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植物微觀世界——新都二中融通課程之探索植物的奧秘

2021-01-07 騰訊網

百姓生活網訊(蔡雨翔)人類對植物的認知經歷了非常漫長的階段,最初主要注重的是對植物形態的描述和用法的總結,然而,隨著顯微鏡的出現,我們得以觀察到肉眼看不到的植物內部精細結構,打開了植物研究的另一扇大門。想要徹底了解一種植物,就千萬不能錯過它的微觀形態。植物的微觀世界不僅為我們揭示了植物結構的精巧複雜,也展現出了它們千姿百態的細節魅力。為了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拓寬和加深生物學的相關知識,鍛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近日,新都二中學子在蔡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作為小小「科學家」深入的體驗了一次植物微觀世界的奇妙之旅。

蔡老師為學生精心準備了科普講座《繽紛的顯微世界》,講座中,同學們了解了顯微鏡的基本結構、種類與功能,並通過觀看顯微鏡拍攝的精美圖片視頻,深入觀察到了植物內部的複雜結構。

在動手操作環節中,學生們通過顯微鏡的使用、徒手切片、臨時裝片的製作,進一步觀察和學習植物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結構,為今後在生物學方面的學業發展奠定一定基礎。

最後,為了更好的理解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各部分結構相互聯繫協調,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設計並製作了真核細胞三維模型,將植物的微觀世界直觀的呈現出來,並根據所製作的模型構建真核細胞結構概念圖。

相關焦點

  • 新都二中融通課程之探索植物的奧秘 感受落葉之美
    新都二中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開展融通課程「探索植物的奧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了進一步普及植物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學校在融通課程體系下成立了生物興趣社團。在蔡雨翔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走進校園中的草木世界,開展了生動有趣的校園落葉辨識和標本製作活動,一起領略植物世界的豐富多彩。
  • 植物解剖——帶你走進植物內部的精彩微觀世界
    1665年,Robert Hooke還發表了第一本通過顯微鏡觀察並繪製昆蟲、植物等微觀形態的書籍——《Micrographia》(《顯微圖譜》)。 由於他們兩人對植物顯微解剖工作的突出性貢獻,被人們稱為"植物解剖學之父"。
  • 那是一個神奇的微觀世界
    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啟了對這個世界背後奧秘的探索研究。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我們逐漸發現這個世界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在人類可見宏觀世界的背後還有一個神秘的微觀世界。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世界裡,我們的肉眼能夠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而用肉眼能夠看到的事物,我們稱之為宏觀。
  • 福利:《探索微觀世界》免費送你收藏!
    《探索微觀世界》是一本利用數碼液晶顯微鏡對生命世界進行觀察和探索的圖書。
  • 顯微鏡下的世界:近30年微觀攝影最佳照片
    北京時間10月20日消息,據美國媒體報導,尼康公司(Nikon Instruments)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微觀世界顯微鏡照相比賽( Small World Photomicrography Competition),目的是為了從全世界募集在生命科學、生物研究、材料科學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優秀顯微鏡攝影家的作品。
  • 22張顯微鏡下的照片,原來微觀世界這麼神奇
    同樣,微觀世界裡也充滿了美麗而而又神秘的景象,下面我們來看一組看顯微鏡下的微觀神奇世界。一個螞蟻嘴裡叼了一塊電子晶片。覆盆子植物上的蝴蝶蛋這可不是巖石或者峽谷,而是鋼鐵中的細微裂紋掃地灰塵帶有動物毛,頭髮,扭曲的合成纖維和羊毛纖維,殘留的花粉粒和昆蟲。
  • 手把手教你實驗步驟,觀察神秘的微觀世界,愛上生物學就這麼簡單
    ——莊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想要去探索世界,繪本類故事類書籍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慾。這時就需要選擇適合孩子的科普類書籍,培養孩子的探索興趣,正確引導孩子的興趣,同時也會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今天推薦的科普書,就是這本由吳成軍主編《探索微觀世界》。首先說一下本書的主編吳成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也是普通初中和高中課程標準生物學教材的核心作者。
  • 高倍顯微鏡下的世界,一組放大了的微觀世界照片
    「佛觀一滴水 十萬八千蟲 」及「人身如房屋,內住無數眾生」宇宙是宏觀世界,人世間是經典物理世界,分子屬於微觀世界。宇宙,人間世,量子世界都有著不同的運行規律;若人類能夠找到三個世界的共同運行規律,人類或可真正主宰這個宇宙……一,顯微鏡下的仙人掌。圖片描述的是在顯微鏡下觀察霧氣中小液滴在仙人掌的簇狀刺與絨毛的凝結行為。
  • 掃描電鏡,探索微觀世界的有力工具
    掃描電子顯微鏡是一種利用電子進行成像的顯微鏡,由英文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直譯得名,簡稱為掃描電鏡。
  • 自帶10個昆蟲標本,這款顯微鏡帶你看見神奇的微觀世界
    青少年對於世界的探索,大多會把目光放在宇宙自然之類的宏觀世界上,但其實那些我們平時看不到的微觀世界,反而更具有研究價值,這套「微觀世界可攜式顯微鏡套裝」則可以打開一扇通往微觀世界大門,帶大家深入了解微觀世界的神奇之處。
  • 「奇妙的生態世界」主題公眾科學日暨國際植物日科普活動舉辦
    5月18日上午,「奇妙的生態世界」主題公眾科學日暨國際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動拉開序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唐威華介紹了國際植物日活動的相關情況,並宣布科普嘉年華正式啟動。
  • 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你值得擁有
    肉眼捕捉不到的美麗在顯微鏡下會綻放怎樣的精彩呢,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跟著小編,可要看仔細啦~ 星 空 當酵母菌遇上美蘭,從顯微鏡下看,一點一點的白色,零星分布在深藍色之中,酵母菌化作了星星,在閃爍,與美蘭延一起伸出了一片夜空,這片夜空溫柔地覆蓋著大地,一切都靜悄悄的。 這個實驗其實是根據細胞死後細胞膜通透性會降低,美蘭這種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細胞膜而進入細胞內部,從而判定區分活細胞與死細胞。當酵母菌死去,便融入了美蘭之中,就像星星消亡,便融入了宇宙之中。
  • 你的手機可以變成顯微鏡了,微觀世界的大門等你開啟
    偶爾看到這種「黑科技手機外顯微鏡」。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是華中科技大學幾位博士做的一個創業項目。這是這個產品的介紹。傳統顯微鏡的高閾值常常阻礙了公眾的探索。他打破了框架,允許將顯微鏡連接到手機的攝像頭上;自動對焦以獲得清晰的圖像;拇指大小,重量僅為3G,便攜;與iOS/Android智慧型手機兼容。從光學原理上講,這款黑科技可以看作是傳統顯微鏡的簡化版。研發難度主要體現在設計和製造工藝上。光線的設計、工作距離等細節都與圖像的清晰度密切相關,可以說是將整個身體拉攏在一起。
  • 這種植物的外殼硬度,居然和玻璃差不多!顯微鏡下它是如此的美麗
    植物,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都是比較脆弱的。它們任憑風吹雨打,靠著頑強的生命力,立足在自然界。但凡是無絕對,這種植物的外殼硬度,居然和玻璃差不多!在顯微鏡下它是如此的美麗,又是如此的堅實! 1.「植物?動物?」
  • 口袋裝120倍顯微鏡,讓孩子扔掉手機,變身列文虎克探索微觀世界
    相傳,他特別喜歡鼓搗透鏡,在當時的條件下他非常喜歡把玻璃、寶石這些可以用作透鏡的材料拿來用,看到什麼事物都喜歡在透鏡下觀看,所以成就了他的偉大發明。口袋顯微鏡,拿著沒負擔高肯做這款顯微鏡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孩子能隨時隨地對感興趣的食物進行探索
  • 讓我們一起走進微觀世界,您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人類從來就是充滿好奇心的生物,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發現伴隨著人類生存繁衍的整個過程。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類不斷探索未知領域,從森林到海洋,從沙漠到冰川,到處都留下了人類探索的足跡。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微觀世界逐漸進去了人們的視野,對微觀世界的探索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事情。
  • 120倍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日本肯高顯微鏡,拿在手裡不想玩手機了
    沒有它,人類對生物的認識只能停留在肉眼可見的水平,不能深入到微觀世界,也不能對一些生命現象進行科學的解釋。可攜式顯微鏡的出現讓孩子了解到微觀世界,探索自然,讓孩子從此愛上科學,提升對科學知識的認知,成為小小科學家。
  • 植物先開花後長葉的奧秘
    有的植物會先長葉後開花,有的植物開花長葉會一起進行,還有的植物會先開花後長葉,這是什麼原因呢? 植物開花的奧秘 植物的開花習性是對生存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
  • 小米有品上架星特朗顯微鏡,放大120倍:原來微觀世界如此美麗
    明察秋毫被用作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事物,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藉助於各類專業光學設備,對微觀世界和微觀事物也有了深刻的認知。日前,小米旗下有品商城推出了一款可攜式的秀珍顯微鏡,它體積小巧、操作方便,最高可放大120倍,能夠讓你看清那些平時無法辨識的細微之物,也能激發孩子們對科學世界的探索熱情這款顯微鏡,出自於光學名企--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的Celestron公司,天文愛好者們熱衷的星特朗EQ和DX系列天文望遠鏡,同樣出自於這家企業。
  • 探索世界神器[開團]|紙質顯微鏡-斯坦福生物學博士的黑科技發明
    【六一禮物推薦】帶娃探索世界的神器--美國斯坦福生物學博士的黑科技發明2.0版紙質顯微鏡產品套裝,團購價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