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羅布泊上空同時升起了兩顆「太陽」,其中一顆「太陽」迸發出比一千個太陽還要亮的光芒。當天深夜,這條消息從北京傳出。一時間,舉國沸騰,舉世震驚。
人民日報發喜報慶祝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震撼世界的驚雷向世人宣告:中國任人欺凌的時代結束了!我國的原子彈、氫彈是靠自力更生研製成功的。東方巨響,震驚世界,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中國用了2年零8個月,速度世界第一。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在場的工作人員歡呼雀躍。「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精神,是一代代「馬蘭人」用心血和汗水鑄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核盾牌的精神動力。
核爆後第一時間趕赴爆心的防化兵。
取得如此令人驕傲的成績,與咱們的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是絕對分不開的。特別是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便是于敏!于敏院士是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23位兩彈一星元勳之一,我國第一顆氫彈的成功試爆,他起到了關鍵作用。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氫彈之父"。
于敏院士完成了氫彈最關鍵的基本構型設計,被稱為"于敏構型"。于敏說:「我只是其中一個卒子。」
當時的中國,有著一大批于敏這樣的科學家,為了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一直在無私的奉獻著。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