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銀河系發現旋轉最快的磁星,高福當選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0-11-24 前瞻網

韓國首次成功為新冠患者移植雙肺:術前接受ECMO治療112天,肺部硬得像石頭

一名50歲的韓國婦女自2月以來感染COVID-19後成功移植雙肺。她還保持著手術前112天接受特殊生命支持系統治療時間最長的紀錄。在16周的時間裡,她接受體外膜氧合(ECMO)治療,這意味著她的血液在一個機器中循環,增加氧氣並清除紅細胞中的二氧化碳。她很快患上了肺纖維化或肺組織疤痕。在試用羥氯喹(抗瘧疾藥物)、Kaletra和類固醇後,病人的病情惡化。

新冠患者中出現腦損傷的病例越來越多 專家:或導致另一種流行病

當地時間7月8日發表在《大腦》(Brain)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描述了43例出現腦損傷的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研究人員警告說,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的腦損傷或將形成一波浪潮,或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進一步複雜化。患者中觀察到的一些腦部併發症為炎症、精神病和譫妄/發狂妄想(delirium)。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病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之一麥可·贊迪(Michael Zandi)說,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所見是否會導致另一種流行病。他們擔心,這可能與1918年流感大流行之後1920年代至1930年代爆發的嗜睡性腦炎相似。

新冠患者康復了也背著「定時炸彈」 肺纖維化發病率比癌症還高

薩森·拉菲(Sassan Rafi)博士對肺纖維化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聲稱,數千名因感染新冠而住院的美國人即使在從病毒中康復後,也面臨著一個滴滴響的定時炸彈。這位博士說,那些在使用呼吸機數周后被診斷為肺纖維化的患者,面臨著令人震驚的發病率,遠比許多癌症要嚴重得多。肺纖維化是一種肺部疾病,由COVID-19等侵襲性病毒引起,肺部組織受損或傷痕累累。這種增厚、僵硬的組織使你的肺更難正常工作和交換氧氣,並可能導致呼吸衰竭。

《ALTEX》: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能夠感染人類腦細胞

日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稱為微型大腦(mini-brain)的類器官(由人類細胞製成的微小組織培養物,可以模擬整個器官)可以被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感染。這些結果提示著這種病毒可以幹按人類腦細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LTEX: Alternatives to Animal Experimentation期刊上。

印度科學家證實:高緯度寒冷國家面臨更大新冠傳播風險

自印度的研究人員探討了一個國家的平均溫度與COVID-19病例數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環境溫度較低和大規模爆發的國家之間存在重大關聯:1)大多數COVID-19病例較高的國家/地區位於較高的緯度/寒冷地區。2)環境溫度與COVID-19病例數量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3)在溫暖國家,發生COVID-19病例的機會少於寒冷國家。

聯合國警告:新冠大流行耽誤HIV治療,或導致死於愛滋病的人增加50萬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在周一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說,如果長期中斷治療,新冠大流行可能會導致另外50萬人死於愛滋病,而且這還是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數據。報告稱,處於高風險的愛滋病關鍵人群正面臨進一步的危險,因為禁閉和藥品分發使他們「比平時更加​​脆弱」。主要障礙之一是患者需要前往醫療機構進行測試和治療,但是新冠患者已經導致醫療系統不堪重負。醫療保健系統和供應鏈上的壓力已對保險套的生產和配給、接觸前的預防(PrEP)、愛滋病毒的檢測和治療以及自願的男性包皮環切術產生了負面影響。

Sherlock與Binx合作 開發首個基於CRISPR的快速即時新冠病毒檢測

近日,基因編輯公司Sherlock Biosciences宣布與Binx Health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開發首個基於CRISPR的SARS-CoV-2快速即時診斷檢測。兩家公司計劃將Binx io診斷平臺與SHERLOCK™ CRISPR技術相結合,以創建一種在多種環境下為單個患者提供快速、準確結果的檢測平臺,例如診所、醫生辦公室、生活輔助中心、藥房等,有助於疾病大流行潛在爆發期間的擴大管理。

葛蘭素史克與Medicago合作開發植物性新冠疫苗 將於7月中旬開展人體試驗

葛蘭素史克與加拿大公司Medicago達成的最新協議使用了植物性技術,這增加了找到成功候選疫苗並相對迅速擴大生產規模的機會。Medicago的方法已經用於一種流感疫苗,目前正在等待加拿大的批准。該方法利用植物的葉子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新型冠狀病毒三種刺突蛋白中的一種,即S蛋白,然後可以與GSK的佐劑一起用於疫苗。葛蘭素史克的目標是在明年上半年生產疫苗,到2021年底生產約1億劑。預計7月中旬開始就三種不同劑量水平進行早期人體試驗。

科學家設計一種空氣過濾器:加熱至200度殺死99.8%新冠病毒

該設備使用鎳泡沫來捕獲引起冠狀病毒的SARS-CoV-2病毒,並將其加熱到華氏392度。在測試中,這種過濾器被證明可以殺死99.8%的病菌,以及99.9%的炭疽孢子。參與研究的人員認為,這項創新可以用於飛機、辦公室、學校和郵輪,以阻止目前仍在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的傳播。這個空氣過濾器是由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的,他們注意到能通過空氣傳播的新冠病毒無法在華氏158度以上的溫度下存活。

專家:治癒、康復後的新冠肺炎患者沒有傳染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在7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冠肺炎與其他病毒肺炎不同之處在於傳染性和傳播性較強,但只要是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95%左右的患者是可以治癒的。治癒、康復後的新冠肺炎患者是沒有傳染性的,和普通肺炎出院患者一樣。

死亡率高達70%!CDC警告:美國本土出現耐抗生素的致命細菌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一份新報告警告說,一種可能致命的耐抗生素細菌可能就隱藏在美國最南部各州的泥土和水中。研究人員稱,這種被稱為「類鼻疽(melioidosis)」的細菌感染導致一名63歲的得州人肺部在2018年底衰竭,醫生需要用到呼吸機才能挽救他的生命。CDC細菌特殊病原體部門的獸醫官員Johanna Salzer說,過去感染類鼻疽的美國公民通常是在國外感染的,但此人最近並沒有出過國。Salzer說,如果沒有治療的話,這種疾病的死亡率估計會超過70%。

大亞灣海域首次發現浮遊軟體動物尖筆帽螺爆發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在首席專家黃洪輝研究員帶領下,堅持開展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工作,近日,在大亞灣海域首次發現浮遊軟體動物尖筆帽螺大量爆發,成群聚集現象顯著,至今仍在持續,高峰時遍布大亞灣中西部海域,密度最高達5600 ind/m3,甚至在風浪的推動下,大量漂積於岸邊,甚是少見。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對大亞灣海域尖筆帽螺的動態進行持續監測跟蹤,密切關注其爆發可能引起的生態災害。

國外研究人員成功分離兒童骨髓灰質炎保護性抗體

日前,在一項研究中,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普渡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分離出了一種保護性人類單克隆抗體,這些抗體可以預防與呼吸道病毒感染有關的兒童脊髓灰質炎。普渡大學的同事解析了抗體的結構,揭示了它們如何特異性識別並結合EV-D68。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雜誌上。

每1.4秒自轉一次!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已知旋轉最快的磁星

它每1.4秒就會自轉一次,是已知旋轉最快的磁星,也可能是銀河系中最年輕的中子星之一。它還會發射射電脈衝,就像從脈衝星(另一種旋轉中子星)上看到的那樣。在這次探測之前,科學家們只發現了另外四顆會發射射電脈衝的磁星,這使得Swift J1818.0-1607成為一個極其罕見的發現。

NASA哈勃望遠鏡抓拍到「蓬鬆」星系:標準螺旋狀,藍色光點熠熠生輝

美國宇航局的哈勃望遠鏡拍攝了一張令人難以置信的「蓬鬆」星系的照片。這個星系有著標準的螺旋狀外觀,邊緣上填充著精緻的「羽毛」。它被稱為NGC 2275,位於距離地球6700萬光年的癌症星座內。這張照片是用哈勃拍攝的,需要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的天文學家的專業知識。

《自然·通訊》:減排在幾十年內或難以改變全球氣溫

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的研究指出,大規模減少人類排放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讓全球地面溫度出現可檢測的變化。研究人員通過模型研究了多種排放(如CO2、甲烷和黑碳)急劇減少的影響。他們發現,由於氣體系統具有慣性強等特點,對於CO2、甲烷、氧化亞氮和不同氣溶膠等排放來說,由排放減少導致的地表溫度的降低,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達到可測量的程度。雖然短期內影響微乎其微,但減緩CO2、甲烷和黑碳的排放能在較長時間內大幅緩解全球變暖。

《Nature》:揭示免疫系統產生龐大的抗體庫來對抗感染機制

日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分子病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轉錄因子Pax5通過黏連蛋白(cohesin)介導的環擠壓(loop extrusion),促進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的相互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Cell Metabolism》:刺激腺苷/A2B受體可顯著抵抗衰老、增加肌肉

來自德國的波恩大學和芬蘭的東芬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ell Metabolism》上發表了關於改善衰老和肥胖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發現腺苷A2B受體,在骨骼肌(SKM)和棕色脂肪組織(BAT)中大量表達,其具有抵抗衰老和肥胖的潛力。研究人員分析了A2B在人類BAT和SKM中的作用,發現人BAT中的A2B表達與年齡及總脂肪量呈負相關,SKM中A2B表達與耗氧量、氧化代謝等衰老指標成反比。而A2B激活可增強人體肌肉質量,包括纖維成分,氧化代謝,葡萄糖吸收和利用以及EE。 (新浪醫藥)

《美國醫學會雜誌》:他汀類藥物或能降低老年人死亡風險

他汀類藥物可預防中年人患心血管疾病、中風等,但其對老年人的預防效果缺乏研究證據。在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回顧性地分析了2002-2012年間30多萬名75歲以上、沒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退伍軍人的健康狀況。其中,有超過5.7萬名退伍軍人在研究期間開始服用他汀類藥物,他們的死亡風險降低了25%,而因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降低了20%。不過研究也提示,有關他汀類藥物對老年人相關疾病的預防效果,仍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

《Adv Materials》:納米顆粒能夠治療致命輻射

近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的納米粒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首爾國立大學,牙科學院和牙科研究所的同事合作,報告了一種高效且安全的納米晶體,可有效對抗危險劑量輻射。通過在氧化鈰(CeO2)納米晶體上生長氧化錳(Mn3O4)納米晶體,該研究小組提高了CeO2 / Mn3O4納米晶體的催化活性,從而避免了致命輻射的副作用。研究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

清華等4所高校今年研究生擴招 16所高校發布第二學位招生簡章

據清華大學官方公眾號消息,副校長彭剛參加全體教職工會議時指出,決定大幅度擴大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規模,今後學院的人才培養主要在研究生層次進行。陝西理工大學發布的招生簡章顯示,2021年將招收600人。對比2020年招生簡章,擴招180人。深圳大學今年四月就宣布研究生招生指標有所增加,21年也將繼續延續擴招趨勢。2020擴招增幅達到41.8%,已明確將繼續擴招部分專業。

教育部:畢業生就業數據不得摻水造假

教育部近日又印發通知,決定嚴格核查各地上報的就業數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日前發出的「開展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核查工作」通知中,提出堅決杜絕虛假籤約、被就業,以及就業率摻水、造假等問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就業統計工作真實準確。此次核查的重點是:按就業統計指標內涵,核對分類統計信息;核實「學信網」上畢業生反饋存疑信息;核實用實習單位頂替就業單位、畢業去向中「其他形式就業」比例失實、就業證明作假等違規行為。

天大、廈大兩碩士同年論文高度雷同,廈大:若屬實將處理

相隔近2000公裡,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2018屆碩士畢業生劉宇宸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與同年畢業的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林鯉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卻出現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的結構及內容雷同或高度相似,多個段落一字不差。廈門大學學工委一位工作人員回復稱,將對這兩篇論文展開調查,「會核查這個信息,我們學校對學術不端的行為是零容忍的,如果情況屬實的話,那我們會立即對此事進行處理。」

安徽歙縣高考恢復正常 語文、數學啟用備用試卷於9日補考

昨日,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遭遇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致使語文、數學考試延期,隨著城區積水退去,今天的考試正常進行。據了解,歙縣考區原定7月7日語文、數學科目考試延期至7月9日舉行,7月8日綜合、外語科目考試正常舉行。7月8日上午,安徽省歙縣中學考點考生依次進入考場。許多家長在考場外等候。

2020年山東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高校名單出爐

日前,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2020年我省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高等學校名單的通告》,公布了2020年山東省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名單。其中普通本科高校(70所)、高職(專科)院校(80所)。

陝西: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外語口試工作安排

報考外語專業及其他要求外語口試專業的考生,除參加統考外,還應參加外語口試;報考對外語口試不作要求的專業,考生無需參加外語口試。各市、縣(區)考試管理中心(招生辦)負責將外語口試報名時間、方式通知考生。考生報考外語口試的語種必須與本人高考報名所填報的外語語種一致。非英語語種的考生,報名通過後統一在西安文理學院考點參加考試。考生於2020年7月9日9∶00至10日17∶00,登錄陝西省教育考試院門戶網站(網址:https://www.sneea.cn)或陝西招生考試信息網(網址:https://www.sneac.com)進行網上報名。

甘肅: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考考試7月13日開始

2020年甘肅省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隊考試將於7月13日起舉行,今年有5所大學招收高水平運動隊。今年甘肅省招收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分別為蘭州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政法大學,這5所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隊測試工作統一安排在蘭州體育職業學院(籌)舉行。

美國300多所高校招生重磅改革:不唯分數,強調道德參與

近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300多所美國高校的招生主管聯合發出聲明,強調在2021年的本科招生中不再需要學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該倡議強調,在大學招生中,重要的不是冗長的成績吹噓表,而是有意義的學習參與和有意義的道德參與,尤其是關心他人和公共利益。無獨有偶。最近,一些美國高校也取消了研究生入學必需的GRE考試成績。

湖北219個科研項目獲科技部支持 4095戶入選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

為助力湖北重振,推動湖北科技創新工作,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支持湖北219個科研項目,總經費1.095億元。「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是科技部今年首次發布的科技型重點項目,每個項目可獲國撥經費50萬元。定位於支持一批覆蓋國民經濟主要行業的技術創新項目,重點聚焦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領域市場應用前景好、可帶動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科研項目。

深圳第二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防治」科研攻關項目懸賞指南

7月7日,深圳市科創委發出第二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防治」科研攻關項目懸賞指南的通知。第二批懸賞項目包括11大類,涉及藥物研發、病原檢測、救治設備關鍵技術研發等,資助金額在500萬元到3000萬元之間,均規定了明確的考核指標。其中,資助強度達3000萬元的「新冠肺炎的預防性疫苗研發」項目實施期限為24個月,要求建立候選疫苗庫,完成藥學研究,完成疫苗的臨床前動物實驗;取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完成臨床需求的疫苗生產製備和檢定;完成臨床試驗和總結;疫苗接種後保護性中和抗體的陽轉率≥80%;完成上市註冊申請,獲得生產批件。

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撐保障條件平臺動

7月8日,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項目——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撐保障條件平臺召開項目啟動會,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動工建設。項目位於懷柔科學城聚核區,將建設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研支撐保障及實驗技術培訓系統、公共學術保障系統、科技服務保障系統、運營維護保障系統等,建設周期為30個月。平臺建成後將承擔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管理、科研支撐、保障、交流等相關功能,發揮大科學裝置科學延伸、國際學術交往窗口、科學普及教育基地、資源集約利用示範園區等作用。

廣西「科改33條」賦能高質量發展

近日,廣西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廣西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科改33條」),近90個政策點全方位推進自主創新、改革創新、開放創新:首次提出上市企業培育計劃,首發上市企業最高可獲800萬元累計獎補;首次提出對國家級高新區實施綜合排名獎勵機制;首次提出企業可用創新券抵付銀行利息;首次提出允許區外科研單位牽頭承擔廣西項目;率先提出重組自治區本級事業單位性質的科研院所。

三亞3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獲1550萬元獎勵

日前,三亞為3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放1550萬元獎勵資金。收集到5G應用項目30多個、出臺扶持「新基建」10條措施、已認定10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瞄準新基建,三亞持續發力。正在建設中的三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網際網路信息產業基地項目(效果圖),將會吸引更多高新技術企業落戶。今年1月,三亞發布《三亞市市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及扶持辦法》(以下簡稱《扶持辦法》),對推動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和落地、真正帶動產業鏈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鼓勵。

108家!石家莊市創新平臺申報數全省第一

截至6月底,石家莊市各類創新平臺申報同比增長68.97%,達到108家,申報數量全省第一。該省科技廳的信息顯示,石家莊市完成的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的申報工作中,申報省級技術創新中心75家,學科重點實驗室2家,企業重點實驗室15家,產業技術研究院16家。同時,申報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0家,目前10家已通過省科技廳評審,佔全省新認定的新型研發機構總數的20%,居全省首位。另外石家莊市還完成了2020年市級技術創新中心的認定工作,新認定31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

珠海支持內地與港澳科技創新合作 最高獎200萬元

珠海市科技創新局發布《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管理辦法》,明確對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給予扶持,最高獎勵達200萬元。辦法從市級層面支持內地與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將通過獎勵補助、事後補助、配套補助等方式,支持港澳地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港澳科技成果轉化、粵港澳科技合作項目配套。其中,對獲認定的分支機構,珠海將採用獎勵補助形式,最高獎勵200萬元,用於支持分支機構的建設和科研活動。

全球頂尖碳化矽晶片生產商落子臨港

據上海臨港消息,日前,ROHM-臻驅科技碳化矽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舉行。據介紹,作為符合國家戰略發展規劃的新型研發機構,ROHM-臻驅科技聯合實驗室致力於開發、測試及推廣以碳化矽為基礎材料的功率半導體技術,服務上海以至全國的功率半導體晶片、功率模塊、零部件供應商和整機廠全產業鏈,加快下一代先進功率半導體晶片和功率模塊的推廣和產業化應用。

法德政府斥數億歐元扶持本國藥企 新冠疫苗研發全球競速

近日,歐盟多國政府均加大了對本國醫藥企業的扶持力度,並力促相關產業回流。法國總統馬克龍16日表示,將動用2億歐元促醫藥產能回流法國,法國製藥公司賽諾菲(Sanofi)同日宣布將在法國新建疫苗生產基地。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也於15日宣布,將向該國新冠病毒疫苗開發商CureVac投資3億歐元。歐委會17日宣布,將動用達20億歐元的緊急資金,與製藥公司籤署一系列預購候選疫苗協議。

中疾控主任高福當選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7月8日,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網表示,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於近日當選為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利奧波第那科學院選舉院士要保證獨立性和學術性,德國院士稱號突出的是學術性和榮譽性,不與任何物質利益掛鈎。科學院每年增選院士約60名,選舉過程首先從提名候選人開始,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經3輪選舉後產生。高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非洲科學院院士等。

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

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也是本年度唯一一位華人獲獎者。據西蒙斯基金會官網消息,惲之瑋獲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以表彰其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的交叉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每位西蒙斯學者將獲得為期5年、總額5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並依據獲獎者的研究影響力,可續延5年。獲獎者可自由支配資金,以進行長期的原創性工作和解決數學的根本性問題。

ACL 2020終身成就獎花落愛丁堡篇章分析女教授

北京時間7月6日,ACL 頒布了終身成就獎、傑出服務獎以及時間檢驗獎。畢業於哈佛,曾任教於愛丁堡大學的教授Bonnie Webber獲得了終身成就獎,曾任ACL財務總管的多倫多大學的Graeme Hirst教授獲得了傑出服務獎。時間檢驗獎項則分為1995Winners和2010Winners,頒給了四篇論文。

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功臣王明健逝世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功臣、解放軍原基建工程兵部隊高級工程師王明健7月7日上午在廣東韶關核工業四一九醫院逝世,享年87歲。王明健出生於1933年6月,發明了從礦石中提取重鈾酸銨的方法,辦起了中國第一家水冶廠,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解決了原料問題,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功臣。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高福當選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網站透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近日當選為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資料圖高福既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非洲科學院院士等,兼任國家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
  • 高福院士傳喜訊,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已收入囊中,世界公認
    不只是國人被高福院士所感動,就連很多外國人也都紛紛給高福院士送來祝福,比如德國就鄭重宣布將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稱號贈予高福院士,以表彰他在這次疫情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據了解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一榮譽份量極重,這項稱號看重的是學術性和榮譽性,每年只有60個名額,每名入選人員都要經過
  • 學術頭條:韓國首次成功為新冠患者移植雙肺,銀河系發現旋轉最快的...
    他們擔心,這可能與1918年流感大流行之後1920年代至1930年代爆發的嗜睡性腦炎相似。新冠患者康復了也背著「定時炸彈」 肺纖維化發病率比癌症還高薩森·拉菲(Sassan Rafi)博士對肺纖維化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聲稱,數千名因感染新冠而住院的美國人即使在從病毒中康復後,也面臨著一個滴滴響的定時炸彈。
  • 高福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10月21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2019年年度會議上公布了新當選的90名成員和10名外籍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福是當選的外籍院士中唯一一位中國科學家。
  • 這可能是整個銀河系中最快的磁星
    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快速旋轉的超磁性,具有500年歷史的嬰兒中子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滑動。 如果哥白尼擁有軌道X射線望遠鏡或強大的無線電接收器,他將親眼目睹一個磁星的誕生:這是一種超稀有強種的中子星,具有極強的扭曲磁場。僅僅500年後(假設天文學家的年齡正確了),這個尖叫的嬰兒的旋轉速度仍然比任何已知的磁星快,每1.4秒旋轉一圈。它的移動速度可能也比以前發現的任何形式的中子星快。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1月16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會在京召開。高福等24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家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裡,中國科學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產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屆到第二十一屆)8次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大會,選舉並產生來自中國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8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擁有來自46個國家的600餘名院士、通訊院士和榮譽委員。
  • 兩位中國學者當選美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公布今年新選出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高福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外籍院士。  高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結構免疫學,如禽流感等動物源性病原跨種間傳遞的機制以及愛滋病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等。顏寧2017年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講席教授,此前在清華大學任教十年,致力於研究與重要疾病相關的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機理。
  • 兩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學院院士,高福當選外籍院士!
    點擊查看 10月21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2019年年度會議上公布了新當選的90名成員和10名外籍成員。
  • 曹雪濤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黃辛報導)日前,德國科學院院長致函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祝賀其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科院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遭質疑!其實袁隆平也是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入選院士名單,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所獲得的傑出成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名單中包含120名美國本土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仔細查看後我們發現,這26名外籍院士中有一位中國院士的身影。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 科學家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
  • 「應州嬌子」高福
    近日,德國科學院公布了新當選院士名單,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名列其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上也在第一時間公布了這一個好消息。德國科學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學院所之一,院所中也誕生了很多享譽世界的科學大師,諸如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達爾文以及普朗克等等。其中更有多達168名德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得諾貝爾獎。
  • 我校8位教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位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另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統計,2019年新增兩院院士中,共有16名中國科大校友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另有多位我校代培研究生也獲得殊榮。2000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1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6年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2011年美國物理學會增選為會士,2014年作為突出貢獻者獲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集體)。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王辰、高福同年當選院士,白巖松對話王辰,網友:王辰院士講真話
    王辰院士也因此收穫了許多「小板凳」,很多群眾都會專門看《新聞1+1》中白巖松對話王辰院士的這一段。網友稱:看了這麼多期的《新聞1+1》,就王辰院士的最好看,感覺王辰院士講話特地道,特別通俗易懂,感覺王辰院士都是講的大實話,講真話。王辰院士畢竟是個講大實話的人,說起王辰院士的求學經歷,那可是實打實的學霸啊。
  • 白春禮當選白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白俄羅斯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Belarus)致信中國科學院,祝賀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當選白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 蘇州大學時玉舫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遲力峰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沈崢嶸 2020/08/30 20:17來源:交匯點交匯點訊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 Europaea)陸續公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8月26日,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時玉舫教授收到歐洲科學院院長Sierd Cloetingh教授發來的賀信,祝賀他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8月29日,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遲力峰教授也收到了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好消息。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2019年當選歐亞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植物表觀遺傳學研究。Howard Chang分子生物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個人動態調控組中心主任、霍華德·修斯醫學(HHMI)研究員。
  • 同濟大學張弛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8月27日,歐洲科學院(又稱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發布2020年度化學學部院士增選結果,同濟大學化學學院張弛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圖說:張弛教授張弛院士現任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 5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梁錦榮、李飛飛、劉汝謙、送紅軍、莊小威當選,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祝賀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