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是什麼?來無影去無蹤,而在它的「助攻」下,臭氧已經是夏秋季徐州藍天的一塊「絆腳石」,讓很多地方非常頭疼——管控、治理、監控、執法,這些「規定動作」一個沒落,臭氧數據為什麼仍然居高不下?
而在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VOCs卻被成功「逮住」了。監測數據顯示,5月1日至21日,經開區臭氧8小時濃度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
記者來到徐州經開區,發現他們的「規定動作」裡都加上了「自選程序」,自然讓VOCs無處遁形。
■「管控」加上「差別化」
以「環保激勵」凝聚治汙動能
治理VOCs是個技術活,既要「深度治」,更要防止「一刀切」。
為此,徐州經開區推行「雙單制」,引導企業深度治理。「『雙單制』,顧名思義,就是兩張名單。」經開區汙染防治辦副主任蘇汪解釋,「我們建立了綠名單、藍名單監管制度,『綠名單』企業非重汙染管控期間可正常生產,『藍名單』企業則要嚴格落實錯峰減排。」
通過推行「雙單制」,全區143家VOCs產排企業投入資金4.9億元推進深度治理,其中巴斯特、徐工傳動等市下達的16家企業提前兩個月完成VOCs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徐工集團、卡特彼勒等47家企業全部安裝RTO、完成深度治理並列入「綠名單」豁免管理。
與此同時,徐州經開區還建成VOCs產排行業雲上綜合監管平臺,21家企業微站完成布局,佔產排總量95%的47家「綠名單」企業完成在線監控設施安裝,並與「金龍湖綠網」實現併網監控,構建了「超值預警——企業自查——排除故障——結果反饋」的閉環。
「豁免管理加上併網監控,這一『軟』一『硬』,讓我們在生產中對VOCs治理絲毫不敢懈怠。」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徐州經開區的汙染管控確實「高」。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雙單』不是靜態的,而是建立了動態升降機制,打通『升降梯』,築牢汙染防控底線。」蘇汪表示,徐州經開區全面開展重點產排企業VOCs物料儲存、轉移、輸送及工藝流程等4類排放源抽檢,「你只要不好好治理,今天的『綠色』,明天可能就變成『藍色』。」
■「治理」加上「精細化」
以「路徑創新」推進系統整治
「金龍湖綠網」有口皆碑,已經成為徐州經開區治汙的一張名片。在VOCs綜合整治中,徐州經開區充分利用「金龍湖綠網」大數據分析研判,精準鎖定夏季形成臭氧汙染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工程化推進創新治理、精細治理。
徐州經開區積極探索企業廢氣多維度、立體式、全流程精細治理模式,大力推行源頭替代、過程管控、末端治理,全方位攔截揮發性有機物散逸外排。目前,70家工業塗裝企業已全部完成低VOCs含量塗料替代,66家企業完成治汙設施提檔升級,80家企業完成工業煙氣「屋頂攔截」,初步估算每月削減VOCs排放約300微克/立方米。
同時,徐州經開區圍繞調整運輸結構,積極探索「車、油、路」協同共治新模式。他們一方面大力推行清潔能源車輛替代工程,已完成區內262輛混凝土攪拌車和100輛物料運輸車替代,又強化站點周邊道路交通差別化管控,對改裝後的清潔能源車輛實行差別化放行,對6條近站點1公裡道路實行高汙染柴油貨車禁行禁停。
「現在看來,我們的成本是增加了,但是總體來看,汙染指數降下來,我們的利益更長遠。」江蘇誠意集團副總裁曹永表示,經自測,他們新舊車輛排氣筒顆粒物排放值由155微克降至30餘微克。
餐廚油煙的排放直接影響空氣品質,甚至高於地面揚塵,在第一批「做減法」清單的23家餐飲單位全部完成減量退出的同時,徐州經開區又在全市率先試點老舊小區家用油煙直排設施改造。目前,8個居民小區樓油煙集中收集設施全部完成建設,油煙集中收集列入新建小區驗收標準並印發文件全區推廣。
■「監管」加上「信息化」
以「協同攻堅」落實綜合減排
32個大氣微站、2部雷射雷達、1輛走航車、2架無人機……這些「黑科技」可不是「擺設」,而是「金龍湖綠網」的實戰「武器」,在VOCs管控中發揮著最大效力。
根據VOCs管控的需要,目前,徐州經開區已經構建起「區+鎮(街)」兩級指揮響應機制。區級層面建成了「金龍湖綠網」應急指揮中心,在6個鎮(街)分別建設了應急指揮分中心,推動關口前移、縮短反應時間。指揮部各專項組、各鎮(街)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常態化巡查、錯時巡查、聯合夜查等攻堅制度,確保問題第一時間溯源、第一時間指揮、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
徐州經開區還始終堅持一手抓重點部位的加密監測、一手抓指揮作戰的實際效果,創新推行管委會、指揮部辦公室、鎮(街)三級高值會戰機制。「數據超標1小時、2小時、3小時,分別由鎮(街)分管負責人、指揮部辦公室和鎮(街)主要負責人、管委會分管負責人應急響應並現場處置,指數不降低、管控不停止,汙染不解除、人員不撤離。」蘇汪介紹說,與此同時,他們優化了《臭氧霧炮攔截方案》,當臭氧濃度高於120微克/立方米預警值時,近站點上風向500米內道路不間斷巡迴霧炮、周邊1公裡內工地噴淋全部開啟,全方位壓降臭氧濃度。
■「執法」加上「服務化」
以「服務治汙」助力復工復產
面對今年的特殊形勢,徐州經開區一直在探索推行服務型汙染治理新模式,加大服務集成、政策集成、措施集成力度,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汙染防治工作。
他們建立了「環保服務直通車」制度,重點加強143家VOCs產排企業和117項「兩重一實」項目「一企一策、一項一策」幫扶,滾動梳理企業環境治理需求104項,通過每周2次以上現場服務、每月1次座談會商、每季1次專家解惑,送政策、送技術,143家涉VOCs產排企業全部實現「一企一策」錯鋒生產,幫助企業減汙減負、助力復產復工。
嚴格落實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後,徐州經開區對納入清單的企業實施一次友情告知、二次書面警告、三次整改落實的差異化執法,對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告知問題事項和整改標準,拒不整改或三次以上違規的移交相關部門依法查處。
「無事不擾,是我們的基本態度。」現在,徐州經開區主要通過延伸「金龍湖綠網」可視化監管功能,進行雲上監管、線上巡查,減少人工現場檢查頻次。目前,47處企業VOCs在線監測、28處企業用電工況監測、106處工地作業面監控、179處餐飲在線監控已全部聯網。
徐報融媒記者甘曉妹通訊員陳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