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覓藏·人物訪談 覓藏記
|覓藏·人物訪談|
觀天下,本名蘇平,出生於西安
2013年,開啟自駕攝影,喜歡蒼涼,沒有人煙,沒有道路,沒人去過的地方。
2018年,從事攝影領隊,深入草原腹地,大山深處等地。
口述|觀天下
「探秘哈拉湖系列」 觀天下 作品
「探秘哈拉湖系列」 觀天下 作品
攝影之路
這個過程我比其他老師走的長,悟的慢。2011年冬天的一個下午,在西安攝影器材城與朋友閒聊順手買了一部佳能600D相機,當時就給櫃檯小哥說經常自駕,拍拍景,他就給我拿了佳能600D,當時不知道什麼品牌型號,有什麼特點,更不知道什么半畫幅,全畫幅了。
賣相機的告訴我:攝影是一門藝術,要掌握需要專門學習,多參加攝影活動。我就參加了一些西安周邊的攝影活動,第一次看到那麼多人手裡端著相機,肩上背著相機,聽著指導老師說一些專業術語,不停變換位置,拍的不亦樂乎。我慢慢被他們感染了,攝影的魔力也許就是在這。
2013年,從剛開始的器材小白,到後面慢慢升級了自己的裝備,開啟了自駕攝影。我喜歡大自然,喜歡極致的蒼涼沒有人煙,沒有道路,沒有人去過的地方。帶著相機,帶著同樣喜歡這些地方的年輕兄弟們外出自駕。
「探秘哈拉湖系列」 觀天下 作品
「探秘哈拉湖系列」 觀天下 作品
山地救援
山地救援是我一生都無法抹去的記憶,有快樂有淚水,更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山地救援是參加一次共同救援,一生都是好兄弟的活動。救援工作中的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讓其風險變高。
山地救援基本都發生在晚上,經常是天氣突變,暴雨,暴雪,霧中登山人難於辨別方向等。加入山地應急救援都屬於個人行為,救援隊也是民間組織。我們不承擔隊員個人風險,施救是免費的,隊員裝備是個人自行購買,一切交通工具自行解決,個人受傷自行解決。許多人根本無法理解,在那時期物慾橫流,人人自保,人人為自己美好生活打拼的年代,有這樣一些為他人之難,而伸手相助的人,不索取任何回報,不計任何個人得失,只要接到群裡的緊急呼叫,個個撂下手中的事,即刻出發奔向集結地點。
山地救援中
我們不是軍人,勝似軍人。如果當下誰是最可愛的人?我毫不猶豫說「我們」!這個團隊在救援中,我感到了攝影的意義和價值。我買了最好的攝影器材,最好的裝備,投入到充滿愛,充滿風險、火熱的救援工作中去,用我手中的相機記錄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和催人淚下的事跡。我記不得多少次含著淚按下的快門,這些默默無聞,從不張揚、從不被外人知道的人,他們的行為與那個時期人們的行為與心態形成強烈的反差。
我不知道用什麼詞去形容他們,潛意識告訴我,要把他們報導出去,宣傳出去!我們無法改變社會,我們可以改變周圍的人,感染周圍的人,通過他們再去感染更多的人。我告訴他們,我們是這個時代的一股暗中湧動的清流,但總有一天我們會變成河流,匯聚成江河。同時,每次登山前一次次告誡大家,我們自己如果出事了,沒有人會幫助我們,也沒有人會管我們,兄弟友誼也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從登山,自駕,救援到攝影領隊
心路沒有轉變,轉變的是歷程。藏區最吸引我的是他們對信仰的堅守佛家講修行,通過消業修來世。這需要堅守,需要「定力」。我們雖未出家,雖未信佛。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定力」。
我2006年開始登山,那時工作壓力大,自己也喜歡大自然,登遍了秦嶺山脈陝西段的各個山。太白山、鰲山、鰲太穿越,這些線路都屬於虐待級超級線路,任何一條線路都屬於強驢,都被我爬了個遍。西安南邊是秦嶺山脈,它東西橫跨幾個省,秦嶺山脈也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在陝西段的幾座山峰,是除西部高原地區之外中國海拔最高的山,比如太白山,鰲山,冰晶頂海拔都超過了3500米。除這些山,還有72峪,這些地方不但陝西本土人喜歡,也是全國登山愛好者嚮往之地。
登山是個人運動,但是從安全角度講它絕不適合一個人,它需要團隊精神,只有志同道合者最後才能走到一起。在爬山的階段中,參加了「淨水鳥」戶外組織的活動。何為淨水鳥呢?它是太白山特有的一種鳥,常常把太白山大爺海上漂浮的樹枝銜叼走讓海面保持乾淨,人們就叫它「淨水鳥」。我們登山撿拾垃圾,收集一些登山者隨手丟棄的液化氣罐,也是淨化大山,因此叫「淨水鳥」活動。我們登山,雖然累但是快樂,因為累的有意義。
這樣高強度活動持續了四年多,由於年齡的關係,慢慢不適合這種活動了,它對膝蓋的傷害很大,轉而開始和朋友們開始自駕穿越。這種活動需要更強的團隊意識,需要有關愛之心,更需要遇到困難有敢當人先、甘願奉獻的精神。
自駕穿越 觀天下 作品
自駕穿越 觀天下 作品
越野圈裡有句話「無兄弟,不越野」是對它最生動的解釋,深層次詮釋它的內涵。在我們穿越羌塘、可可西裡、羅布泊、還是哈拉湖,每次穿越成功或失敗,無不是印證「無兄弟,不越野」這句話。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認識一些兄弟,他們是山地應急救援運輸隊,主要負責往山裡運送救援隊員、物質,做山地應急救援公益服務。
對話 / 觀天下
Q: 您個人想通過攝影這種方式去尋找和達成什麼
A:攝影不只是簡簡單單記錄,他是用藝術手法在記錄,用藝術講故事。攝影者用藝術手法把主觀的思想,觀點融入到客觀的景、物、人上,通過記錄而反應出來。攝影是拍攝者主觀思想觀點的載體。我個人也是如此,遇到看到一些含有正能量的事與人,自己都是迫不及待想把他記錄下來。用藝術講故事,這個故事不管他人如何認識,如何感受。我個人會一直堅持用藝術講正能的故事,不求改變社會,時時自省,能夠改變周圍的人更好。
觀天下 作品
觀天下 作品
Q:什麼樣的畫面會吸引你去拍攝
A:我用韋斯頓的一句話回答,「任何事物,不論出於什麼原因,只要激動了我,我就拍攝它。我不是專門去物色那些不尋常的題材,而是要將尋常的題材變成不尋常的作品」。要將尋常的題材變成藝術品,人人都有故事,但不是人人都能將他寫出精彩;人人都有思想觀點,不是人人都能表述透徹;人人都遇到過感動自己的景物,不是人人都把這份感動寓於到攝影作品中去。從而闡明一種思想一種觀點。我認為這是攝影的最高境界。所以,現在的我更多的拍攝只是嘗試,是積累,是思想的沉澱。
觀天下 作品
觀天下 作品
點擊圖片了解攝影展詳情
展覽時間 Exhibition Dates:
2020.10.1-2020.12.1
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
10:00-18:00
展覽地點 Exhibition Place:
北京市798藝術區 · 覓藏影像館(798中一街)
策展人 Curator:
桑科扎西 李林寒
展覽進行時
原標題:《人物訪談 | 觀天下: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