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盯緊「天外來客」

2020-12-02 新華日報

2月下旬以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已經發現三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其中有兩顆已與地球「擦肩而過」,還有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將於今年5月初飛掠地球。為何近期接連發現新的小行星?它們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威脅」?對於這些「不速之客」,人類該怎麼去應對?聽聽紫臺專家怎麼說。

接連發現三個「不速之客」

先認識一下這三個「天外來客」:2020 DM4,2月26日發現,直徑近160米,預計今年5月初飛掠地球,屆時離地球最近距離約為735萬千米;

2020 FD2,3月17日發現,直徑約為26米,已於3月15日飛掠地球,當時離地球距離約為32.8萬千米;

2020 FL2,3月19日發現,直徑約為20米,已於3月23日飛掠地球,當時離地球距離約為14.4萬千米,這也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尺寸最小、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的一顆小行星。

為何能在短短一個月內發現三顆新的小行星?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解釋說,地球周圍充斥著各種可能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小天體,但是由於觀測條件和觀測能力的限制,人類並不能完全發現它們。近期接連發現三顆小行星,主要得益於良好的夜間觀測條件和高效的數據處理手段。「它們只是無數個小行星的代表,發現這些『不速之客』,監測它們,並進行預警,是我們的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3月15日飛掠地球的2020 FD2,軌道非常特殊,是一個超大偏心率的橢圓,其近日點在水星軌道以內,遠日點在木星軌道之外。迄今為止國際上共發現了6顆類似軌道的近地小行星,而2020 FD2的軌道是其中傾角最小的(0.27度),幾乎平躺在黃道面上,因此能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的軌道接近。

這三顆小行星均是由位於江蘇盱眙的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發現的,這是目前我國口徑最大(口徑為104/120釐米)的施密特望遠鏡,配備了單晶片10K×10K像元CCD探測器。它主要用於搜索發現可能威脅地球的近地小行星,同時開展其它太陽系天體的實測研究。

「潛在威脅分子」威力有多大

發現和監測小行星,是為了守衛地球。

趙海斌說,小行星的爆炸威力和質量、速度、密度等有關。一般來說,直徑10米以下的小行星經過大氣層時基本就被燒蝕了,部分小行星燒蝕後會有隕石落到地面。而有研究顯示,小行星的直徑每增加10倍,爆炸威力就會增加1000倍。「一般來說,直徑140米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威力足以毀掉一個中等國家。」

在天文學上,直徑大於等於140米且與地球的最小軌道交會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約750萬千米)的近地小行星,即被稱為「潛在威脅小行星」。近期發現的三顆小行星中,將於5月初飛掠地球的2020 DM4便是這樣一個「危險分子」。

不過,地球的「哨兵」一直在盯著它呢!2月26日晚,紫臺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在獅子座方向發現了正在接近地球的2020 DM4,科研人員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特殊目標,隨即上報國際小行星中心(MPC),實現信息國際共享,並立刻通知牽頭組建的合作監測網內望遠鏡進行後隨跟蹤觀測,包括紫金山天文臺姚安觀測站0.8米口徑高精度天體測量望遠鏡和俄羅斯國際科學光學監測網中兩臺望遠鏡。隨後,國際上另有8臺望遠鏡也加入了跟蹤監測。經過4天的接力追蹤,最終匯總全球12個觀測站點的數據,確定了2020 DM4的軌道,做好了迎接「不速之客」的準備。

「2020 DM4也是一顆Amor型近地小行星。」趙海斌介紹,Amor型近地小行星是一類特殊軌道的近地小行星,因首個發現的這類小行星被命名為Amor而得名,Amor是古羅馬神話中的愛神,是悲憫、共情和愛的化身。這類小行星的軌道不與地球軌道發生交叉,而是從地球軌道外側來接近地球,但大多數的軌道與火星軌道交叉。

根據觀測數據,2020 DM4直徑接近160米,其與地球的最小軌道交會距離為0.048天文單位(約718萬千米),預計5月初飛掠地球時最近距離約為735萬千米。「不過大家不用擔心,雖然有威脅,但畢竟是潛在的。」趙海斌說,小行星和地球都有自己的運行軌道,當二者的軌道相交,就有可能存在潛在威脅,但軌道運行的參數,受制於觀測數據的影響,也會存在精度上的誤差。「我們會持續監測這顆小行星,不斷修正觀測,以提供更精確的軌道數據。」

必須在小行星「發現」地球前就找到它們

面對近地小行星的潛在威脅,我們該怎麼去應對?

「小行星防禦方法的研究全球已提上日程,但是在防禦之前,發現和監測是至關重要的。」趙海斌介紹,觀測發現近地小行星之後,通過進一步監測並精確定軌,可以分析其軌道特性,評估撞擊概率,預測隕落地球的時間、地點,然後基於對其材質結構等物理性質的研究,評估可能發生的碰撞事件對地球環境和人類生存安全的危害程度。「只有了解防禦對象的特性,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提前進行精確預警並採取防禦措施。」

趙海斌說,近階段,我國對於近地天體監測預警能力急需提高,而建設口徑更大的巡天望遠鏡是當務之急。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監測小行星的手段還包括紅外觀測、雷達測量和空間探測等,這些也將是這一學科領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我國觀測水平日益提高,國際合作也在不斷加深,2018年2月,我國作為正式成員加入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紫金山天文臺作為我國該領域的最重要力量,一直致力於我國自主的近地天體監測預警觀測網建設。此次2020 DM4的發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已經在運行的一個小型監測預警網,通過「東部望遠鏡先行發現,西部望遠鏡後隨認證」的綜合觀測模式實現。

據介紹,除了開展現有設備組網觀測,紫金山天文臺正在推動建設更大口徑的下一代近地天體監測預警設備來系統性地提高能力,從而在國際小行星監測預警領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雖然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不速之客」小行星卻也是太陽系的寶貴遺產。趙海斌介紹,太陽系形成時,未凝聚成大行星的物質構成了目前的小行星帶,因此它們還保留著許多太陽系形成早期的信息,可為研究太陽系的演化提供豐富的資料。目前已知的近地小行星分為碳質、石質、金屬質等多種類型,對研究分析地球演化歷史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小行星與地球「親密接觸」,多攜帶豐富的水和貴金屬等資源,有著近地空間資源探索的可能。

本報記者 蔡姝雯

圖片來源:紫金山天文臺官網

相關焦點

  • 天外來客?法國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太陽系外來小行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5月22日報導,法國天文學家通過模擬實驗研究發現,正在木星附近軌道運行的小行星「2015BZ509」是一顆「天外來客」,它於45億年前來到太陽系並長期停留至今。2017年,夏威夷大學等研究團隊發現的「天外來客」奧陌陌(Oumuamua)行星引起一時熱議。但奧陌陌只是短暫到訪地球,而2015BZ509小行星遷徙時間已久,或將永久停留在太陽系內。(實習編譯:楊小會 審稿:楊子晴 王歡)
  • 難道我們真的都是天外來客?
    如果這個論點最終成為結論,那我們就真的是天外來客了。世上生態萬物包括人類,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經歷了幾十億年的進化演化打磨而來,這一點已有了足夠的科學證據,時空通訊毫不懷疑。但最早那一粒生命的種子從何而來,科學界一直沒有達成共識。時空通訊是個科學鐵粉,當然只聽科學界的。
  • 「天外來客」亮相合肥
    夏夜墜落於西雙版納的「天外來客」、採集自月球的隕石、戴上VR設備徜徉於小行星帶中。日前,31塊國內外珍貴隕石樣本在合肥一中展出,揭開了該校「天文主題月」活動的序幕,尤其是校園首次通過顯微鏡觀察隕石內部結構,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
  • 劃破夜空神秘「天外來客」究竟在哪?
    幾天來,他們在松原地區行進500多公裡連續走訪,搜尋範圍雖然在不斷縮小,卻依然未見那個神秘的「天外來客」。11日凌晨,疑似隕石墜落時產生的火光瞬間照亮夜空,吉林、黑龍江、遼寧多地網友稱目睹到了這一時刻。專家初步預判,這個「天外來客」或墜落在吉林松原地區。
  • 拾影|勐養的「天外來客」
    拾影|勐養的「天外來客」 2020-11-26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插畫故事:天外來客——隕石
    《中國日報》(國際版)11月1日頭版因此,科學家們建議百姓、星友、藏家收集到這隕石後,應捐到科研部門或博物館,讓更多的大眾觀賞到這些「天外來客通過這些更有意義的展示和研究,幫助人類解開浩瀚宇宙之鎖,這恐怕才是這些「天外來客」的真正所願吧?(插畫作者:李旻)
  • 《問道》探案之天外來客任務怎麼做 探案任務之天外來客圖文攻略
    問道手遊探案之天外來客任務完成了嗎?很多人對於數字的那一塊不是很清楚,小編為大家整理匯總了全部的任務攻略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有明白的可以參考一下哦~ 問道手遊探案任務之天外來客圖文攻略: 1.找到李捕頭,獲得一封奇奇怪怪的書信,打開使用,點下一頁,會出現這樣一個界面(實測:有很多種組合,所以沒有固定的辦法,找規律最重要)
  • 到訪地球的「天外來客」
    2019年9月7日,天津,「天外來客作為「天外來客」的隕石,是科學家們了解宇宙的窗口。隕石指的是來自外太空,穿越地球(或其它行星)的大氣層並與之撞擊後,未被毀壞的小行星或流星體的殘餘部分。與深空探測採樣返回的地外樣品相比,降落在地球的隕石是自然免費贈予人類用於研究地外物質的天然「考古」樣品。
  • 首位「天外來客」奧陌陌身份解開,竟然是被拋出的碎片
    它的起源和成為星際天體的過程令天文學家們十分困惑,甚至有科學家猜測奧陌陌與外星生物存在有所關聯。只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對於奧陌陌的研究有了成果,奧陌陌並不是外星文明的飛船,而是被一個恆星系所遺棄的天體,只不過在我們的太陽系匆匆而過,太陽系也沒有進行收留,而它的未來也將在銀河系中繼續遊蕩下去。
  • 天外來客,曾經飛掠地球的小行星
    天文學家不斷在宇宙中尋找會與地球擦身而過、可能會有撞擊地球危險的小行星。9月1日,名為2011 ES4的小行星將掠過地球。這並非是小行星第一次與地球的親密接觸,最近幾年不少小行星都曾飛掠地球。彗星也屬於天外來客,彗星的彗核由氣體雲組成,並且帶著一個由氣體、巖石和無數塵埃粒子等等組成的巨大尾巴。
  • 網際網路金融的天外來客
    網際網路金融的天外來客,運營商來攪局,根據最近網絡報導,中國電信旗下第三方支付「翼支付」聯合民生銀行推出一款名為「添益寶」的理財產品,面向高級實名認證用戶。這是國內運營商率先推出的「寶寶」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可達5%~7%。據證實,該款理財產品對接的是一隻貨幣基金。
  • 上海:「天外來客」長興島隕石首次對外展示
    上海:「天外來客」長興島隕石首次對外展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7日 19:26 來源:   新華網上海1月27日電(賈遠琨)上海科技館日前展出了1966年墜落上海長興島前衛農場的兩塊隕石,這是天外來客「落戶」上海40年後首次向公眾展示。
  • 記者親歷科考隊尋石記:劃破夜空的天外來客在哪?
    記者親歷科考隊尋石記:劃破夜空的天外來客在哪?幾天來,他們在松原地區行進500多公裡連續走訪,搜尋範圍雖然在不斷縮小,卻依然未見那個神秘的「天外來客」。科考隊伍來到查幹湖附近調取監控錄像。 石洪宇 攝  11日凌晨,疑似隕石墜落時產生的火光瞬間照亮夜空,吉林、黑龍江、遼寧多地網友稱目睹到了這一時刻。專家初步預判,這個「天外來客」或墜落在吉林松原地區。科考隊員參考地圖尋找行進方向。
  • 《天外來客(Exo One)》上線Steam 風景秀麗的太空飛行類遊戲
    近日,一款風景秀麗的太空飛行類遊戲《天外來客(Exo One)》正式上線Steam平臺,該遊戲將於2018發售,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下。
  • 「天外來客」又出現了?正向著太陽系靠近,這次不是奧陌陌!
    新的天外來客  就在前段時間,國外的科學家也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他們在探測太陽系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不明物體,這個不明物體正向太陽系快速移動,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他們發現這個不明物體很有可能與奧陌陌一樣都是天外來客
  • 天外來客奧陌陌又有了新起源
    2017年,天文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太陽系中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物體。這個物體將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和荒謬的傾斜度結合在一起表明它並不屬於我們太陽系。相反,這個物體來自某個遙遠的、完全不為人知的地方。天文學家最終將其命名為「奧陌陌 Oumuamua」。
  • 星太奇網友甜美可愛,小桂子網友亭亭玉立,而奮豆竟約會天外來客
    導語:冬瓜中學的同學已到了懵懵懂懂戀愛的年級,自從星太奇把自己約會網友的經歷告訴同學們,真正在課堂掀起了見網友的浪潮,三人在公園角落雖然如願以償見到網上摯友,可為何奮豆約會的是天外來客呢?星太奇網友甜美可愛,小桂子網友亭亭玉立,而奮豆竟約會天外來客其實奮豆之所以約會天外來客,這和他對網友顏值的過度要求有直接關係,起初星太奇在課堂託著下巴,說出自己網友近視以及結巴的缺點,而小桂子的網友臉上有一塊不太明顯的胎記,內心的虛榮讓奮豆炫耀自己網友的完美容顏,至此才是掉進網戀陷阱的第一步,公園的見面自然讓奮豆啞口無言,話說回來,天外來客的每一個五官都無可挑剔,但強行拼湊起來
  • 動畫科普 天外來客——隕石
    那麼,這位天外來客「隕石」是怎樣形成的?為何會來到地球?隕石與人類又有何關係呢?帶著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探尋真理,解開謎底吧!隕石,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運行軌道或呈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
  • 全新奧特曼系列,作死高化身光之戰士,第一集:神秘天外來客
    全新奧特曼系列,作死高化身光之戰士,第一集:神秘天外來客 原標題:全新奧特曼系列,作死高化身光之戰士,第一集:神秘天外來客
  • 一位天外來客將於本月底啟程返回它的故鄉
    它要回去了一位天外來客將於本月底啟程返回它的故鄉這位天外來客其實是一塊火星隕石。大約60萬至7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或彗星和火星發生了碰撞,將大量的物質碎片拋入太空,這塊隕石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太空中遊蕩了很久之後,最終落在了地球上,並於1999年在阿拉伯半島的阿曼被發現。這塊由倫敦自然博物館捐贈的火星隕石名為SAU 008,只有硬幣大小,卻是NASA「火星2020」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