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大家手筆:重視中觀和微觀政治學研究

2021-01-17 人民網

  政治學是一門治國安邦的學問。研究好這樣的學問,首先應當關注政治的基本價值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政治具有階級屬性,政治實際上是各階級之間的鬥爭。從國家治理角度講,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因而政治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

  政治學作為一門系統科學,具有廣泛的研究領域。國民、階級、政黨、領袖、公眾輿論、政府、國家等等,都可以說是政治學研究的基本範疇。政治學研究還具有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次。基於這樣的層次,政治學研究大致可以包括政治哲學、政治管理、政治技術等基本方面。這些方面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又都具有相對獨立的視角。

  在宏觀上,政治學需要解決人類政治生活的基本價值問題。如什麼樣的政治生活才是人類理想的或者一定範圍的民眾所嚮往的政治生活?如何理解並解決人類政治生活所面臨的難題和困境?這類問題是政治學研究中長期存在的問題。中觀上,政治學所要解決的是如何使制度設計更能體現人類政治生活的理想目標,更能有效地選擇政治體制。這樣的研究要求政治學在制度設計上有所貢獻。微觀上,政治學所要解決的是擔當政治角色的個體以及團體的實際政治態度、政治行為以及所運用的政治技術等問題。這實際上是政治學對個體多樣化進行觀察,再得出相應的規律。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政治學等學科需要補課,自那以後,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政治學研究已經有了長足進步。無論是學科專業、研究隊伍還是人才培育、學術成果,都有了跨越式發展。但也必須注意到,在研究取向上,多年來較多地注重宏觀層面,對於中觀、微觀層面的問題相對來說關注較少,研究不夠深入。我們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宏觀問題,確立了理論、道路、制度、文化自信,但是具體的政治管理和政治技術層面,尚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扎紮實實去做。這好比買好了房子,還要進行內部精細裝修,才能適合居住。政治管理有效、政治技術運用得當,才能讓良好政治制度充分發揮功能和作用。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比如,對於議事規則如何確立,就應當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理論上,對於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項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是一件非常嚴肅也是技術要求很高的事情。我國政治實踐中貫徹實行民主集中制,要求作決定經過集體討論、集體決策,體現集思廣益和集體領導的優勢。但是,如何集體討論、集體決策?這就涉及議事規則問題。議事規則在各種集體行為中都是基礎性問題,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什麼樣的議題、經過什麼樣的程序才能進入決策議程;二是經過了上述程序進入決策議程之後,又通過什麼樣的程序才能作出決定或者不作出決定。在我們的政治實踐中,儘管各個層級的決策體系中都有類似議事規則的相關規定,但是很多規定要麼被束之高閣、難以得到落實,要麼其本身可操作性不強。議事規則應當在基本體制規則框架內製定,在程序上體現參與各方的權利,並且權責對等。

  再比如,幹部選任制度在整個政治制度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一般意義上說,幹部選任制度涉及政治資源配置的公平合理問題,也涉及能否按照人盡其才的原則將合適人才選任到合適崗位上的問題。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幹部選任的制度規範,研究不同性質、不同領域以及不同層級的幹部選任所應採取的不同制度和程序。

  可以看到,上述問題固然也涉及政治學研究的價值取向,但更多反映的是管理、程序、技術操作等中觀和微觀問題。從邏輯上說,這些層面的問題得到解決和改進,有助於更好地體現政治學研究的價值和要求。反之,如果不能通過實際舉措對政治實踐有所推進,我們便有可能兩方面都會有所損失:既不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也不能使人們體會到政治學的真諦和精神。

  (作者為復旦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17日 16 版)

(責編:劉軍濤、文松輝)

相關焦點

  • 重視中觀和微觀政治學研究
    國民、階級、政黨、領袖、公眾輿論、政府、國家等等,都可以說是政治學研究的基本範疇。政治學研究還具有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次。基於這樣的層次,政治學研究大致可以包括政治哲學、政治管理、政治技術等基本方面。這些方面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又都具有相對獨立的視角。   在宏觀上,政治學需要解決人類政治生活的基本價值問題。如什麼樣的政治生活才是人類理想的或者一定範圍的民眾所嚮往的政治生活?
  • 深化中國特色政治學研究(大家手筆)
    縱觀政治學發展史,凡是被公認為一流、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成就,無不是在回答本國重大政治問題中產生的,無不是適應本國政治發展需求而興起的。如果一國的政治學理論沒有民族特色,就不可能躋身世界一流行列。當然,政治學者在研究本國特色的同時也應具有觀察人類政治文明的廣博視野,關注人類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這樣才能創造出為世界所認可的成果。
  • 人民日報:構建中國特色的比較政治學
    作為唯一以方法而非研究內容來命名的政治學分支學科,比較政治學表現出相當明顯的經驗研究取向,因此也成為頗具理論創新潛力的政治學分支學科。在中國,比較政治學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成為推動政治學學科整體發展的新動力。將中國經驗納入比較政治學一般分析框架,努力探索和拓展有助於理解和闡釋中國實際問題的政治學理論,成為中國比較政治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創新點。
  • 人民日報學科走向:政治學研究亟須關注的四個問題
    與改革開放初期不同,我們今天更需要也更有條件對改革和社會發展全局作出審慎科學的設計。按照我國現代化的時間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些目標的實現對本世紀中葉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戰略意義。政治學研究要深入研究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問題,尤其需要深入研究以下四個問題。
  • 人民日報:理性推動比較政治學發展
    澄清學科本身概念   對於比較政治學這個政治學的分支學科,有的人望文生義,認為比較政治學就是對不同國家政治的比較,尤其是對不同國家政治制度的比較。但是在研究中又會發現,對不同國家的政治尤其是具體政治制度的比較,往往會出現沒有可比性的問題,若非要一一比對,就會給研究工作增添許多困難。
  • 巨變時代的中國政治學研究議程
    但凡事過猶不及,原因很簡單,正如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所言,法律是政體的延伸。也就是說,法律首先是用來保護政權的,用來維護政治秩序,將政治秩序法律化進而制度化,這是法律的首要議程,或者政治功能是第一位的。其次,羅馬法傳統就是為了捍衛私有財產權,所謂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等社會契約說,無不是在證成這一點。這是法律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就是事實上的工具主義法律觀。
  • 政治學研究方法的演進邏輯與趨勢
    由此可見,研究方法在研究的宏觀、中觀與微觀層次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分析政治學研究方法的發展歷程,對釐清政治學的演進邏輯以及展望其前沿趨勢具有重要意義,對提升政治學研究的質量和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  基於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問題:21世紀以來,國際層面政治學研究方法與我國政治學研究方法各自呈現何種發展趨勢?
  • 理解21世紀政治學的多維視角
    今天的政治學已經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政治學研究的對象極大豐富,現在政治學的研究範疇已經不局限在政體、政黨、政府,而是擴展到了社會、心理、政治認同等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學的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從最初的文本研究發展到實證研究、統計研究再到今天最新的科學主義研究方法;當代政治學的研究越來越全球化,學者們不再僅僅對單一國家、地區進行研究,而是重視跨文化、跨地區的政治研究和比較研究。
  • 如何做好比較政治學研究
    政治學也毫不例外地強調比較方法的運用。事實上,比較政治學作為政治學中的一個分支一直處於政治學中的核心。但是,相比國際政治(含國際政治經濟學),比較政治學恐怕是我國的政治學學科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對於我國的比較政治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界已經有相當的探討。但是,我們認為這些討論並沒有注意到一些更加具體但卻是更加深層次的現實問題。
  • 回到歷史:2019年中國政治學回顧
    其中,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任劍濤在《與國家命運共振:70 年中國政治學的蜿蜒綿亙》中點出,中國政治學的興衰與國家的改革路線緊密相關。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政治學經歷了20年左右的「黃金時代」,學科得以恢復乃至擴張,但如今開始與政治實踐漸行漸遠,封閉於象牙塔中或者聚焦於微觀政策。因此,讓政治學話語既立足於歷史實踐經驗又保持學術的客觀性,是中國政治學克服危機的必經之途。
  • 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
    近年來,比較政治在政治學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成為推動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何培養中國比較政治學的自覺與自信,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也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議題。理論體系vs.理論範式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離不開理論和方法上的創新。
  • 色即是空:一張圖看懂宇觀、宏觀、中觀、微觀世界
    周末了,發點輕鬆的東西給大家!這是一次高速旅行,每次都以10倍的速度跳躍。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
    21世紀,海洋成為全球普遍關注和研究的新領域,世界各國都更加重視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爭端成為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問題,中國面臨更加複雜的各種海洋問題。為了實現「中國夢」和「海洋夢」,中國適時提出了海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將海洋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當前國內學術界已經對海洋政治問題產生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已有研究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 比較政治學研究範式的綜合性趨勢評析
    從學科發展的視角來看,該學科經歷了一個從宏觀到微觀、又從微觀到宏觀,現由中觀聯結微觀與宏觀的綜合性範式與分析性範式的交錯和並行發展的歷史過程。在這一學科的發展中,比較政治學在近幾十年來出現的研究主題、研究單位、理論範式和研究方法的綜合化的趨勢也值得我們關注。
  • 徐明天:財經寫作中的宏觀、中觀、微觀結合
    寫富士康的時候,感覺我也了解了很多企業,和很多企業家是朋友,就覺得能不能寫一個深圳企業群體的書?這是當時的動機。我也做了一些採訪,有這麼一個條件,就寫了,這就是寫作動機。第二個問題是「寫作中遇到的結構問題」,大白話就是說我要把這本書寫成什麼樣?我想寫一本這樣的書,但是這本書寫出來會是什麼樣?這兩年遇到了兩個問題:形勢問題,第二個就是寫這本書的過程中,用一種什麼邏輯結構串起來。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匯聚力量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
    習近平同志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的目標:「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就要匯聚攻堅之力、塑才之力、策源之力和融通之力。   向世界主要科學中心攀登需要不斷匯聚各種資源進行攻堅,其中,對基礎研究進行資助是必不可少的。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深挖內需潛力 打造新增長點
    今年5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發布。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就能釋放出強大新動能,對未來經濟中高速增長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目前,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遠低於全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城鄉居民收入比約為2.7∶1。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也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潛力。
  • 大家手筆:思想話語權事關國家安全
    在軍事權力中,士氣因素與思想觀念密切相關。在我國,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因此,「黨指揮槍」這一軍事制度史上的偉大發明,就是不可動搖的根本原則。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必須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
  • 分析網際網路中常說的中觀、微觀、宏觀這三個層面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歡迎來到時光說網際網路,有人問我「誒,你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網際網路高手,以及怎麼評估這個人是厲害的,哪不厲害?」我在這裡呢,再做另外一種方式的歸攏,變成三個層次:中觀、微觀、宏觀。用這三個層次,你可以對照一下,你覺得你自己什麼地方比較強,什麼地方會需要再加強一點,以及你要評估的那個人他在中觀、微觀、宏觀這三個層面個怎麼樣?
  • 楊奎松:歷史研究的微觀與宏觀
    但隨著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演進和社會科學的興起,影響到中國近代以來歷史學用來求真的方法,早已是五花八門,各有各的路數。這種情況難免會使重視中國史學傳統的學者慨嘆人心不古,擔心中國的史學會失了自己的特色。其實,自從進入文明社會,人類就從沒有間斷過記述和研究自己的歷史。因此,只要有人類存在,歷史研究就一定有它的生命力。同樣,只要有中國人存在,中國的歷史研究就一定會以中國人自己的過去為主要的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