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步入國際前沿

2021-01-10 央廣網

中新網瀋陽4月8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

據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核學會發布的標準分為4類共9項。其中,試驗方法類標準首批發布4項,包括《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劃傷再鈍化試驗方法》《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腐蝕疲勞試驗方法》《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應力腐蝕裂紋擴展試驗方法》和《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電化學試驗方法》。

腐蝕是影響核電站安全可靠運行的最主要因素。兩家科研單位針對核電廠核島關鍵設備的主要腐蝕失效模式、實驗室模擬試驗的關鍵難點問題,自主設計研製了10類模擬核電高溫高壓水環境開展材料損傷試驗的關鍵測試裝備和原位測試技術,用於材料損傷試驗研究和安全評價。此舉也解決了長期以來中國核電廠核島關鍵裝備材料的相關試驗設備與評價受制於人的局面。

目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材料試驗與安全評價平臺,已廣泛服務於核電研究和設計院所、核電裝備製造企業、核電站運行與服務企業、核安全審評機構、行業學會等單位,對設計選材、評價模型、製造工藝優化、核電站安全運行和事件處理策略、安全審評、測試評價標準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

據了解,該平臺還直接應用於中國CAP系列、華龍一號等重要型號關鍵裝備的設計、生產過程和製造評價之中,同時已用於在役核電站的失效事件分析與運行安全評價,保障了中國重大工程的需要。

中國核電材料試驗標準具有先進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填補了國際上該領域的標準空白,為核電作為國家名片「走出去」提供了科技支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我國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步入國際前沿 填補國際上該領域的標準空白
    3月30日,中國核學會標準發布會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上舉辦。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人員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標準具有先進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填補了國際上該領域的標準空白,對我國核電「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
  • 2018國際材料與試驗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本次會議是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五屆國際材料與試驗高端論壇」(IFTM'2018)、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能力驗證論壇」(6th PT)和國際鋼鐵工業分析委員會(ICASI)與中國金屬學會分析測試分會聯合舉辦的「第19屆國際冶金及材料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ICASI』2018 & CCATM』2018) 構成的一次聯合會議。
  • 【行業動態】2018國際材料與試驗發展高端論壇盛大開幕
    他強調,質量的提升需要先進的材料作為基礎,需要創新性的試驗技術和標準體系作為支撐。國際材料與試驗發展高端論壇是中國工程院創辦的系列品牌學術活動,本屆論壇更是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號召,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的的重要舉措。
  • 秦山核電主泵首次離島來滬體檢 採用了自有標準
    記者獲悉,首臺電機通過檢修後一次試驗成功,所有數據達原裝指標,標誌著中國人創造了核電電機維修的自主可控模式,不再需要高價約請老外當「醫生」,更不必為此專門再造備份電機,解決了大量主機陸續進入設計壽命後期的大修問題。
  • 【會議通知】關於召開2018國際材料與試驗高端論壇的通知
    為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的號召,加快材料領域新技術、新方法研究,促進材料領域標準化工作開展,完善材料領域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材料質量提升,中國工程院將於2018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018國際材料與試驗高端論壇。
  • 中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之列!創第三代核電首堆最佳業績
    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中核集團表示,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而且,以投資建設核電項目來調整能源結構的不光是中國,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其中,也包括美國。美國正在建造4臺AP1000機組。對於這篇網文中更多的荒謬之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日推薦來自「核電那些事」微信公眾號(hediannaxieshi)的一篇文章——《如果核電毀滅中國,為何中國還要堅持發展核電?》,該文今天剛剛新鮮出爐,系統闡述了中國堅持發展核電的理由。
  • 危言聳聽中國核電廠事故頻發?論核電守護者高溫合金材料的檢測
    最近小編看到一篇文章,裡面說一名臺灣學者在講到中國核電站建設的時候竟然說 「中國核電站事故太多不值一提」 !小編立馬就「呵呵」了。這是在臺灣學者的茶葉蛋言論之後,小編聽到的又一可笑言論。中國作為被IEA認為最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核電國的國家,迄今為止沒有發生一起超過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界定的2級及以上運行事件,也從未核電站對周圍環境和公眾造成過任何不良影響。 中國的核電機組始終保持高效安全穩定的運行狀態。而且中國自主研製的華龍一號核電站技術早已進入國際市場,被巴基斯坦、英國、土耳其、阿根廷、南非等多個國家所採用。臺灣學者的言論除了暴露自己的無知淺薄以外,小編實在已經無力吐槽。
  • 山東擬打造全國重要的東部沿海核電基地
    「山東將推進海陽、榮成石島灣兩個核電工程建設,同時適時啟動省內新核電廠址的開發,打造全國重要的東部沿海核電基地。」10月30日,山東省能源局局長欒健在中國(煙臺)核能安全暨2019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表示。
  • 中國核電三巨頭加速海外搶灘布局
    原標題:中國核電三巨頭加速海外搶灘布局  中國核電「走出去」再下一城。當地時間10月14日,羅馬尼亞政府部際核電項目「談判委員會」正式宣布:中廣核成為羅馬尼亞Cernavoda核電站3、4號機組項目(以下簡稱「羅核項目」)的「最終投資者」。據了解,10月17日,中廣核還將依照此結果,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籤訂該項目建設意向書。
  • 海上核電、四代核電、小型堆 中國核能未來15年技術路線圖正浮現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引述上述文件稱,在核能領域,未來要重點發展三代、四代核電,先進核燃料及循環利用,小型堆等技術,探索研發可控核聚變技術。文件還稱,近年來,中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範工程。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二、核電主要在建項目    三、核電主要擬建項目    四、中核電斥項目投資狀況分析    五、湘鄂贛三地核電項目重啟第五章 中國核電市場分析  第一節 世界核電市場競爭格局    一、各種機型在近期國際市場競爭中的表現    二、國際市場競爭形勢的分析
  • ASME標準呼喚中國聲音
    ASME工作組表示,國際標準需要中國聲音,希望更多中國裝備製造企業參與到ASME標準的討論和修制訂中,全方位與國際接軌。  與會人員介紹,ASME引領了世界機械標準的發展,由其組織制定的500多項技術法規與標準已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並成為各國政府安全法規要求的重要參考。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核電按下「重啟鍵」,自主三代核電迎來批量化建設,核電產業發展步入全新階段。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介紹,近年來,伴隨我國核電自主化發展,核電成套裝備製造能力不斷提升,已經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研發設計和裝備製造能力。發展核電產業十幾年來,我市在核電技術研發和裝備製造領域做足「功夫」,成績亮眼。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核集團表示,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了解華龍一號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
  • 剛剛,中核華龍一號成功併網發電: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謝文川 6月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核能發展藍皮書《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中國核能發展報告藍皮書首席專家王毅韌表示,2019年,海陽核電2號、陽江核電6號、臺山核電2號三臺核電機組投入商運。其中,海陽2號機組投入商運,標誌著我國AP1000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全面建成。臺山2號機組投入商運,標誌著中法兩國最大能源合作項目全面建成。
  •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併網發電將會大幅提升中國核電行業的競爭力,同時對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建成具有重要意義。
  • 最強中國「芯」 來了 我國大型先進商用壓水堆燃料組件實現批量化
    此前,已有8組CF3燃料組件入方家山核電2號機組,預計今年年底還有8組CF3燃料組件入秦山二期1號機組。這意味著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大型先進商用壓水堆燃料組件進入批量化、產業化應用階段。至此,中核集團全面掌握了高性能核燃料研製技術,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自主燃料體系和產品供應能力。
  • 中國核電技術世界領先,未來將有更大潛能
    新技術降低事故發生概率100倍,助推設備國產化率提高至90%以上目前,國際主流的三代核電技術主要包括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設計的AP1000技術、俄羅斯的VVER-1200技術、法國的EPR技術、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華龍一號」技術,以及現在提到的「國和一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