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學習:土壤有機質與土壤腐殖質

2020-11-24 騰訊網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土壤有機質與土壤腐殖質

早在18世紀中葉,德國、前蘇聯土壤學家就開始對土壤有機質進行研究,首次揭示了土壤腐殖質對作物的營養作用。經過近150年的研究,前蘇聯土壤學家科諾諾娃批判性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現代土壤腐殖質的形成及分解規律。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組成成分,儘管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只佔土壤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對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環境保護及農林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土壤微生物活動的能源,對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能有著深刻的影響。另一方面,土壤有機質對重金屬、農藥等各種有機、無機汙染物的行為能有顯著影響,而且土壤有機質對全球碳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被認為是影響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因素。

土壤有機質概念

土壤有機質是泛指土壤中來源於生命的物質,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壤中植物殘體和植物分泌物。該複雜體系的動態決定於動、植物殘體加入到土壤中的情況,和這些殘體在土壤微動物和大動物區系的作用下變化的情況。

土壤有機質可分為兩個主要類別:第一類包含於正在分解著的有機殘體中,是這些有機殘體的分解產物,或利用這些殘體的微生物代謝產物和合成產物。這一類物質屬於有機化學中已知的各種物質(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糖類、有機酸、脂肪、蠟質、樹脂等)。在礦質土壤中,這些物質(即所謂土壤中的非特殊性物質)的總含量約佔有機質總量的10%~15%。同時,在土壤中還存在著一類不能列為有機化學中現有任何一類的特殊性物質。這一類物質即所謂的腐殖物質,其含量約佔有機質總量的85%~90%。

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及形態

土壤有機質主要來源於高等綠色植物的枯枝、落葉、落果、根系等,其次是土壤中動物、微生物的殘體以及人為施用的有機肥料。土壤有機質以新鮮有機質、半分解有機質和腐殖質3種形態存在。

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為0~300g/kg。其中,有機質土壤>200g/kg,礦質土壤<200g/kg,耕作土壤5~50g/kg,平均含量為10~20g/kg。由於各地的自然條件和農林業經營水平不同,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差異較大。低者少於1%,多者可高達20%。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少,基本上可以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元素組成包括C(52%~58%)、O(34%~39%)、H(3.3%~4.8%)、N(3.7%~4.1%),C/N比約在10左右。習慣上以碳含量58%為其平均值,故計算有機質的含量時,一般以1.724為折算係數。化合物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木質素、可溶性化合物(溶於乙醚與乙醇)。決定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因素包括進入土壤的有機物質數量、土壤有機質的損失量、土壤有機碳的平衡。

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轉化

礦化作用是土壤有機質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其中的礦質養分的過程。土壤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是各種有機化合物通過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組織中聚合,轉變為組成和結構比原有機物更為複雜的新有機化合物的過程。

土壤有機質提升的調節措施有:施用有機肥、土壤淹水、種植綠肥、休耕、秸稈還田等;而降低土壤有機質主要是由耕作方式引起的,如深耕曬垡、排水、土地開墾等。

土壤有機質在碳庫循環中的作用

土壤有機質是影響土壤可持續利用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對於碳、氮的循環和截獲都有作用。據估計,全球土壤有機碳庫總量約為1500~1600pg(1pg=10-12g),比大氣碳庫(750pg)和陸地生物圈碳庫(560pg)之和還要多。土壤有機質在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中既可能是碳源,也可能是碳庫。土壤有機碳庫的微小變化將影響到陸地生態系統的長期可持續性、全球碳收支平衡和大氣CO2濃度。土壤有機質中穩定的腐殖質增加,有利於土壤有機碳的截獲儲存。

在農田生態系統中,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CO2並轉化出相當數量的植物殘體和分泌物(包括動物殘體及排洩物);後者進入土壤,在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完成分解、轉化、合成等一系列過程。植物殘體(包括動物殘體)以及土壤自身的有機質在土壤中的分解是一個生物化學過程,通過這個過程,碳以CO2的形式歸還到大氣中;而氮、磷、硫和微量元素以無機的形態釋放到土壤中,供高等植物利用;部分養分被土壤微生物同化為微生物生物量,參與土壤微生物的快速周轉過程。在植物殘體微生物分解過程中,雖然大部分的碳以CO2形式釋放到空氣中,但是14C標記的研究表明,植物殘體進入土壤一年後,約有三分之一的碳被土壤截獲,在土壤中構成複雜的土壤有機碳庫。這種截獲過程與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密切相關,而腐殖化過程形成土壤有機質,腐殖化係數決定土壤碳截獲的效率。有機碳的截獲和礦化(以CO2的形式排放到大氣,或以可溶性形態從土壤淋失)是兩個相反的過程,二者都受到土壤內有機質轉化循環過程的制約。土壤有機質的礦化和腐殖化過程對於土壤碳循環同樣重要:沒有礦化過程,土壤有機質中的養分不能釋放並被植物利用;若沒有腐殖化過程,有機質不能在土壤中截獲積累。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過程,土壤碳循環都不能實現,兩個過程的相對速率對於土壤有機質的動態變化至關重要。可見,處理好土壤有機質積累和消耗的關係,是農業土壤碳循環研究中的重要任務。

(安根團隊摘自武麗萍等: 煤炭腐植酸與土壤腐殖酸性能對比研究)

相關焦點

  • 土壤有機質的知識普及
    土壤有機質  (2)分解的有機物:經微生物的分解,已使進入土壤中的動、植物殘體失去了原有的形態等特徵。有機質已部分分解,並且相互纏結,呈褐色。包括有機質分解產物和新合成的簡單有機化合物。對森林土壤而言,一般指枯凋落物層中的F層(Fermetation)。此層一般在土壤剖面形態記述中為A。
  • 土壤有機質的六大作用! - 土壤改良 - 新農資360網|土壤改良|果樹...
    表明有機質能使砂土變緊,粘土變松,土壤的保水、透水必性以及通氣性都有所改變。同時使土壤耕性也得到改善,耕翻省力,適耕期長,耕作質量也相應地提高。腐殖質對土壤的熱狀況也有一定影響。主要由於腐殖質是一種暗褐色的物質,它的存在能明顯地加深土壤顏色,從而提高了土壤的吸熱性。同時腐殖質熱容量比空氣、礦物質小,而比水小,而導熱性質居中。
  • 土壤有機質到底是什麼?
    耕地有機質或者土壤中的有機質,是存在於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各種動植物殘體、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種有機質。有機質只有進入土壤才能夠形成天然中的穩定成分,這個過程是通過礦質化過程完成的,必須有微生物的參加!
  • 有機質的土壤表土的區別是什麼?
    有機質的土壤表土的區別是什麼?         土壤質量是任何人想在他們的土地上長出的東西為代價。 無論你是一個的郊區居民尋求一個完美的草坪或第五代農民尋找增加產量,土壤的性質和質量是你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所有的土壤含有有機和無機物質的混合物,但他們的比例和特點各不相同,從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 氣候變化或將分解土壤腐殖質
    因此,進入土壤的有機質也一直減少,而它們正是腐殖質形成的重要來源。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科學家猜測耕地土壤的腐殖質存量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而正在減少。然而,腐殖質是土壤功能的一個關鍵因素,這樣的變化甚至會對世界範圍內的農業生產帶來威脅。他們的研究發表於環境科學類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重點:有機質是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
    土壤有機質泛指土壤中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機化合物,指土壤中來源於生命的物質,是土壤中除礦物質、空氣、水以外的物質,它是土壤中最活躍的部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說沒有有機質就沒有土壤肥力。 有機質為何如此重要,那得從它的功能說起,七大作用決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
  • 科學網—氣候變化或將分解土壤腐殖質
    因此,進入土壤的有機質也一直減少,而它們正是腐殖質形成的重要來源。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科學家猜測耕地土壤的腐殖質存量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而正在減少。然而,腐殖質是土壤功能的一個關鍵因素,這樣的變化甚至會對世界範圍內的農業生產帶來威脅。他們的研究發表於環境科學類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有機質、腐殖質、腐植酸到底有啥區別?
    一、土壤有機質的作用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土壤有機質就沒有土壤肥力,其主要功能表現在七個方面: 1. 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 2.
  • 土壤中有機質為啥這麼重要?礦源黃腐酸鉀怎樣改良土壤?
    總是說土壤有機質重要,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有機質對土壤來說這麼重要?土壤中有機質都有啥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土壤有機質的相關內容,快來看一次:一、有機質促進作物生長土壤中有機質含有胡敏酸,胡敏酸可以增強植物呼吸,提高細胞膜的滲透性,增強作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 有機質、腐殖質、腐殖酸到底有啥區別?
    有機質、腐殖質、腐殖酸到底有啥區別?   一、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基礎,其主要功能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保肥保水性,是水肥的載體。   2、微生物的載體和能源。   3、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二、土壤有機質是什麼?
  • 土壤中有機質的重要性有哪些?怎樣改良土壤有機質?礦源黃腐酸鉀...
    總是說土壤有機質重要,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有機質對土壤來說這麼重要?土壤中有機質都有啥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土壤有機質的相關內容,快來看一次:
  • 「中國農業新聞網」有機質,腐殖質,腐植酸三者有什麼不同
    土壤有機質是一大類結構非常複雜的大分子物質。土壤中,在微生物的「撮合」下,還有另外一個生化過程,就是把一些小分子的有機物合成為更為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質——腐殖質,也就是所謂的腐殖化過程。腐殖質,是一大類含碳的大分子有機聚合物,分子量非常大,結構也很複雜。腐殖質是土壤中對植物生長有益的有機質。
  • 土壤有機質
    腐殖質(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機物質)保存陽離子養料的能力.要比礦物質膠體大幾十倍。因此,保肥力很弱的沙土增施有機肥料後,不僅增加了土壤中養分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質,還可提高其保肥能力。腐殖酸是一種含有許多功能團的弱酸,有極高的陽離子交換量,因此它能增加土壤對酸鹼變化的緩衝能力,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緩衝能力強。
  • 土壤中有機質的測定方法匯總!
    (1)土壤有機質(OM)與有機碳(OC)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土壤有機碳根據微生物可利用程度分為易分解有機碳,難分解有機碳和惰性有機碳。易分解者有較高的生物利用率與損失率,難分解者則有較高的殘留率,一般佔土壤有機質的60%~80%,且有相當多的部分參加到腐殖質的形成作用中去。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碳含量×1.724,換算係數決定於土壤有機質的含碳率。一般認為有機質中含碳58%,所以換算係數為1.724,也就是1/0.58。
  • 菜吧:土壤中萌萌的小動物,對土壤有機質有哪些影響?
    土壤動物,在土壤元素循環轉化和遷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凋落物分解的「微型粉碎機」,通過體內「特殊轉換器」,影響土壤有機質的轉化、腐殖質的形成。土壤動物對地表枯落物分解,通過刺激土壤酶活性,與土壤微生物群落一起,加快土壤有機物的分解,促進土壤腐殖質的轉化。
  • 土壤有機質對果園有多重要?提質增產!怎麼提高?教你4個妙招
    對於果樹來說,土壤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決定了能不能豐產,而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經常能看到新聞提到日本的果園的產量和質量都很高,拋開技術因素,就是因為其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平均都在3%~4%。
  • 【題外話】土壤有機質含量如何測定?土壤有機質測定方法
    【常見問題】土壤有機質測定方法有哪些?
  • 【土壤監測】土壤中有機質的測定方法匯總
    2.溼燒法原理:土壤樣品中的有機質(碳)與鉻酸、磷酸溶液在160℃下進行消煮,氧化有機碳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被連接在燒瓶上的截流裝置中的氫氧化鉀所吸收,形成的碳酸鹽用氯化鋇溶液沉澱之,過量的標準氫氧化鉀,以酚酞為指示劑,用標準酸回滴,即可從消耗的標準氫氧化鉀量求出土壤有機碳含量。
  • 學科專業知識《觀察土壤》
    (一)概念及其物質組成土壤:指陸地表層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四種物質組成。(二)土壤特徵及其分類1.土壤顏色土壤顏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徵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顏色來命名的,如黑土、紅壤、棕壤等。
  • 土壤有機質的存在狀態
    土壤有機質通常決定著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來自於植物殘體和根系,以及施入土壤的各種有機肥料。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動物也為土壤提供了一定量的有機質。圖片來自網絡土壤中的有機質有著三種存在狀態。新鮮的有機質:剛進入土壤,基本上未收到微生物的分解,仍保持原來生物體解剖學上特徵的那些動植物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