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學者研究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與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人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技術,近期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未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當對多個空間分布的參量進行測量時,分布式量子傳感能夠實現超越經典統計極限的測量精度。然而,分布式量子傳感面對著一個重要問題:如何選擇並製備能夠實現對多個參量最優的測量精度的量子糾纏態呢?研究表明,對於某類分布式的最大糾纏態,理論上能夠達到最優測量精度,即海森堡極限。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分布式傳感是一種可用於同時執行遠程空間多個節點上精密測量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該項技術可用於橋梁、飛機等大型結構的應力場分布和溫度場分布的有效監測。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技術也邁進了量子化時代。量子網絡作為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組成,在執行各類遠程多節點任務中起著重要作用。
-
中國學者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北大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
-
潘建偉團隊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上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於11月30日在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植被研究、調控花期、青藏高原地—氣相互...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植被研究、調控花期、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 2020-12-03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審稿人稱是「重要...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於11月30日在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我國量子技術不行?近日量子計算機取得重大突破,比谷歌快100倍
根據中國科技大學消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 53 比特量子計算機的 100 萬倍。
-
我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中國科大新聞網10月11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日前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這一關鍵突破將對促進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
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何新進展
我國在量子科技若干領域處於國際引領位置一個國家量子科技研究的實力,取決於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人才隊伍。薛其坤院士介紹,2017年底,北京市聯合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成立了北京量子院。「圍繞量子科技前沿方向,北京已經聚集了一大批量子科技領域的高精尖人才。」
-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arlan Scully、德國維爾茲堡大學
-
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合肥10月19日電 記者常河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馬蘭·史高麗、德國維爾茲堡大學斯文·霍夫林等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黑科技 中國量子通信取得重大突破
(原標題:中國又一黑科技!量子通信揭秘:美國服了)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院士、陸朝陽教授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名列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榜首。
-
中國科大多參數量子精密測量獲得重要進展:達到海森堡極限最優測量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近日,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在多參數量子精密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實驗進展,完全解決了量子比特么正演化算法中三個參數之間的精度制衡問題,實現了三個參數同時達到海森堡極限的最優測量。
-
測量精度提高13.27分貝!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合作,近期在量子精密測量實驗中同時實現3個參數達到海森堡極限精度的測量,測量精度比經典方法提高13.27分貝。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解放軍報】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新華社合肥1月5日電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合作,近期在量子精密測量實驗中同時實現3個參數達到海森堡極限精度的測量,測量精度比經典方法提高13.27分貝。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 獲重要進展
,為實現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當代量子應用研究主要分為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大領域,單光子源不僅可以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研究,也是實現量子精密測量的重要資源。近期,他們發展了高品質的單光子源,通過對共振螢光的直接測量,證明了0.59分貝的強度壓縮,在第一物鏡處的壓縮量達到3.29分貝。
-
我國科學家 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高質量的光子源是量子技術的關鍵器件,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人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實現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今日科技話題:資源三號衛星、重力儀、船用低速機、量子精密測量...
今日科技話題:資源三號衛星、重力儀、船用低速機、量子精密測量、耀斑、真菌 2021-01-06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