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知名的足球解說員黃健翔,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翻譯外國人名,有時需要靈活變通,規避漢字諧音造成的尷尬」。
「比如,當年伊朗隊有一個中場大將,曾經在西甲踢球的內科南,如果看字母拼寫和讀音,直譯成『內庫南』,更接近其原音。當年小艾年輕淘氣,故意非要搞成『內褲男』,被我苦勸,並且解說時堅持用『內庫南』,慢慢就約定俗成了」。
「由此想到哈梅內伊,其實換個字:耐伊,奈伊,納伊,都可以的。『沒內衣』,總歸有點兒滑稽。翻譯講究信,達,雅,一字之差,可以不失其信,卻避免了諧音的不雅」。
「再比如,塞內加爾球員、曾經在米蘭踢球的尼昂(Niang直譯為『娘』);現在曼聯的法國球星博格巴(原文發音更像『波霸』);還有那些Diao、Ba,Giba,By等漢字諧音,容易引發歧義的發音結尾的名字,都需要做雅的處理」。
「好在中文外國譯名,通常只用其姓,否則當紅的利物浦球星——馬內的名字,翻譯時就很需要做文字處理了,Sadio Mane。大家不妨試試自己會如何翻譯?」
確如黃健翔所言,這個被梅西在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評選時,放在第一名的Sadio Mane,如果直接翻譯成「沙雕-馬內」,用中文讀出來,就有點不雅了吧?
當然,有球迷稱,可以按音翻譯成「沙迪奧-馬內」——可是,當你用連讀且快速說出時,最終還是「沙雕-馬內」了吧?
黃健翔,算是中國走向開放時代時,出現的那一代新的足球解說員,其帶給人們更多新的觀感,其知識面也更為寬廣,解說上也更有特色,比如黃健翔最大特色的激情,就堪比西甲解說員一般牛叉了。
特別是當年,他解說自己最愛的義大利隊的世界盃時,他那段滔滔不絕如江河水到灌的解說:「……偉大的義大利……義大利萬歲……」,已成了屬於黃健翔最招牌的解說史了。
而在談到對外國球員姓名的翻譯上,像黃健翔這些知識面更為拓展的新一代解說員,能從「信、達、雅」的角度進行審視,讓這種姓名翻譯,更易於為公眾所接受,這確實值得讚賞,也說明知名解說員黃健翔,確實有文化!