爾說:「那些經常一心多用的人,記憶力通常會比較差,因為他們維持持續注意力的能力很低。」

這一結論在其他一些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一項發表於2016年的文章研究了149位參與者(包括13—24歲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邊聽演講邊閱讀時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這種一心多用的方式,不僅加重了參與者大腦中前扣帶腦區的神經活動,也會導致記憶效果變差。

一心多用讓大腦更傾向於探索而非記憶

是什麼原因讓注意力更易喪失呢?有一些研究人員推測,大腦中特定的神經元會在「探索」(新內容)和「挖掘」(與記憶目標的相關內容)之間,存在一個平衡狀態。但是,在媒體多任務狀態下,隨著接觸的信息增多,人視覺上接觸的信息範圍擴大,大腦似乎更傾向於「探索」的狀態,擅長發現更多新的信息,而不是去記憶和目標相關的信息。

雖然目前為止,人類的大腦已經過了漫長的時間進化,但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可能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一些科學家表示,當面對像潮水一樣湧來的信息時,大腦可能會遭受長期的危害。而一些記憶訓練和幹預措施,或能幫助人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設想了一款能監測人瞳孔大小的檢測器,它或能提醒佩戴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工作。或許到時這種設備會成為學校和家長的最愛吧。

(據《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邊玩電腦邊刷手機,正在讓無數年輕人記憶衰退
    但由於我們放不下這些有趣、有用的信息,一心多用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看電視機玩電腦,邊看Pad邊玩手機等。一些調查顯示,青少年每天至少有11個小時花在電子產品上,而其中有接近29%的時間處於一心多用的狀態,即同時使用兩臺或以上的電子產品。但是這對於接受和處理這些信息的大腦來說,這到底是一種鍛鍊,還是一種危害呢?
  • 高科技改變大腦結構 人越來越笨?
    不久前,有美國研究者認為,科技對人類智力的影響可能是「致命的」,因為當今的數碼科技大爆炸,在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之餘,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和溝通方式,甚至造成人類大腦內部的劇變。刨根問底,科技到底是讓人變得廣博,抑或變得淺薄呢?
  • 最新《自然》: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可能會損害記憶力?
    網際網路用戶就像是算法的奴隸,在信息繭房裡被動地接受著「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的輪番轟炸。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可能都是多媒體時代的受害者——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字媒體,可能對青壯年的記憶力帶來負面影響。
  • 最新《自然》: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可能會損害記憶力?
    網際網路用戶就像是算法的奴隸,在信息繭房裡被動地接受著「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的輪番轟炸。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可能都是多媒體時代的受害者——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字媒體,可能對青壯年的記憶力帶來負面影響。▲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成為不少人的常態 | 123RF這是一項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
  • 《自然》最新研究: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可能會損害記憶力?
    網際網路用戶就像是算法的奴隸,在信息繭房裡被動地接受著「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的輪番轟炸。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可能都是多媒體時代的受害者——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字媒體,可能對青壯年的記憶力帶來負面影響。
  • 最強大腦|你的記憶有救啦!
    編輯丨眾創網綜合 歡迎訂閱眾創網公眾號查看 面對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我們常常想要去儘可能充分地利用時間,比如邊玩電腦邊刷著手機。雖然這樣的操作看起來很「猛」,但是其實不僅效率很低,還可能造成記憶力下降。
  • Nature最新研究帶來的警示: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可能會損害您的記憶力
    網際網路用戶就像是算法的奴隸,在信息繭房裡被動地接受著「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的輪番轟炸。近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可能都是多媒體時代的受害者——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字媒體,可能對青壯年的記憶力帶來負面影響。
  • 邊用電腦邊刷手機的人,記憶力比較差
    斯坦福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能夠依據神經活動與瞳孔大小,預測被試將記住還是遺忘信息,他們還發現,同時看電視、玩手機這樣的一心多用行為和較差的記憶表現相關。  除了研究人們為什麼有時候能想起來、有時候會忘記,科學家團隊還想理解為什麼一些人似乎比別人有更強的記憶提取能力,以及媒體多任務處理(media multitasking)可能有怎樣的影響,即同時看電視、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一心多用行為。
  • 神經心理學家:讀完這篇文章改變你的「大腦結構」
    我們每次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時候,都在改變我們的大腦神經元。而一項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成果表明:腦神經的變化是基於以下三種具體過程。1、化學信號。在人學習的時候,腦細胞(也叫神經元)間會傳送化學信號,同時會激發一系列的動作和反應。而為了支持此時的學習,你的大腦將增加化學信號的數量和對這部分化學信號的關注度。
  • 「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許順江介紹,短時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過程,需要大腦內部發生一些生物信號或者電信號的變化,這些變化能保護原有記憶免受與之相衝的新的刺激源的幹擾或者傷病的破壞。這一依賴於時間的記憶穩定化過程稱為「鞏固」,由此,我們的經歷得以在記憶中永久性記錄下來。記憶的鞏固過程發生在大腦器官的多個層面上。「在細胞層面上,記憶表現為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改變。」
  • 電子遊戲可以改變你的大腦?
    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玩視頻遊戲可以改變負責注意力和視覺空間技能的大腦區域,並使它們更有效。 另外,研究人員還研究了探索與獎勵系統相關的大腦區域以及這些與電子遊戲成癮的關係的研究。你玩電子遊戲嗎? 如果是這樣,您並不孤單。 電子遊戲變得越來越普遍,成年人越來越喜歡。
  • 「你為什麼總忍不住刷手機」|聊聊大腦的「習慣迴路」
    在大腦的深處,靠近腦幹,也就是脊柱和大腦結合的位置,有一塊橢圓形的神經組織中心,高爾夫球大小,名叫基底核。基底核控制著人們的自動行為,比如呼吸、吞咽,或者受到驚嚇時的自動反應。研究記憶神經解剖學的科學家拉裡·斯奎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研究了習慣的運作機理。
  • 大腦記憶永久保存?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有可能永久保存,把記憶上傳到網絡雲端嗎?美國一間新創公司正在研發這種保存大腦記憶的技術,不過想參加的人得三思,因為一旦開刀,實驗者死亡後恐怕永遠無法復活。如果你有錢又有權,但器官衰退,換個年輕的軀殼是個不錯的方法,但唯一的條件是讓心跳停止!科幻電影中,快要因癌症而死的富豪將他的大腦轉移到一具健康的無名屍上重獲新生,這個劇情在現實生活中正一步步付諸實行。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許順江介紹,短時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過程,需要大腦內部發生一些生物信號或者電信號的變化,這些變化能保護原有記憶免受與之相衝的新的刺激源的幹擾或者傷病的破壞。這一依賴於時間的記憶穩定化過程稱為「鞏固」,由此,我們的經歷得以在記憶中永久性記錄下來。記憶的鞏固過程發生在大腦器官的多個層面上。「在細胞層面上,記憶表現為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改變。」
  • 三四十歲就忘東忘西,是正常記憶衰退還是老年痴呆?關鍵看這點!
    趕著上班,但是手機怎麼也找不到了,最後發現手機在自己手裡握著……一次出門玩,坐上了車,卻突然懷疑家門鎖沒鎖?結果都沒心思玩了。還沒上年紀,記性就這麼不好,有這類問題的人常常會自嘲:「我這是要老年痴呆了嗎?」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許順江介紹,短時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過程,需要大腦內部發生一些生物信號或者電信號的變化,這些變化能保護原有記憶免受與之相衝的新的刺激源的幹擾或者傷病的破壞。這一依賴於時間的記憶穩定化過程稱為「鞏固」,由此,我們的經歷得以在記憶中永久性記錄下來。記憶的鞏固過程發生在大腦器官的多個層面上。「在細胞層面上,記憶表現為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改變。」
  • 人老了記憶力都會衰退,這是種錯誤觀!因為大腦太安逸
    人老了記憶力都會衰退,這是種錯誤觀!因為大腦太安逸。很多人都說人老了之後,對於一些事情總是忘記,明明是前一秒,後一秒就會忘記;這是一種比較誇張的說法,這種情況的確是有,但不是全部歸類到老人的身上。這是一種「卡機」的狀態,每個人可能都會有這麼幾次。
  • 你睡覺時,大腦竟然在努力加深記憶!
    有句玩笑話,睡覺是一門藝術,睡不好是你白白糟蹋,睡得好說不定還能夢到元素周期表。雖然睡覺時我們身體基本不動,但並不代表大腦也在休息,相反,大腦活動的複雜性和協調性超乎想像!近日,艾伯塔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在深度睡眠中有效幫助記憶的機制:大腦的核重聚體(nucleus reuniens,RE)可有效協調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兩個腦結構——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和海馬體(hippocampus,HPC),換句話說,睡眠期間的大腦活動可能有助於記憶的持久性
  • 「科普之聲」玩著電腦刷手機,可能讓你記憶衰退
    每周一至周五,早上8:00——8:05分主持人嵐新與您不見不散生活科普無處不在科普之聲歡迎收聽◆來源:科普之聲(據《環球科學》)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請註明出處【科普之聲】《隱秘的角落》都看了,你還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嗎?【科普之聲】做有氧運動如何控制運動量?
  • 關於記憶的形成與衰退,你至少需要知道這些
    好的,現在試著想想三周前你午飯吃了什麼。 關於午飯的回憶可能已經沒那麼清晰了,但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能記住一些東西,而沒法兒記得其他一些東西?為什麼記憶最終會逐漸模糊?讓我們來看看一下記憶最初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