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技術世界領先,未來將有更大潛能

2020-10-20 普華小講堂

新能源是大家一直關注的重點。而核能也是各國所重點研究的對象。


核電是被公認為可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能源,在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保證能源安全供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核電屬於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不斷突破核電技術,對我國的意義不言而喻。

剛剛傳來好消息,歷時12年,我國三代核電新技術終於研發完成。據央視新聞報導,國家電力投資集團9月28日宣布,我國完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的研發工作。作為我國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其代表著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

新技術降低事故發生概率100倍,助推設備國產化率提高至90%以上

目前,國際主流的三代核電技術主要包括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設計的AP1000技術、俄羅斯的VVER-1200技術、法國的EPR技術、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華龍一號」技術,以及現在提到的「國和一號」技術。

作為我國的兩大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與華龍一號分別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都代表著我國核電研製能力的最高水平。

「國和一號」是獲得國際公認的中國核電技術品牌,集成中國三代核電技術和產業創新成果,意味著中國完全具備先進核電自主化能力。早在2016年4月,「國和一號」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通用安全審評。

相比第二代核電技術,第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在安全、發電效率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據悉,「國和一號」每小時可以為電網提供150萬度電,年供應量達到近130億度電,對冬天供熱還有著另外的重要作用。


「國和一號」核電機組耗損情況也得到改善,設計壽命長達60年,發生嚴重事故的概率比二代核電機組降低了100倍;僅單臺機組發電量可滿足超過2200萬居民的需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超過900萬噸。

「國和一號」核電技術的研發始於2008年,歷經12年的科研攻關,破解了一系列制約我國核電發展的難關,形成了許多三代核電的新技術標準,對我國核電從技術到產業的跨越起到了關鍵作用。

比如,我國在主泵、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應用於核電的關鍵設備、關鍵材料均實現了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製造,設備整體國產化率提高到90%以上。這不僅降低我國對國外進口設備的依賴,加快國產化替代的步伐,還將大幅降低核電建設成本。據悉,批量化建設後,工程造價可再降低20%左右,發電方面存在較大的成本下降空間。

在建核電機組第一,10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核電國

得益於擁有先進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我國的三代核電機組建成數量居於全球第一。國家電投介紹,截至目前,「國和一號」示範工程施工設計已完成99.2%,項目進展順利。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已完成5臺國際三代核電機組的建設,為世界三代核電機組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經驗。

我國三代核電機組建設成就突出,也反映了我國核電建設能力經過三十多年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已走在世界前列。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874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法國;同時,我國已核准和在建核電機組規模為1715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隨著核電技術日漸成熟、先進,我國成為世界第一核電大國、強國指日可待。有日媒指出,綜合對比批准和在建的核電機組的情況,中國最快能在2030年超過美國,奪得世界第一大核電國的頭銜。

我國已成為全球三代核電發展的首發地,這意味著我國已具備從「核電大國」轉向「核電強國」的資質。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核電技術將引領全球,成為中國的又一張「名片」。

希望中國的核電技術能越來越好,也希望新能源領域能有更多的新應用。

相關焦點

  • 海上核電、四代核電、小型堆 中國核能未來15年技術路線圖正浮現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引述上述文件稱,在核能領域,未來要重點發展三代、四代核電,先進核燃料及循環利用,小型堆等技術,探索研發可控核聚變技術。文件還稱,近年來,中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範工程。
  • 未來到底如何發電,核電站究竟能不能建?中國的核電技術有多強?
    比如愛爾蘭,該國的核能反對派就成功阻止了政府發展核能計劃的一切措施,其他國家的全民公投也時有進行,那麼核電在21世紀的今天,究竟還有沒有使用的價值?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論點一般拋開核武器,因為世界所有擁核國家全部放棄核武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所論述的核能多指民用發電。
  • 中國核電之路 未來可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高興南】9月24日,「核你一起點亮世界」中國核工業「核你在一起」科普開放周活動第三站來到了秦山核電站,記者參觀了核電科技館和秦山核電站,了解到了秦山核電站的發展歷程,跟著秦山核電站的工作人員一起「見證」中國核電從起步到「國之榮光」的蛻變。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發布 未來核電發展前景看好
    「我國在建核電規模全球領先,工程項目有序推進,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在建核電機組共20臺,總裝機容量2287萬千瓦,在建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其中,有一半採用的是三代核電技術。」報告認為,以華龍一號、CAP1400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具有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寫在前面】最近幾天,身邊有不少朋友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被一篇名為《核電將毀滅中國》的網文洗腦了。該文作者咆哮模式全開,煞有其事言之鑿鑿,但文中無論是整體邏輯框架還是對核電行業的現狀闡述,都經不起推敲。
  • 中國領先世界世界的量子通訊技術有多厲害?領先世界15年!
    早前,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方面一直都是歐美各國處於領先地位,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量子通訊領域的關鍵突破都發生在中國;2016年是我國量子通訊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我國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這也譜寫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刻!連美國人看傻眼了!
  • 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創新不斷突破 世界發展最快
    目前,中國擁有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具備年產8-12臺套核電主設備的製造能力,僅中核集團就擁有同時建造40餘臺核電機組的能力。11月15日,中核集團舉行改革開放40周年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表示,中國核電的發展始終秉持開放發展的理念,中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 核電如何做到安全高效又環保?中國核電給出自己的答案!
    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表示,一是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不動搖;二是從技術、質量等全方位確保核電安全發展;三是注重技術領先、科技創新,讓核電項目更好地造福社會。 生態核電:踐行和諧共生理念「誰在落實新達峰目標和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全國的前列,誰就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
  • 我國躋身世界核電技術第一陣營
    打造國家新「名片」    掌握核心技術不再被「卡脖子」    核能作為人類寄予厚望的高效清潔能源,為全球碳減排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真正的「中國創造」,「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是值得國人驕傲和自豪的中國新「名片」。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今天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我國三代核電最新型控制棒驅動機構成功研製,世界領先
    川報觀察記者 朱雪黎5月9日,記者從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獲悉,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和四川華都核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ML-C型控制棒驅動機構在完成1200萬步熱態壽命試驗後,又順利通過了抗震試驗,該抗震試驗地震相當於8.5度抗震烈度,在該抗震烈度下房屋將遭受嚴重破壞或坍塌
  • 中國核電行業三巨頭技術路線之爭升溫
    「 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寥寥數語,讓期待「解凍」已久的中國核電行業吃下了「定心丸」,三大巨頭更是極力爭取證明自己技術路線的機會。首臺套國產化率即可達到90%,基礎造價2800-3000美元/千瓦,與當前國際訂單最多的俄羅斯核電技術產品相比有競爭力,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工程實踐,還可快速帶動國內技術、工程、裝備和隊伍走出去。」賀禹表示。
  • 中國核電發展迅速,有望於2030趕美
    ,中國僅在大約三十年前才使第一座核電站投入在線,但「就技術水平而言,它已經趕上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站。」 美國在運行容量方面仍然領先,約為98,000兆瓦。法國緊隨其後,為62,000兆瓦,中國排在第三,為45,000兆瓦。但是,儘管美國正在淘汰反應堆的新反應堆很少,但中國卻有11座在建的新反應堆以及正在規劃中的40座以上。
  • 中國有哪些技術世界一流?我國領先世界的那些科學技術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而且在某些技術領域已經逐漸領先世界。下面就和大家討論一下中國領先世界的幾大頂尖技術。雷射器二、雷射技術有一種說法,我國的雷射技術領先世界10-15年。雷射技術的關鍵材料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我國90年代研發成功,2009年宣布停止出口,這是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少有的能對美國實施封鎖的核心技術。
  • 中國核電又有大動作!集團資源整合,核能、新能源雙發力
    公告內容顯示,中國核電將以211,055.35萬元的價格收購中核集團持有的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匯能」)100%股權,收購完成後,中核匯能將成為中國核電子公司。同時,中核集團子公司中國鈾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鈾業」)將通過增資擴股計劃,募資40億元。中國核電擬增資5億元參股中國鈾業,參股完成後中國核電持有中國鈾業4.23%的股權。
  • 山東將成為中國第四個新興核電大省
    記者 | 江帆 編輯 | 1 「未來,山東將成為中國繼浙江、廣東、福建之後的新興核電大省及核能強省,煙臺將成為華北地區核電產業發展的中心城市。」
  • 在中國未來的能源版圖中,核電真的是多餘的麼?
    【寫在前面】數日之前,一名來自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專家提出了「核電多餘論」,稱如果中國未來10年全社會用電量的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3%左右,那麼還在規劃和擬議中的至少5000萬千瓦的核電站,應該是完全多餘的。
  • 中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標誌性成果「國和一號」在滬發布
    2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在上海正式發布了中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標誌性成果——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品牌、世界先進三代核電型號「國和一號」。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盧洪早介紹,「國和一號」是國際公認的、代表世界三代核電先進水平的技術型號,「國和一號」是完全自主設計的中國核電技術品牌,集中國三代核電技術和產業創新之大成,標誌著中國完全具備先進核電自主化能力。「國和一號」核電品牌啟動儀式現場。
  • 意義重大,「國核一號」研發成功,我國完成三代核電技術研發,處全球領先水平
    根據介紹稱,目前「國和一號」是我國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並且「國和一號」是中國目前十六項重大科技研究項目中的其中一項。「國和一號」的出現意味著中國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已經處在了全球核電技術研發的前列,這是我國多年來對核電技術研發以及核電產業創新的全新成果。據悉,「國和一號」還有另一個英文名稱叫:CAP1400。「國和一號」早期實際是以國際先進的三代核電技術為基礎來進行研製的。
  • 核電利好接踵而至 據稱未來10年中國要建超60座核電站
    9月20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國家核電)傳來消息,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座核電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已全面建成。   更為勁爆的是,坊間傳聞,某核電人士透露,中國擬在未來10年,興建超過60座核電站。不過,就這一消息,截至發稿前,《證券日報》記者尚未獲得官方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