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設計電路中消滅電磁幹擾的三大利器

2020-11-30 電子發燒友

EMC設計電路中消滅電磁幹擾的三大利器

胡薇 發表於 2018-05-23 11:37:29

濾波電容器、共模電感、磁珠在EMC設計電路中是常見的身影,也是消滅電磁幹擾的三大利器。對於這這三者在電路中的作用,相信還有很多工程師搞不清楚。本文從設計設計中,詳細分析了消滅EMC三大利器的原理。

三大利器之濾波電容器

儘管從濾除高頻噪聲的角度看,電容的諧振是不希望的,但是電容的諧振並不是總是有害的。當要濾除的噪聲頻率確定時,可以通過調整電容的容量,使諧振點剛好落在騷擾頻率上。

在實際工程中,要濾除的電磁噪聲頻率往往高達數百MHz,甚至超過1GHz。對這樣高頻的電磁噪聲必須使用穿心電容才能有效地濾除。普通電容之所以不能有效地濾除高頻噪聲,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電容引線電感造成電容諧振,對高頻信號呈現較大的阻抗,削弱了對高頻信號的旁路作用;另一個原因是導線之間的寄生電容使高頻信號發生耦合,降低了濾波效果。

穿心電容之所以能有效地濾除高頻噪聲,是因為穿心電容不僅沒有引線電感造成電容諧振頻率過低的問題,而且穿心電容可以直接安裝在金屬面板上,利用金屬面板起到高頻隔離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穿心電容時,要注意的問題是安裝問題。穿心電容最大的弱點是怕高溫和溫度衝擊,這在將穿心電容往金屬面板上焊接時造成很大困難。許多電容在焊接過程中發生損壞。特別是當需要將大量的穿心電容安裝在面板上時,只要有一個損壞,就很難修復,因為在將損壞的電容拆下時,會造成鄰近其它電容的損壞。

三大利器之共模電感

由於EMC所面臨解決問題大多是共模幹擾,因此共模電感也是我們常用的有力元件之一,共模電感是一個以鐵氧體為磁芯的共模幹擾抑制器件,它由兩個尺寸相同,匝數相同的線圈對稱地繞制在同一個鐵氧體環形磁芯上,形成一個四端器件,要對於共模信號呈現出大電感具有抑制作用,而對於差模信號呈現出很小的漏電感幾乎不起作用。原理是流過共模電流時磁環中的磁通相互疊加,從而具有相當大的電感量,對共模電流起到抑制作用,而當兩線圈流過差模電流時,磁環中的磁通相互抵消,幾乎沒有電感量,所以差模電流可以無衰減地通過。因此共模電感在平衡線路中能有效地抑制共模幹擾信號,而對線路正常傳輸的差模信號無影響。

共模電感在製作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繞制在線圈磁芯上的導線要相互絕緣,以保證在瞬時過電壓作用下線圈的匝間不發生擊穿短路。2)當線圈流過瞬時大電流時,磁芯不要出現飽和。3)線圈中的磁芯應與線圈絕緣,以防止在瞬時過電壓作用下兩者之間發生擊穿。4)線圈應儘可能繞制單層,這樣做可減小線圈的寄生電容,增強線圈對瞬時過電壓的而授能力。

通常情況下,同時注意選擇所需濾波的頻段,共模阻抗越大越好,因此我們在選擇共模電感時需要看器件資料,主要根據阻抗頻率曲線選擇。另外選擇時注意考慮差模阻抗對信號的影響,主要關注差模阻抗,特別注意高速埠。

三大利器之磁珠

在產品數字電路EMC設計過程中,我們常常會使用到磁珠,鐵氧體材料是鐵鎂合金或鐵鎳合金,這種材料具有很高的導磁率,他可以是電感的線圈繞組之間在高頻高阻的情況下產生的電容最小。鐵氧體材料通常在高頻情況下應用,因為在低頻時他們主要程電感特性,使得線上的損耗很小。在高頻情況下,他們主要呈電抗特性比並且隨頻率改變。實際應用中,鐵氧體材料是作為射頻電路的高頻衰減器使用的。實際上,鐵氧體較好的等效於電阻以及電感的並聯,低頻下電阻被電感短路,高頻下電感阻抗變得相當高,以至於電流全部通過電阻。鐵氧體是一個消耗裝置,高頻能量在上面轉化為熱能,這是由他的電阻特性決定的。

鐵氧體磁珠與普通的電感相比具有更好的高頻濾波特性。鐵氧體在高頻時呈現電阻性,相當於品質因數很低的電感器,所以能在相當寬的頻率範圍內保持較高的阻抗,從而提高高頻濾波效能。 在低頻段,阻抗由電感的感抗構成,低頻時R很小,磁芯的磁導率較高,因此電感量較大,L起主要作用,電磁幹擾被反射而受到抑制;並且這時磁芯的損耗較小,整個器件是一個低損耗、高Q特性的電感,這種電感容易造成諧振因此在低頻段,有時可能出現使用鐵氧體磁珠後幹擾增強的現象。 在高頻段,阻抗由電阻成分構成,隨著頻率升高,磁芯的磁導率降低,導致電感的電感量減小,感抗成分減小。但是,這時磁芯的損耗增加,電阻成分增加,導致總的阻抗增加,當高頻信號通過鐵氧體時,電磁幹擾被吸收並轉換成熱能的形式耗散掉。

鐵氧體抑制元件廣泛應用於印製電路板、電源線和數據線上。如在印製板的電源線入口端加上鐵氧體抑制元件,就可以濾除高頻幹擾。鐵氧體磁環或磁珠專用於抑制信號線、電源線上的高頻幹擾和尖峰幹擾,它也具有吸收靜電放電脈衝幹擾的能力。

使用片式磁珠還是片式電感主要還在於實際應用場合。在諧振電路中需要使用片式電感。而需要消除不需要的EMI噪聲時,使用片式磁珠是最佳的選擇。片式磁珠和片式電感的應用場合:片式電感: 射頻(RF)和無線通訊,信息技術設備,雷達檢波器,汽車電子,蜂窩電話,尋呼機,音頻設備,PDAs(個人數字助理),無線遙控系統以及低壓供電模塊等。片式磁珠:時鐘發生電路,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之間的濾波,I/O輸入/輸出內部連接器(比如串口,並口,鍵盤,滑鼠,長途電信,本地區域網),射頻(RF)電路和易受幹擾的邏輯設備之間,供電電路中濾除高頻傳導幹擾,計算機,印表機,錄像機(VCRS),電視系統和手提電話中的EMI噪聲抑止。

磁珠的單位是歐姆,因為磁珠的單位是按照它在某一頻率產生的阻抗來標稱的,阻抗的單位也是歐姆。磁珠的DATASHEET上一般會提供頻率和阻抗的特性曲線圖,一般以100MHz為標準,比如是在100MHz頻率的時候磁珠的阻抗相當於1000歐姆。針對我們所要濾波的頻段需要選取磁珠阻抗越大越好,通常情況下選取600歐姆阻抗以上的。

另外選擇磁珠時需要注意磁珠的通流量,一般需要降額80%處理,用在電源電路時要考慮直流阻抗對壓降影響。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詳解消滅EMC的三大利器:電容器/電感/磁珠
    濾波電容器、共模電感、磁珠在EMC設計電路中是常見的身影,也是消滅電磁幹擾的三大利器。 對於這三者在電路中的作用,相信還有很多工程師搞不清楚,文章從設計中詳細分析了消滅EMC三大利器的原理。
  • 濾波電容器共模電感和磁珠在EMC設計電路中作用及原理
    濾波電容器、共模電感、磁珠在EMC設計電路中是常見的身影,也是消滅電磁幹擾的三大利器。對於這這三者在電路中的作用,相信還有很多工程師搞不清楚。本文從設計設計中,詳細分析了消滅EMC三大利器的原理。 三大利器之濾波電容器 儘管從濾除高頻噪聲的角度看,電容的諧振是不希望的,但是電容的諧振並不是總是有害的。當要濾除的噪聲頻率確定時,可以通過調整電容的容量,使諧振點剛好落在騷擾頻率上。
  • EMC設計重點-電感、電容、磁珠
    濾波電容器、共模電感、磁珠在EMC設計電路中是常見的身影,也是消滅電磁幹擾的三大利器。對於這這三者在電路中的作用,相信還有很多工程師搞不清楚。
  • 如何搞定開關電源EMC設計中難纏的電磁幹擾?
    打開APP 如何搞定開關電源EMC設計中難纏的電磁幹擾? 佚名 發表於 2016-12-22 09:29:41   在開關電源的EMC設計中,工程師需要解決的電磁幹擾問題來自多個方面,電源的主電路系統、變壓器、分布電容等都是引起電磁幹擾的「幕後主導」
  • emc是什麼
    EMC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設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所在環境產生的電磁幹擾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對所在環境中存在的電磁幹擾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擾度。  要使產品具有良好的電磁兼容性,需要專門考慮與電磁兼容相關的設計內容。電磁兼容設計一般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 如何消除電子設備電路中的電磁幹擾
    在通信、消費、軍工、航空航天等領域,ESD往往是引起電路失效的罪魁禍首,而過流過壓保護器件選擇、傳導輻射電磁幹擾消除、EMC測試環境等問題成為工程師在設計時的難點,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一、電路保護從元器件選型開始 電路保護元器件通常包括過壓保護器件和過流保護器件兩種,工程師需要針對各種元器件的特點和不同的應用類型進行選擇。
  • EMC設計的三大規律、三大要素
    在新產品研發階段就進行EMC設計,比等到產品EMC測試不合格才進行改進,費用可以大大節省,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反之,效率就會大大降低,費用就會大大增加。 經驗告訴我們,在功能設計的同時進行EMC 設計,到樣板、樣機完成則通過EMC測試,是最省時間和最有經濟效益的。
  • 解決LED驅動電源電磁幹擾的三大硬體措施
    在LED電源的設計過程中,電磁幹擾EMI是個不小的難題,文章從硬體著手,介紹了三大抗幹擾措施。合理使用電磁幹擾濾波器,EMI濾波器的主要目的之一,電網噪聲是電磁幹擾的一種,它屬於射頻幹擾(RFI),其傳導噪聲的頻譜大致為10KHz~30MHz,最高可達150MHz.在一般情況下,差模幹擾幅度小,頻率低,所造成的幹擾較小;共模幹擾幅度大,頻率高,還可以通過導線產生輻射,所造成的幹擾較大。欲削弱傳導幹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開關電源輸入和輸出電路中加裝電磁幹擾濾波器。
  • 如何減少電路在樣機中發生電磁幹擾
    如何減少電路在樣機中發生電磁幹擾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6:02:39 電磁幹擾的三要素是幹擾源、幹擾傳輸途徑、幹擾接收器。EMC就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 電磁幹擾介紹及電磁兼容設計原理及測試方法
    摘要:針對當前嚴峻的電磁環境,分析了電磁幹擾的來源,通過產品開發流程的分解,融入電磁兼容設計,從原理圖設計、PCB設計、元器件選型、系統布線、系統接地等方面逐步分析,總結概括電磁兼容設計要點,最後,介紹了電磁兼容測試的相關內容。
  • 電磁幹擾(EMC)的產生以及抑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3131.htm  電磁騷擾最多的場合如下:高速數位訊號線路、開關電路、脈衝發生電路和大功率控制電路等在極短的時間內電壓電流急速變化的場合,所含有電感和電容的電路通斷的場合。  另外,磁場、電場、電荷等電量急速變化時,同樣產生電磁騷擾。
  • 從EMC角度考慮常用電路設計及PCB設計
    一.常用電路的EMC設計 A.電源電路 電源電路設計中,功能性設計主要考慮溫升和紋波大小。電源電路設計中,電磁兼容設計是關鍵設計。主要涉及的電磁兼容設計有:傳導發射和浪湧。 傳導發射設計一般採用輸入濾波器方式。
  • EMC中的濾波設計
    電磁兼容設計實際上就是針對電子產品中產生的電磁幹擾進行優化設計,使之成為符合各國或地區電磁兼容性EMC標準的產品。電磁幹擾一般分為兩種,傳導幹擾和輻射幹擾。
  • 電磁兼容EMC設計與測試
    屏蔽技術基礎在電子或電氣設備中,如果導體中有電流或電壓的周期性突變,必須產生較大的di/dt、dv/dt,這些周期性的脈衝信號可以通過電場耦合、次場耦合、公共阻抗耦合等形成電磁幹擾,電磁屏蔽就是處理此類幹擾的主要措施之一,即用金屬屏蔽材料將電磁幹擾源封閉起來,使其外部電磁場強度低於允許值
  • 硬體電路設計的EMC簡單考慮
    電磁幹擾包括輻射型(高頻) EMI、傳導型(低頻)EMI,即產生EMC問題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個是空間電磁波幹擾的形式;另一個是通過傳導的形式,換句話說,產生EMC問題的三個要素是:電磁幹擾源、耦合途徑、敏感設備。輻射幹擾主要通過殼體和連接線以電磁波形式汙染空間電磁環境;傳導幹擾是通過電源線騷擾公共電網或通過其他端子(如:射頻端子,輸入端子)影響相連接的設備。
  • EMC_EMC電磁兼容知識大匯集
    回答23# eepwlover:PCB電路設計中,差分走線耦合較小,只佔10~20%的耦合度,更多的還是對地的耦合。
  • 電磁幹擾原理
    電磁幹擾是變頻器驅動系統中的一個主要問題。2.電磁幹擾原理--類型  電磁幹擾可以分為傳導幹擾和輻射幹擾兩種。傳導幹擾指的是利用導電介質把一個電網絡上的信號耦合(幹擾)到另一個電網絡中。而輻射幹擾指的是幹擾源通過空間把其信號耦合(幹擾)到另一個電網絡上。在高速的PCB以及系統設計中,高頻信號線、集成電路的引腳、各類接插件等都有可能變成具有天線特性的輻射幹擾源,能發射出電磁波並影響其他系統中或者本系統內部的其他子系統的正常工作。
  • 詳解電磁幹擾的原理
    因此如何有效的抑制電磁幹擾成為模擬工程師必須具備和考慮的因素,在這裡為大家詳述了什麼是電磁幹擾,如何有效的抑制電磁幹擾。   電子線路與電磁幹擾的分析   現代的電子產品,功能越來越強大,電子線路也越來越複雜,電磁幹擾(EMI)和電磁兼容性問題變成了主要問題,電路設計對設計師的技術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
  • 電路分析:電磁幹擾濾波器原理圖
    以下為一款電磁幹擾濾波器的原理電路,該五端器件有兩個輸入端、兩個輸出端和一個接地端,使用時外殼應接通大地。電路中包括共模扼流圈(亦稱共模電感)L、濾波電容C1~C4.L對串模幹擾不起作用,但當出現共模幹擾時,由於兩個線圈的磁通方向相同,經過耦合後總電感量迅速增大,因此對共模信號呈現很大的感抗,使之不易通過,故稱作共模扼流圈。
  • 電動汽車電磁兼容性(EMC)剖析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電磁兼容性)是指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符合要求運行並不對其環境中的任何設備產生無法忍受的電磁幹擾的能力。簡單來說,EMC包括了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電磁幹擾)和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電磁敏感性)。EMI是指設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所在環境產生的電磁幹擾;EMS是指器具對所在環境中存在的電磁幹擾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抗擾度。EMI是主動性的,即對外界產生的幹擾,EMS是被動性的,即抵抗外界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