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利好接踵而至 據稱未來10年中國要建超60座核電站

2020-12-01 中國網財經

  連日來,核電利好一浪高過一浪。先是9月15日,英國政府正式批准了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合作建設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HPC項目),中國核電「走出去」實現歷史性突破。

  緊隨其後(9月19日),歷時8年,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起草的《核電管理條例(送審稿)》終於進入了公開徵求意見階段。

  9月20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國家核電)傳來消息,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座核電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已全面建成。

  更為勁爆的是,坊間傳聞,某核電人士透露,中國擬在未來10年,興建超過60座核電站。不過,就這一消息,截至發稿前,《證券日報》記者尚未獲得官方確認。

  中國核電「走出去」

  早在去年10月份,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就在倫敦正式籤訂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投資協議。根據協議,由中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將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興建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HPC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

  據了解,總投資額180億英鎊(折合約1590億元)的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是英國20年以來第一個新建核電站,其中,中廣核為首的中國企業預計投資60億英鎊,項目計劃使用法國電力集團公司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方案EPR,建成後將供給全英7%的電力。

  日前,英國政府正式批准了上述關於投資建設欣克利角C核電建設項目的申請。中廣核隨即發表聲明稱,「我們很高興英國政府批准該項目。現在我們可以與戰略合作夥伴法國電力集團一道,按計劃向前推進欣克利角、賽茲韋爾和布拉德韋爾的相關核電項目,為英國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的低碳能源。中廣核與EDF有著長達三十多年的密切合作,這為雙方合作在英國推進三大新建核電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廣核期望利用三十年不間斷建設、運營核電的豐富經驗,在滿足英國未來低碳能源的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對於中國核電而言無疑是「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但事實上,就該項目值得期待的還有很多。根據協議,在中法雙方後續將共同推進的塞茲維爾C和布拉德韋爾B兩大核電項目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採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核電管理條例》徵求意見

  在「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同時,國內核電建設似乎也將提速。日前,早在2008年10月份,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立法研究和法規起草工作的《核電管理條例》,終於在8年之後進入了公開徵求意見階段(送審稿)。

  業界認為,《核電管理條例》是要在法律上明確核電發展的戰略地位,釐清核電發展的諸多法律關係,明確各責任主體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協調平衡各主體的利益關係,破解制約核電發展的難題等。在此基礎上,《核電管理條例》是中國核電未來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據悉,《核電管理條例(送審稿)》中對中國境內的核電規劃、選址、投資、建造、運行、退役及相關活動進行了規定。還明確了國家對核電項目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實行準入制度,以及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應當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並且需具備相應規定的條件。

  此外,《核電管理條例(送審稿)》指出,對於國家核電發展規劃的編制、核電廠的選址、核電項目的核准或審批、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項,具有管理權限的行政機關應當採取論證會、聽證會、公示或者其他方式徵求公眾的意見。

  2020年目標8800萬千瓦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份,中國內地核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500多萬千瓦,居世界第四,其中在建核電機組規模居世界首位。

  9月20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宣布,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座核電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已全面建成。資料顯示,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於2007年8月開工建設,規劃建設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單臺機組裝機容量達111.8萬千瓦。而紅沿河核電二期工程兩臺機組已於2015年開工建設,計劃在2021年全面建成發電。2015年底,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將全部發電,成為繼秦山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基地之後,中國第三大規模的在運核電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該工程國產化率逾75%。其中,如紅沿河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是中國首臺自主設計、製造的百萬千瓦級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實現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歷史性突破;此外,蒸汽發生器、汽輪發電機等關鍵核電設備均由國內廠家製造,並且部分設備由遼寧、大連企業生產。

  一系列的突破、利好,似乎預示著中國核電的爆發。儘管「未來10年,興建超過60座核電站」消息無法確認,但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年-2020年),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即在運、在建8800萬千瓦,也就是說,2016年-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新開工6-8臺機組,方可實現目標。

(責任編輯:畢曉娟)

相關焦點

  • 中國未來10年將建60座核電站但廠址稀缺 沿海城市成選址重點
    和訊網消息,9月20日,中國國家核電(SNPTC)副總經理鄭明光上周五在倫敦的世界核協會會議中表示,中國擬在未來10年當中興建超過60座核電廠,其中,未來5年將建造約30座核反應堆(核反應爐),之後的五年將興建更多座,但也面臨核電廠址太稀缺的難題。
  • 山東要建三座核電站 核電工業大蛋糕濟南能否分杯羹?
    記者郭堯 攝  「華龍一號」最近很火,因為它讓核電成為繼高鐵之後,中國「走出去」的又一張國家名片;在國內,採用「華龍一號」技術的福建福清5、6號與廣西防城港核電3、4號機組也正在建設。根據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30年,山東要形成三大核電基地,且煙臺海陽核電站年內有望發電;業內預測,核電裝備製造將形成一個萬億級市場。
  • 海上核電、四代核電、小型堆 中國核能未來15年技術路線圖正浮現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引述上述文件稱,在核能領域,未來要重點發展三代、四代核電,先進核燃料及循環利用,小型堆等技術,探索研發可控核聚變技術。文件還稱,近年來,中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範工程。
  • 蓋茨巴菲特聯手 計劃建造百座小型核電站(附股)
    預計到2030年、2035年,中國核電發展規模將達到1.31億千瓦、1.69億千瓦,發電量佔比達到10%、13.5%。據路透社報導,比爾·蓋茨計劃建造數百座小型核電站,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公司領投。
  • 中國加速建核電站 有何風險
    人類歷史上慘烈的核災難並不止這一起,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2011年3月15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使約59萬民眾背井離鄉。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不同國家「棄核」、「挺核」態度不一,但主要核能利用國家仍致力於進一步深化核能的研究與利用,表示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核電,中國更是加速上馬核電項目,在建規模世界第一。
  • 中國核電之路 未來可期
    而全球在建核電機組排名中,中國大陸則榮登榜首,位列第一。國之榮光,國之名片,中國核電從這裡起步秦山核電站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地處浙江省海鹽縣,是中國大陸建成的第一座核電站。
  • 成都商報:四川建核電站 好處多多(圖)
    我們提出發展核電,既有滿足長期電力需求,改善電力結構的考慮,也有從核電的特點、核電的發展趨勢、四川的發展優勢以及國家發展核電的新形勢等方面的考慮。我們認為,從長遠看,四川發展核電是必要的。全國將建多個核電站  記者:建核電站是一個大項目,牽涉到國際的、國內的方方面面,據我所知,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的建設就經過了10多年。你認為四川發展核電站可行嗎?
  • 關注丨2020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2019年,我國核電發電量達34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30%。05核電項目在運機組數量為47臺截至2019年10月30日,,我國共有60個核電機組,其中47個機組裝料投入運行,分布在17座核電廠中,裝機容量為48751.16MWe(額定裝機容量)。
  • 中美籤第四代核電協議 核電板塊應聲大漲4%
    其中,美國泰拉能源公司將與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籤署第四代核電廠開發及商業化合作協議。美國泰拉能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推崇第四代核電技術——行波堆。為了推進行波堆,由比爾·蓋茨 提出、微軟公司資助的「泰拉電廠」計劃已經投入數千萬美元的研發經費,並預計未來還需要投入大約50億美元。
  • 中國首座重水堆商用核電站建成投產 - 新聞回顧
    > 2003年10月24日         華聲報訊:被列為中國國家「九五」重點工程的中國首座商用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10月23日全面建成投產        據中新社消息,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電站採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六重水堆核電技術,總裝機容量為兩座700兆瓦級,設計壽命為40年,國家批准概算總投資28.8億美元。這一工程也是中國和加拿大兩國迄今為止合作的最大項目。
  • 山東240裏海岸規劃3座核電站 環境影響引發爭議
    3座核電站快馬加鞭  一位正參與山東核電項目前期工作的資深電力專家,22日告訴本報記者,當前國務院正在就核電項目業主資格制定政策,今後可能只有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能夠擔當核電項目的業主。業主問題解決後,這3座核電站推進速度就會加快。
  • 《中國製造!全球第一座四代核電站》|核反應堆|核燃料|核電站|高溫...
    日前已完成了反應堆殼體組裝,預計將於2021年正式投產。這座核電站由於採用了結構獨特的高溫氣冷堆技術,使其安全性與熱效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了世界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那麼這種新型核電站,有哪些特點?它在安全性上,又真能做到萬無一失嗎?
  • 印度拒絕中國核電:雖自誇華龍一號,但核燃料後處理落後印度10年
    印度幾乎把所有核電項目都給了俄羅斯和法國。印度看來,中國連核燃料後處理都沒能工業化,說明中國核電技術沒啥了不起。2001年國內核工業界專家就直言「中國在快堆和燃料循環技術方面已經大大落後於印度,可能落後印度20到25年。」
  • 何祚庥質疑內陸核電安全 國核專家:AP1000核電站中美同等安全
    因此,儘管美法兩國60%以上的核電機組都在內陸地區,但絕不能簡單籠統地因為「歐美都有」就推斷出「中國也該有」,而應該具體比較中外內陸核電的廠址條件是否一樣以及是否適合建設核電站。 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3年公開發布的《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的評估》及湘鄂贛核電站公示的環評報告,不難發現,按照美法兩國在內陸地區的核電選址標準,我國湘鄂贛三省並不適合建設核電站。
  • 核電市場研究:國產化率迅速提升,千億蛋糕待瓜分
    1954年,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實驗核電站,發電功率5000KW。1957年,美國建成90000KW的希平港原型核電站。這些成就都證明了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行性。 我國是在20世界80年代開始發展核電站的,1991年併網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成為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 專家談中國核電前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選擇
    正因為如此,日本對核電站的建設非常謹慎,並通過一系列立法保證核電站安全,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先進」的核電技術國。  日本的核能開發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1966年日本投產了第一座核電站。據日本政府新的能源發展計劃,到2030年,核電的比重要佔全國總發電量的40%,即日本還要建設至少10多座核電站。這次發生事故的福島地區有兩座核反應堆正在建設中。
  • 核電站退役中:我們這代人或將目睹核電的終結
    其次,維修停機會影響核電站的持續供電能力。施奈德指出,2018年法國的58座反應堆平均大約有三個月時間處於停機狀態,比利時的7座反應堆平均停機時間甚至達到了半年。他說:「難以置信。這樣的能源能有多可靠?反而是可再生能源更可靠。人們一度認為可再生能源無法持續供應,但實際上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只是陽光強一點或弱一點的問題,現在要預測這種變化也很容易。」
  • 中國第一座重水堆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導》。2003年1月5日,中國第一座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核電站一號機組成功投入商業運行的慶典儀式在浙江海巖舉行,它標誌著中國首座商用重水堆核電項目正式併入華東電網,並開始向長江三角州地區輸送清潔安全的電力能源,這次有效地緩解華東地區電力緊張的狀況,促進中國東南沿海的經濟發展。
  • 福建有幾座核電站? 漳州核電站距市區約75公裡
    距福鼎市區南約32km,距福州市約71km,距福清市區約32km  海西晨報8月11日訊 福建省內第三座核電站———漳州核電一期工程環評信息8日在漳州環保局官網上予以公示,建設總工期54個月。  漳州核電廠規劃建設6臺國產化AP1000壓水堆核電機組,一次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建設4臺國產化AP1000壓水堆核電機組,初步計劃2015年10月1日開工澆灌第一罐混凝土,建設總工期為54個月。  據了解,早在2007年,有關方面就已開展漳州核電的籌建工作。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國務院對核設施進行全面安檢,並暫停審批新的核電項目,漳州核電亦在其中。
  • 中國為什麼敢建這麼多核電站?難道真忘了車諾比了嗎?
    ▲藍點為建成的核電站,綠點是在建中的核電站但是,三十多年過去了,核電站不僅沒有退出能源行業,相反,世界上還有了越來越多的核電站。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全世界現有450座核電站(反應堆),分布在31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