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氫彈問世始末:安德列-薩哈羅夫的氫彈(圖)

2020-12-01 搜狐網

安德列·薩哈羅夫(1921-)近照
 

 50年前的8月12日,前蘇聯氫彈試驗大獲成功。
 

  今年8月12日是前蘇聯氫彈試驗50周年。俄羅斯《消息報》8月7日在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刊發回憶文章。文章指出:1953年8月12日,前蘇聯在今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的一處靶場上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試驗。這是前蘇聯進行的第4次核試驗。這顆代號為РДС―бс的氫彈爆炸當量高達40萬噸,相當於40萬噸TNT黃色炸藥同時爆炸的威力,是美國或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威力的20倍!試驗成功以後,蘇聯傑出的核物理學家、第一顆原子彈研製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時年50歲的蘇聯科學院院士伊格爾·庫爾恰託夫,對年僅32歲的青年物理學家安德列·薩哈羅夫畢恭畢敬地說:「這可多謝你啦,蘇聯的救星!」

  眾所周知,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情報部門情報曾經幫過前蘇聯科學家的忙。然而,前蘇聯的氫彈卻險些毀在情報部門手裡。從大名鼎鼎的克勞斯·福克斯手中弄到的那份資料曾經讓美國人和前蘇聯物理學家都先後進入過死胡同。由揚·澤利多維奇院士領導的小組僅為檢查這份錯誤百出的資料就浪費了6年時光。情報部門還提供過一份關於丹麥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尼爾斯·珀爾認為「超級炸彈」根本不現實的資料。

  對於氫彈,蘇聯科學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只是要把這套想法的前景證明給後來全力推動氫彈研究的史達林和貝利亞很不容易且要冒大風險。

  研製氫彈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智力競賽。為了研製原子彈,首先要解決一系列工程技術問題,並且要在礦場和各類工廠裡面開展大規模的工作。研究氫彈則需要一系列新的科研方向和新人才的出現。這些新的人才包括高溫等離子物理學家、超高密度能量物理學家和異常壓力物理學家。並且首次求助於數學模型。當時在美國,馮·卡門類型的電子計算機已經很普遍。前蘇聯在計算機方面落後於美國,蘇聯科學家們雖然使用簡陋的計算器,但通過採用巧妙的計算方法彌補了這一缺陷。

  蘇聯贏得了這場比賽!這要歸功於安德列·薩哈羅夫想出了一套可供選擇的氫彈構造示意圖。而他當時不過是澤利多維奇院士領導的小組裡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1949年,他就提出過「分層」的設想。根據這一設想,使用鈾―238作為有效的核材料,而在生產武器級鈽的過程中鈾―238向來被看作是垃圾。假如用這類「廢料」轟擊能量含量10倍於裂變中子的熱核聚變中子的話,每獲得1000噸當量能量的代價可減少許多倍。熱核燃料離子化收縮現象是前蘇聯第一顆氫彈的理論基礎,這種收縮現象至今仍被稱為「薩(薩哈羅夫)化現象」。前蘇聯物理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維塔利·金茲堡則提出拿鋰的氘化合物作為熱核燃料。

  前蘇聯研製原子彈和研製氫彈的工作是同時進行的。1950年初,貝利亞擔任主席的專門委員會做出了一個關於加速工作的決定,即按照薩哈羅夫的結構加緊研製100萬噸當量的氫彈(即爆炸威力相當於100萬噸TNT炸藥的氫彈),並且把氫彈試驗的時間定為1954年。

  1952年11月1日,美國在埃盧格魯博珊瑚島上試驗了一個名為「邁克」的熱核裝置,其能量釋放當量為1000萬噸TNT,這是美國當年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威力的500倍。「邁克」是一個大小相當於一幢二層小樓的龐然大物,其爆炸威力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力。爆炸產生的中子流十分強大,並且讓人們發現了兩種新的元素--鑀和鐨。

  前蘇聯對研製氫彈可謂全力以赴。無論是史達林逝世還是逮捕貝利亞,都未能阻止這項工作的繼續。1953年8月12日,終於在塞米巴拉金斯克成功地試驗了世界上第一顆真正的氫彈!在核試驗期間,第一次爆炸就釋放出82%的鍶―90和75%的銫―137。當時對於放射性汙染問題,任何人都沒有想過。

  第一顆氫彈的試驗成功推動了前蘇聯宇航事業的發展。這次核試驗結束後,科羅廖夫特別設計局就受命為這種氫彈研製運載工具——洲際彈道飛彈。這種洲際彈道飛彈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乘坐這顆衛星上天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尤裡·加加林!

  1955年11月6日,前蘇聯首次進行了從圖―16飛機上投擲氫彈的試驗。美國直到1956年5月21日才進行了同類試驗。此次試驗在平民中造成了傷亡。試驗結束後,蘇聯物理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伊格爾·塔姆要求他的同事們放棄先前的想法,甚至放棄讓蘇聯引以為自豪的「分層」思想尋找全新的途徑。他說:「我們至今所做的一切誰都不需要了,我們失業了。但我相信幾個月以後我們是一定會達到創新的目的的。」

  1954年春季,前蘇聯的物理學家們接受了一種新的爆炸理論,這種理論的首創者就是澤利多維奇和薩哈羅夫。1955年11月22日,一架圖―16飛機在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場上空投下了一顆設計威力高達360萬噸當量的氫彈。這顆氫彈的破壞半徑竟長達350公裡,試驗期間有人傷亡,塞米巴拉金斯克城也遭到一定破壞。

  此後,世界便掀起了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事實上,自1955年起前蘇聯的核軍備已經達到了同美國並駕齊驅的水平。在這一點上,前蘇聯傑出的核物理學家安德列·德米特裡耶維奇·薩哈羅夫功不可沒,儘管這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後來曾長期作為前蘇聯「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蜚聲全世界。(編譯:趙德成)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蘇聯首顆氫彈誕生記:差點毀在情報機構手裡
    「蘇聯氫彈之父」安德列•薩哈羅夫這是蘇聯進行的第4次核試驗。這顆代號為РДС-6с的氫彈TNT當量高達40萬噸,相當於美國或蘇聯第一顆原子彈TNT當量的20倍。氫彈試驗成功以後,蘇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蘇聯核科學技術權威、第一顆原子彈研製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時年已50歲的蘇聯科學院院士伊戈爾•庫爾恰託夫對年僅32歲的青年核物理學家安德列•薩哈羅夫畢恭畢敬地說:「真的要感謝你,蘇聯的救星!」
  • 前蘇聯氫彈元勳:32歲成為院士,流放時肩扛手稿,獲諾貝爾和平獎
    1953年8月22日,前蘇聯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顆氫彈的結構輕巧簡單,更具實戰價值。一位年輕物理學家的創新思路起了決定性作用,很快這位年僅32歲的青年被秘密選為前蘇聯科學院院士,成為有史以來獲得這一殊榮的最年輕的院士。
  • 于敏與氫彈(四)壯志已酬 | 袁嵐峰
    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前兩篇請參見:于敏與氫彈(一)氫彈的科學原理 | 袁嵐峰于敏與氫彈(二)氫彈的科學原理 | 袁嵐峰 在上一期中,我們介紹了何祚庥和于敏等人的氫彈預研工作
  • 氫彈的設計細節是被嚴格保密的,然而其基本原理卻是公開的
    目前的氫彈需要由原子彈來引發核聚變反應,單純使用核聚變反應的氫彈還是假想階段。核彈的擠壓原理要完成一顆氫彈的核聚變材料,主要有氘、氚、氘化鋰6。另外,氫彈常見原料也可以是鉛、鈾-238、鈽、鈹。它的爆炸過程大致是:核裂變—核聚變—核裂變。它的核裝料中,最外部是鈾-238,裡面包裹著一個氫彈。
  • 核彈、氫彈在它面前只是弟弟!
    核彈根據結構不同分為原子彈、氫彈、三相彈和中子彈等,人們聽聞最多的核彈類型自然要數原子彈和氫彈。在人們的認知裡,原子彈和氫彈這樣毀滅性十足的核彈也需要龐大的數量才能導致地球毀滅,那麼有網友就問了「世界上是否存在一枚就足以毀滅世界的核彈?」,答案是「有」!那就是今天要聊到的鈷彈。
  • 中國為何能保存人類僅存30枚氫彈?這位科學家美國都恨透了
    2015年11月21日,金燦榮教授在講座中首次披露了中國氫彈技術的秘密,他在講座說「現在我們人類僅有的30顆氫彈全部在我們中國,氫彈有兩個發展路徑,一個叫美國模型,一個是中國的于敏模型,在2012年俄國首先徹底銷毀了他的氫彈,13年美國徹底銷毀了他的氫彈,所以當今人類僅有的30顆氫彈全部在我們國家,我們那個最小的當量是300萬噸,就是相當於200顆廣島原子彈,
  • 于敏和我國第一顆氫彈研製始末
    正當于敏對基礎科學研究感興趣,希望乘風破浪、有所發現和建樹的時候,1961年的一天,錢三強先生把他叫到辦公室,非常嚴肅地告訴他,希望他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當時蘇聯撤援、國民經濟困難,中國原子能事業面臨天災人禍,于敏深知這件事對中國的重要性,毅然放棄個人興趣接受了這項沉重的使命。
  • 蘇聯第一顆氫彈才40萬噸當量,為何中國直接達到330萬噸?
    從1951年開始,美蘇就先後開始了氫彈試驗,其中美國於1951年引爆了第一顆氫彈,但是技術相對原始,起爆當量也並不大。而蘇聯雖然將氫彈實戰化,但是首次起爆當量也僅有40萬噸,雖然比小男孩大了不少,但還是有些小。
  • 既然洲際飛彈的彈頭是氫彈,那麼為什麼說當今世界只有中國有氫彈?
    氫彈不好維護的問題,主要是指早期的溼式氫彈。但要知道,世界上是沒有一枚溼式氫彈有實戰價值的。 原因在於……看圖吧:
  • 中國第一顆實用氫彈爆炸始末:打破美蘇核訛詐,成敗在此一舉
    (其實就是後來所說的戰術氫彈)在新疆爆炸成功,中國自己研製的氫彈具有了實戰能力,標誌著中國從此刻開始就真正可以運用氫彈進行作戰了。  1967年,我國成功研製了第一枚氫彈,爆炸當量可達幾十萬到上百萬噸。但是,光有大當量氫彈還不夠,還得研製更多種類的戰術氫彈,能夠控制威力,才能夠在實戰中更加靈活地使用。
  • 美軍明明只在日本試驗了原子彈,為何第一個死於氫彈的還是日本人
    誰讓世界上第一個死於原子彈的是日本人,第一個死於氫彈的還是日本人。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納悶了,美軍明明只在日本丟下了兩顆原子彈,他們怎麼會和氫彈又扯上關係呢。這一切都要從上世紀的冷戰開始說起。如果不是有共同的敵人,美國和蘇聯永遠不可能成為盟友。二戰結束後,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迅速變得劍拔弩張。美國人用原子彈結束了二戰,蘇聯人自然不甘示弱。
  • 1億噸當量的氫彈爆炸威力有多大?連膽大的蘇聯人也害怕了
    都說氫彈是比原子彈都要更加恐怖的武器,不過卻沒有人見識過它真正的威力,因為除了蘇聯和中國,根本沒有國家做過氫彈實驗。那麼氫彈的威力真的有那麼嚇人嗎?以至於都沒有國家敢嘗試?大家應該都知道原子彈的威力有多大吧?
  • 原子彈和氫彈哪個更厲害,為什麼中國研究氫彈的速度世界第一!
    嗨,大家好,今天歷史銘記者為大家講述的是:原子彈和氫彈哪個更厲害,為什麼中國研究氫彈的速度世界第一。1949年8月29日,蘇聯老大哥也不甘落後的成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1952年英國也成功試爆,1960年法國成為第四個原子彈擁有國。 而我們中國可以說有那麼一點點蘇聯幫忙的情況下,但是蘇聯最後撕毀了協議,撤走了專家,中國也是繼續摸著黑向前走,最後在大批科學家領導下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毛主席曾說:「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
  • 氫彈如何製作?手把手教你做一顆氫彈
    氫彈今天小編手把手教你做一顆氫彈,來看具體操作。核聚變反應為什麼氫彈裡要放個原子彈呢,普通炸彈不行嗎?大伊萬氫彈氫彈比原子彈的威力更大,而且原則上,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傳說前蘇聯曾經就造過一顆氫彈,叫做「第三皇帝」,
  • 全球只有中國還有氫彈嗎?
    造成大家認為只有中國擁有氫彈的是網上瘋狂傳播的一個說法,這個說法太假了,說世界上只有中國還保留著30顆氫彈,這可能嗎?我們這麼熱愛和平的國家都有氫彈,那些奉行霸權主義的流氓國家居然不保留?這玩意兒的殺傷力可比普通原子彈大。網文還一本正經地說2012年俄羅斯首先銷毀了自己的氫彈,成為了無氫彈國家。
  • 原子彈與氫彈哪個威力最大?氫彈:原子彈只配給我點火
    二戰結束後,核武器技術日趨成熟,各國相繼研製出氫彈以及中子彈。從它們的發展趨勢來看,氫彈是原子彈的升級產品,殺傷力更強。那麼,氫彈的威力究竟比原子彈強多少呢?首先,從製作原理來看,原子彈又稱裂變彈,即通過核材料鏈式裂變反應釋放能量製成的核武器,具有很強的破壞力。
  • 中國現存的30枚氫彈,一枚威力到底有多大?氫彈之父親口認證
    其中氫彈比原子彈的威力大得多,這一點我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曾親口證實稱,氫彈爆炸的威力,比預估的更強。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國並不是最開始研製氫彈的國家,但我國在氫彈領域的研究絕對領先其他國家。氫彈屬於熱核彈,數據顯示,設計當量100萬噸的氫彈,如果在戰場上爆破,爆炸威力超過了300萬噸,這樣的威力已經超過了原子彈數倍。
  • 氫彈威力有多大?其恐怖程度超乎想像,為何全球只有中國有氫彈?
    氫彈的引爆方式是核聚變,而如果想要引爆氫彈,那麼就必須先引爆一枚核彈,這樣才可以真正的讓氫彈爆炸,這種大型殺傷性武器,雖然殺傷力很強,但是對於現在的國家來說,核彈就已經滿足了所有需求,而氫彈由於破壞力太過於強大,再加上氫彈在儲存上有諸多弊端,所以很多國家都僅需要原子彈就可以了。
  • 氫彈和原子彈哪個殺傷力大?為何全球僅中國還有氫彈?只因一個人
    其實,除了原子彈之外,還有一個厲害的武器——氫彈。氫彈最初被研究出來,且實驗成功,是在1953年8月,蘇聯研究出了一個重達40萬噸的氫彈,還首次將氫彈成功的實用化。那麼,氫彈和原子彈那一個更加厲害呢?單從重量上我們便可知道了,自然是這氫彈更厲害的。一般來說,氫彈整體的威力是比普通的原子彈要厲害的。
  • 威力最小的氫彈!美軍飛行員誤將氫彈投下本土,殺傷半徑只有5米
    美軍飛行員誤將氫彈投下本土,殺傷半徑只有5米眾所周知,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要兇悍的多,只不過它引爆的條件非常苛刻,需要原子彈作為引子才行,所以從一定角度上來講,氫彈比較雞肋,而且再加上它超高的保存和維護成本,故而很多國家都自己把氫彈給銷毀了,如今全球只剩我國擁有氫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