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批次食品不合格!廣西這些堅果炒貨、調味品等被通報

2020-12-05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近期,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

監督管理

局組織

抽檢茶葉

及相關製品、

炒貨

食品及堅

果製品

蔬菜

製品、

調味品

、糖果製品、水果製品等6類食品316批次樣品,

抽樣檢驗

項目合格樣品295批次,不合格樣品21批次,涉及

堅果

炒貨、調味品等。

 

  堅果炒貨產品檢出微生物汙染、酸價超標

 

  不合格食品中,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不合格樣品為5批次,其中3批次檢出微生物汙染超標,為:東興市怡誠食品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東興市怡誠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優品夏威夷果仁」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7-03,規格:散裝稱重)和「優品腰果」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7-03,規格:散裝稱重)檢出黴菌超標,檢出值分別為310CFU/g、40CFU/g;龍州冠輝糖果批零店銷售的標稱「廣西南寧市珍惠林貿易有限公司」生產的「奶香花生」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7-13,規格:145克/袋)檢出大腸菌群超標。

 

  根據《GB 1930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中對熟制堅果與籽類食品及直接食用的生幹堅果與籽類食品中微生物限量規定,黴菌應不超過25CFU/g,大腸菌群應符合n=5、c=2、m=10CFU/g、M=102CFU/g的規定。產品中檢出微生物汙染超標,原因可能由於產品的加工原料、包裝材料受汙染,或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受人員、工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汙染,或有滅菌工藝的產品滅菌不徹底而導致,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還有2批次為南丹縣小譚調味品店銷售的標稱「柳州市柳江區柳順食品加工廠」生產的「黃金豆」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7-23,規格:400克/袋)和 「酥豆」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6-17,規格:450克/袋),產品檢出酸價超標,檢出值分別為4.0mg/g、21.8mg/g。

 

  酸價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敗的程度。造成酸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儲藏條件不當,特別是在夏季,受氣候環境影響因素更大,易導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敗。油脂酸敗產生的醛酮類化合物長期攝入會對健康有一定影響,但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明顯辨別出其有哈喇等異味,需避免食用。

 

  水果製品和蔬菜製品中食品添加劑超量

 

  不合格食品中,3批次水果製品和5批次蔬菜製品檢出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其中,3批次水果製品和2批次蔬菜製品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不合格產品分別為:廣西南百超市有限公司桂平分公司銷售的標稱「廣西南寧琴華貿易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生產的「甜欖」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4-21,規格:250g/瓶)、南寧市大麥百貨商行銷售的標稱「廣西仙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珍珠桂圓肉」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7-24,規格:250克/罐)、鳳山縣朝陽超市錦繡店銷售的標稱「平樂縣七星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番薯仔」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4-25,規格:238克/袋)、廣西百佳華百貨有限公司南寧桃源分店銷售的標稱「廣西紅心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香菇」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1-02,規格:250克/袋)、隆安縣群興醬料加工廠銷售的標稱「廣西隆安縣那桐鎮群興醬料廠」生產的「美味果蔬(酸辣椒)」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7-02,規格:2500克/袋)。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進入人體內後最終轉化為硫酸鹽並隨尿液排出體外。少量二氧化硫進入人體不會對身體帶來健康危害,但若過量食用會引起如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生產者使用劣質原料以降低成本,其後為了提高產品色澤而超量使用二氧化硫;也有可能是為增加原料的保質期,防止黴變生蟲,而超量使用二氧化硫;或是使用時不計量或計量不準確。

 

  另外,還有3批次產品為:巴馬老兵特產店銷售的標稱「廣西橫縣匯嘉食品公司」生產的「木瓜絲」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7-26,規格:500克/罐)和巴馬香香土特產總匯銷售的標稱「宜州區宜秀食品廠」生產的「金木瓜絲辣味」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6-01,規格:500克/罐)檢出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佔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標;橫縣鄉源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廣西聚美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山野小米椒」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7-15,規格:300克/瓶)檢出苯甲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超標。

 

  茶葉中檢出鉛超標

 

  不合格食品中,2批次不合格茶葉檢出鉛超標,分別為:巴馬桂星特產店銷售的標稱「南寧市長壽奧秘食品廠」生產的「火麻茶(代用茶)」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4-27,規格:1.8克×20包/盒)、桂林山水緣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羅漢果茶」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8-10,規格:/)檢出鉛超標。

 

  鉛屬於重金屬汙染物指標。鉛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蓄積性,長期大量攝入鉛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損傷風險。

 

  4批次醬、醋、味精不合格

 

  不合格食品中,還有4批次調味品檢出不合格,其中,欽州市欽北區大寺鎮謝仔副食批零店銷售的標稱「廣西南寧市家歡調味食品廠」生產的「荷茈味精(加鹽味精)」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7-11-01,規格:50克×10袋/包)和「荷茈味精(加鹽味精)」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7-08-02,規格:454克/袋)檢出穀氨酸鈉不達標,檢出值分別為29.3%(m/m)、37.8%(m/m)。

 

  穀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它具有特殊的鮮味,主要用於食品、菜餚的增鮮,主要反映了味精的品質質量。《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味精》(GB 2720-2015)中規定加鹽味精中穀氨酸鈉含量≥80.0%。穀氨酸鈉不達標主要影響味精的品質。

 

  還有,靈山縣檀圩鎮福林副食店銷售的標稱「靈山縣三海仙龍醬料廠」生產的「金標生抽(釀造醬油)」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6-01,規格:800ml/瓶)檢出胺基酸態氮不達標,檢出值為0.16g/100mL。

 

  胺基酸態氮,又稱氨基氮,是由製造醬油的原料中的蛋白質水解產生的,醬油中的重要組成成分,體現醬油質量的重要指標。國家標準對不同等級的醬油對胺基酸態氮含量有著不同要求。胺基酸態氮不達標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的生產工藝控制不嚴,胺基酸態氮含量達不到標準要求,或者有些小作坊為降低成本摻假摻雜導致。

 

  梧州市萬秀區豐之源副食店銷售的標稱「梧州市順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順達牌白米醋」樣品(商標:/,生產日期/批號:2018-07-12,規格:398ml/袋)檢出總酸不達標,檢出值為1.83g/100mL。

 

  總酸是反映食醋質量主要指標之一,總酸高則滋味柔和,回味綿長;含量低滋味就差。其反映了食醋的發酵程度及對配製工藝的控制程度。本次監督抽檢發現有1批次調味品樣品總酸含量偏低,主要原因是部分企業未嚴格按照工藝條件制曲發酵,淋後過量加水或調配比例控制不當等造成。

 

  除上述產品外,還有2批次薑糖檢出大腸菌群超標,為:廣西鼎豐城百貨商貿有限公司柳城分公司銷售的標稱「廣西桂林市陽朔鴻仁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清香薑糖」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6-19,規格:100克/袋)和「濃香薑糖」樣品(生產日期/批號:2018-06-19,規格:100克/袋)。

 

相關焦點

  • 江蘇5批次食品檢出二氧化硫不合格
    6月28日,江蘇省食藥監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通報了7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中5批次檢出二氧化硫不合格,佔不合格產品的七成,包括2批次茶葉及相關製品和3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另外還有2批次調味品分別檢出苯甲酸及其鈉鹽,呈味核苷酸二鈉不合格。
  •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抽檢:2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樣品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0月23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41期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信息顯示,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2批次樣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涉及過氧化值(以脂肪計)、酸價(以脂肪計)。
  •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抽檢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樣品129批次 不合格3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7月28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1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28期)。據通告,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樣品129批次。抽檢的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主要為開心果、扁桃仁、 瓜子、其他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不合格樣品3批次,不合格項目為鉛(以Pb計)、過氧化值(以脂肪計) 、大腸菌群。
  • 煙臺市食藥監局抽檢食品13批次不合格 涉邦味調味品等
    中國網財經7月3日訊 煙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近日發布消息,2017年第一季度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按計劃方案,應取樣1324批次,實際抽取樣品1324批次。本次抽檢產品合格批次為1321批次,其中有2批次初檢不合格,經過復檢後合格;不合格批次為13批次。
  • 安徽省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安徽省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2021年1月11日發布關於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省級轉移抽檢24類食品534批次樣品,涉及糧食加工、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飲料
  • 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5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通告稱,近期,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對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方便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保健食品,餐飲食品,豆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蜂產品,酒類,罐頭,食品添加劑,食鹽,薯類和膨化食品,調味品,蔬菜製品,速凍食品,肉製品,乳製品,食用農產品,糧食加工品,飲料,糕點,水產製品,水果製品24大類食品593批次樣品進行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其中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方便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3大類5批次樣品不合格
  • 過氧化值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江蘇這2批次食品被通報
    食品夥伴網訊 3月6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南京一家公司生產的2批次樣品檢出過氧化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通報顯示,不合格樣品分別為:常熟市海虞鎮歐德福超市銷售的標稱南京金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海苔花生(裹衣花生仁)、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歐德福超市銷售的標稱南京金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滿口香(花生制菓),過氧化值檢出值分別為0.92g/100g、0.63g/100g。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是否氧化變質。
  •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
    摘要: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關於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 。主要涉及農獸藥殘留超標、重金屬汙染、質量指標不達標等問題。各省將對不合格食品組織開展處置工作。
  •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16批次食品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陳娟女) 2020年10月22日,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1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41期)。據通告,近期,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餐飲食品、糧食加工品、保健食品等27大類食品共846批次,其中合格樣品830批次,不合格樣品16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12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0月14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31期)。通告指出,近期,該局完成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736批次,涉及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蜂產品、糕點、酒類、糧食加工品、肉製品、食用農產品、調味品、飲料。
  • 上海檢出三批次不合格食品 盒馬一批次堅果黴菌超標
    圖說:不合格批次食品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裘穎瓊)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今天公布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肉製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糕點,特殊膳食食品等6大類食品抽檢結果。在抽檢的415批次中,盒馬一批次混合堅果、第一食品店兩批次崇明糕被檢出不合格。
  • 食藥總局通報糧食抽檢結果 37批次不合格
    抽檢米粉製品樣品162批次,不合格樣品數為7批次,樣品不合格率為4.32%,檢出不合格的檢測項目為大腸菌群。2. 抽檢方便粥、方便盒飯、冷麵及其他熟制方便食品等樣品93批次,不合格樣品數為5批次,樣品不合格率為5.38%,檢出不合格的檢測項目為菌落總數、黴菌。3.
  • 微生物指標不符合規定 合肥市1批次飲用水抽檢不合格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24日,記者從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組織抽檢飲料、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糕點、蛋製品、酒類、糧食加工品、肉製品、食糖、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速凍食品、糖果製品、調味品等12類食品43批次樣品。其中不合格樣品1批次,不合格樣品涉及微生物指標問題。
  • 張家口三地這些食品省抽檢不合格!看看都是啥……
    >近期,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抽檢餅乾,餐飲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豆製品,蜂產品,糕點,罐頭,酒類,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糧食加工品,食糖,食用農產品,水果製品,糖果製品,調味品,飲料,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等19類1035批次樣品,檢驗合格1010批次,不合格25批次。
  • 河南省市場監管局通告2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2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 第38號〕。近期,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方便食品、餅乾、罐頭、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酒類、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水產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糕點、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19大類食品547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521批次,不合格樣品26批次。
  • 國家食藥監局檢出5批次水產品不合格 含孔雀石綠鎘超標
    本次公布的監督抽檢信息中合格食品類別涉及23類食品(糧食及其製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製品、肉及肉製品、蛋及蛋製品、蔬菜及其製品、水果及其製品、水產及水產製品、飲料、調味品、食糖、酒類、焙烤食品、茶葉及其相關製品、薯類及膨化食品、糖果、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蜂產品、冷凍飲品、罐頭、乳製品、添加劑、餐飲食品),共計1078批次。不合格食品類別涉及水產品及水產製品類食品,共計5批次。
  • 山東:18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農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汙染等問題
    中國消費者報濟南訊(記者尹訓銀)11月11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於1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據通告,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對糧食加工品、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豆製品、肉製品、乳製品、水果製品、糖果製品和調味品共11大類食品716批次樣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其中餐飲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肉製品、食用農產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6大類食品18批次樣品不合格,檢出了農獸藥殘留超標、食品添加劑超範圍、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汙染、質量指標不達標、其他汙染物超標等問題
  • 這7批次食品被檢出不合格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的《市場監管總局關於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2號〕》,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食用農產品、豆製品、餅乾、糧食加工品、飲料、罐頭、調味品、酒類、澱粉及澱粉製品、水果製品、食糖、水產製品、糖果製品、乳製品等16大類食品353批次樣品,發現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
  • 這8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涉及微生物汙染、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
    2021年1月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關於8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1年 第2號〕。通告稱,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茶葉及相關製品、乳製品、飲料、酒類、糕點、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餅乾、澱粉及澱粉製品、方便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蛋製品、豆製品、蜂產品、罐頭、蔬菜製品、水果製品、肉製品、水產製品、調味品、冷凍飲品、速凍食品、糖果製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等26大類食品1243批次樣品,檢出其中食用農產品、酒類、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
  • 8批次食品不合格 北京一指遙進口方便麵過氧化值超標
    7月3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關於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中獲悉,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方便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肉製品、糖果製品、調味品和食用農產品等6類食品540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532批次,不合格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