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大腦老化的指標;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2020-12-04 腦科學君

1,看大腦有沒有老化?就看這個指標

來源:生物通

日本RIKEN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在《Brain》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與年齡相關的腦室增大(ventriculomegaly)與大腦某一特定深部區域的血液引流滯後有關。核磁共振可以很容易地檢測到這種滯後,也就是說,這是一條預測腦室擴大和大腦老化的潛在生物標誌,可以幫助患者和醫生迅速得到治療。

腦室擴大是不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液體在腦室積聚,沒有得到適當引流使腦室擴大了。雖然正常範圍的腦室擴大不是一種疾病,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導致巨腦室和腦積水引起的痴呆。

2,Dev Cell | 王曉群/薛天等合作繪製人類視網膜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解析了細胞命運決定和黃斑形成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來源:BioArt

5月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團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天團隊和Johns Hopkins大學、多倫多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多家國際科研機構合作在Developmental Cell上發表題為 Single-cell analysis of human retina identifies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nd species-specific mechanisms controlling development的研究論文。

該工作通過對16個時間點的人胚胎視網膜和4個發育階段的人視網膜類器官進行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建立了人類視網膜發育的轉錄組資料庫,闡述了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各種細胞類型命運決定以及黃斑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並通過跨物種分析,揭示了人與小鼠的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的進化保守性以及物種特異性,為研究人類視網膜發育以及治療和幹預相關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睡眠會加重過敏反應,你知道嗎?

來源:轉化醫學網

過敏性疾病廣泛存在,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5月4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在沒有過敏原的情況下,只要重新回到先前使用過敏原的環境,也可以觸發過敏反應。只有當受試者在服用過敏原後的晚上睡覺時,這種影響才會發生,而當他們在那晚保持清醒時,這種影響就完全消失了,這表明睡眠對於鞏固環境背景和過敏原之間的聯繫是必要的。這些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當過敏原不存在時,過敏反應經常被視為安慰劑反應的一種形式。

4,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來源:大話精神

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個體具有明顯不同於他人的個性特徵。根據烏普薩拉大學在PLOS ONE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情緒不穩定和性格內向是其顯著特徵。與此同時,研究表明,在社交焦慮的個體中,人格特徵存在很大的差異。通過對五大人格維度的聚類分析,可以區分出三種人格類型。研究者稱,這三組人(第一組是典型的社交焦慮,第二組是「內向盡責型社會焦慮」的人,第三組是患有不穩定-開放型社會焦慮障礙)社交焦慮的原因可能不同,例如,在大腦神經遞質水平和遺傳因素的異常方面。對於不同類型的社交焦慮障礙,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

5,ECT 治療抑鬱障礙:功能改善和殘餘症狀的神經影像學

來源:精神時間

抑鬱障礙患者多伴有腦結構和功能缺陷,電休克療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可通過改善腦結構可塑性和重建腦區間正常功能連接進以緩解患者抑鬱症狀。靜息態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MRI)已被廣泛用於描繪腦內在功能模式,是現階段研究大腦功能組織和模式的支撐技術。為了更好地研究大腦功能連接模式的相似性,近期的一項研究引入了一種體素水平的表徵全腦功能連接一致性的方法——功能連接一致性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homogeneity,FcHo)。

來自我國深圳神經科學所的 Wang 等學者做了一項臨床對照試驗,研究成果發表在 2020 年2月的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中。該研究通過使用 FcHo 技術,比較 ECT 治療前後 23 位抑鬱障礙患者與 25 位性別、年齡和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健康對照者的相關影像學報告,以確定抑鬱症狀得到快速緩解的特定功能迴路和殘留功能障礙的責任迴路。研究結果提示,FcHo 水平和功能連接的增加或正常化可能與抗抑鬱治療效果有關,而 FcHo 水平和功能連接的降低可能是抑鬱障礙患者經 ECT 治療後存在殘餘功能缺陷的原因。dmPFC 中 FcHo 水平的變化與患者抑鬱症狀評分的變化密切相關。

6,八卦信息增加了獎勵相關的腦振蕩活動

來源:環球心理資訊

八卦被定義為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以一種評估的方式對缺席的第三方進行的信息的交換。八卦行為的其他重要功能包括自我評價效用、影響和改善自我社會地位。fMRI研究表明,好奇心和信息都會激活獎賞網絡。此外,有研究還發現,關於名人的負面八卦信息激活了紋狀體這一與好奇心有關的腦區。

在該研究中,使用了包含不同類型信息的範式來探究非社交信息(關於瑣事的問題)和社交信息(包括關於名人的中性信息和八卦)的腦振蕩活動的差異。並假設,如果獲取信息的好奇心和滿足感是有回報的,它們會產生和其他回報刺激(如金錢獎勵)類似的的事件相關電位(ERPs)。該研究假設八卦信息會引起更多的P300和beta反應。研究結果證明了八卦的吸引力以及它在形成對其他信息的記憶方面的能力。此外,我們還指出了β振蕩活動在八卦信息處理中的關鍵作用。

7,模仿獵豹的「最快」軟體機器人來了!獵豹:這是我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來源:環球科學

這種新型軟體機器人還可以協同完成抓取作業。

獵豹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生物,它們通過背部強健的肌肉控制脊柱的彎曲和伸展,來實現高速奔跑,追捕急支糖漿或是其他獵物。受獵豹的啟發,在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的軟體機器人。相比前幾代,這種新型的軟體機器人跑得更快,還能巧妙地抓取物體。研究人員希望,這些「小獵豹」未來能夠幫助搜索和救援,以及應用於工業生產中。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脂質代謝可控制大腦發育;植物提取物可緩解宿醉症狀

2,腦科學日報|運動會改變大腦;「談蛇色變」原來是天生的感覺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藥物成癮記憶的機制;控制社交偏好的「大腦地圖」
    小鼠大腦的橫截面圖,不同顏色表示影響動物作出正常社交和社交迴避選擇的腦區。比較DSM-IV雙相 I 型及 II 型患者存在邊緣型人格特質的比例及嚴重度;2. 探討邊緣型人格障礙特質的存在及其嚴重度對DSM-IV雙相障礙患者臨床轉歸的影響。該研究7月12日在線發表於Bipolar Disord。
  • 腦科學日報:人類大腦的驚人可塑性;怎樣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
    、社交互動、充足的睡眠和放鬆、控制血管危險因素。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中,使用生物製劑或靶向合成DMARDs(b/tsDMARD)的患者比僅使用傳統合成DMARDs(csDMARD)的患者痴呆的發生率要低。研究在美國風溼病學會(ACR)2020年虛擬年會上發表。 7,手機App鑑別雙相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瑞士巴塞爾大學Peter Scheiffele小組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催產素反應和社交行為的恢復。 作為肥胖與腦功能障礙有關的最大研究之一,科學家使用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對來自17,000多個個體的35,000多次功能性神經影像掃描進行了分析,以測量腦血流量和大腦活動。腦血流量低是預測一個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頭號腦影像學指標。它還與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腦外傷、成癮、自殺和其他疾病有關。
  • 腦科學日報:人類大腦的驚人可塑性;怎樣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葉錚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張英爽團隊和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周曉林研究組合作完成。,即身體活動、智力鍛鍊、健康飲食和營養、社交互動、充足的睡眠和放鬆、控制血管危險因素。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突觸粘附分子Nlgn3中的自閉症相關突變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催產素信號轉導受損,並改變小鼠對社交新鮮感測試的行為反應。用一種新的、高度特異性的腦滲透性MAP激酶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劑治療Nlgn3基因敲除小鼠,可重置mRNA的翻譯並恢復催產素信號轉導和社交新鮮感反應。
  • 腦科學日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神經祖細胞和類腦器官的證據
    這是首次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報告了長期高血壓趨勢與老年腦小血管病患病率之間的聯繫。4,「腦容量不夠」真的是硬傷!因為,大腦整體代謝水平能量守恆!研究發現,即使調整了其他變量後,六個mRNA(P2RX7,IL-1-beta,IL-6,TNF-alpha,CXCL12和GR)的信號特徵也將反應性患者與難治性患者區分開來,兩組之間的差異是不同的,例如特質和狀態焦慮,兒童虐待史和血清CRP。6,武漢大學張先正Mater.Today:手機控制的可穿戴平臺,用於腫瘤治療!
  • 腦科學日報: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觸覺緩解焦慮的機制
    3,Nat Comm | 王曉東團隊揭示觸覺豐富促認知、抗焦慮的機制來源:BioArt近日,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王曉東團隊採用嶄新的觸覺豐富和早年應激小鼠模型,結合行為學、活動神經元標記、化學遺傳學、神經環路示蹤和深度學習等技術
  • 腦科學日報:長期恐懼如何演變成焦慮;做孕婦,開心最重要!
    研究人員比較了兩組小鼠在聞到捕食者氣味後的反應,並捕捉了它們的核磁共振圖像(MRI),以確定焦慮的神經關聯。 他們確定了大腦中45個亞區域的神經活動差異。一些區域會被捕食者氣味激活,而另一些則是後來才被激活的。焦慮的易感性與更多區域的更多活動相關。
  • 腦科學日報:腦電波的「拉鋸戰」決定了信息如何在大腦中流動
    發現表明,即使是輕度的TBI也可導致腦膜淋巴功能障礙,並且這些缺陷持續至受傷後一個月。TBI也會誘導腦膜淋巴管的形態變化。腦膜淋巴管與平滑肌無關,因此特別容易受到固定顱骨內壓力變化和腦腫脹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施加在大腦中微小淋巴管上的壓力嚴重損害了大腦清除毒素的能力,而且這種損害會長期持續下去。4,Brain:DBS為什麼能迅速改善強迫症的負性情緒?
  • 腦科學日報:給機器人裝上「大腦」「小腦」!計算神經科學新工具
    在三維培養的AD模型、病毒感染的APP/PS1小鼠和AD患者的大腦中,這些在GiDs中由H2O2誘導的AD的病理特徵得到了一致的重現。 2,給機器人裝上「大腦」和「小腦」! 近日,一篇發表於《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的論文就詳細描述了一種混合系統,該系統將控制運動的模擬電路和控制感知和決策的數字電路結合起來,不僅顯著降低了系統能耗,還提升了機器精度和計算效率。研究人員表示,通過模擬大腦和小腦之間的協作,機器人可以在延遲、功耗更低的情況下,同時執行多個任務。
  • 腦科學日報:可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細胞外pH動力學的探針
    近期,王延江教授團隊進一步對NAbs-Aβ與AD腦澱粉樣變和認知功能的關係進行了評估。相關結果發表在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研究結果證明了Aβ自身抗體譜的紊亂可能參與了AD的發生和發展。適應性免疫系統在AD進展過程中的呈動態改變,並與當前的被動免疫治療策略相關。6,一種神經發育障礙?
  • 腦科學日報|會做腦掃描的自行車頭盔;腰粗,更易患痴呆症
    2,情緒、焦慮障礙共享大腦控制迴路異常來源:大話精神《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雜誌》(JAMA Psychiatry )10月30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旨在檢測與任務相關的腦激活異常。研究首次表明,情緒和焦慮障礙患者的大腦中負責情緒和認知控制的區域出現了同樣的異常。根據這些發現,可以為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和焦慮症患者開發針對大腦這些區域的新療法。
  • 腦科學日報:喚醒焦慮恐懼的神經元;音樂訓練與抑制控制的關係
    1,近日,腦科學重大突破!焦慮?恐懼?大腦中哪些細胞在作祟?發表在Cell子刊!現在,UNC(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群腦細胞,這些腦細胞的活動似乎可以驅動這種喚醒反應。人為地迫使老鼠的這群腦細胞(BNST Pnoc神經元)活動,會產生以瞳孔擴大和心率加快形式出現的喚醒反應,並加劇類似焦慮的行為。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這個特徵使我們成為人類,而不是猩猩
    2,科學家發現了與早發性痴呆相關的突變來源:阿爾茨海默病成年發病的白質腦病合併軸索球樣變和色素性膠質細胞 (ALSP)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疾病,其特徵是一種叫做集落刺激因子-1受體(CSF1R)的基因突變。這種疾病最初表現為患者的精神和行為改變,隨後在三、四十歲時迅速進展為痴呆症。
  • 腦科學日報:複雜的大腦;「社會撫摸」背後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1,大腦,很複雜!來源:原理南佛羅裡達大學Salvatore Domenic Morgera教授團隊將生物工程研究集中在了大腦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上。團隊的整體目標是科學地解釋所有在認知任務中激活不同大腦區域的連接,這些連接包括了解剖學上的物理連接,以及更為複雜的「無線」連接。
  • 腦科學日報:複雜的大腦;「社會撫摸」背後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他們驚訝地發現,失去摯愛親人的人會表現出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相似的症狀。研究人員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表明大腦的那些非物理聯繫,加上大腦豐富的非線性運算如何導致了一些明顯的後果,而這些後果是簡單的大腦掃描無法預測出來的。
  • 腦科學日報: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源於腸道;浪漫愛情的神經機制
    1,【Nature】腸-腦新發現!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來源:轉化醫學網先前人們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脆弱部位,而近幾年的研究顯示,大腦受到了腦膜的特殊保護,可以抵禦細菌和病毒入侵,但是其防禦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
  • 腦科學日報|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
    老化的少突膠質祖細胞分化能力強了前不久,英國劍橋大學的Robin J.M.這一研究意味著這些患者可能從NLRP3拮抗劑中獲益。3,Nat Commun:細胞療法可恢復頭部損傷患者的記憶力來源:生物在線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細胞療法,可以改善記憶力並預防腦外傷後的癲癇發作。這項研究發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腦科學日報:大腦「排毒」分「日」與「夜」;睡覺如何「療傷」?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發現在小鼠大腦皮層特異敲除Setd2導致大腦皮層圖式形成和皮層-丘腦投射建立缺陷。SETD2功能缺失小鼠具有社交障礙、空間記憶和運動學習能力下降等異常行為,模擬了類Sotos症候群和自閉症患者的部分臨床表型。
  • 腦科學日報:大腦謀劃作弊背後的神經機制;安慰劑效應有多強?
    2,何生團隊發現表徵視知覺特徵的反饋信號主導視覺敏感性適應來源:細胞圖註:Flash-Grab效應中朝向信息引起的腦電信號8月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何生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