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老鼠大腦結構關乎焦慮性別差異

2021-01-16 科學網

 

本報訊 長期以來,使用雄鼠進行研究是一個傳統,不過,近日一項新研究強調了使用雄性和雌性小鼠平衡種群的重要性。

在5月23日刊登於《細胞—通訊》期刊的論文中,科學家研究了小鼠藍斑大腦結構,意外發現該結構在雌雄小鼠大腦中存在大量分子水平的差異。他們發現,雌鼠的前列腺素受體EP3含量比雄鼠高3倍,而Slc6a15和Lin28b水平也有所升高,這兩種基因都與重度抑鬱症相關。

「這非常有趣,因為許多相同疾病的藥物都以該結構為靶點,如多動症和抑鬱症。」該論文資深作者、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遺傳學家Joseph Dougherty說。

女性患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機率通常是男性的2到4倍,而男性更常見的是多動症。Dougherty認為,真正令人震驚的是,由於上述差異,這些藥物對男性和女性在分子水平上的藥效差別也非常大。

研究人員最初開始研究老鼠藍斑的基因表達。這個小核是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的主要來源。去甲腎上腺素是許多治療多動症和抑鬱症等藥物的主要目標。在這項研究中,Dougherty小組研究了活體老鼠藍斑內發現的去甲腎上腺素激活的神經元,並鑑定了其表達的超過3000個轉錄本。

因為Dougherty遵循了自2016年以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規定的現行做法,他的實驗使用了雄雌小鼠平衡的種群。因此,他們意外發現了雄性和雌性小鼠大腦藍斑的轉錄組之間存在差異。

這一發現促使研究人員測試這種分子差異是否有任何功能上的影響。他們為小鼠使用了以前列腺素受體EP3為靶點的噻普酮,從而分析其活性變化。當雄性和雌性小鼠經歷了模擬的應激事件後,研究人員用插管直接將噻普酮注入其藍斑,結果只有雌鼠出現反應。

「我們可以關閉壓力引發的焦慮,比如行為,特別是在雌鼠身上,而不是在雄鼠身上。」Dougherty說,這種基於性別的差異可能有助於讓人們了解如何進行情緒障礙實驗和開發療法。

下一步,Dougherty計劃研究藍斑的這些分子和功能上的差異是否存在於人類大腦中。(唐鳳)

《中國科學報》 (2018-05-23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前言】在當代神經科學領域,有一個課題一直備受關 注,就是關於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研究者從不同角 度強調大腦的性別差異,例如能力類型、大腦結構和 大腦容量的差異,等等。即p*%006年,女精 神病學家盧安布裡曾丹(Luan Brizendine)的《女性 大腦》一書在美國問世。她試圖總結關於大腦組織結 構「性別差異」研究的成果,並得出男女的一些思考 和行為差異緣於他們大腦結構不同的結論,強調女 性大腦如同「高速路」,男性大腦卻似「鄉間路」。無論 男孩還是成年男性,都不如女孩和成年女性「能說會 道」。
  • 跨性別女性的大腦灰質和白質體積
    Busatto, Carmita Helena Najjar Abdo 發表時間:2018/01/15 數字識別碼: 10.1038/s41598-017-17563-z 原文連結:http://t.cn/EL5XGlK 許多先前的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研究報導了大腦形態的性別差異
  • 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性別差異:這意味著什麼?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發表了一項研究,內容男性和女性大腦的結構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隨年齡變化。他說:「我們觀察到一種特殊的模式,而且非常謹慎地只進行了描述,人們應該這麼做,而不是跳到功能上的解釋。」然而,儘管拉茲納漢做了種種努力,媒體還是很快發表了一篇文章,引用他的研究為單性別學校教育辯護,認為男孩和女孩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學習,因為他們的大腦解剖結構略有不同。
  • 男女的大腦有什麼差異嗎?
    進入 20 世紀、21 世紀,科學家仍在不斷通過研究大腦區域,試圖通過分析大腦細分領域的差別,來尋找明顯的男性和女性特徵。然而多年的研究證明,這一研究方向的諸多結論可能並不可靠。大腦有差異,並非只因為性別在大腦中有一個控制生殖生理和行為的小結構 —— 下丘腦。
  • 科學家強調性別差異對大腦功能的影響
    2017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JNR)上的最新評論性文章中,來自阿斯頓大學阿斯頓大腦研究中心的教授Gina Rippon及其國際合作者強調了如何改善性別差異性研究。
  • 男女大腦並無結構和功能差異:行為差異其實源於後天
    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利斯·埃利奧特教授稱,男性和女性的大腦之間並沒有能分辨的差異。她指出,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行為差異是後天教育造就的結果,而非來源於先天條件。「人們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大腦是一個不分性別的器官,」埃利奧特教授說,「我們具有完全相同的大腦結構。男女的大腦沒有任何不同。」
  • 4.6萬樣本精確定義男女腦功能差異
    原標題:4.6萬樣本精確定義男女腦功能差異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近日消息,《阿爾茨海默病雜誌》上發表了一份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功能性腦成像研究論文,用量化的手段分析了男女之間的腦差異。
  • 一組大腦趣知識:男人大腦和女人大腦有著差異
    「大腦是你最重要的器官」——這是大腦告訴你的;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大腦是宇宙中最神奇和神秘的造物之一,人類對大腦探索很久,但所知並不多。一,大腦細胞與整個宇宙有著一樣的結構?《紐約時報》曾刊登2張照片。左是老鼠的腦細胞,右是宇宙。
  • 「男女有別」不怪大腦,它們幾乎沒有功能結構上的差異
    「人們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大腦是個不分性別的器官,我們有完全一樣的結構,男女大腦沒有任何不同。」Lisa Eliot 是芝加哥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她在 Aspen Ideas Festival 上抨擊了學界沉迷於找不同的風氣。
  • 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小鼠行為和大腦結構的調節作用不同
    腸道菌群影響宿主生物學的許多方面,其中包括腦部結構以及功能。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厭惡性學習調節和焦慮相關行為有關,但研究幾乎只是在雄性個體中進行。該研究評估了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於動物大腦結構和行為的影響。為了研究腸道菌群紊亂對厭惡性學習和記憶的性別特異性影響,首先對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口服給予中等劑量的抗菌藥物(neomycin, bacitracin, pimaricin ATM;新黴素,桿菌肽,那他黴素),為期10天。通過16S rRNA測序分析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變化。
  • 女性和男性的大腦,有差異嗎?
    但是,無論大腦的主人性別是什麼,較小的大腦總是在比例上擁有更大的胼胝體,對這種結構的大小差異研究結果始終沒有達成一致。這個故事在其他的大腦測量中也很相似,這就是為什麼試圖通過大腦解剖學來解釋所謂的認知性別差異並沒有取得很大的進展。
  • 研究發現兒童肥胖與大腦關鍵區域的結構差異有關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與正常體重兒童的大腦相比,兒童肥胖與認知控制相關區域的大腦結構差異有關。但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強調,由於他們的大腦結構不同,因此無法說出肥胖是否會導致這些腦部變化或兒童是否肥胖。全世界約有1.24億兒童肥胖。
  • 性別戰爭 :孩子的大腦,真的男女有別嗎?
    而Lise Eliot通過大量的研究告訴我們: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的確有差異,但先天的大腦差異遠小於行為差異;比起先天差異,後天的養育影響更大大腦是可塑的,性別的行為差異往往是結果而並非原因Lise Eliot還通過一整本書,回答了一個父母和教育者最關心的問題:面對性別差異我們能做什麼
  • 大腦結構其實「男女有別」
    近日,美國科研工作者研究發現,成年女性的大腦會比同齡男性的大腦年輕大約3歲。這項科學研究結果基於什麼科學道理?目前我們探索到人類大腦在結構和行為認知等多方面存在哪些性別差異?這些差異又將意味著什麼?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李軍。
  • 科學家記錄到:記憶新事物如何改變大腦結構(圖)
    變化:研究人員記錄大腦新神經突觸如何形成,以及當大腦學習某些新事物時大腦結構所發生的變化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已觀測記錄到當大腦學習新鮮事物形成新記憶時,大腦結構的變化狀況。這項研究顯示大腦記憶系統是如何運行的,甚至可能導致恐懼症和痴呆等狀態的消除。該研究是由義大利、德國和瑞士神經系統科學家組成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完成的。由於恐懼等一些記憶可形成一種強烈永久性記憶追溯,研究人員證實發現恐懼症和焦慮症狀的分子基礎。他們通過研究老鼠觀測到其大腦細胞釋放的信號能夠激發即時和長期記憶儲存。
  • 焦慮或許也是腸道出了問題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焦慮問題,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最初導致焦慮的原因是什麼。即使焦慮是由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失衡引起的,那麼又是什麼導致了這些神經遞質失衡呢?它們不是無緣無故失去平衡的。焦慮不是我們的自然狀態,當然,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焦慮在某些情況下是有益的,它可以讓我們生存、讓我們遠離危險,這是一個恰當的反應。但是,如果焦慮長期存在,那對我們來說是不正常的。
  • 腦科學日報|大腦老化的指標;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1,看大腦有沒有老化?與此同時,研究表明,在社交焦慮的個體中,人格特徵存在很大的差異。通過對五大人格維度的聚類分析,可以區分出三種人格類型。研究者稱,這三組人(第一組是典型的社交焦慮,第二組是「內向盡責型社會焦慮」的人,第三組是患有不穩定-開放型社會焦慮障礙)社交焦慮的原因可能不同,例如,在大腦神經遞質水平和遺傳因素的異常方面。對於不同類型的社交焦慮障礙,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
  • 媒體評數學教輔分男女生版:性別差異不該作為營銷噱頭
    媒體評數學教輔分男女生版:性別差異不該作為營銷噱頭 光明日報8月24日消息,近日,某高校出版社因一套數學教輔被推上風口浪尖。這套數學教輔分男女生版,男生學藍版,女生學紅版。
  • 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冬眠」了一周,該技術能否讓人類冬眠?
    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冬眠」了一周,該技術能否讓人類冬眠?自然動物在生存方面的選擇權並不多,季節變化時它們必須做出應對措施,否則可能因不適應變化而喪命。根據環球科學網的報導,國外一研究團隊發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指出可以通過調節老鼠大腦中某個特殊部位,使其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並能維持一個星期。該研究成果發表之後立即得到了太空領域的關注,因為它為人類實現長途太空旅行提供了可能性。老鼠是如何進入冬眠狀態的?
  • 沈奕斐《透過性別看世界》:如何理解性別差異?
    沈奕斐9月21日下午,思南讀書會如約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行,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專家沈奕斐攜新書《透過性別看世界》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講座「如何理解性別差異?——《透過性別看世界》」。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希望通過「性別」這一視角來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差異,理解差異和處理差異。當人們能以欣賞的眼光來發現差異的美,能讓差異共存,也有讓差異一致的能力,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如何突破對性別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