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緣》引討論 支持失獨家庭再生育呼聲高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3歲女童患罕見腦積水頭圍達87釐米,顱骨嚴重變形、頭皮潰爛生蛆,採用3D列印技術成功取骨換頭,挽回生命;獨生子車禍身亡,為了丈夫45歲高齡產婦冒著生命危險再次懷孕生子,重拾生活希望。

    昨晚,北京衛視醫療紀實節目《生命緣》,獨家還原了兩個特殊病患生死邊緣的重生。「大頭娃娃」涵涵的慘痛經歷惹觀眾心疼,高齡再生育的失獨夫妻更引發全民大討論,《生命緣》全民話題「你贊成失獨家庭再生育嗎」吸引了20餘萬網友熱議投票。

    第三季《生命緣》已經成功熱播六期,無導演、無編劇、反作秀的真實記錄讓每一期節目、每一個平凡人物都折射出巨大的生命力和精神能量,迅速成為熱議焦點,節目也在娛樂節目充斥的周日晚間檔獨樹一幟,愈發亮眼。

    三歲「大頭娃」成功取骨縮腦腦積水裝滿一個大臉盆

    年僅三歲半,頭顱重達20斤,頭圍竟然高達87釐米,顱內85%是腦積水,這個曾被媒體廣泛報導的湖南株洲「大頭娃娃」涵涵,從去年9月開始,不僅嚴重感染,且幾近失明,不停瘋長的頭顱隨時會使她失去生命。

    手術迫在眉睫,要想保住涵涵的性命,只能「換頭」。最終方案確定,先將已經完全變形的頭骨全部取出,再將腦中積液排出,最後用一個人工金屬鈦網代替頭骨,達到縮小頭部的目的,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手術。

    2015年7月14日早上9點到次日凌晨2點半,經過多科室專家17個多小時的努力,手術取得成功。術中涵涵顱內被引流出約7.5升液體,可以裝滿一個大臉盆。被大頭壓迫至無法站立的涵涵,終於將迎來新生活。

    涵涵的遭遇惹來無數網友心疼,「可憐的女孩兒,看著心酸。」一些已經為人父母的觀眾更表示邊看邊抹眼淚,「傷在兒身,痛在娘心啊,父母該有多痛苦。」不少人表示希望聯繫上節目組,獻出自己一份愛心,「希望天下的兒童都健康平安。」

    術後各種感染風險、亟待恢復的視力……涵涵要面臨的挑戰還很多,可最大的傷痛,是在病痛時無法面對而離家出走的媽媽。節目播出後,網友紛紛在網上接力,希望把節目傳遞出去,讓涵涵的媽媽能看到女兒堅強戰勝病魔,呼喚她早日回到女兒身邊。

    45歲失獨產婦剖腹產男嬰 84%網友支持「失獨家庭再生育」

    山東濟寧的何敬運、劉桂蘭夫婦曾經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兒子孝順、孫女乖巧。可天有不測風雲,去年的一天,兩人的獨生子打工時遭遇車禍,最終搶救無效去世!夫妻兩連兒子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從此,這對苦命父母的世界崩塌了……

    看著日漸消沉的丈夫,劉桂蘭心如刀絞,她決定再給丈夫生個孩子。45歲高齡,輸卵管堵塞,丈夫也患有弱精症,幸運的是,命運最終眷顧了這個幾近絕望的失獨家庭,兩人在醫院進行不孕不育手術一個月後,劉桂蘭成功懷孕並於九個月後剖腹產下一男嬰。

    看到妻子用生命換來的孩子,老實巴交的何敬運哭了;看到檢查一切正常的孩子,一向堅強的劉桂蘭也哭了;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哭了,這對苦命夫妻的重生之旅讓人潸然淚下,同時為何敬運與劉桂蘭重拾人生希望而歡呼叫好。節目引起大眾對「失獨家庭」這個隱性群體的關注,兩人的遭遇更引發全民大討論。

    《生命緣》全民話題「你贊成失獨家庭再生育嗎」吸引了20餘萬網友參與討論和投票,84%的網友以絕對高票數贊成失獨家庭再生一個孩子,「孩子承載著整個家庭的希望,再要一個孩子也是重拾人生信心。」而16%的網友則擔心高齡產子對產婦和胎兒帶來的風險。

    據統計,中國的失獨家庭已超百萬,且以每年7.6萬個的速度增長。失獨家庭最害怕的就是失去生活的希望,雖然觀點有所差異,但網友們一致呼籲應該給「失獨家庭」更多關愛,讓他們減輕喪子之痛、重拾生活希望。  

相關焦點

  • 生命緣:3歲女孩頭顱重達20斤 換頭手術創奇蹟
    生命緣:3歲女孩頭顱重達20斤 換頭手術創奇蹟2015年08月12日 09:19:47來源:新華娛樂失獨、年近半百的夫妻,想通過受孕擁有第二個孩子,讓原本悲傷的家庭重拾生活的快樂。然而45歲高齡產婦卻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受孕,在懷孕7個月時孕婦與腹中胎兒卻要經受痛苦磨難和生死挑戰。這個帶著失獨家庭所有希望的小生命到底能否平安降臨人間?8月12日晚21:18分,北京衛視《生命緣》真情講述。
  • 68歲失獨奶奶,備孕成功懷上雙胞胎,網友:不太理智
    但此時張奶奶已經68歲,身體狀況明顯不適合生育。為此,張奶奶堅持冬泳,鍛鍊身體,終於將身體調整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為此她去做了試管嬰兒並成功受孕,懷上了一對雙胞胎。 分析 在生活中有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上了年紀之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心裡遭到了巨大的創傷,畢竟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是難以承受的。有一部分失獨老人就會萌生出再生一個孩子來延續他們的希望與生命。但是老人們的身體往往存在著各種問題,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約。
  • ...生育委員會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關於創建幸福家庭工作的實施意見
    (四)健康生育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出生缺陷幹預力度,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優孕優生公共服務。探索建立並完善全市出生缺陷預防體系,全面推進免費孕前優生健康篩查,力爭在「十二五」末,計劃懷孕夫婦優生科學知識知曉率達到80%,對生育病殘兒夫婦再生育優生指導率達100%。建立科學高效的藥具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完善社會化、多元化發放體系,實現免費避孕藥具發放服務均等化、全覆蓋的目標。
  • 湖南一幹部寫失獨家庭報告文學:他們失去太多
    他先後創作了《創造生命的奇蹟》、《中國媒婆眾生相》、《女孩,你別哭》等作品。  中國自1980年代初開始推行獨生子女政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此後,執行該政策又不幸失去子女的家庭不斷浮現,「失獨者」逐漸成為一個群體躍入公眾視野。  20多年的計生工作經歷和這次深入的訪問調查,讓韓生學得以掌握很多內情,看到太多真實的情況。
  • 未來的丁克或者失獨的中國家庭面臨養老和繼承問題——誰來解決?
    主題:若干年後,失獨家庭和丁克家庭的大量房產無人繼承,該怎麼辦?筆者想回答一下可能未來未來該種家庭誰來負責養老問題,和未來誰來繼承的問題,這個日後的問題可是需要發人深省的。我國家庭安全問題表現為:一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成為我國家庭的主要形態;二是2010年我國有60萬戶丁克家庭,並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其衍生的養老、情感等家庭問題將外溢為社會問題;三是我國每年「失獨家庭」增加7.6萬個,已累計超過100萬個,還有數量較大的「殘獨家庭」;四是我國傳統的大家庭形態目前演化為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類型核心化、家庭結構簡單化、家庭形態多樣化,這使得家庭功能與需求的對應結構和均衡條件發生重大變化
  • 優比招募合伙人 共享千億輔助生育市場紅利
    加之二孩政策的放開,僅2017年二孩數量就上升至883萬人,失獨家庭數量也在激增,在2010年達到84.1萬戶,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百萬戶。由此,提高生育率、解決不孕不育與優生優育的問題尤為重要,輔助生育領域萬億需求市場已經浮現。作為專業境外試管醫旅的門戶網站,優比現發起輔助生育合伙人招募計劃,與合伙人共享跨境醫療行業巨大紅利,幫助眾多不孕家庭完成生育夢想。
  • 失獨母親盛海琳60歲高齡生雙胞胎,10年過去了,生活現狀讓人擔憂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言道,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對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來說,父母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唯一的孩子會出什麼意外,因為那樣的打擊是很多人都無法承受的痛苦。但現實總是殘忍的,生活裡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失獨家庭,原本有著可愛孩子的他們在失去孩子後變得脆弱和蒼老,原本正常的生活也變得一塌糊塗,而有些人為了緩解這種痛苦,即便是冒著大風險也要嘗試高齡產子。
  • 可豆生命:一個靠譜的三代試管嬰兒服務機構,是怎樣的?
    可豆生命提供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試管嬰兒服務,從前期試管諮詢、試管就診、驗孕成功再到順利生產,可豆用專業保障試管成功率,用品質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成功為近萬家庭提供三代試管服務,是國內備受客戶好評的專業輔助生育機構之一。
  • 網友熱議《再過把癮》主題歌 張杰版呼聲高
    網易娛樂1月25日報導 葉京導演,秦海璐、黃勐主演的電視劇《再過把癮》今年即將在屏幕上亮相,主題歌《哭砂》近日在網上開放試聽後,收到了來自各地網友的熱烈迴響。上周,電視劇《再過把癮》在網上公布了該劇的主題歌《哭砂》,這首老歌此次由張杰、王錚亮、金海心、王婧、周曉歐和秦海璐等在內的六位歌手分別演繹了六個不同版本,每個版本也代表著不同主人公在劇中各個時期的心聲。這六版主題歌開放試聽後,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試聽人次更是達到了上萬次。不少網友,甚至是男生都表示,這首歌聽後有一種淡淡的憂傷,讓人忍不住有想哭的感覺。
  • 任澤平: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讓更多的人想生、敢生
    「四二一」家庭結構養老負擔重擠壓生育意願。女性勞動參與率高但就業權益保障不夠,導致生育的機會成本高。國際經驗:鼓勵生育效果如何?1)OECD經驗:鼓勵生育哪招最管用?OECD國家鼓勵生育政策體系主要涵蓋保障休假、經濟補貼、託幼服務、女性就業支持等四個方面。其中,休假長度和生育水平相關性弱,其中原因在於延長女性休假時間與保障其就業權益存在一定矛盾。
  • 綜述:「三父母」技術是否放行在美國再引討論
    新華社華盛頓4月18日電綜述:「三父母」技術是否放行在美國再引討論新華社記者周舟本月初在希臘的一家醫院中,又一名「三父母」嬰兒藉助線粒體替代療法誕生,這種可以克服遺傳疾病的新技術再次引發關注。而在「三父母」技術手術中,醫生首先從母親的卵子取出細胞核,將其注入已去掉細胞核的捐贈者的卵子內,再對卵子實施體外受精,最終獲得的嬰兒同樣擁有3人的遺傳物質, 即除了父母的基因外,還擁有捐贈女子的線粒體遺傳物質。由於涉及倫理爭議,美國等多國仍禁止這一技術。
  • 女性在企事業管理層佔比上升,生育與家庭仍是制約發展的因素
    如2019年人社部等九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明確,用人單位不得限定性別或性別優先,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求職就業、拒絕錄用,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將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別化提高婦女錄用標準。這些規定為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就業權提供有力支持。
  • 失獨媽媽的內心究竟有多痛?
    孩子的身上本就寄託著父母的一切,而孩子的忽然離開,也帶走了父母的一切,筆者也曾接觸過一些失獨家庭,基本每一個有這種境況的父母,心裡都無時無刻的不在承受著巨大的打擊,每天以淚洗面都是常事,常常都是依賴酒精麻醉或藥物才能睡得著覺,甚至很多都有輕生的念頭,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與人訴說無用,聽人勸解也無用。
  • 60歲失獨母親冒險生下雙胞胎,9年後稱若時光倒流,會三思而後行
    了解更多60歲失獨母親和雙胞胎女兒故事,可以點擊視頻。5月12日是母親節。9年前,安徽合肥,時年60歲的失獨母親盛海琳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如今9年過去,孩子即將迎來9歲的生日,提起從懷孕到生產的10年經歷,盛海琳說,如果時間倒流,她會三思而後行。這9年來的養育孩子的經歷,盛海琳用四個字來概括:不堪回首。
  • 「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
    我國在新近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對未來5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人口的變化趨勢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必須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才能及時應對和調整。那麼,「十四五」時期人口狀況如何?應如何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包容性?
  • 安徽合肥:10年前60歲失獨母親冒險生雙胞胎,現在狀況怎樣了?
    可是在2009年,她的女兒和女婿回老家,讓人沒想到由於發生煤氣洩漏,小兩口一覺睡過去就再也沒有醒來,盛海琳成為失獨母親,她忍受不了失去女兒痛苦,為尋找寄託,60歲的她冒險生女,最後成功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 有緣網倡導正向婚戀觀念,基層女性值得被尊重
    有緣網情感導師對後者的婚姻狀態及心理進行了深度分析。也許有人會提反對意見,一個家庭就是要雙方都付出,有人賺錢有人做家務。但重點是,男方賺錢養家的價值,很容易被承認。而女性、尤其是基層女性關於生育、家務的這些付出,常常會被忽視。賺錢的另一方多數會覺得自己支撐起了一個家,對方就該任勞任怨,包攬一切。   基層女性不止經濟上沒有主動權,在情緒價值上,也很窘迫。長期缺乏支持,鼓勵和關懷,受到的多為鄙視和瞧不起,仿佛結婚後,她們就失去了價值。
  • 53歲失獨母親產下一女,她說要把頭髮染黑:不能給寶寶丟臉啊!
    我怎麼覺得過不完的坎,有時真想一了百了……失獨的六零後家庭,心苦,真累。配的圖是兒子生前去英國旅行時的照片,上面也有一行字:所有的高峰低谷都只會是暫時,一切都會過去。兒子的笑容停留在20多歲,那是他最遠的一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