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網
快速、準確、專業、實用的創新創業資訊服務平臺,連接創業者與創業導師、孵化器、服務機構、投資人的橋梁,百萬創業者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編輯丨眾創網綜合
歡迎訂閱眾創網公眾號查看
面對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我們常常想要去儘可能充分地利用時間,比如邊玩電腦邊刷著手機。雖然這樣的操作看起來很「猛」,但是其實不僅效率很低,還可能造成記憶力下降。一項發表在《自然》的新研究發現,在一心多用的媒體多任務行為中,你的大腦沒法形成持續的注意力,可能根本不會形成記憶。
如今,各型各款的電子產品為我們創造了諸多便利。只要有Wi-Fi和充足的電量,我們能利用這些設備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和發送各種信息,包括視頻、音頻和文本等。但由於我們放不下這些有趣、有用的信息,一心多用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看電視機玩電腦,邊看Pad邊玩手機等。一些調查顯示,青少年每天至少有11個小時花在電子產品上,而其中有接近29%的時間處於一心多用的狀態,即同時使用兩臺或以上的電子產品。但是這對於接受和處理這些信息的大腦來說,這到底是一種鍛鍊,還是一種危害呢?
答案可能偏向後者。這種媒介多任務(Media Multitasking)的行為可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史丹福大學人文社科系的露西·斯特恩教授(Lucie Stern Professor)安東尼·華格納( Anthony Wagner)表示:
「在生活中,對於自己所知道的事物,偏偏記不起來,更表達不出,我們都有過這樣令人感到沮喪的時刻。幸運的是,科學現在提供了工具,使我們能夠解釋為什麼一個人有時可能無法記起回憶中存儲的某些東西。」
為了監測注意力不集中與記憶結果之間的關係,科學家們對80位受試者(年齡在18至26歲之間)的瞳孔直徑大小進行了測量,並通過腦電圖(EEG)監測了他們的大腦活動。
具體來說,在受試者執行任務時,例如回憶或識別先前所觀察對象的變化,他們的腦電波用α波功率(alpha power)表示。
注意力越不集中,記憶結果會越差 | 來源:《自然》
「頭後部顱骨的α波功率增加與注意力缺失、走神、分心等有關,」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博士後凱文·馬多爾(Kevin Madore)如是說。「我們還了解到,瞳孔直徑的縮小(尤其是在執行不同的任務之前)與人們的表現不佳有關,例如反應遲緩和容易走神。」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受試者識別圖像漸進變化的表現,來衡量保持注意力的能力高低,還通過讓受試者報告自己在特定時間內同時使用多種媒介資源(例如發簡訊和看電視)的反應能力,來評估媒介多任務帶來的影響。
然後,科學家們比較了每個受試者的記憶結果,發現保持注意力能力較低者和繁重的媒介多任務處理者在記憶任務上的表現都比較差。
媒介多任務越繁重,記憶結果越差 | 來源:《自然》
馬多爾表示:「我們不能說,繁重的媒介多任務處理會導致注意力集中困難和記憶衰退,不過我們正越來越多地了解二者相互聯繫的方向。」
研究人員指出,最終可能會有針對性的注意力訓練或幹預措施來幫助人們保持專注。這些被稱為「閉環幹預」(closed-loop interventions),目前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
舉個例子,華格納和馬多爾設想了一款可佩戴的眼睛傳感器,能夠根據瞳孔大小的變化來實時檢測注意力缺失。如果傳感器能夠提示佩戴者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手頭的任務上,或許有助於學習或喚起所記憶的信息。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媒介多任務與記憶力差之間存在相關性
最後,測量注意力狀態方面的技術進步,以及它們對使用目標指導記憶產生的影響,有望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影響記憶的疾病或健康狀況。
改善記憶力五個小竅門
1.專注——集中注意力
盡最大可能專注於你要記住的東西。你越是經常練習掌控你的注意力,你就會越善於集中注意力。
2.練習
要想擅長做某件事情,你就必須不斷練習。
3.想像事物的畫面
你對圖像的記憶力比對抽象事實的記憶力要好得多。把你正在記憶的任何東西變成你可以在腦海中想像的畫面。
4.儲存信息
找個方法把信息與你已經知道的事情聯繫起來。找一個錨,這樣你就可以把圖片放在大腦中很容易找到的地方。
5.回憶、回憶、回憶
這個主動回憶的步驟,也就是反覆將信息調取到思維中的做法,才是讓信息安全地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關鍵。
綜合 | 環球科學、邏輯思維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