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企事業管理層佔比上升,生育與家庭仍是制約發展的因素

2021-01-11 齊魯壹點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女性在企業職工董事比重超過33%。但85%的已育女性認為生育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晉升。

12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統計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女性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更加深入,在企業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中女性人數比重超過33%。

女性在全社會就業人員佔比在四成以上,管理層人數比重上升

據統計局報告顯示,去年全國女性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2%;城鎮單位女性從業人員達到6684.2萬人,比2010年增加1822.7萬人,增長37.5%。

女性就業人數的上升得益於國家對性別歧視問題的重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多個部門為促進婦女就業,消除職場就業歧視頒布多份文件。如2019年人社部等九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明確,用人單位不得限定性別或性別優先,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求職就業、拒絕錄用,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將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別化提高婦女錄用標準。這些規定為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就業權提供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女性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企業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中女性比重分別為33.4%和36.4%,與2010年相比分別提高0.7和1.2個百分點。企業職工代表大會中女性代表比重為29.7%,高於上年0.9個百分點。

全國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協委員佔比也在持續提高。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女代表742名,佔代表總數的24.9%,比上屆提高1.5個百分點。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中有女委員440人,佔委員總數的20.4%,高於上屆2.6個百分點。

陳黎弘是國內某環保公司的合伙人之一,過去她曾在德國和奧地利兩家外企公司做到管理層。她告訴界面職場,女性在管理層人數的上升主要原因之一是高學歷女性的不斷湧現。

「現在高學歷的女性越來越多,見識、文化程度越來越高,當然機會就會越來越多了。」陳黎弘表示,現在也有更多的家長願意將自己的女兒送出海外,增長見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女性視野上更加開闊,得到晉升的概率更高。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我國高等教育女性佔比已經超過一半。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為144.8萬人,佔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達到50.6%,與2010年相比提高2.7個百分點;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別為1567.9萬人和392.3萬人,佔比為51.7%和58.7%,比2010年提高0.9和5.6個百分點。

生育和家庭為影響女性晉升主要因素

儘管女性的就業機會和職場晉升和過去相比有所進步,但是她們仍面臨著比男性更多的挑戰和歧視。

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女性在職場多個方面遭遇過不公平的待遇。調查報告指出,58.25%的女性「應聘過程中被問及婚姻生育狀況」;27%的女性「求職時,用人單位限制崗位性別」;8.02%的女性曾遭遇「職場性騷擾」;還有6.39%的女性曾遭遇「婚育階段被調崗或降薪」,而遭遇這些不公的男性屈指可數。這些職場女性遇到不公正待遇與工作能力毫無關係,僅因生理上的性別屬性而產生。

陳黎弘雖然憑藉自己的工作能力曾在德國企業做到管理層,但是她向界面職場透露,領導層遇到關鍵問題需要決策的時候,不會考慮她的意見。

「不管是在外企還是在國企,對女性的不信任還是有的。」陳黎弘坦言,「一方面是中國傳統文化上認為女人再能幹,也屬於附屬品;第二是社會福利問題,在女性生育孩子後,就業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得不到保障。」

智聯招聘報告指出,63.98% 的職場女性認為「生育是女性擺脫不掉的負擔」。Boss直聘發布的《2020職場女性生存狀況觀察》中同樣發現,85%的已育女性認為生育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晉升。三成已育女性在發現自己懷孕後糾結了很久才告訴上司,35%的上司一得知下屬懷孕即開始招聘接替人選。

正是存在這種被頂替的風險讓許多年輕女性不敢生育。調查數據顯示,38.8%的女性擔心因為懷孕時間較長,影響晉升;26.5%的女性則認為生育後還需要考慮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問題。

此外,許多中年女性同樣也在被生育「拖累」。近日,社交媒體上一篇題為《從職場消失的中年女性》的文章引發輿論熱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48歲的服裝企業高級跟單經理,公司受疫情影響破產後發現自己很難再找到穩定的工作。從話題跟帖和相關新聞集納中看,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很多後育兒期的媽媽身上,當孩子逐漸長大,她們想重返職場的時候,卻發現職場的大門已經提高年齡門檻,或是無法對接她們彈性化的工作時間要求。

但在陳黎弘看來,女性回歸家庭後,並不意味著難以再重返職場。在精神層面進行自我建設和活出自我是她對職場女性的兩大建議。

「精神層面來說,你要多讀書,多接觸社會,多增長見識。」她說,「不管生沒生孩子,都應該活出自我,只有保持自信和認同自己才能有機會得到賞識。」

相關焦點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生育成本居高不下、生育年齡延遲、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喪失機會成本、自我意識甦醒等都是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教育水平提高是近年來影響生育率變化的重要因素,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多孩的比例就會大幅減少。
  • 2018.08:職業女性二孩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張琳)
    兩次生育政策調整是在全面審視我國當前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所做的一項重大決策。對於緩解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各種風險和隱患,完善勞動力結構以及減輕社會養老負擔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生育政策調整的最直接利益相關者是女性,尤其是處於職場中的育齡期女性,隨著女性思想的解放,職業女性不僅是家庭生育決策的重要參與者和生育行為的直接承擔者,同時也是社會物質再生產的勞動者,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生育帶給女性「工作—家庭」之間的衝突必然引起女性生育意願的變化。
  • CAMIA:馬來西亞電子商務市場最高管理層缺乏女性領導者
    目前,女性在馬來西亞的人口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截至2018年第1季度,馬來西亞統計局指出,國內女性人口佔48%,男性佔52%。馬來西亞通信和多媒體委員會的另一份報告指出,在線購物者57%是女性,女性成為網購主力。中層管理人員中不乏女性女性在電子商務業務中同樣重要,中級管理層中不乏女性。
  • 人口發展深度分析:全球生育意願的趨勢性下降可逆轉嗎?
    此外世界範圍內男女比例整體不斷上升,全球女性佔總人口百分比維持在 49.58%左右,新生人口中男性佔 比大於女性,呈現出男女性別不平衡的特點。世界範圍內女性人口比例較小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2018 年女性比例最小的是卡達 24.50%,最大的是尼泊爾 54.54%。 老年人口佔比不斷上升,老齡化問題嚴重。
  • 幹細胞療法攻克生殖疾病難題,現實不孕女性的生育夢
    幹細胞科技的發展,正在掀起一場醫學革命的新浪潮。越來越多的婦科疾病在幹細胞療法的發展中擁有了治療的新方向,給廣大女性健康帶來福音。
  • 美國接連2起冷凍卵子庫設備故障 上千家庭生育孩子的夢或破碎
    冷凍卵子——利用科技手段,給了女性一種另外的選擇,一個可晚點生育的機會。近些年,冷凍卵子的女性數量急劇增長。據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The Society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調查顯示,冷凍卵子的女性數量從2009年的475人已增加至2015年的8000人。
  • 任澤平: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讓更多的人想生、敢生
    3)功利性生育消退階段,人們的生育行為更接近情感需求,並重視子女質量提升,總和生育率大致從3降到2左右。由於死亡率已降至低水平,影響生育行為的主導因素轉變為收益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生養孩子的直接成本上升,特別是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後、女性更多參與就業使得生育孩子的機會成本上升;而在收益方面,精神收益與收入基本不相關,功利性收益下降,導致意願生育數下降。
  • 中國沼氣發展的現狀、驅動及制約因素分析
    該文在總結中國沼氣發展利用現狀、技術以及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了中國沼氣發展的驅動及制約因素,並為未來中國沼氣的健康持續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研究表明:過去10a中國沼氣投資和建設快速發展、沼氣綜合和可持續發展利用模式不斷創新、國家相關支持政策為中國沼氣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中國沼氣行業既面臨能源需求增加、規模化養殖發展以及環境治理壓力加大等因素的驅動,也面臨適宜農戶減少、融資渠道單一以及市場不健全、法規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約。
  • 三大因素制約SiC MOSFET發展
    眾多國產廠家也在跟進布局,希望能快一步縮短發展距離。I4Kednc分析一個產業的發展脈絡,不能只關注驅動因素,更需要直面制約因素,只有補齊短板才能更長遠地發展。SiC MOSFET也是如此,儘管其優異性能已經眾所周知,但三大因素制約著產業鏈上下的同步發展。
  • 王培安:影響群眾生育行為的是經濟社會因素
    在有新政策之前,政府對計劃外生育,比如三孩、未婚生育等持何種官方立場?你覺得中國的人口結構變化對國民經濟全球競爭力、養老體系有怎樣的影響?中國對於人口老齡化問題能夠做什麼?謝謝。王培安:首先謝謝泰晤士報記者對中國發展問題的關注。我認為當前中國人口發展要重點關注三個問題:一是要處理好人口的規模和結構的關係,努力實現適度的生育水平。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生育政策面臨重大調整。 人口問題事關國家興衰和民眾福祉,是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的命運和前景取決於人口,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把少子化視為國難。
  • 生育意願研究:理論與實證|鄭真真|生育率|二孩|失業_網易訂閱
    本研究圍繞生育意願,從生育意願與生育率關係的穩定性、生育意願變化規律、生育意願影響因素、生育赤字、家庭政策對生育意願的影響等方面勾畫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育意願理論的圖譜和實證研究的發展脈絡,探討了中國生育意願研究存在的幾個認識問題。中國的生育意願已低於更替水平,這無疑是生育危機的前兆,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 印度控制生育靠女性結紮,大多數沒用過保險套
    「如果你不去做絕育手術,你就會生太多孩子,這樣家庭成員就太多了,」她說道。和世界上許多女性一樣,拉吉認為絕育手術是唯一真正的避孕方法。「在全球範圍內,平均有19%的已婚女性會進行絕育手術」如果你把整個世界看成一個整體,那麼你會發現,女性絕育是最普遍的避孕方式。
  • 是什麼讓女性成功?女性成功的六大因素,你佔了幾條?
    是什麼讓女性成功?誰會給她們幫助?這裡,我指出了有助於女性取得巨大成功的六個因素。1. 她原來的家庭如果她的父母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就有可能把所有的一切都教給女兒,激勵她走向成功的事業。2.她的丈夫和姻親她的丈夫和姻親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他們是否會鼓勵一個女人走向成功,這取決於他們對女人的看法。如果他們認為女性也應該在工作崗位上努力,並鼓勵她這樣做,那么女性就會有成功的動力。3.她的老師女性成功的第三個因素是她的老師。他們在引導她走向成功、富裕和繁榮的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睿智的言辭和忠告會激勵她走向這樣的生活。
  • BBC紀錄片《生育的真相》——大齡生子
    是什麼阻斷了人們想要生育寶寶的道路?大齡?遺傳疾病?無子宮?性取向?這些統統都有可能! 《The Story of Fertility》(生育的真相)紀錄片是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拍攝製作的,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幾對不同形態家庭面臨的生育難題以及藉助IVF生子的故事。
  • 「大姨媽」女性生育健康的陰晴表
    關於「大姨媽」,相信所有女性朋友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從初次的相遇到最後的永別,它會陪伴你度過數十個春秋寒暑,而且每次登門都會小住幾日,個別「大姨媽」還會帶上痛經當作伴手禮,讓人倍感無奈。可是,你敢說不讓它來麼?肯定不敢吧!
  • HRC幸孕天使 導致大齡女性美國試管嬰兒生育難的原因是什麼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即使大齡女性選擇了人工受孕,但是還是會屢戰屢敗呢?暫時沒有生育打算的女性,要如何提前做好準備?  大齡生育難的原因  年齡對生育力的影響  首先,我們要知道對於女性而言,年齡的增長性可讓其迎來生育高峰,又可帶領她們走向衰退,漸漸奪去女性與生俱來的生育能力。
  • 提高女性生育治療成功率新方法
    最近,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和謝巴赫醫療中心(Chaim Sheba Medical Center)研究人員取得的一項研究成果,可提高接受體外受精(IVF)治療的女性的受孕機會。據報導,他們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先天免疫系統(人類與生俱有的免疫力,而不是後天獲得的)的基因,與卵巢壽命之間的關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要「生」還要「升」 職場媽媽想升職 阻力主要在家庭
    家庭是職場媽媽主要晉升障礙 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雖然女性整體在職場中都在遭遇晉升天花板,但不同婚育狀態具體處境略有不同。其中職場媽媽職業發展預期最樂觀,自認未來一年有可能晉升的佔比為15.4%,其次是13.8%的未婚女性認為未來一年有可能晉升,樂觀度僅次於職場媽媽。
  • 注意,這幾大因素會影響你的生育能力!
    藥物對男性生育的影響與藥物的種類、劑量、療程、患者的年齡等因素有關。一般使用藥物的劑量越大、療程越長、患者的年齡越小,對生育功能的損害越嚴重,恢復生育功能所需要的時間也越長。目前,社會上性保健品泛濫,有些含有性激素或類似成分,可能會影響睪丸的正常生精功能,未婚未育者在選擇時應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