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如何處理電腦程式語言?

2021-02-25 世界未解之謎

電腦程式語言是近代科學的新產物。神經學家研究發現,理解代碼是需要大腦一個複雜的認知網絡才能完成的任務,與單獨的語言處理和數學分析都不一樣。

從某種角度上看,電腦語言也是一種語言,也是由各式的符號,通過某種語法組織在一起表達一個意思,交給電腦去執行。而且,好的代碼也強調可讀性,意即讓其他程式設計師容易讀懂。這樣看來,理解程序語言是不是主要依靠大腦用於理解語言的區域?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閱讀計算機代碼將激活大腦內分布在各個區域的神經元組成的一種多需求網絡。人們在從事複雜的認知任務,比如解決數學問題或玩填字遊戲時也會啟用這個網絡。可是同時,閱讀代碼又不僅依賴於大腦解決邏輯問題所需的神經網絡,這表明,閱讀代碼不僅需要數學理解。「閱讀代碼看來是特別的一種活動,和語言不一樣,又與數學和邏輯認知有區別。」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的伊凡諾娃(Anna Ivanova)說。研究人員讓幾名實驗對像閱讀Python和ScratchJr代碼,同時對他們進行核磁共振掃描。參與實驗的對象是年輕的成年人。研究人員看到,大腦處理語言的區域幾乎沒有什麼活動,主要激活的是大腦內一個稱為「多需求網絡」。大腦額葉和頂葉區域都參與組建這個網絡。這個網絡特別用於同時處理多個信息,人們在處理很多複雜的任務時都會激活這個大腦網絡。「這個網絡幾乎能處理任何具有挑戰性的認知,就是需要大量動腦的問題。」伊凡諾娃說。以前的研究顯示,數學和邏輯問題似乎僅依賴於多需求網絡位於左半腦的區域,而空間想像力相關的任務主要依賴於右半腦區域。這份研究發現,閱讀程序代碼似乎同時激活了多需求網絡區域位於左半腦和右半腦的區域;另外,不同的語言可能激活的區域也略有不同,比如他們發現閱讀ScratchJr右半腦參與的活動多一些。研究人員還發現,雖然看不出大腦有哪些專屬區域用於閱讀程序,但是在資深程式設計師的大腦內,倒是出現了一定的專屬區域。「那些有30~40年經驗專門使用特定語言的程式設計師,可能會看出大腦某些專屬功能區的出現,或是多需求網絡的某些部位出現結晶。而那些熟悉編程,也可以有效地完成任務,但是經驗相對有限的程式設計師的大腦上,看不到這種專屬的現象。」這份研究近期發表在《電子生命》(eLife)期刊上。

相關焦點

  • 你我都是生物電腦?運行著複雜的程序?
    人和電腦,有何異同? 你看到的世界,是一個經過大腦過濾,進行概括、刪除和扭曲後剩下的殘缺的世界。
  • 男女處理語言信息大腦區域不同
    男孩與女孩處理語言信息的大腦區域存在差異(圖片提供: Randy Faris/Corbis) 根據在線發表於愛思唯爾期刊《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ia)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處理語言信息的過程中,似乎藉助了不同的大腦區域。這一發現表明,對男孩和女孩應當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 如何更快更好地掌握一門語言?人腦處理語言的機制給你啟發!
    研究者們相信,自然進化使人類的大腦具備了處理語言的獨特能力,並稱之為「language-readybrain」(準備好處理語言的腦)。換句話說,就學習語言而言,人類嬰兒和動物幼崽的大腦在出生時就有著天然的差異。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合適的語言環境中,人類幼兒可以輕鬆學習一門或多門語言,而動物則不能。 人腦是如何處理語言的呢?
  • 世界上的程序語言那麼豐富,還不夠嗎?
    許多語言的開端,都是要讓編寫程序的概念變得更簡單、更適合初學者和有興趣的朋友。事實上,電腦把語言設成二元碼(電腦進行儲存和運算時,採用二進位,也就是所有資訊都被替代成二進位字串),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原因很簡單:如果你把你所有的指示轉換成 Yes 或 No 的問題,並分別以 1 和 0 表示,這麼一來電腦就不會搞混了(除非一開始的編碼是錯的)。
  • 顏色的形狀:大腦是如何處理顏色的?
    大腦對色彩的處理發生在開始觀看顏色的400毫秒之內。有趣的是,他們發現每個人的色彩處理過程都很相似——相似到僅用腦磁圖數據就足以預測志願者們看到了什麼色彩。「數千年以來,人們一直在好奇色彩的組成,」康威說,「色彩的物理基礎,即彩虹,是一個連續的色調梯度,但是人類對色彩的感知卻是離散的。」
  • 百度大腦震撼發布 自然語言處理成熟度尚不及圖像處理
    百度大腦震撼發布 自然語言處理成熟度尚不及圖像處理  語音合成是李彥宏的下一個演示。現場出現了張國榮的合成音,並按照正常人的語調播放了出來。 圖像演示在現場出現了一個笑點。李彥宏表示,現在人臉識別的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9.7%,大屏幕上突然出現了現場視頻,並在一片笑意中由百度大腦順利識別出了百度副總裁朱光等人。
  • 如何限制員工電腦安裝程序 如何允許安裝特定程序?
    4、程序黑白名單管理。設置禁止運行的程序列表,或者設置只允許運行的程序列表。  5、網頁黑白名單管理。設置禁止打開的網址名單,或者設置只允許打開的網址名單。  6、禁止登錄論壇、博客、貼吧、空間等,禁止使用FTP上傳文件、禁止手機和電腦通過網絡互傳文件等。  更多功能可以登陸大勢至軟體官網(www.dashizhi.com)進行了解。
  • 語言是如何把信息塞進大腦裡的?-虎嗅網
    最近他的實驗室完成一項基於自然行為設計的腦活動研究,在語言神經學領域發現了一些超出預期的結果。和珀佩爾的批評類似的觀點可以回溯到數十年前。在70年代,頗具影響力的計算神經科學家大衛·馬爾表示,要想了解行為產生的原因,我們需要研究大腦和其他信息處理系統面臨的具體問題和產生的具體解決方案。他稱其為計算層分析。
  • 新研究:學習第二語言會影響大腦結構,提高大腦效率
    這些發現與其他觀察結果一致,此前的其他觀察強調,掌握一項新技能(如雜耍、彈鋼琴或操作特定工具)的人大腦結構也會發生變化。由於這些變化通常發生在與習得技能相關的大腦區域,因此掌握雙語和多語預計會影響與語言處理、學習和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
  • 男孩女孩用不同大腦區域處理語言信息(圖)
    男孩與女孩處理語言信息的大腦區域存在差異。(圖片提供: Randy Faris/Corbis)  根據發表在《神經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處理語言信息的過程中,似乎藉助了不同的大腦區域。
  • 機體大腦如何控制我們的語言功能?
    為何大腦左側對語言更加青睞,研究者並不清楚;但我們知道,損傷或者癲癇症等症狀,如果在兒童發育早期的話其會影響大腦的左側結構,而且同時還會增加大腦右側語言的形成機會,而左撇子個體的機會或許會增加,這很容易理解,因為機體的左側是通過大腦右側的運動皮質來控制的。
  • 程序猿必看:程序設計語言發展史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程序設計語言的發展史。,層次分明,程序易寫,可讀性強,是第一個結構化程式語言。Pascal語言廣泛用於各種軟體,程序分為名稱、設置、開始、程序、讀取、結束,結構層次強,嚴謹而又緊密。
  • 電腦入門程式語言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下電腦入門編程學什麼語言更合適。首選python語言,python 是一門開源免費、通用型的腳本程式語言,現在社會上會python語言的人很吃香的。它上手簡單,功能強大,堅持「極簡主義」。
  • 自然語言處理 NLP 發展簡史
    緊接著在 1952 年,生物學家阿蘭·霍奇金(Alan Hodgkin)和安德魯·赫克斯利(Andrew Huxley)開發了一個數學模型來解釋章魚巨型軸突中神經細胞的行為,霍奇金-赫克斯利模型展示了人類的大腦如何利用神經元形成網絡,首次將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具象化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 科學家們使用人工智慧神經網絡來翻譯大腦活動中的語言
    最近發表的三項研究集中於使用人工智慧(AI)神經網絡從大腦信號中產生音頻輸出,結果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即在80%的時間內產生可識別的聲音。研究的參與者首先在大聲朗讀或聽特定單詞時測量了他們的大腦信號。然後,所有的數據都被交給一個神經網絡來「學習」如何解釋大腦信號,在此之後,最後的聲音被重建,讓聽者識別。這些結果為腦-計算機接口(BCIs)領域帶來了希望,在這個領域,基於思維的交流正迅速從科幻小說領域轉向現實。把人腦和電腦連接起來的想法並不新鮮。事實上,近年來已經取得了一些相關的裡程碑,包括使癱瘓的人能夠用他們的腦電波操作平板電腦。
  • 電腦使用,是如何影響大腦的?
    電腦的廣泛使用,會給人類的認知能力和大腦的可塑性帶來什麼影響?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這個問題成為認知科學領域的一大研究重點。前不久,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運動控制實驗室魏坤琳及其團隊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了電腦使用對人認知的影響[1]。Science網站在其「腦與行為」版塊報導了魏坤琳等人的研究。
  • 大腦的語言功能
    如果利用盲人點字法來進行閱讀,你就會利用到大腦頂部的感覺皮層,如果你聽別人在閱讀,你就會用到距離耳朵不遠的聽覺皮質,因此大腦的語言功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同時大腦的語言功能又是可以相對定位的。1825年,法國一內科醫生提出:語言功能是由額葉特異地控制;1864年,Broca提出語言表達只由一側大腦半球控制,且幾乎總在左半球,法國神經科醫生Broca是將科學天平扭向大腦功能定位側的第一人,他曾遇到一位病人,該病人能理解別人的言語,但卻自己不能說話。病人死後,Broca對其進行 解剖,發現左額葉上有損傷。
  • C語言-(第一章)程序設計和C語言
    計算機並不能直接識別和執行符號語言的指令,需要用一種成為彙編程序的軟體,把符號語言的指令轉換成為機器指令。轉換的過程稱為「代真」或「彙編」。因此,符號語言又稱為符號彙編語言或彙編語言。不同型號的計算機的機器語言和彙編語言是互不通用的。
  • 電腦終將全面超越人腦?
    隨著電子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的不斷完善,以及大腦奧秘的逐步揭示,機器能做的智能工作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級。人工智慧懸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如何用計算機來完成用人的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因此,有時也稱之為智能模擬或機器智能。人工智慧至今不過20餘年的歷史,目前在博弈、自動定理證明、專家系統、自然語言理解及模式識別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 牛津學者說宇宙或許並不存在 只是電腦虛擬程序!!
    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表示,就像電影《黑客帝國》中的情節一樣,我們自身所處的宇宙並不存在,而是由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虛構出來的電腦程式。這個程序的細節豐富詳實,甚至連我們的祖先都算好了。博斯特羅姆還表示,我們人類的大腦本身可能就是整個虛擬程序的一部分;而不是說虛擬程序把感應裝置連接到人的大腦上,進而傳遞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