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女性在企業職工董事比重超過33%。但85%的已育女性認為生育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晉升。
12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統計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女性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更加深入,在企業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中女性人數比重超過33%。
女性在全社會就業人員佔比在四成以上,管理層人數比重上升
據統計局報告顯示,去年全國女性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2%;城鎮單位女性從業人員達到6684.2萬人,比2010年增加1822.7萬人,增長37.5%。
女性就業人數的上升得益於國家對性別歧視問題的重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多個部門為促進婦女就業,消除職場就業歧視頒布多份文件。如2019年人社部等九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明確,用人單位不得限定性別或性別優先,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求職就業、拒絕錄用,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將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別化提高婦女錄用標準。這些規定為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就業權提供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女性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企業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中女性比重分別為33.4%和36.4%,與2010年相比分別提高0.7和1.2個百分點。企業職工代表大會中女性代表比重為29.7%,高於上年0.9個百分點。
全國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協委員佔比也在持續提高。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女代表742名,佔代表總數的24.9%,比上屆提高1.5個百分點。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中有女委員440人,佔委員總數的20.4%,高於上屆2.6個百分點。
陳黎弘是國內某環保公司的合伙人之一,過去她曾在德國和奧地利兩家外企公司做到管理層。她告訴界面職場,女性在管理層人數的上升主要原因之一是高學歷女性的不斷湧現。
「現在高學歷的女性越來越多,見識、文化程度越來越高,當然機會就會越來越多了。」陳黎弘表示,現在也有更多的家長願意將自己的女兒送出海外,增長見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女性視野上更加開闊,得到晉升的概率更高。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我國高等教育女性佔比已經超過一半。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為144.8萬人,佔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達到50.6%,與2010年相比提高2.7個百分點;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別為1567.9萬人和392.3萬人,佔比為51.7%和58.7%,比2010年提高0.9和5.6個百分點。
生育和家庭為影響女性晉升主要因素
儘管女性的就業機會和職場晉升和過去相比有所進步,但是她們仍面臨著比男性更多的挑戰和歧視。
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女性在職場多個方面遭遇過不公平的待遇。調查報告指出,58.25%的女性「應聘過程中被問及婚姻生育狀況」;27%的女性「求職時,用人單位限制崗位性別」;8.02%的女性曾遭遇「職場性騷擾」;還有6.39%的女性曾遭遇「婚育階段被調崗或降薪」,而遭遇這些不公的男性屈指可數。這些職場女性遇到不公正待遇與工作能力毫無關係,僅因生理上的性別屬性而產生。
陳黎弘雖然憑藉自己的工作能力曾在德國企業做到管理層,但是她向界面職場透露,領導層遇到關鍵問題需要決策的時候,不會考慮她的意見。
「不管是在外企還是在國企,對女性的不信任還是有的。」陳黎弘坦言,「一方面是中國傳統文化上認為女人再能幹,也屬於附屬品;第二是社會福利問題,在女性生育孩子後,就業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得不到保障。」
智聯招聘報告指出,63.98% 的職場女性認為「生育是女性擺脫不掉的負擔」。Boss直聘發布的《2020職場女性生存狀況觀察》中同樣發現,85%的已育女性認為生育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晉升。三成已育女性在發現自己懷孕後糾結了很久才告訴上司,35%的上司一得知下屬懷孕即開始招聘接替人選。
正是存在這種被頂替的風險讓許多年輕女性不敢生育。調查數據顯示,38.8%的女性擔心因為懷孕時間較長,影響晉升;26.5%的女性則認為生育後還需要考慮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問題。
此外,許多中年女性同樣也在被生育「拖累」。近日,社交媒體上一篇題為《從職場消失的中年女性》的文章引發輿論熱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48歲的服裝企業高級跟單經理,公司受疫情影響破產後發現自己很難再找到穩定的工作。從話題跟帖和相關新聞集納中看,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很多後育兒期的媽媽身上,當孩子逐漸長大,她們想重返職場的時候,卻發現職場的大門已經提高年齡門檻,或是無法對接她們彈性化的工作時間要求。
但在陳黎弘看來,女性回歸家庭後,並不意味著難以再重返職場。在精神層面進行自我建設和活出自我是她對職場女性的兩大建議。
「精神層面來說,你要多讀書,多接觸社會,多增長見識。」她說,「不管生沒生孩子,都應該活出自我,只有保持自信和認同自己才能有機會得到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