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觀天下:好大一棵木麻黃

2021-01-16 人民網

  古人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人有時會物化為樹,高大飄逸,偉岸挺拔。

  樹有時會異化成人,充滿情感,有血有肉。

  那島,那人,那樹。

  東山島,谷文昌,木麻黃。

  一

  2015年3月,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親自帶隊,深入東山島採訪谷文昌同志的先進事跡。4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四有」書記谷文昌》的新聞報導。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為「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的谷文昌,再一次被人們傳頌,一個並不被大眾熟悉的樹種木麻黃又一次被提及、被銘記。

  東山島位於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臺灣海峽西岸,是福建省第二大島。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登上東山島的情景。2015年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跨過連接大陸和東山島的八尺門大橋,踏上東山島的土地,頓感南國風情撲面而來。冬日豔陽,溫暖如春,綠樹成蔭,草木蔥蘢。綿延的海灘如少女的臂彎,嫵媚動人。沙粒溫潤如玉,濤聲不絕於耳。海鳥於碧波上空淺吟低唱,姿容瀟灑得令人陶醉。青山綠水間,更令我心為之動神為之牽的是那鬱鬱蔥蔥、傲然挺立的木麻黃。

  木麻黃,有點拗口,有點特別,但記住了就不會忘記。該樹原產於太平洋諸島,中國引種約有80多年歷史。它屬常綠喬木,樹幹通直,姿態優雅。木麻黃生長迅速,抗風力強,不怕沙埋,能耐鹽鹼,是中國南方濱海防風固林的優良樹種。在東山島,只要有海堤,就有木麻黃防護林。木麻黃列陣迎風,如堅強的哨兵,年年月月,護衛著東山島20多萬島民安居樂業。

  登島採訪,是為了一個人,一個在東山縣當過縣委書記的人,一個讓木麻黃在東山島落地生根、茁壯成長、綠樹成蔭的人,一個讓東山島從荒漠變為綠洲的人,一個讓東山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的人,他叫谷文昌。

  東山人清楚,沒有谷文昌,就沒有木麻黃,沒有木麻黃,就沒有今天東山人的幸福生活,為了感念谷文昌的功德,當地人親切地稱呼他為「谷公」。什麼人配享「公」字之尊?「周公吐哺」「包公斷案」也。

  其實,當東山島群眾親切地把木麻黃稱作「谷樹」的時候,在他們眼裡,谷文昌就是一棵紮根於東山島的木麻黃,一棵根植於老百姓心坎的木麻黃,一棵對黨無限忠誠的木麻黃。要讀懂谷文昌這棵樹,也許需要一輩子。谷文昌和木麻黃跨越時空、超越自然的人樹情緣,譜寫了一曲人相守、樹相依的時代頌歌。

  二

  習近平總書記經常提到福建的兩個名人。巧合的是,都與東山密不可分,一個是古人,叫黃道周,一個是今人,叫谷文昌。

  黃道周(1585—1646年),明末著名的愛國主義者,萬曆十三年出生於東山島。他為官清正,不諧流俗,忠言直諫,多遭貶謫。明亡南逃,隆武帝即位福州,黃道周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吏、兵兩部尚書,以大學士自請率兵赴江西抗清。不久兵敗被執,押到南京,勸降不從,寫下「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的血書,慷慨就義。試想,一個被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稱為「書法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的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竟然慨然起兵,以卵擊石,捨生取義,活脫脫的一個文天祥再世,令人潸然淚下,欷歔不已。

  谷文昌,一個與東山島結緣的人,一個與木麻黃結緣的人,一個平凡而又極其偉大的人。是黨把他派到了東山島,是黨任命他當了東山縣縣委書記。是他,讓木麻黃登上了東山島,綠遍了東山島,使這個過去寸草不長、風沙肆虐的荒涼島嶼,如今成為鶯歌燕舞、草木茂盛的綠島。

  1950年5月,谷文昌隨軍渡海解放東山島。他來自河南省林縣,可能並沒有想到,整個島上光禿禿一片,根本就沒有「林」字可言。一年四季6級以上大風不斷,森林覆蓋率僅0.12%,風沙肆虐時可埋掉大半個村莊,「乞丐村」到處都是……面對荒島,面對風沙,他說,不制服風沙,不綠化荒島,就把這把老骨頭扔在島上。

  谷文昌,經歷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依舊堅定,不蠻幹,不氣餒。從1955年到1957年的3年間,他先後試種過10多個樹種,幾十萬株苗木,都未成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終於在廣東找到一種名為木麻黃的樹。拿回來試種時,遭遇持續一個多月的倒春寒,遍植全島的數十萬株木麻黃樹苗幾乎全被凍死。在將要絕望之時,技術人員發現在白埕村還有9株木麻黃活著。就是這9株成活的幼苗,點燃了谷文昌心中幾近破滅的希望。據當時和谷文昌一起打拼的同志回憶說,他捧著那9株新綠的幼苗,高興得像小孩一樣,臉上樂開了花,「你們信不信,能活9株,就一定能活9000株、9萬株!」

  歷史既有偶然,就有必然。谷文昌毅然決然選擇了木麻黃的同時,木麻黃也毫不猶豫擁抱了谷文昌。此刻的谷文昌和木麻黃,猶如一對山盟海誓、不棄不離的情侶,鑄就了一座造福東山人民的豐碑。

  三

  木麻黃,是默默無聞的樹,是無私奉獻的樹,是東山島的生命樹。東山島,因谷文昌而變,因木麻黃而美。東山島人民感念谷文昌的功德,把谷文昌稱作「谷公」,把木麻黃稱作「谷樹」。

  就是這9株稚嫩的木麻黃,如星火燎原,在東山島瀰漫開來,濃綠起來,固住了沙的侵蝕,擋住了風的橫行,護住了草的生長。東山島變了,山山披綠,田田吐翠,水水生煙。東山人民變了,不再外出乞討,不再沙進人退,從此耕田種地,出海打魚,安居樂業。1964年,谷文昌離開他工作了14年的東山島,到福建省林業廳當副廳長。他深深地眷戀這片傾注他無數心血的土地,離開時,他雖有不忍,但已不再遺憾,因為他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實現了「不救民於苦難,共產黨人來幹什麼」的承諾。

  青山不語,已成記憶。木麻黃不語,已成豐碑。東山人不語,「先祭谷公,後祭祖宗」卻相沿成習。

  1987年,谷文昌去世前,沒有向黨提出任何要求,唯一的請求是:「請把我的骨灰撒在東山」「我要和東山的百姓在一起,和東山的大樹在一起」。從他的遺言就可以看到他的「東山情懷」和「木麻黃情結」。如今,他面朝東方,面向大海,靜靜躺在東山的懷抱中,島上成千上萬的木麻黃環繞著他,像持槍挺立的衛士一樣,共同守護著他的夢想,他的土地。

  每逢佳節倍思親。谷公去世後,年年清明時節,無數東山島上的群眾,自發來到谷文昌陵園,在「谷公」墓碑前擺滿鮮花、香菸、美酒、水果等祭品,寄託哀思。因為,在東山的父老鄉親心裡,谷文昌不是親人遠勝親人,他給東山老百姓心中帶來的福祉、留下的故事,比臺灣海峽還深還寬。

  在東山島的赤山林場谷文昌的陵墓右側,有一棵胸徑36釐米、高達16米的木麻黃樹,英姿挺拔,靜靜地陪著1959年曾經親手種植它的主人。1987年,他走了。去世前他提出要回歸東山,要與木麻黃為伴。這棵和東山人一樣感恩的木麻黃,為他主人的墓,遮風擋雨,守碑護靈,滿腔忠誠。

  木麻黃作為福建沿海最主要的海岸防護樹種,已大步走出東山,沿著蜿蜒綿長的海岸線延伸。在平潭,在莆田,在泉州,到處都能看到它挺拔偉岸的身影。感恩谷文昌當年的堅定不移,感謝木麻黃如今的綽約風姿,昔日狂沙瀰漫的不毛之地東山島,成為閩南的旅遊勝地。東門嶼景區成了國家森林公園,風動石景區成了國家4A級景區,東山島的旅遊人氣逐年上升。

  四

  當初在東山島採訪時,就很想去林州看看。看看林州以什麼樣的情懷和氣魄,造就了谷文昌同志不一樣的精彩人生、不平凡的意志品質。

  2015年下半年,因參加在林州召開的谷文昌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去尋訪了谷文昌故居。車在太行大峽谷中穿行,斷崖壁立,群峰崢嶸,雄險峻偉,不可名狀。從市區行車約半小時,來到大峽谷中一個狹長的窪地,中間有一條小河,些許流水無聲流淌。半山腰有個古樸安靜的村莊,叫南灣村,就是谷文昌的老家。他家的老宅子還在,是個小巧的四合院,依山而建,採集大山裡的疊石建造,獨門獨院,有花有草,冬暖夏涼,林州人普通而獨特的庭院。如今已成為谷文昌事跡陳列室。

  谷文昌在東山島與貧窮和荒漠頑強搏鬥的同時,在他的故鄉林州也開展著一場與大自然拼爭的壯舉。20世紀60年代,為改變「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惡劣環境,林州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工程,這條「生命渠」後來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紅旗渠是新中國的奇蹟。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言是哉。正是南灣村,這個太行山裡毫不起眼的小村莊,厚植了谷文昌吃苦耐勞、堅忍不拔、一心為民的崇高品德。一個北方漢子,南下東山島,一幹就是14年,篳路藍縷,孜孜以求,終於用忠誠書寫、用生命鍛造,成為所有工作在一線的縣委書記的楷模,成為東山人民心中年年祭祀的「谷公」,成為一棵根植東山島的永不凋零的木麻黃!

  在東山島柔軟的海灘上漫步,看著層層疊疊的木麻黃,在海風中自由生長,隨風搖曳,仿佛谷文昌的身影在大地行走,谷文昌的形象在空中升華,谷文昌的精神在人間傳揚。

  好大一棵木麻黃。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05日 24 版)

相關焦點

  • 東山島竟然有數棵形似楊柳狀的木麻黃
    本報訊(黃輝全 文/圖)昨日,筆者在東山島金鑾灣「百裡木麻黃」林帶,意外發現數棵形似楊柳狀的木麻黃,與周圍的粗枝木麻黃品種相比更具美感(如圖)。
  • 木麻黃的故事
    一片風沙肆虐的海邊沙地,經過短短的15年,成為泉州乃至全省著名的海濱林場,並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木麻黃種質資源庫。這個林場,就是惠安赤湖林場。徹底告別風沙近日,記者來到惠安縣大港灣,這裡,就是赤湖林場所在地。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男子砍了1337棵木麻黃
    據林某勝交代,其運輸的木材,是一名叫周某明的人在當地購買一片木麻黃林木並採伐後,僱請其運輸到一家燒炭窯出售的。  經向林業部門確認,周某明所採伐的林木未經批准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隨後,辦案民警將周某明控制。  經市林科所工程師現場評估,周某明濫伐林木面積14.5畝,林木1337株,共計木材蓄積量77.8立方米。
  • 木麻黃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Mù Má Huánɡ【別名】木賊葉木麻黃、木賊麻黃【來源】藥材基源:為木麻黃科植物木麻黃的幼嫩枝葉或樹皮。[br]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
  • 澳洲木材品種資料 - WA Sheoak 西澳木麻黃
    商用名:WAsheoak,木麻黃科異木麻黃屬中文名:西澳木麻黃植物學名:Allocosuarinafraseriana
  • 平潭「區樹、區花」誕生 木麻黃和平潭水仙花分別獲選
    日前,記者從區農發局林業辦獲悉,平潭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了縣人民政府《關於評選「區樹、區花」的議案》,會議同意該議案,決定批准「木麻黃」為平潭綜合實驗區「區樹」,「平潭水仙花」為平潭綜合實驗區「區花」。
  • 孔雀木 ▏名貴觀葉植物
    孔雀木——觀賞價值高,常用於居室,廳堂和會展布置。
  • 航拍昌江海尾鎮木麻黃樹林 63公里海岸線上的綠色長城
    高空俯視昌江海尾鎮鬱鬱蔥蔥的木麻黃樹林景觀。據了解,昌江海岸線北起珠碧江入海口的海尾鎮新港村,南至昌化江入海口的昌化鎮鹹田村,全長63.7公裡的海岸線上已築起了一座綠色長城,形成了一道亮麗生態屏障。昔日寸草不生,風起沙飛的荒漠,如今變成綠樹成蔭,風景秀麗的濱海旅遊區。
  • 河南鎮平:雪楓故居——好大一棵將軍樹
    通過過道,來到院裡,一棵古桑植於院中,樹下有塊二尺見方的石凳。這棵桑樹枝幹向四周伸展,樹的直徑要兩人合抱,枝幹高約十二三米,樹冠有三四米寬,大如華蓋,讓人仰止感嘆,我們稱它為「將軍樹」。1948年5月,陳賡將軍在指揮宛西戰役的間隙,曾到此拜訪彭延泰,二人在樹下促膝交談,暢談天下形勢。
  • 三沙島礁今年將種50萬棵樹 防止海岸線被侵蝕
    資料圖:綠樹遍地的西沙永興島原標題:三沙:今年將在南海島礁種植50萬棵樹 3月12日,海南省三沙市在西沙洲、渚碧等島礁開展植樹活動,正式啟動今年綠化行動。2016年三沙市將在轄區島礁植樹50萬棵,繼去年植樹30萬棵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據介紹,三沙市地理條件特殊,受運輸、土壤、淡水、颱風等影響巨大,植樹綠化困難重重。通過植樹綠化行動,不僅防風固島和防止岸線侵蝕,保護和改善了三沙生態環境,還提高了駐島居民生活質量,使三沙更綠更美更幸福。
  • 【中國科學報】華南植物園探明東南沿海木麻黃防護林固碳潛力
    這些防護林以木麻黃為主要樹種,生長在海灘沙地之上。  華南植物園生態及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王法明博士和研究生徐馨等在研究員李志安的指導下,利用廣東電白小良熱帶海岸帶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定位研究站的海岸防護林研究樣地,開展了木麻黃防護林固碳功能和潛力研究。
  • 人物訪談 | 觀天下: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口述|觀天下「探秘哈拉湖系列」 觀天下 作品「探秘哈拉湖系列」 觀天下 作品攝影之路這個過程我比其他老師走的長,悟的慢。「探秘哈拉湖系列」 觀天下 作品「探秘哈拉湖系列」 觀天下 作品山地救援山地救援是我一生都無法抹去的記憶,有快樂有淚水,更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山地救援是參加一次共同救援,一生都是好兄弟的活動。救援工作中的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讓其風險變高。
  • 這種花比茉莉,梔子花香,好看又好養,家裡不來一棵真的太虧了
    家中有一個大陽臺,或者說是有一個小庭院,除了養一些普通的花花草草以外,一定要養一棵「木香花」,木香花可以說是花卉植物中的霸主,無論是養在陽臺上,還是栽種到庭院裡,都是非常適合的。木香花的花香味道十分的濃鬱,到了花期的木香花花瓣的香味能漂很遠,整個小區甚至都能聞到,在植物界還有一種桂花,花香也是非常濃鬱的,隔著很遠的距離就能聞到,桂花跟木香花相比相差得太遠了,一棵木香花能頂上10棵桂花,木香花比桂花還好養。
  • 人生一粒種 漫山木麻黃——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後名
    1958年一開春,一連4天,數十萬株木麻黃遍植全島。   然而,失敗又至。持續一個多月的倒春寒,凍死了幾乎全部樹苗,也寒透了所有人的心。幾近絕望之際,技術員小林告訴谷書記,白埕村有9株還活著!谷文昌撫摸著那幾株新綠的幼苗,就像撫摸嬰兒的臉蛋兒,「能活9株,就一定能活9000株、9萬株!」   希望,從這點點綠色開始。
  • 全世界僅存的一棵降龍木活株,派專人值守,日本人出價1億也不賣
    米多,村民們為了保護這棵樹,在周圍立起了隔離欄,還派專人值守,希望世世代代保護好這棵樹,這棵樹到底有什麼來頭,值得大家這麼保護呢?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世界上真的存在有比人還珍貴的樹,就是全世界僅存的這一棵降龍木活株
  • 觀天下 | 赫拉天后,「渣男」宙斯的「遙控器」
    觀天下 | 赫拉天后,「渣男」宙斯的「遙控器」 2019-09-0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重視中觀和微觀政治學研究
    研究好這樣的學問,首先應當關注政治的基本價值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政治具有階級屬性,政治實際上是各階級之間的鬥爭。從國家治理角度講,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因而政治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   政治學作為一門系統科學,具有廣泛的研究領域。國民、階級、政黨、領袖、公眾輿論、政府、國家等等,都可以說是政治學研究的基本範疇。
  • 全球多地上演「瘋狂動物城」丨觀天下
    觀天下縱覽國際社會正在發生的新鮮事,聚焦海外廣泛關注的流行視頻。由於全球各地疫情期間採取的隔離政策,多地街道被野生動物佔領。《紐約時報》記者呼籲不要惹怒中國。國內外最in的報導,盡在中國日報英語新聞。戳下方視頻查看本期《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