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長 孩子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醫生教你一秒讀懂

2021-01-07 上遊新聞

這幾天,家住渝北區4歲的聰聰感冒了,咳嗽發燒,折騰了3、4天都不見好轉,於是媽媽帶上聰聰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門診就診。醫生聽了聰聰的病情後,建議先做一項血常規檢查。當拿到檢驗報告時,聰聰媽媽看著箭頭朝上朝下的指標,宛若看著天文數字,一頭霧水。

「真的看不懂,有時候問了醫生,也不明白,還是多希望自己能看懂,因為感覺血常規對孩子的用藥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聰聰媽媽說。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門診醫生說:「不止聰聰媽媽,其實很多家長在拿到孩子的血常規報告後都只有問醫生,但是看得出來很多家長都很想知道血常規裡面的『秘密』。」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禮嘉分院兒童體檢中心丁媛醫生表示:家長不妨學習一下,快速簡單地讀懂血常規報告三大重點項目: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

白細胞:淋巴細胞升高 病毒感染風險大

丁醫生說:「我們可以把白細胞比喻成保護人體的軍隊,它主要起著消滅敵人,也就是消滅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作用。白細胞相關參數可以幫助判斷人體是遭到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白細胞家族中有5個兄弟,分別是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白細胞總數升高及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升高,則提示人體遭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當白細胞的總數升高、降低或正常,淋巴細胞的百分比升高,則提示人體遭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及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升高,則常常提示有過敏、感染(如寄生蟲感染)、血液系統疾病、或者免疫性疾病的存在。

丁醫生強調:嚴重的細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兒童也會出現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下降,所以白細胞的水平只能做初步判斷,很多具體情況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綜合判斷到底是什麼病原體感染。

紅細胞:6到14歲小於120可診斷貧血

丁醫生將紅細胞比喻成人體內的「運輸隊」,它把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把回收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排出體外。血紅蛋白(Hb)是紅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血紅蛋白降低提示存在貧血的情況。各年齡段兒童的貧血診斷標準有所不同。在新生兒期,血紅蛋白<145 g/L,1~3 月時<90 g/L,4~6 個月時<100 g/L,6 個月~6 歲時<110 g/L,6~14 歲時<120 g/L,可以診斷貧血。

對於貧血的孩子,醫生會結合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指標大致判斷貧血的原因,如是否有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需要注意的是,機體發生感染時,可導致暫時性的貧血。隨著疾病恢復,孩子的貧血也會自行恢復,所以動態隨訪血常規很重要。」丁醫生說。

血小板:明顯降低或高要及時就診

血小板可以說是血管內的修補匠,當血管有破口時,它負責把破口封堵上,避免大量出血,因此血小板是判斷有無出血風險的指標。此外,血小板對維持血管完整性也有重要作用。血小板計數通常在100~380×10^9/L(新生兒除外),若出現降低或明顯升高等情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及時就診,由專科醫生幫助尋找病因並進一步治療。

另外,家長們會發現,血常規報告中除了之前提到的三大重點項目,還有其他帶「↓」和「↑」的項目,這些項目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向家長解釋清楚。

上遊新聞記者 黎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孩子感冒為什麼總要扎手指 兒科醫生告訴你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對於常見病,一遇到發燒就輸液,因為沒有驗血報告去判斷是病毒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只能下『三素』應對,這就帶來了抗生素的濫用。」戴汝均認為,扎手指看血常規化驗的一項重要意義就是指導感冒用藥。導致孩子感冒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病毒和支原體這幾大類。若孩子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感冒,則需要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而如果只是病毒感染導致的感冒,則沒有必要用抗生素。
  • 怎麼看懂孩子血常規?兒科醫生教你三分鐘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四、感冒發燒需要檢查血常規嗎?多久檢查血常規?五、孩子感冒發燒時,醫生怎麼評估血常規?剛才我們也說了,通過以上情況判斷,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的,對於家長們分析孩子的感冒發燒情況足夠了。但是有些感染時,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改變和上面說的不相符,如果家長們還有鑽研精神,請看下面的第五條,孩子感冒發燒時,醫生怎麼評估血常規?3、C反應蛋白是什麼?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上)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驗血單上的各種箭頭看得你心慌?醫生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醫學技術指導:嘉興市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 郭曉珺  每次感覺不舒服去看病,醫生怎麼總讓人驗血血常規報告拿到手了該怎麼看?報告上這麼多箭頭,情況是不是很嚴重?相信每個去醫院就診的病人心裡總會有這樣的「三連問」。日前,記者就帶著疑問採訪了嘉興市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曉珺,請專家手把手教大家看懂血常規報告。  為什麼醫生總叫人驗血?  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咳嗽、發燒或者肚疼腹瀉去醫院,醫生總是會說「先去驗個血」。
  • 手把手教你看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
    朋友的寶寶6個月了,第一次做指尖採血,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咦,怎麼有幾項不在參考範圍內?寶寶不會有啥問題吧?朋友急性子,等不及排隊問醫生,隨手就把化驗單拍了照片給我看。這讓我想起咱們粉絲也在文章下留過幾次言,讓糕媽教大家解讀下血常規報告。好的,之前一直沒有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今天糕媽就來手把手實例分析,教大家初步讀懂寶寶的血常規,心裡先有個底,跟醫生交流時也更能理解醫生說的話。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要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醫院,十有八九是被醫院的抽血化驗流程給嚇怕了。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
  •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正確看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大家好~我是呼吸科醫生秦強,很開心加入「醫知袋鼠」(jjkkczj)的科普醫生團隊,能夠利用醫知袋鼠這個平臺與大家分享科普知識。很多寶寶感冒發燒去醫院,經常要做這一項檢查:血常規。面對滿是數字的化驗單,家長們往往是一頭霧水:化驗單上的數字說明了什麼?
  • 一圖讀懂血常規,門診坐班有訣竅
    血常規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血常規結果可以反映出人體許多的變化,但眾多的檢查結果你真的都完全掌握了嗎?這項基本功你是否夯實了呢? 接下來看一下,你對血常規的解讀到了哪個階段吧。
  •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教你看懂這三項,輕輕鬆鬆弄明白
    每次生病的時候去做檢查,首先要做的就是血常規檢查,因為血液指標能反應出身體的健康狀況。但是人們在拿到血常規,都是一頭霧水,看不懂報告也不知道報告的意義是什麼。就算做這個檢查很便宜,人們也有很大的牴觸心理,甚至還會覺的被騙錢了。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清楚,血常規檢查有什麼作用,如何看懂血常規報告。
  • 一圖讀懂:3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
    一圖讀懂:3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 導語 血常規報告單不會看?
  • 血常規結果怎麼看?主要有三個指標,手把手教你
    血常規結果怎麼看?在教大家看血常規的結果之前,先教大家怎麼看化驗單。下面是一張血常規的化驗單,有五列,大家關注第一列和第三列,第一列是項目名稱,我們來看第一列第一行,白細胞計數,然後看第三列,可以得出,白細胞計數的結果為6.9,然後跳到最後一列參考值,白細胞計數的正常值範圍為4-10,6.9在這個範圍內,所以,白細胞計數是正常的。
  • 孩子高燒醫院排隊400號,醫生只顧打私人電話,網友:家長活該!
    從她抱著孩子坐下開始,醫生就在打電話,她出於禮貌等了一會兒,卻沒看出醫生有要掛單的意思。從醫生的話語中琳琳能聽出,是醫生家有親戚病了,剛剛送去醫院,家人希望醫生能幫忙託託關係,等天亮了找個好大夫再安排個床位。  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了,醫生這個電話打了有兩分鐘還沒掛斷,琳琳的女兒吃完藥後也沒完全退燒,還難受地咳嗽上了。
  • 教你如何看血常規報告單
    原標題:教你如何看血常規報告單 2013.01.21 > 血常規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檢驗。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通過觀察紅細胞(俗稱紅血球),白細胞(俗稱白血球)、血小板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判斷疾病。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 血常規報告單裡的秘密,其實是因人而異,如果準媽媽想自己血常規報告,只需要好好學學怎樣看血常規報告單,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不正常。準媽媽該怎麼辦呢? 血常規報告單怎麼看?
  •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圖片來源於網絡)當我們拿到一張血常規報告,除了看檢查結果中高高低低的箭頭,還要注意哪些指標如何快速看懂血常規報告?
  • 三分鐘看懂寶寶血常規報告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這年頭當爹媽的技能要掌握很多,尤其是孩子一生病,掛號-問診-驗血-出報告,一個環節也少不了,只是當面對一份血常規報告時,懵了!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張血常規報告:看這密密麻麻幾十項的指標還有上上下下的箭頭是不是讓你心亂如麻又各種怕怕?別擔心,Parents教你三分鐘(?)看懂寶寶血常規報告單,立馬感覺自己棒棒噠!通常來說,報告單的主體表格包含4個核心指標: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計數(PLT)及C反應蛋白(CRP)。
  • 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單,和常見異常
    血常規報告單上項目眾多,家長只需要大致了解以下幾個基本項目:1.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可以通過看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簡單判斷。如果有感染症狀,WBC和N%的值明顯增多,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WBC正常或低於正常值,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等都在發生變化。
  • 搞懂這三個數值,1分鐘教你讀懂血常規
    搞懂這三個數值,1分鐘教你讀懂血常規
  • 3分鐘教您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到底血常規是查什麼的
    現在我們感冒了去醫院,醫生總是告訴我們:取驗個血吧。排隊驗血等半天,拿著化驗單小心翼翼地遞給醫生,沒想到醫生拿著就看幾眼,感覺被糊弄了,瞬間就有點後悔查血常規的感覺。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怎麼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再也不抱怨。
  • 一圖讀懂,原來解讀血常規可以這麼簡單
    在醫院,醫生常開的血液化驗項目裡,血常規大概最常見了。感冒,發燒,拉肚子,頭暈,頭痛等等常見小毛病去醫院做檢查,也是從血常規開始的。化驗單上那麼多項目,是怎麼看的?別急,我們先來看如何讀懂血常規。
  • 教你看懂血常規!
    只要看準四點,那麼基本上你也就知道這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了。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血常規中的白細胞數(WBC)在血常規化驗單中,有一項血常規指標為WBC,就是指白細胞數量。我們在小學就學過,白細胞具有吞噬和殺滅細菌的功能。因此,這項血常規指標,反映了我們體內抵禦和殺滅致病微生物能力的強弱。普通成年人的白細胞數量應當在:4.0~10.0X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