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去內科檢查身體,一般都躲不掉血常規檢查,雖然價格不貴,但每次被針扎一下也是很難受的。每次血常規檢查做完後,都感覺沒有效果沒查出什麼病,好像白白浪費錢了。做血常規可以查出來的病有很多,很多人覺的血常規檢查沒用,都是因為你不懂得怎麼看檢查單。
血常規可以查出什麼病?
血常規雖然只是取了一點血做檢查,但能從裡面得到很多信息,比如,可以查出一個人是否被病毒感染。因為人在感染病毒後,免疫細胞會去製造一個牢籠困住病毒清理它們,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例如,常見的病毒性感冒,病毒感染導致的白血病,也是可以通過血常規查出來。尤其是免疫器官發生病變的時候,查血可以先得到提醒信息。
而身體缺少營養素的時候,也會引起疾病,在查血常規的時候就會有數值改變提醒患者。不管是身體哪裡出現炎症了,做血常規都能查出來,只是要想知道具體是哪個部位發炎,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檢查。血常規還是很有用的,不要排斥檢查,每次只取一點血,不用擔心失血太多。
血常規檢查單上哪些指標最重要?
人們拿到血常規檢查單的時候,就會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數據,都不知道該看哪一個指標了。其實,這些數值裡面有3個是非常重要的,忽視了可能錯過疾病提醒信號。
一是中性粒細胞,很多人看的是白細胞指標,確實,這個指標是重要,但中性粒細胞指標也很重要。因為這兩個數值都升高了,有個小箭頭提示,說明體內有被病毒感染,需要根據身體情況,服用一些抗生素減輕炎症,清除體內的病毒細菌。
二是血紅蛋白的濃度,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貧血,就會去檢查紅細胞數量,但身體要是有其他問題也可能導致數值異常。不如結合血紅蛋白的濃度一起看,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貧血。何況,看血液是否發生病變,也會從血色素指標來看,結合多個方面的數值,也能全面地了解身體情況。
三是血小板,這個數值是高於正常水平,還是低了,都是代表異常,因為血小板的指標太高了,就是在反映血液黏稠度高,血栓可能會出現。要是血小板的數值太低,其他兩個數值也低於正常水平,要注意是血液不足,身上可能有出血情況。最好做個詳細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及時的治療,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不過,人隨著年紀的增長,血液的數值會發生改變,老年人有點貧血也是正常的,生活中注意補血,常吃蛋白質佔比高的美食,多補充水分,是可以起到緩解效果的。在過了45歲後,建議每年定期檢查血常規,在身上頻繁出現一種異樣的時候,更應該去檢查一下。再加上其他的檢查項目,基本上都能找出來你是得了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