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量子物理開啟了人類對科學的新認知與新探索,可以說量子科學是本世紀物理學最重要的探索領域。尤其是量子糾纏的現象,讓科學家們產生了許多有趣的靈感與創意。量子糾纏是一種物理資源,如同時間、能量、動量等等,能夠萃取與轉換。應用量子糾纏的機制進入到量子信息學,很多平常不可行的事情都可以達成。
量子糾纏則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經典力學裡難以找到,因此就吸引了諸多科學家的探索。
最近奧地利科技學院(IST Austria)的一支研究團隊,就希望藉助於量子科學融入雷達領域,並研究出了「量子雷達」原型。目前這項技術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其實,量子糾纏描述了一種奇異的狀態,無論相隔多遠,處於糾纏態的一對粒子都能夠緊密聯繫、實時通信。而當量子糾纏進入生命科學領域的時候,比如為什麼人會出現心靈感應的現象等,就能藉助於量子科學獲得很好的解釋。
而基於量子的奇異糾纏現象,研究團隊就提出了一種「量子雷達」設想,並開發了原型。而利用量子技術在通訊領域的應用並不是奧地利科學家的首創,包括我們國家,以及美國、英國等高校與科研機構都在積極地探索。
基於量子科學的通訊技術具有非常強的保密性,目前不僅是在雷達通訊,包括在計算機、衛星等領域都有了廣泛的探索。而基於量子科學的雷達,其表現有望超越傳統的雷達。傳統雷達的工作原理是發射無線電波或微波,然後接收偵聽各個方向的信號回彈,以清晰描繪出特定區域中的物體。新型「量子雷達」的原理與之相同,但它發射的是光波、而不是無線電波。
首先,研究人員準備了一對糾纏狀態的光子。其中一個屬於「信號」(signal)光子,另一個則被當做「惰輪」(idler)。在將信號光子發送到被檢測的物體上時,惰輪光子繼續保持不受任何幹擾的隔離狀態。當信號返回時,它會發生變化、並且對惰輪光子產生即時的影響。而量子雷達就是藉助於惰輪光子,來確定該區域中是否存在目標物體。當信號光子反彈信號時,兩種類型的光子之間會丟失真正的量子糾纏,但保留了足夠的信息來創建可確定物體讀數的籤名特徵(signature)。
儘管目前基於量子科學的雷達還處於探索階段,儘管這次奧地利科學家的研發還無法達到應用層次,其接收的信號也還相對微弱。但這項探索至少在理論與原型階段實現了可行性,同時也為未來的量子雷達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關鍵詞 >> 量子物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