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0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無論是日常體檢,
還是生病就醫,
在各類大大小小的檢查項目中,
血常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項,
人人都有必要完成此項檢查。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我們拿到一張血常規報告,
除了看檢查結果中高高低低的箭頭,
還要注意哪些指標?
如何快速看懂血常規報告?
(圖片來源於網絡)
3項最重要指標
要知道,一個血常規報告裡共有二十幾條項目。對於醫生而言,每一條都要知道其意義,但對於普通檢查對象而言,只需要關注其中最重要的3項: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這3項指標最直觀反映我們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這3種主要成分的情況。
血液成分示意圖
圖片來源:@上海市同仁醫院
白細胞:抵禦侵襲的排頭兵
圖片來源:@上海市同仁醫院
白細胞是我們抵禦外界各類病原體侵襲人體的屏障,具體細分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
白細胞升高或減少都有一定意義,各項白細胞工作側重點不同。比如:細菌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升高;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升高,白細胞總數可能降低;瘧疾、活動性結核時,單核細胞升高;寄生蟲感染、過敏時,嗜酸性細胞升高。
除了感染,嚴重外傷、大出血、中毒、血液系統各種疾病等情況,也會引起白細胞異常改變。還有一些生理性表現,如劇烈運動、環境溫度劇變、情緒激動、妊娠期等,也可使白細胞升高,這些需要結合病史詳細鑑別。
紅細胞:輸送氧氣的運輸兵
圖片來源:@上海市同仁醫院
血常規中紅細胞方面的指標,主要有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等。
其中,血紅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結合氧氣、輸送氧氣。血紅蛋白如果降低,很有可能患有貧血,可以引起頭暈乏力心悸等不適,嚴重則會引起重要臟器功能減退、造血原料缺乏(鐵、葉酸、維生素B12)、丟失過多(失血)、骨髓造血異常(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等都會引起貧血。反之,血紅蛋白升高也有意義,吸菸、慢性肺部疾病、高海拔、脫水、血液系統腫瘤等均可引起。
發現上述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原因,針對病因治療。
血小板:血管壁的維修兵
圖片來源:@上海市同仁醫院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促進凝血,維護血管壁的完整性。
常見的血小板減少原因有:急性感染、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機能亢進、藥物或理化因素、再障、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等。
常見的血小板增加原因有:急性感染、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失血、溶血、脾切術後等。
血小板計數減少會引起出血,增多則會增加血栓風險。因此,若有血小板計數的明顯異常,包括減少或增加,均要進一步檢查原因。
血常規3項主要指標對快速看懂血常規報告有一定幫助,但不可因此妄自診斷。這是因為血常規中各項指標的變化受疾病及非疾病等多種因素影響,當我們看到血常規報告出現異常提示時,切莫驚慌,更不能單憑一兩個異常指標就判斷身體不健康,而是要結合病史,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必要時進行複查以及進一步檢查。
科普來源:
@上海市同仁醫院
原標題:《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