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人居環境「換新妝」 美麗鄉村入畫來

2021-01-18 瀟湘晨報

天藍地青、水綠村美。雖已是寒冬,置身於太和之野,仍是冬閒不閒,農田改造、基地建設、道路升級……到處呈現一片熱鬧繁忙之景;穿行在鄉間小路上,鎮容街貌整潔靚麗、農家小院白牆黛瓦、休閒廣場歡聲笑語……一幅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惠民利民作為根本出發點,以產村融合,農旅、文旅結合為突破口,以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數為目標,快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開了美麗鄉鎮建設新思路,踏上了鄉村振興新徵程。

美了生態 全域秀美激蕩綠色力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詩裡的遠方。如今,在太和鎮不少村莊,也能看到這樣田園風光。

「一進橋頭巷,九頭獅子抬頭望」。傳說進入獅子口村境內,可以看到九座山脈狀如獅子,形態各異,中間是一座圓形的繡球山,名曰「九獅搶 繡球」。在這九座獅子搶繡球 的山群中,熊家坳壪和獅子口灣便被環繞在其中。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獅子口村將荒山荒坡、撂荒田地,採用「政府推動、土地流動、協會帶動、能人牽動」的「四動」方式,建設有荷花園、櫻花園、水果園、蔬菜園等,同時還設有摸魚池、釣魚塘、車水塘,休閒廣場,令「歸田園居」不再只是詩中的怡然自得。

鄉村振興,全域秀美是底色。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成色要以良好生態「打磨」。近年來,太和鎮以清潔鄉村「掃乾淨、碼整齊」為基礎,進一步優化農村發展環境和生態環境,著力打造「美麗鄉村」。

走進農科村,但見小橋流水,房前屋後滿目皆景,令人流連忘返。「以前,這裡環境髒亂,大家都想往城裡搬。現在環境變好了,大家都紛紛搬回來住。」村民王大嬸牽著剛會走路的小孫子在村委會旁的小遊園玩得不亦樂乎。

幾年前,農科村還是雜草叢生、斷壁殘垣的景象,村民戲稱是「看在眼裡髒得慌,晚上走路嚇得慌,守著危房怕得慌」的「三慌村」。如今,經過美麗鄉村建設,村裡的路寬了、衛生乾淨了、綠植也多了,周末還會有一些周邊的遊客來鄉村旅遊。

全域秀美,美在「面子」,重在「裡子」,光靠一時的整治,而忽略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難以形成「長治久美」的格局。蓮花賀村新莊灣積極探索農村人居環境長效治理機制,讓人人愛護環境、人人參與生態建設成為百姓的自覺行動。

該村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按照「掃乾淨碼整齊清到邊,一巷道一網格,黨員擔任巷長,每月評比一回」的要求,實行「一灣三機構(黨小組,理事會,監督會),一巷有三員(監督員,保潔員,糾紛調解員),每家三任務(掃乾淨,碼整齊,植綠護綠),一卡曬落實」舉措,全面打造新時代新農村的新面貌。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太和鎮的老百姓們正在用「巧手」,編織著自己的美麗幸福家園。

樂了生活 文旅融合留住最美鄉愁

石墩、階梯……在陳太村四十八蹬風景區,處處可以感受到歷史的滄桑,三層48個階梯的原貌帶著時代的記憶,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鄉愁味道,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1月2日,來自黃石的遊客李女士告訴記者:「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曬照片,覺得好神秘,不自覺被這種濃濃的四十八蹬文化吸引過來了。」

群山環抱中的陳太村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

原來,相傳太窩堖下的七壪房,有一孤兒寡母相依為命,為了生計,母親帶著16歲的兒子在太窩堖開荒種地。太窩堖是村民出行的必經之地,路窄坡陡,一條羊腸小道,翻嶺而過。一天,一位老人摔倒在山道上,母子二人為老人包紮後並送老人下山。謝過之後,老人發自內心感慨「要是砌有石階就好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此後,母子二人留心散落在旮旮旯旯裡合適的石頭,今天抬一塊,明天背一塊,將小道陡峭處,砌成一條5尺寬,48蹬石臺階。母子砌石蹬的事不脛而走,全村人為之感動。大家紛紛加入到修路的隊伍。很快,一條長達232蹬的石階路修築成功。為了紀念母子二人的善舉,這條石階路取名「四十八蹬」。

自此,這對母子的精神和品質就留在了後人的心中,陳太村的發展也正得益於鄉賢的帶動。2018年,陳青峰、陳勇、陳從班、陳義祥等鄉賢回村出資建立了陳太村四十八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美麗鄉村建設。

「陳太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底蘊的鄉村,輝煌時期百家興旺,戰爭時期斷壁殘垣,經歷了興盛和千瘡百孔。」陳青峰說,「我們對家鄉都有一份深厚的感情和執念,古蹟恢復對於陳太村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周末來遊玩打卡的人數達到了2千餘人。」陳太村黨支部書記陳國民說,近年來,陳太村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特色,利用牌子鑼、湖北大鼓非遺文化,在大戲臺以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吸引外面的遊客到陳太村打卡,將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為陳太村老百姓創收。

1月3日午後,陳世如正在自家院落練習創編的湖北大鼓。「現在村裡發展鄉村遊,不僅可以讓遊客感受看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吸引大家過來旅遊,一舉兩得。」

「就是就是,大家現在學習的興趣高漲。」鄂州市非遺傳承人陳國民在一旁介紹道:如今,金壢村的高玉星、夏竹枝、陳秋梅等婦女拜他為師,一些外地音樂學院的學生也慕名前來學藝。他表示,將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守護陳太這一獨有的地域文化。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遊客對旅行的訴求不再是去看單一的景點,陳太村的文化氣息已成為太和一張特色的文化名片。

鼓了「錢袋」 特色農業發展步穩蹄疾

太和美,美在風景,更美在產業。

「這個大棚裡種的是草莓,那邊是黃心火龍果,再那邊是盆栽有機藍莓,還有……」胡進村黨支部書記胡寶慶說話時也不閒著,整枝、澆水,有條不紊。

「今年白芨賣得好的話,村集體經濟破百萬元不成問題。」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眼前這個山水環繞、繁花滿眼的胡進村,2017年之前還是一個無資源、無資金、無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窮山村。

2017年,胡進村成立金雞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整合村內510畝的零散土地、荒山荒地流轉至公司,以「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為一體的模式,大力發展林果產業。

2018年,胡寶慶在已有的普通草莓品種基礎上引進了「白雪公主」品種;2019年,又在已有的普通藍莓基礎上,引進了「優瑞卡」和「天后」有機盆栽藍莓品種;今年,又引進了黃心火龍果,又名「燕窩果」。

「明明原有產品不愁銷量,為何要不斷引進新品種?」記者不禁發問。

「要種就要種特別的。」胡寶慶說:「村裡產業發展至今已有四年了,要想立足市場,不被淘汰,就必須做別人沒有的,做優做精,才能做強做大。」

目前,胡進村的產業基地有草莓、有機盆景藍莓、黃心火龍果、聖女果等10餘個品種,可以做到月月有果摘。

「真是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找到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現在在基地做事,既能就近照顧家裡,還能賺一份不錯的工資,我也是知足了,而這一切還真得感謝村裡的產業發展,讓我們農民也跟著受益……」談起如今的生活,70多歲的柯愈安感激不已。

2019年,村裡種植基地共安置困難群眾36人、吸納部分務工村民100餘人,村民人均務工收入達5000元。

目前,胡進村已打造了竹弄坊、觀景亭、「花果山」、農耕園、紫薇花廊、趣味楓林等休閒區,形成了集果品採摘加工、科普體驗、「莓」您喊泉、情歌傳唱、網紅打卡等娛樂於一體的田園觀光綜合體。

「下一步,我們準備著手建設民宿、農家樂,將田園採摘遊發展為真正的鄉村旅遊。」談起未來,胡寶慶眼裡滿是憧憬。

近年來,太和鎮結合自身條件,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推動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加快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方式,全鎮共流轉土地36130畝。東部幕阜山脈帶主要發展林果種植示範基地34個;沿314省道一帶主要發展蔬菜、花卉種植,有合作社、種植基地12家;沿湖溼地區發展湘蓮、有機水稻、稻蝦共作、河蟹共養特色水產品養殖基地。今年新增稻署果種養殖合作社、緣綠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南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十八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11家。全鎮實現了「一村一品」,種植、養殖基地或合作社實現全覆蓋。

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常辰)

【來源:中國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塊磚換來美麗庭院——吉林永吉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見聞
    新華社長春12月3日電 題:一塊磚換來美麗庭院——吉林永吉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見聞新華社記者段續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口前鎮歪頭村,農戶的院子裡都鋪上了方磚,乾淨整潔。村民們都說,小小一塊磚,換來了美麗村莊。前幾年,歪頭村的農戶院裡,可不是如今這般亮堂。雖然政府投入資金修村道、建廣場,可農戶的院子裡依然髒亂,柴草垛和泥土混在一起,被牛羊踩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農村不就是這樣?」「整那些沒用的幹啥?」——許多農民已經習慣在雜亂的院子裡生活,不願意收拾。
  • 美麗鄉村入畫來_旅遊_中國西藏網
    近年來,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積極謀劃落實,得益於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參與、辛勤付出,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推進,一個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實現了華麗蛻變,讓雅礱兒女嘗到了村(居)環境改善、生活品質提升的甜頭。  「過去在村子裡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
  • 濱海:治理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
    中國江蘇網4月30日鹽城訊 綠樹成蔭,河道、村道乾淨整潔,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一幅乾淨宜居的新農村田園畫卷映入眼帘。鹽城市濱海縣大力實施「四治理、四提升」行動,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推動農村面貌大改善、大提升,為群眾塑造一個乾淨整潔、田美水秀、藍天白雲的美麗鄉村。在濱海縣天場鎮秉義村,一眼望去,村主要幹道寬敞整潔,路邊分類垃圾點安排有序,河岸風光宜人,令人耳目一新。
  • 醉美山鄉入畫來——遂川縣營盤圩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掃描
    走進遂川縣營盤圩鄉小夏村,仿佛走進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座座錯落有致的民房,一排排放置有序的柴火堆,一陣陣迎面撲來四溢芳香錦簇花團,一處處鬱鬱蔥蔥的搖曳綠植……今年以來,營盤圩鄉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經驗,重點圍繞整治提升村容村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文明鄉風引領等工作,探索打造一個依託優勢生態資源、發展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的鄉村振興山鄉樣板
  • 黨建帶動 因地施策 成風化俗 黎明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先後投入資金23萬元新建了綠化廣場,改造了村部廣場、農家書屋,百姓文娛活動有了新載體,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撐。村黨支部堅持以黨建示範引領助力鄉村治理、人居環境改善,在鄉村振興項目實施中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宣傳班」「黨員先鋒隊」「黨員志願服務隊」,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項目建設中的作用。
  • 美麗鄉村新風貌 宜黃縣圳口鄉人居環境整治顯成效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通訊員郭浩、寧思敏報導:近年來,宜黃縣圳口鄉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圍繞「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理、農村汙水得到集中有效處理、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治理」的總體目標,在全鄉範圍內掀起一場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攻堅行動,讓美麗圳口從青山綠水中緩緩走來。垃圾「革命」 革出鄉村新風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改變鄉村環境面貌,要從最基礎的垃圾治理做起。
  • ...打造出高品質美麗鄉村 北碚區金刀峽鎮人居環境整治試點探出新路
    鎮上啟動人居環境改造後,這種景象再也看不到了。」「現在水塘溝渠、道路兩側、房前屋後都清掃乾淨,整個村子既整潔又漂亮,一點不比城裡差。」11月26日,北碚區金刀峽鎮勝天湖村村民談起村裡的變化,既感慨又自豪。農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既扮靚了鄉村,也讓金刀峽鎮登上中央文明委公布的新一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名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 陸豐市碣石鎮蓮花村打造優美整潔的鄉村人居環境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從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蓮花村了解到,該村以「美麗宜居蓮花」為目標,打造優美整潔的鄉村人居環境。在2020年12月,市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督查評比中,被評為第二片區「最美麗村」。
  • 生活更美麗 太原市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掃描
    太原市以「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為載體,選樹了100個城郊融合型、產業帶動型、生態提質型、特色保護型、移民搬遷型等不同特點和發展模式的美麗鄉村,打造了一批美麗宜居精品村、樣板村、示範村,將歷史、傳統文化上牆,形成了具有唐風晉韻特色的太原風貌。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廁所改造、垃圾回收、汙水處理等,加快補齊農村環境治理基礎設施短板,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 一片山水 生態價值幾何 鄂州好生態換來「真金白銀」
    圖為:荷葉田田荷花香,鄂州鄉村處處是美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壽江 攝)  圖為:鄂州梁子湖畔美麗鄉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壽江 攝)  一棵樹,通過交易,很容易確定它的價格;但是,一棵樹的生態價值值多少錢,沒人說得清。
  • 清潔 環保 美麗 宜居——太原市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掃描
    太原市以「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為載體,選樹了100個城郊融合型、產業帶動型、生態提質型、特色保護型、移民搬遷型等不同特點和發展模式的美麗鄉村,打造了一批美麗宜居精品村、樣板村、示範村,將歷史、傳統文化上牆,形成了具有唐風晉韻特色的太原風貌。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廁所改造、垃圾回收、汙水處理等,加快補齊農村環境治理基礎設施短板,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 「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新楹聯新年畫評選結果公示
    橫批:幸福鄉村 一等獎 陳亮 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 田野流金,芳菲春色甲天下; 農家入畫,美麗鄉村看廣西
  • 5分鐘鄉村設計小課堂|美麗庭院DIY營造指南
    (孟浩然《過故人莊》) …… 古今多少文人雅士嚮往鄉村田園生活,嚮往有一處庭院,種菜養花,耕讀詩畫,怡然自得。 那什麼是庭院呢?
  • .| 白銀市白銀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掃描
    郊野段工程概算總投資6.67億元,北起白榆公路汙水處理廠,南至水川鎮黃河入河口,全長23公裡,主要包括河道整治、白銀-青城旅遊公路改建、慢道修復、橋涵建設、遊客服務中心、水系連通、美麗鄉村和大環境綠化等8項建設內容。昔日一條城區排汙洩洪的通道,一個生態治理的堵點,一彎砂場林立、垃圾遍布的沉寂河流,一躍成為注目焦點,再造秀美河川的蝶變之夢。
  • 霑益區播樂鄉:「四個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為進一步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播樂鄉強化措施,上下聯動,「四個突出」,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幹群同心協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過程中,形成人人愛護鄉村環境衛生的新風尚,塑造群眾共建和諧美麗鄉村的良好形象。
  • 風靡日本的「地雷妝」,到底有多雷?
    其實「地雷妝」源於另一個名字「地雷女」,指的是像地雷一樣,「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一旦接近了就會發現不·得·了·了」的存在。地雷妝的特徵是沒有哭過一樣紅紅的眼睛、沒有血色感的蒼白皮膚和暗調唇色,有一種病態感,所以也被稱為「病嬌妝容」,並且多與哥德式洛麗塔或是黑色系華麗洋裝搭配。
  • 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舟山書寫美麗鄉村海島風景線_杭州網
    近年來,舟山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決策部署,以漁農村改革先行者、城鄉融合示範區和鄉村振興海島樣板地的行動自覺,實施美麗鄉村全域發展「3+1」創建行動,擦亮美麗小島、美麗鄉鎮、美麗風景帶「三大創建」品牌,打造浙東海洋風情區塊,書寫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在建設「重要窗口」海島風景線中精心繪就「島島是花園
  • 太原市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掃描
    太原市以「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為載體,選樹了100個城郊融合型、產業帶動型、生態提質型、特色保護型、移民搬遷型等不同特點和發展模式的美麗鄉村,打造了一批美麗宜居精品村、樣板村、示範村,將歷史、傳統文化上牆,形成了具有唐風晉韻特色的太原風貌。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廁所改造、垃圾回收、汙水處理等,加快補齊農村環境治理基礎設施短板,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 鄭州市實施「美麗鄉村」項目建設 打造美麗新家園
    山區面積佔全鄉總面積70%的登封市唐莊鄉,過去山路崎嶇,房舍破舊,如今則舊貌換新顏:村裡處處芳草如茵,綠樹成蔭,社區建設如火如荼,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產業方興未艾。「這都多虧了國家和省市推行的『美麗鄉村』項目建設!」10月9日,唐莊鄉中心社區的居民如是說。  登封市唐莊鄉中心社區美麗鄉村項目是2013年鄭州市爭取到的省級美麗鄉村建設2個試點之一。
  • 湘潭縣茶恩寺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掃描
    (記者 李容容 攝)建設美麗村莊 助力鄉村振興——茶恩寺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掃描湘潭在線5月29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容容)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寬敞的路面,整潔的民居……5月27日,記者走進湘潭縣茶恩寺鎮茶花村,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